孙玥,孙玥我爱你藏头诗?
孙从华年苦寻觅,
玥芽茁茁始初觉,
我心河海白云垂,
爱彼山中石泉水,
你我同行笑连声。
女排名宿孙玥客观评价李盈莹?
谢邀。首先,看女排名宿孙玥是怎么评价朱婷 、张常宁、李盈莹的。①谈到朱婷,孙玥说:"朱婷是天才般的存在。”认为朱婷在身高、 技术、 力量、 弹跳、 拦网、 扣球的手腕变化、滞空能力、后排防守、球场意识、比赛经验等方面,都是一位非常全面的队员。②谈到张常宁,孙玥说:" 首先,张常宁是一位非常全面的队员,她给朱婷打对角,减轻了一传方面的很多压力,让朱婷能更好的解放出来,专注进攻。 其次, 张常宁本身的发球,拦网都能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③谈到李盈莹,孙玥说:"李盈莹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是个左手,有她的基本特点,但她的进攻点比较散,有她存在的不足。 在后排的一些小球串联上,与师姐朱婷和张常宁有不小的差距。"意思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认为:孙玥作为一名排球资深和专业人士,对朱婷、张常宁和李盈莹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十分客观,而且中肯到位,并没什么不妥的。其次,一域媒粉津S说等,在微头条和问答中发文,对孙玥大放厥词,严加指责与贬损攻击,表现出十分嚣张与霸道。①S说孙玥捧张贬李,是罪魁祸首。并念念不忘对张常宁的肆意诋毁(曾说张是世界杯最弱主攻,现说张攻击力孱弱等等)。②嘲讽孙玥当运动员时是"千年老二",没资格对李盈莹指手画脚。③S说尔等,说孙玥是"乌鸦落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对此,不仅要问:①李盈莹何许人也,怎么就不能评了?怎么就没资格评了?她是什么?是宇宙神吗?评论人与事,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力!不仅孙玥可评,广大球迷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②"孙玥没资格评李?那尔等S说就更 没什么资格评论孙玥,评论张常宁,评论朱袁张与七仙女?更没有一点资格对郎导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因为尔等是球痞文痞,根本不是资格的问题,而是不配的问题。③尔等对郎导、对女排功臣,对七仙女与朱袁张组合,连篇累牍的贬损,头条可见!而对郎导、孙玥等排球专业人士及广大球迷对李的善意点评,指出不足,却不知好歹的不容不许,持双标态度,顺吹则赞,指出则反,天下皆是苏吹,这是什么道理?亳无道理!分明是强盗逻辑和尔等掩盖自卑的疯狂举动!④一域之私向来捧贬成性,自以为是, 大言不惭, 不知斤两,不懂人事。现已发展成视秉持正能量的全面球迷为敌的膨胀自大的地步,实在是无教之徒,不可理喻,自不量力。与无理之徒讲道理,无疑是徒劳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道理,有的只是可怜的、苍白的、不自信的吹捧贬损和吹拉弹唱的自嗨,这套令人不屑的小伎俩,鬼把戏。因此,对不知悔改,骨子里仍肆无忌惮地诋毁郎导与女排功臣的不良津吹损,必须惩恶扬善,坚决的予以揭露、戳穿并唾弃他们。
你认为张常宁还有资格坐女排第二把交椅吗?
