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钦,战争的走向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发现了也没用,原因如下:
第一,日本没有开采技术。
早在1928年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10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
随后日本找到整整15年之久,却无功而返。
其实,日本连勘探技术都没有。
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800米,而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约200米”。
森川清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米~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虽然有说法,日本可以达到钻探1800米,但实际上是没用。所以,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日本人事后遮掩的胡说八道。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年勘探技术都达不到这个深度,日本就算知道大庆的油田在哪里,他靠什么技术来开采?
第二,日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开采。
印尼的油田开采难度很低,根本不可能同大清油田相比。
而日本却调动了5000名本国石油工人去印尼,几乎将国内一半以上石油工人。
而大庆油田需要巨大的人力。1959年大庆油田开始产油,到1963年大庆油田试生产完结开始初步全面生产,产原油439.3万吨。这个产量还不满足日本的战争需要。
即便如此,我国投入包括苏联专家在内几千专家,高达三四万工人,七万吨设备器材。
以日本的石油工业实力,根本就无法在战争时期完成大庆油田的发展。
第三,日本炼油能力不行。
这点萨沙不太了解细节,但日本国内每年可以炼油能力只有几十万吨。
在印尼是花费1年修复了荷兰人的炼油设备,这才恢复了百分之七十的炼油能力。
但要日本在大庆去炼油400多万吨,他是办不到的。
第四,日本无法从东北将石油运输回国。
日本的海上运输油轮几十艘,运输量大概是40多万吨。
客观来说,如果没有敌人的干扰,只是和平时期的运输,大体也是够了。
然而,当时美军很快就使用潜艇、飞机布雷等对日本沿海进行全面封锁。
而日本将大庆石油运输回国,一定会利用铁路先运到朝鲜,然后跨海用船运输到日本。
然而,这一线恰恰是美国封锁的重灾区。
1945年5月份,在下关海峡被水雷炸沉或炸伤的船只有113艘,迫使由朝鲜及中国东北装载物资的船只,不能直接通过下关海峡进入濑户内海,只能绕道至本州西北及其西岸的港口卸载。而作为日本主要航运海域的濑户内海,实际上已成为“死海”。在濑户内海只能通行小型的木船和小驳船,致使日本工业城市的资源严重缺乏,国民生产濒临停顿。
美军为了切断日本的新航线,从5月13日至6月6日,出动飞机209架次,对本州西北部各港和九州布雷1313个,并开始使用抗扫能力较强的低频音响水雷,使这些港口完全被封锁,阻滞日本船只达1200余艘。日本为了保障航道和港口的畅通,组织了349艘扫雷舰船和2万余人进行大规模的扫雷行动。尽管日军扫雷舰船损失了四分之三,耗资巨大,在濑户内海就花费了3571万日元,但仍然无法突破美军的封锁。日本船只不敢轻易出海,大量物资难以运回国内,日本逐渐陷入了瘫痪和饥饿的境地。
1959年9月26日?
这里所说的大同并非我们熟知的煤都、北魏时期建都的古都山西大同,而是黑龙江的大庆。1959年9月26日,地处松嫩平原大同镇的“松基三井”喷射石油,欧阳钦同志提议将“大同”改名为“大庆”、将新发现的这个大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从此,“大庆油田”这个全国最大的油田开始名传全国。
宁乡出过哪些名人?
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刘少奇,何叔衡等。
刘少奇,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何叔衡,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陶峙岳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宁乡市仙凤乡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湖南省宁乡县十都月山楠竹山(今黄材镇八渡水村)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湖南省宁乡近现代史上都出过哪些著名人物?
湖南省宁乡近现代史上出过不少著名人物,介绍3位以飨读者。
甘泗淇(1904—1964)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人。1926年入党,开国上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独1师党代表,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军区政委,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0师政训处副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兼任过晋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担任过晋绥军区党委委员、晋绥分局党委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陶峙岳(1892—1988)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人。1982年9月入党,开国少将。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入保定军校步科学习。曾任湖南督军公署参谋、新编护字营参谋、营长,陆军第6混成旅营长。贺耀祖部团长,国民革命军独2师团长,第40军第3师副师长、师长,第8师第24旅旅长,第8师副师长、师长、军长等职。
抗争时期,曾任第76军军长,第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翠华山游击干训班教育长,第1战区政治部主任,第37集团军总司令,甘肃河西警备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新疆警备总司令等职。1949年9月通电全国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2兵团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陶峙岳自述》。
潘世征(1916—1961),湖南省长沙市宁乡人。1934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红六军团卫生部政委。参加过长征。
抗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卫生队队长,旅后勤部卫生部政委,旅卫生部部长,南下支队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原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卫生部部长,第一兵团卫生部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欧阳姓氏之前是干啥的?
答案:在古代是贵族
1:欧阳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给越国勾践后裔子蹄的封地,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属于以封爵名称为氏。战国时勾践的六世孙越王无疆时,越国为楚国所灭,楚王更封无疆之次子蹄于乌程欧馀山之阳,其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等。乌程欧馀山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之故菰城之升山,到西汉时封在此地的称欧阳亭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