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文,那些曾经你知道的天才少年?
1. 王小川
从小就在数学和计算机编程上表现出不凡天赋的王小川,因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二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18岁时被点招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王小川进入搜狐公司工作,经过6年的努力,2009年王小川担任了搜狐的CTO。
目前,王小川是搜狗的CEO.
2.许朝军
许朝军16岁就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少年,他和王小川是同学。
许朝军在最初比王小川还要风光得多,他们一起在ChinaRen兼职时,许朝军得到的月薪有1.5万,王小川只有8000块。
许朝军的事业曾经非常辉煌,曾经担任过搜狐技术总监、人人网负责人。
2017年6月15日,许朝军因为涉嫌通过德州扑克聚众赌博,被北京市东城区警方抓获。
3.李一男
15岁就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李一男,23岁硕士毕业后加入华为。1997年,李一男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当时他只有27岁。
但是,这个被业内称为“少年得志的技术天才”的李一男,在2015年6月3日,因为在金沙江创投任职期间涉嫌内幕交易被深圳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处罚金750万元。
这个天才的少年,也跌下了神坛。
4.林嘉文(1998年—2016年2月23日)
林嘉文是一个史学奇才,在初中时,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这本书从道家政治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文景之治。
17岁时,林嘉文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宋史名家李裕民教授认为:林嘉文是自己见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他的水平放诸当今有关范仲淹庆历新政较为优秀的论著之列,也是当之无愧的。年仅18岁的林嘉文于2016年2月23日,因抑郁症跳楼自尽,结束了他天才的一生。
许嘉文是哪里人?
1. 许嘉文是来自中国的人。
2. 姓名“许嘉文”中的“许”和“嘉”都是常用的汉字姓和名,而“文”也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名。
这表明许嘉文是中国人在姓名上的符合常规。
3. 如果再深入了解许嘉文本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对他的出生地、居住地、国籍等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同一屋檐下的吴嘉文多大?
《同一屋檐下》的吴佳文,今年三十岁。出生于1991年3月1日,现居广东,她是一名图案设计师,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history4近距离爱上你演员年龄?
涂善存(Charles Tu),1995年2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
陈立安(Anson Chen),1996年3月11日出生,中国台湾男演员、模特
安俊朋,1994年8月3号出生,中国台湾男演员
林嘉威(Chia-wei Lin),1996年1月28日出生,中国台湾男演员、模特。身高181cm,凯渥公司旗下艺人。
珠海12岁女学生坠楼?
的确,我也和很多人一样,看到这个问题后,首先是去查证了一下事件的真伪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在珠海香洲区壮华学校,中午12点时,数学老师突然抽查学生作业,发现小茹等三名同学没有完成,于是老师就骂了他们。 监控显示,王老师当着孩子的面把作业本一摔,然后就是一顿责骂,之后老师拿出尺子打了小茹手掌三四下,后来又继续批评了三四分钟。 据同学们说,老师当时骂得可厉害了。之后老师继续在教室吃饭,在老师吃完出去后,小茹就选择了跳楼。这样的新闻,让每个作父母的家长看完都感到悲痛和震惊!但是事后又不得不让人深思。
近年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而且经常是由于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为此有些人还纷纷各自站队。
有为老师叫屈的,认为老师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当老师太难了;
有的为孩子委屈,认为孩子从小就背负着升学的压力,家长和学校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很多孩子自杀,都是因为压力太大,而老师的打骂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的人认为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太差,认为都是家长惯的......
其实出现这种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两大主要矛盾造成的:
第一、就是家长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与孩子自身能力太普通之间的矛盾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有的孩子就算拼尽全力,最多也就能当个中等生。
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眼里可就不一样了。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才是天下最棒的孩子,都以为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就算没有多么的与众不同,有的家长也会固执地想像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
所以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自己一生都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可是孩子真的就如家长眼中那么优秀吗?
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再用戴着“滤镜”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了,面对现实吧。
而在老师眼中呢?似乎哪个孩子都有可能拿满分的,考第一的,只要是按照他教的方式去学习。
一方面,老师是希望自己教的班学习成绩可以在年级名列前茅,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可以说,这算是个上进的好老师,这个想法也没有错。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他希望班里的学生都能听从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以证明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如果有人反对或不听教诲,那就会触犯了老师的威严,挑战了老师的底线。
不少老师都坚信,只要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要学生遵守自己制定的纪律,就一定会成为好学生,优等生。
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就算所有的学生都像木偶一样听从你的指挥,最后也不可能都变成优等生,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把全班教成整齐化一的学霸。
古人还主张“因材施教”呢,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却根本不管那么多,不管什么基础的学生,不管什么性格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对待,这样必然会产生矛盾。
比如,有的女生比较害羞胆小,爱面子,如果你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她连打带骂,她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
第二、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快乐教育”与老师对孩子的“严苛教育”之间的矛盾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70后,80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孩子在家里接受的教育很多都是“快乐教育”。
父母们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成长,说话办事都会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会给孩子难堪,主张让孩子快乐学习,开心成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并不十分苛求。
可是到了学校,特别是名校,那些所谓的“名师”,对孩子的严苛程度,有时候真的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我记得几年前发生在我们这里的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上班,看到一位妈妈用轮椅推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去医院,周围人都好奇地问,这孩子怎么了?没想到这位妈妈的眼泪刷地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听完这位妈妈的话后我们都惊呆了!原来这个女孩上初一,因为上课没回答上来问题,被老师罚在教室后面面壁蹲着思过,结果蹲了一上午,等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孩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后来被送进医院治疗,可是至今仍然站不起来,每天都要妈妈用轮椅推着去做康复治疗,母亲整日以泪洗面。
一个花季的少女就这样被生生摧残了!
