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州为何叫广州?
广州,又称“羊城”、“穗城”、“仙城”、“花城”,这颗南国明珠,早已蜚声中外。公元前214年建城以来,至今已有2229年历史。广州地理环境变迁、建置沿革、城坊发展、人口变动、交通发展,手工业、外贸、金融和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化发展,从古至今,上下数千年。
关于广州名称和其他别称的来源
历史时期的广州为一地多名,先后有“番禺”、“广州”、“番州”之称,还蒙有“羊城”、“仙城”、“穗城”、“花城”之称。诸多名称,各有来由。
现学术界已确定广州建城始于秦,之前有认为广州城始建于春秋战国的“楚亭”、“南武城”均为张冠李戴、子虚乌有,无稽之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象、南海三群,并在今广州开始立城,称“任嚣城”、“赵佗城”,为南海群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州最早的城。汉时被改称为“番禺”,而“广州”之称则始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春秋战国广州乃百越之地,无行政建制;秦汉为南海郡治,汉高祖至汉武帝期间,赵佗据岭南建立南越国;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鼎立,岭南属吴)。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讳(古代官名、地名等碰到与帝皇名字里的字相撞,都要避讳),改广州为“番州”,除此,“广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羊城”、“仙城”、“穗城”名称,均与一个传说有关。据传,古时,有五位身穿彩衣的仙人,分别骑着五只不同颜色的羊,手执五茎六穗水稻良种,腾云驾雾,降临楚亭(又称“楚庭”,传说为今广州城的前身,在今越秀山上,今也有五羊雕塑作为纪念),赠送给当地人民,并祝愿这个城市永无饥荒。说毕,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留下的五只羊变成了五颗石头。广州人民根据这个传说,逐渐便有了“羊城”、“穗城”和“仙城”之称的诞生。也有人认为古时越人崇尚图腾,均以动物为图腾,“羊”也是越人氏族用以崇拜的图腾,所以有“羊城”之称。
至于“花城”之称,则与广州花卉种植以及广州人在历史长河中渐形成的除夕晚上爱逛“花市”民俗有关。广州地处亚热带,阳光雨露充沛,沿河淤泥肥沃,藉优越的自然条件,广州不仅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初年,而且品种繁多。南汉时期广州就出现了最早的“花市”,但一开始只是固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直至19世纪中叶,每届除夕,花农携花卖于市,现今的“花市”则是从廿几持续到年三十。明清两代,广州植花已成专业,花市也是定例,且热闹非凡!花市也并非只卖花,年年都有新意,热热闹闹的,人如潮涌!
历史时期广州城坊的形成与变化发展
依据书籍记载,广州建城始于秦朝。古代,中原地区以外的东南西北分别被称为“夷、蛮、戎、狄”,据研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地区差异明显,城的出现以及城市形成的时间以及模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中原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领先于其他地区,中原地区城的出现与奴隶制的形成基本上同步(中原地区的经济模式带来的社会制度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观点,中原地区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岭南地区还处于“各有种姓”的尚未开化或者开化程度不高的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逐渐普遍使用牛耕和铁制工具,而岭南地区才步入青铜时代。至于铁器的使用则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牛耕技术推广更是晚至南越国灭亡后,而这些正是城市形成的必备条件,故有理由认为岭南地区城市的形成大致在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即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所以广州早期的名并非“南武城”、“楚亭(楚庭)”,而是最初见于《山海经》的“贲禺(番禺)”。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有读者就会疑惑说,那广州建城就不是始于秦了,况且前文说“贲禺”不是汉时之称吗?《山海经》其文曰:“桂林八树在贲禺东。”中的“贲禺”是和文中“郁水”、“南海”、“苍梧”等相关地名均是指泛指一个地域,“贲禺”泛指今岭南以广州为中心的东、西、北江下游的沿海地区。秦末南海尉任嚣曾对龙传令赵佗说:“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可见直到南越国成立前,“贲禺(番禺)”还保存了《山海经》时代泛指地域名的本义,而非专指一城一村。至于“贲禺”、“贲遇”、“番禺”甚至“蕃禺”等,多是古越语音译导致的缘故。如此,既为越语音译词,历代书写不一也就导致了诸多同音或近音词。