很久没有在头条写问答了,也不太关注女排的国内联赛,最近看了两场比赛,又值星期天有空,说说个人对题主所问的看法。
自从李盈莹出道以来,也正值张常宁伤病出现的霉运期。因为两人在近两年的国家队和地方队的表现,谁是主力,谁是替补,朱婷的最佳对角是谁等一系列问题,一直都在球迷之间争来争去,本人觉得毫无意义。
首先说,是懂得一点排球知识的人都知道,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作为球队教练是会根据各球员的个人技术特点,合理搭配球队,让整支球队攻守平衡,才能取得好成绩。简单地说,一支球队是要有进攻能力很强的重炮球员,但同时要保障能力很好的盾牌式球员,两者的水平也应分别是球队中的顶尖配备,还包括各个位置的最高水平组合。
郎平,自从2013年接任中国女排以来,大视野大格局触入世界主打潮流,打造中国女排,使中国女排在近两周期内,在世界重大赛事上,取得了三冠一亚一季的辉煌成就,己是非常不错了。郎平的指挥没有错,郎平的用人也没有错,去年世锦赛失利获得季军,也是有原因限制的。
详看,主谈谈主攻线:
2014年的世锦赛,时值天才新星朱婷横空出世,中国女排采用的是有强攻实力的朱婷作大主攻,用国内一传水平最好的惠若琪(当年的惠若琪没有心脏病,但肩膀脱陷己插七枚钢钉,扣球能力一般,善吊抹得分,但一传是队中最好的,到位率约在40%至50%之间)作小主攻,很成功地把中国女排从伦敦奥运周期的四强不入跃上了世界第二位置。
2015年的世界杯,大主攻依然是大杀器朱婷,小主攻则因惠若琪心脏病不能参加,当时郎平哭了,内行的球迷都明白,没有了保障力强的惠若琪输送炮弹,朱婷再厉害也会无球可扣,中国女排世界杯的成绩将会是一片乌云……但所幸的是,郎平擦干眼泪后毅然带上了刚入国家队半年多的张常宁了。而张常宁(包括刘晓彤)也用良好的一传填补了惠若琪缺席的缺陷,使中国女排成功夺冠。全程朱婷141分,张常宁133分,从自珠宝组合成名。
2016年奥运,惠若琪心脏病康复,由于惠若琪的资厉深厚,郎平还是信任惠若琪的一传和防守比张常宁强,而再由朱惠担纲主攻线,却把张常宁留作主攻和接应双位置的应急替补。但在小组赛时由于惠若琪的体力不支,中国女排差点又重演四年前伦敦奥运不入四强的惨剧了。正在四分之一生死战东道主巴西时,前两局洪刚解说说:“中国女排现在的一传到位率不足30%,这样是很难赢球的”时候,郎平及时换上了刘晓彤加强进攻,同时换上张常宁打接应并主接一传,终于在张常宁60%的一传到位率和贡献15分的强力支持朱婷,使中国女排战胜了巴西走向夺冠之路。(数据看后面配图,张常宁在奥运的一传水平,比惠若琪高,比朱婷高,比拉尔森高)。
在2015至2016年两年,是中国女排最辉煌的两年,也是朱张双子星无伤病最强盛的两年。朱张搭配的主攻线,在所有的世界赛事上(包括大奖赛),中国女排见谁杀谁。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荷兰,塞尔维亚全部俯首称臣,意大利在奥运会上也0-3输给中国(该场朱婷12分,徐云丽12分,张常宁11分,埃格努22分)。
2017年至2018年,惠若琪退役后,又逢张常宁伤病,中国女排的主攻线就成了强进攻弱防守的不完整阵容,由刘晓彤、李盈盈和朱婷互搭的主攻线,都不是最好效果。两年内在张常宁不参加的大奖赛和世联赛,中国女排就先后输给了韩国,荷兰,美国,巴西、塞尔维亚,意大利等。其中,只是在2017年大冠军杯,张常宁回归后,才全杀世界各大洲最高水平的诸强。
综上,一个健康的张常宁,对中国女排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不是说张常宁有多厉害,关健是朱张配的主攻线~攻守平衡!攻有世界第一大主攻朱婷,守有经历三大赛考验过一传和防守最好的张常宁(去年的世锦赛,张常宁在带伤带病的情况下,一传水平都是队内最好的。进攻方面,全程朱婷413扣186中,扣球成功率为45%。张常宁163扣70中,扣球成功率为43%。),所以,中国女排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那么问题来了,就会有球迷问:为什么世锦赛不能夺冠了?