当时这件事在我们这里很轰动,因为那个老师还是特别出名的名师,据说,如果孩子想进她的班级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在学校却被一些老师呼来喝去,甚至打骂,这巨大的心理反差,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衡。
我记得女儿上初中的时候,也是找的名校名师,费好大劲进了她的班,结果那个老师,别看人长得瘦弱,矮小,打起人来毫不手软,据说,除了我女儿,班级所有的人都挨过她的打。
至于为什么我女儿没挨过她的打,一方面,我女儿特别懂事听话,成绩也还可以;另一方面就不在这里说了。
但是尽管如此,每当看到老师打身边同学耳光的时候,女儿都吓得胆颤心惊。后来初中毕业后,她跟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胆小?都是被X老师给吓的......
现在想起来我还很后悔把孩子送到那样一个班级,别的不说,单单就是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伤害就是一辈子没办法弥补的。
当然不是说所有老师都这样,也不是所有名师都这样,但是有一部分人的确是这样的。不信,你问问自己家的孩子。
有的孩子本来在家里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可是到了学校却遭到了老师的打骂,伤了自尊,丢了面子,所以就难免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两个矛盾呢?
第一、老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普通,接受孩子的个性差异。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好老师和家长的心态问题。家长要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孩子,老师在教育孩子上也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要时刻记住,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要认识到学生个性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就算有的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也不至于要打要骂的,因为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别说老师没有权利打孩子,就连家长也没有权利打孩子,老师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就好了。
如果讲课没听懂,你可以再讲一遍,怎么讲也听不懂,那就算了,只要大多数听懂就可以了,如果你教的每个学生都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都听话,那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算学习不好,将来还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从事一些不需要太动脑的工作,只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积极生活,心理健康的人就好。
我们看到有很多孩子学习很好,最后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高智商的犯罪更可怕,所以我们不要培养一些成绩优秀,却心理扭曲的孩子,那就与教育的理念背道而弛了!
作为家长呢,一方面在教育孩子上要宽严相济,不要太宠溺,也不要太严厉,因为任何事如果做得太极端,最后都会形成很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完全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要总是对孩子抱太高的期望,或者总给自己的孩子打造完美的人设,让孩子不敢犯一点错误,受一点委屈。
有的孩子太娇惯,结果在学校一点委屈都受不了;有的家长太严苛,结果孩子在学校就会经常会受到欺凌,这都不是好的结果。
人无完人,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的太高,只要孩子努力了,无论做成什么样,也不要太过强求。
毕竟连你自己都不是完美的人,为什么非要对孩子要求那么苛刻和完美呢?
第二、教育孩子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科学理智看待问题。家长的教育水平高是好事,但是对于从西方传过来的“快乐教育”也要辩证地运用,不能只是一味地快乐教育。
比如在在“快乐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时常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这样才会培养出强大的心理素质,遇事不会钻牛角尖。
老师呢,对孩子严格教育没问题,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严”的度。如果严厉过头了,就成了严苛,有时候甚至会发展成暴力,最后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于是有些老师就说了:一出事老师就背锅,这老师没法当了,以后再也不管学生了,结果班级乱成一锅粥。
这种老师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去了!要么又打又骂,要么啥也不管。
孩子是要老师管的,不然送到学校来干嘛呢?只不过是要老师换个方式去管,要科学理智看问题。
比如,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调皮孩子,你要严厉一点,才能让他们不欺负别人,影响别人;
但是对于那些温顺、胆小和敏感的孩子,就不能采取打骂的方式,伤了孩子的自尊和面子,造成严重的后果。
总之,家长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不要一见面就只会问“作业写完了没?”“考试得了多少名?”
要知道孩子所有的极端行为都与生活中周围人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己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望子成龙没错,但是也要因人而异,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尽管很多家长都拼了命地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人中龙凤,但最后呢?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不如接受现实,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地善良,健康阳光的人,将来开开心心地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是对社会做出贡献了。
而那些渴望桃满天下的老师们,也不要太苛求孩子的优秀率了,现在这个12岁女孩跳楼的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有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训斥孩子时,嘴巴说话就特别损,那说出来的话,能让人羞愧得无地自容,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撑着,估计一般孩子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十几岁的孩子对自身的认识还没确定,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阶段,老师的话有时候会像刀子一样刺痛他们的心,会让孩子一时想不开做出决绝的事来。
发生这样的事,是令人难过和悲痛的,因为身边有很多朋友家里的孩子都在上学,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我今天就是综合地讲一下我的看法,作为参考。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像花朵一样,可以享受着社会和家庭,家长和老师的阳光和雨露,不要再承受一些无谓的雨打风吹而早早就凋零了!
关注@一凡亲子教育 ,为您分享更多亲子育儿、亲子教育知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