广州建城始于秦代任嚣所筑,赵佗增修的“任嚣城”或“佗城”,为南越国都城,城北达今越华路,东西以东、西支文溪为界,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存在了103年。“任嚣城”毁于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战争当中,后“改筑番禺县城于郡南六十里,为南海郡治,今龙湾古霸之间是也。”三国至南北朝,广州城的规模没有扩展,基本与秦汉时代的番禺城相似。隋唐时期广州城的规模也不大,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但广州“州城三重”,一是以今北京路为中心的主城;二是甘溪故道以东的古越城东部残垒;三是城西的番坊商业区。值得关注的是“蕃獠与华人杂居,相婚、嫁多占田营第,舍吏或挠之,则相为乱。钧下令,蕃华不得通婚”而建的“蕃坊”,聚居者多为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人。隋唐时期,在城南临江地区淤出大片滩地,由于临江,水陆交通便利,逐渐形成了工商业发达的码头区,沿江街市也随之形成。附近蕃舶蚁聚,中外商客来往如鲫。五代时期广州是南汉政权所在,“升广州为兴王府”,历时60余年,南汉刘岩建城广州期间颇多市政工程,宋元时代是广州建城史上的转折点。
宋代广州城得到大大的拓展,由此前一城拓展到三城,习称“宋代三城”,即“中城(唐子城)”、“东城(越城旧址)”和“西城(唐代蕃坊)”,同时,由于城市水运交通的发展,城南逐渐形成为广州城商业活动的中心,为了保障商业区的安全和发展,陆续筑起了城墙,称为“南城”,又称“雁翅城”,城的范围空前大大扩展,全城面积20平方公里。羊城八景也是始于宋代。由于宋元最后的拉锯中心在广州,故广州城市遭到了巨大破坏,宋筑的东、西两城更是毁于一炬,“唯子城及两雁翅无恙。”元朝成立后,广州虽遭到破坏,但毕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良好,实力雄厚,隋唐以来繁荣的对外贸易推动着广州城的发展,很快就使得广州城恢复发展,元统治者也意识到广州的重要,对城市采取了诸多恢复发展的措施。
明代的广州城,在宋城基础上进行了两次拓展,拓展方向主要是南北两面,具体工程为:连三中、东、西城为一,拓展北城,修建新南城。由于三城之间各有城壕环绕,如中西城间有西湖,中东城间有文溪,故联结三城的主要措施唯有在城濠上架桥为道。新南城的修筑其中有受到沿海倭寇袭击、海盗侵扰等影响,“筑新城,以固守御”,新城垣又称“罗城”,即清代的西南新城。新城虽面积范围不大,但由于码头林立,商舶如梭,商业繁盛,人烟稠密,已成为广州城的中心区。尤其以濠畔街最为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巨商富人均住在此。
清代广州城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鸡翼城的兴建、西关的开发和河南地的开辟,以及奠定今天广州市街区基本格局的清中期以后的广州城区街道。清代鸡翼城的结构酷似宋南城,城墙由明新南城向东西两侧向南延伸直达珠江岸边,形似两鸡翼,故名“鸡翼城”。清代广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城南珠江沿岸及西关平原区的商业和贸易日益繁荣,四方客商云集,人口增加,商贸活动区不断扩大。珠江沿岸泥沙淤积严重,沙坦日增,新淤滩地面积不但扩大,而城北受越秀山限制,东西城阻于两濠水,东西北均无扩展余地,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现实,保障城市安全,“国朝顺治四年(1647年)冬,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二翼城,各长20余丈,直至海旁,为门各一,即今所谓鸡翼城也。”河南地的开辟是指珠江南岸平原的开发。清代以前,这里多为寺庙、别墅,直到清代才逐渐形成街市商业区。
民国初年的广州城,有内、外城之分,各城门外筑有瓮城、月城和翼城等,又有新、老城之别。民国时期广州城的建设与发展特点主要是:拆城筑路,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出现路灯。广州的窄且密,民国时期拆城筑路是广州朝现代化都市前进的一步。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相应扩大,城区的范围陆续向外围延伸、扩大,作为城区扩大最明显的标志是骑楼马路分布的变化。清末民初广州出现路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路灯的数量和质量等也不断增加和提高。
综观广州城坊的发展变化,可由历史时期广州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交通堵塞、居住拥挤历史状况中窥知现今广州交通、居住等拥堵的历史影子。
广州百科?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这座城市好什么好什么仿写?
广州这座城市好繁华,好有人情味,好有魅力,食物好有食欲,风景好漂亮,沙面,珠江夜游,广州塔,长隆,动物园都好有趣,值得逛
是你去了广州才知道的?