那答案就是:张常宁伤病了,确实进攻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不能完全顶得起朱婷的对角重任了。而回看世锦赛初期,张常宁在线,中国女排也能轻松战胜保加利亚、日本、土耳其等,更是3-0轻松战胜卫冕冠军美国,但到复赛阶段张常宁肾积水复发后发烧,体力不支而换上年轻无伤病的李盈莹后,打美国却要打满五局了。李盈莹两战意大利,每场都打了两局多,也没有起到奇兵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期用朱李配,李做大主攻,朱做张的替补打小主攻,朱婷又当爹又当妈,累了,扣球成功率也下降了,季军战李盈莹得20分,朱婷只得10分,大家都看到了。
重点,重复一遍,一支球队要取得好成绩,就是攻守平衡。现在很多人认为李盈莹进攻能力很强,张常宁进攻能力下滑了,李盈莹可以取代张常宁了,这不是科学的。李盈莹的特长是进攻,防守和一传是短板,所以准确地说李盈莹只适合打大主攻位置。要打过硬的一传和防守技术的小主攻位置,李盈莹是不胜任的,除非李盈莹的一传水平(在国际大赛上)提高了,才可以取代张常宁。
说来说去,又是李盈莹打不上小主攻,大主攻位置又有朱婷坐着,李盈莹的粉丝或天津球迷又会不高兴了,但是没办法。事实是,不需要要求每一位球员技术全面,但却需要一支球队技术全面,才能攻守平衡。看意大利和塞尔维亚,进攻有强有力的埃格努和博斯科维奇,但也有强有力的保障大波塞蒂、塞拉,米哈等做坚强的后盾支持……
天津队同样,早两年没有强进攻式人才,重金引进卡里罗和米哈,结果碰上强势崛起的江苏张龚,天津队夺冠梦打水泡后,才重点培养李盈莹,但缺不了陈丽怡孟子旋的有力保障。本赛季陈丽怡退役后,也还得重金请克兰切维奇,决赛阶段再追加杜清清,都是为加强保障能力的思路。(杜清清真的表现不错,在半决赛天津对江苏的第四场和决赛的天津对北京的第一场,要不是杜清清顶起一传,天津队真的悬了)
这是业内人事的共识,世界级名帅如此,郎平如此,陈友泉也如此……
还有些人说,主攻的任务就是进攻得分,一传防守还不如上双自由人好。这也是球盲的说法。因为,不是在特别危困时,哪个球队都不愿意上双自由人的。首先,上多一位自由人,就必须撤下一位副攻,马上就减弱了前排的拦防和进攻。其次,自由人是最不自由的,例如:自由人是不能参与前排的拦网和进攻的,自由人要救球或接一传走到前排时,又规定只能垫传不能上送手法接球,违者是本队失分的。自由人在后排接一传时,把球送到前排时要是高于网高时,任何副攻或主攻也是不能直接扣球球的,只能等到球下落到低于网高时,攻手才可以垫起给适合的攻手扣球过网,但球在本队球员上转了四次,又是本队失分等规则限制。这就是一般球队不愿上双自由人的原因。而用一位自由人,又管不了那么多后排面积,所以现在全世界都采用主攻参与接一传的打法。
因此,奉告那些老是拿张常宁和李盈莹来挑唆的球迷,理性一点。张常宁和李盈盈在国家队的位置,是两个不同球路的关系,张常宁是在打保障作用为主,李盈莹是打进攻作用,没有冲突关系,只有互补作用。如果以为黑低了张常宁,就可以让李盈莹上位的想法,那是不现实的。
再多说一点,张常宁目前确实进攻能力比以前是有下降了。但是客观地说,人之常情,张常宁在国内联赛,全运会,亚洲杯、亚锦赛,世界杯,奥运,大冠军杯冠军的金牌都拿过了,不会太在意本季的联赛冠军了。冠军只有一支球队获得,江苏队根据张常宁的伤病恢复状态和龚翔宇在近三年内的全勤劳累,赛初的目标就是保护国手,培养新人。为此,过渡期的张常宁现在是不太死拼,而是带带新人为目的,等到身体完全康复后,再全力参战国际大赛,这是值得球迷理解的。
再说到李盈莹,年轻是最大资本,有活力,有冲劲,又有自成一档的进攻能力,这是天津女排之福,也是中国女排的希望。如果李盈莹一传水平提不上来,但能发挥特长,在世界大赛上发挥强劲的进攻威力,也是可以帮助中国女排取得好成绩的,如果李盈莹能够提高一传水平,那么朱张李三人的位置就可以随意切换,中国女排的局面就会更上一层楼了!
支持张常宁,也支持李盈莹,都加油吧!
为何江苏女排独具魅力?