我在广州打工了10多年,谈谈几点真实的看法:
1、广州人有钱,这话不假。要说富人哪里多?那必须是珠江新城、冼村一带;拆迁户各个都不动几千万或者上亿的不在少数。
在珠江新城上班,最大的烦恼是楼下的跑车声音太大了,太吵了。
上下班路上,总能在楼下看到各种宾利、劳斯莱斯的车,他们住着10几20万平米一方的房子,出门跑车。
2、广州贫富差距大,说富的很富,穷的吧也很穷。总有人说:广州消费很高,去城中村看看,依然有500多块钱的房子,没阳台的握手楼。甚至还有人花200元住村屋,这里的有钱人和没钱人,简直是两种人生。
而且,城市里面,能看到这种村子,这是唯独广州才有的。
3、地铁挤到爆,广州的三号线和一号线、五号线、六号线,都是挤不开的人那种。经常是妆花了、鞋不见了。
4、广州的早茶,比吃饭都贵。可别真的相信自己喝茶就是单纯的喝茶,喝茶是为了聊天吃点心的。一顿早茶,好几百的那种。而且吃早茶的都不是年轻人,都是退休的爷爷奶奶,因为他们都是有钱又有闲的人。
5、广州的消费高,广州的消费虽然比不上上海、北京,但是如果不想吃快餐,一顿下来基本上工资都搭里头了。
6、广州的年轻人很低调,广州的确不那么嫌贫爱富,广州的房东几乎都是本地房东,人很好,像减免房租这种事也是有的。我曾经租房的房东,经常给我送吃的,人家是真的不差钱。
7、广州人不吃辣?难道我见到的是假的广东人吗?我同事是广州的,不但吃辣,还比较喜欢吃湘菜。的确是非常能吃辣的,只不过一边吃一边哭,很喜欢吃辣罢了。
8、广州人再有钱都上班,我们房东好几栋楼的,早上跟我一起出门,我挤地铁他开车都是去上班。房东那么有钱,房东儿子还照样出门卖保险去了。
9、广州人对青菜情有独钟,广州人喜欢吃绿色蔬菜,没错。没有叶子的都不能叫蔬菜,只有绿色叶子的他们才能叫青菜。否则白萝卜、胡萝卜、茄子这种都不算。
10、广州的女孩子,都特别拼。不怎么爱打扮,穿着也很随意,拖鞋、T恤是标配。非常低调,再有钱都不喜欢奢侈品。
我有个同事本地人,家里父母有房子。都40多岁了,还是没嫁人。的确不爱打扮,整天喜欢做手工,在家里做了许多的手工。也不拿来卖,就喜欢拿来送我们同事玩。
说真的广东这边的女人压根娶不起,彩礼非常高。当然了广州人结婚的陪嫁也是非常高的,这些金首饰、镯子都是娘家人准备的。所以你能看到广州人结婚脖子、手上全是金手镯,挂满了,这一整套办下来,没钱还真的不敢结婚了。
11、在广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招会计或者财务,喜欢用本地人。如果你有本地户口,老板就更加喜欢。否则人家不会明说,但是工资就是会更低点。我做HR经理,这个我很清楚。
12、广州的HR招聘,都倾向于找本地的,因为这样老板喜欢。当然了如果是外地毕业的人,只要有能力还是吃香的。
13、广州人吃饭喝茶,一般第一壶水都是用来烫碗筷的,不会拿来直接喝,要是你不知道那真的出糗了。
14、广州女孩结婚晚,不恨嫁,如果看到结婚很早的,那一定是湖南等外地人。
15、除非了广州本地人,否则广东潮汕的家里都得生三四个,潮汕女人很能干,家里这么多孩子搞定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16、广州的回南天,会让你怀疑人生。二月份开始回南天,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可能回南天。也就是回南天,说有就有的,才不管你什么季节。
17、广东本地水果多,岭南天气好,所以果子多。香蕉、番石榴、荔枝龙眼,这些看起来很贵的水果,广州本地通通都有。
18、广州人不排外,吃穿不讲究,很朴实的样子。所以腰间别着钥匙串,穿着拖鞋买菜的千万富翁是真的,而且不在少数。
19、广州人吃的甜品太多了,光甜品就得做出100多种。广州人爱喝下午茶,就是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吃个甜品或者奶茶,每天必吃。
20、广东人爱好煲汤,而且真的只喝汤。煲汤的材料非常多,其他的一概不吃,只喝汤。广州人喝汤非常讲究,一般都要炖三四个小时。饭可以不吃,汤不能不喝。
21、广州人的工资不算高,相对深圳、上海和北京,在广州打工工资确实低。而且广州的房价也不算便宜,都是非常贵的,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买不起广州的房子。
22、广州人最喜欢去的是上下九、北京路,这里很多年轻人周末来玩,逛街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23、广州人叫男的叫 靓仔,女的叫靓女。
24、粤语很好听,就跟唱歌一般的。而且粤语歌的确经典,又很难翻唱。
25、广东一年只有两季,夏季或者冬季,见不到其他的季节,还是比较热的,温度很高。
26、广州人对夜生活不是很热衷,你说看到的夜生活基本都是外地人。因为本地人都是很注重养生的,不怎么熬夜的。
以上就是我在广州打工10多年的感悟,说真的这个城市可以作为第二故乡了。特别的有感情,希望早点成为广州人的一份子。大家喜欢广州吗?对广州印象如何,欢迎您的补充。
为什么不如北京武汉严重?
因为广州人喜欢喝凉茶、吃药膳汤。每天必不可少的汤,里面全是各种搭配。如出现口干、舌燥马蹄、竹蔗、红萝卜猪骨汤;如眼睛干燥、痒、眼屎多,猪杂、猪肝枸杞菜汤;如出现咳嗽、痰多等现象,百合、生姜、山药炖猪肺头;如出现流鼻涕感冒,豆豉、姜、葱白蒸瘦肉等,全是药食同源的食物,既可治病也可强身。打响放开第一枪的广州,广州比北京、武汉好许多,与广州人的饮食文化有很大关系,也与广州人酷爱中医、中药有关。一般小病都是饮食调节,不喜欢往医院跑。还有一点广州人务实、低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