江苏女排一直是国内联赛中的一支劲旅,早些年屡屡和冠军失之交臂,随着张常宁和龚翔宇等年轻小将的崛起,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惠若琪保驾护航,2016-2017赛季江苏女排3-1战胜浙江女排,首次夺得中国女排联赛冠军,在2017年举行的全运会上又以3-0的比分战胜上海女排首次获得全运会冠军,两次创造了历史一时间风光无限。
那么江苏女排独具魅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实力担当江苏女排虽然一直坚持不引进外援,主要还是青训工作做得好有充足的后备力量,前些年一直是争冠组的球队,离冠军就差那么一点点,球迷们一直期待她们何时完成梦想,2017年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而且一年内拿到了联赛和全运会两个冠军,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成为了冠军球队之后人们对她们的期待更高了,希望她们建立自己的一个王朝,可是惠若琪退役后队伍的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尽管起起伏伏但每年还是夺冠的热门球队,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
颜值担当江苏女排是女排联赛所有队伍中颜值最高的球队,队中的张常宁、龚翔宇、王辰玥、刁琳宇、倪非凡等都是颜值很高的队员,球技又好自然就会吸引广大球迷的关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道理。
小国家队之称张常宁和龚翔宇既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又是江苏女排的绝对核心,她们状态的好坏自然令球迷牵挂,因为中国女排成绩的好坏与她俩的状态息息相关,尤其是张常宁的保障能力在中国女排队中目前是无可替代的,一个健康的张常宁才是朱婷的最佳对角,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佳绩卫冕成功,那次大赛张常宁就有良好发挥。
两主力之争朱婷在国家队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但是随着李盈莹的崛起,张常宁的位置受到了很大威胁,当然两人各有自己的优势,李盈莹攻击力强已经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人物,张常宁的保障和串联能力是中国女排攻防两端的润滑剂,看似不明显但是数据不会撒谎,球迷们也非常乐于看到两人的良性竞争,再加上朱婷加盟天津女排,大家更希望看到这两支球队会师决赛一决高下,今年联赛两支球队如愿进入决赛了,冠军归属不久将会揭晓,一起期待吧。
总之,有成绩才有关注,江苏女排一直以来是强队,又是向国家队输入队员较多的球队,自然她们的一举一动就会无形中放大。其实她们独特的魅力是有原因的,她们不为了一时的成绩而花大价钱引入外援,而是按着自己的节奏大力挖掘本土球员的潜力,这一点不是任何一支球队能做到的,必须为她们点赞。
曾经作为郎平钦点的主攻接班人张静?
文/独具一格
郎平首次执教女排国家队时,白银一代的队员身体条件并不突出,身高条件比不上巴西美国、更比不上“高空轰炸机”俄罗斯,扣球力量不如古巴,防守、小球技术又不如韩国日本,能够带领一批平民化的队员夺得一次世界杯季军、一次奥运会亚军、一次世锦赛亚军,已经足以证明郎平的睿智。郎平对国家队的人选,可以做到可持续,张静就是1998年郎平钦点的主攻后起之秀。
郎平在1995年——1998年第一次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时,主攻手启用的是孙玥和李艳,两个人身高一般,全靠手上技术好、变化多,但是遇到一传不到位,需要暴露性强攻时显得特别吃力,看来身高不足是进攻突破的一大弱点。郎平开始从联赛中搜罗适合的人选,接班孙玥。
1997/1998年全国女排联赛仅仅开展了第二届,当时上海女排是战无不胜的霸主,队中的顶梁柱有国家队二传诸韵颖,副攻李轶之、王怡等人,年仅17岁的张静开始在一帮大姐姐带领下亮相女排联赛,这位身高190CM的主攻拥有高点强攻的资本,在联赛中平均身高180CM的各队面前,张静的网上的优势太明显,这种身高正是郎平寻找已久的主攻线人选。在帮助上海卫冕成功之后,张静获得了国家队的征召,但是年龄太小,技术还没成熟,接班孙玥还为时尚早,张静没有获得亮相国际赛场的机会。
随着上海女排一次次拿到联赛冠军,张静逐渐成为上海女排的第一进攻点,2001年上海女排拿到五连冠后张静终于时隔三年再度入选国家队,这次主教练陈忠和决定让张静直接挑大梁打大主攻,杨昊打小主攻,二人组成一高一快的主攻线。当时张静的身高在那届女排国家队是仅次于赵蕊蕊的第二高度,而且非常幸福的是主攻不需要接一传,有接应周苏红、副攻刘亚楠、自由人张娜承担一传任务。
2001年国家队当时的主力七人为主攻杨昊、张静,副攻赵蕊蕊、陈静(刘亚楠)接应周苏红,二传冯坤,自由人张娜。球队意图打造多套快速多变的战术,加快进攻节奏是唯一可以突破世界强队高拦网的办法,毕竟很多队员身高只有180多。此时的张静进攻特点比较类似于俄罗斯的主攻,进攻必须摆开架势,习惯性的高举高打,速度一加快会造成张静上步匆忙,发力不充分,或者直接就上布错乱扣球对不上二传传球的点儿。张静也是咬牙坚持加速,玩命地练,效果不好,教练也跟着着急。直到2002年女排世锦赛,张静在关键场次的半决赛始终扣球没成功率,被张越红换下,亚运会也是替补席上待着,回来就主动申请退出国家队了。
张静在国家队的本来进攻要身高有身高,要力量也不差的,因为自身打法不能融入国家队的技战术体系,最终没有她的对角杨昊走得更远。张静在国家队的两年获得过2001年亚锦赛冠军、2001年女排大冠军杯的冠军、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亚军、2002年女排世锦赛第四名、2002年女排亚运会冠军、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亚军。2003年王丽娜时隔两年重回国家队,接替了张静的位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