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占凡,舌尖上的中国制片人名单?
中文名
舌尖上的中国
外文名
A Bite of China
类型
纪录片
出品公司
CCTV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发行公司
中央电视台
首播时间
2012年5月14日
导演
陈晓卿
制片人
周艳,史岩,石世仑
集数
第一季7集;第二季8集;第三季8集
每集长度
50分钟左右
主要奖项
制作者大奖
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奖
年度社团文化贡献奖
在线播放平台
爱奇艺、优酷、CNTV
出品时间
2012年
播出频道
CCTV1、CCTV2、CCTV7、CCTV9
语种
普通话
出品人
胡占凡
总监制
罗明
监制
张宁,刘文
总制片人
刘文
解说
李立宏
声响设计
王同
作曲
阿鲲
魅力印度尼西亚解说者是谁?
《魅力印度尼西亚》是由周艳总制片,胡占凡出品的一部纪录片。
主要讲述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辽阔的群岛国家,赤道横穿它的中部,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其南北,18000多座千差万别的岛屿坐落其间,令它享有“镶嵌在赤道线上的一串翡翠”之美誉。无锡产业结构?
一、无锡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分析
1,、工业是无锡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现阶段的的支柱产业是指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及汽车配套工业、电子信息及高档家电业、特色冶金及金属制品业、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业等。
无锡是中国纺织业的传统基地,经过长期发展,无锡的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总量持续发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扭亏增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加入WTO将使无锡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地对外开放的宏观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总量上,高档纺织及服装加工业已初步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而无锡又是国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纺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实施全球战略,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并举”,为无锡纺织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锡纺织业成为国内仅将于上海的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城市。持续的行业结构调整为无锡纺织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活力。
2、无锡使电子信息产业五年内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2009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芯”颁奖典礼在锡举行。 5年后,无锡这块热土将成世界集成电路的高地。无锡计划使电子信息产业五年内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4.1%。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7.88亿元,比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前提下,着力构建重点、支柱产业,工业集约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了电子
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及一体化等年产出规模较大的产品群,“十五”期末的200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6.8亿元,同比增长29%,电子信息产业、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这二大产业集群站规模工业产值68%左右。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己越来越凸现。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新区第一支柱产业。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出额为58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1.1%。
一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三是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 3、全市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无锡市旅游振兴与博览园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2011年力争使全市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主要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十位。
“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快‘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建设,为无锡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强调,振兴旅游业,事关无锡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无锡旅游业要以八大博览园建设为载体、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旅游策划、对外开放,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之路,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到无锡来旅游,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让旅游城名副其实。
4、无锡动漫: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无锡动漫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仅产量来说,目前已居全国第二!”12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在2008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对无锡动漫产业给予充分肯定。而借智此次会议,无锡动漫正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2010年以动漫产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6%的目标,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发展动画产业不仅是繁荣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在锡召开,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将有力推动江苏动画产业的发展。
百年巨匠剧组人员?
职位名
姓名
总顾问
蔡武、龚心瀚、胡占凡(前24集)、王文章、胡振民
出品人
高峰(前24集)、连辑、魏地春、金越杨、京岛
总监制
贾磊磊、张宁、郭本敏、杨京岛
总策划
王文章、高峰、杨京岛、李小琳
总制片人
陈正拜
导演
赵伟东(美术篇总导演)、周兵(京剧篇总导演)、寒冰(建筑篇总导演、书法篇第二部总导演)
为什么说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更有前途?
5月16日至19日,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组织专家莅临中国传媒大学,对新闻学专业进行现场认证考查。教育部专业认证级别分为三个等级,此次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本科认证直接进入最高级(第三级),即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同时这也是全国首个接受认证的高校新闻学专业。
接下来传传带你深入新闻学院,
看看这个培养了一大批新闻精英的学院,
究竟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洪荒之力?
新闻学院的 logo借用了“悖论图形”的设计理念,既可以视作上下两本书的书脊,也可以看成左右两枝笔尖,寓意同样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或报道。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是在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新中国最早开始新闻学教育的高校院系之一。
自1959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学本科生至今,已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在祖国传媒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新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新闻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于位列全国高校排名第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植根于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在中国传媒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学校优先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新闻学院培养了杨正泉、张振华、胡占凡(曾分别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台长)以及崔永元、白岩松等杰出校友。▽
(↑ 传传刚发的朋友圈,这是新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哦~~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
人才培养特色
❶ 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❷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领会党和政府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政策,并以专业的新闻传播生产方式,在全媒体平台完成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工作。
❸ 具有全球视野和担当意识,能解读和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师资力量
关键词: 新闻学院教师队伍
新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高级职称比例达9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1.3%,具有新闻从业背景的教师比例高达70%,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均有海外留学、访学或短期交流等学术经历。
「新闻史论教研室」
艾红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历史与理论、广播电视历史与理论。
主讲课程: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历史与理论等。
哈秋艳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广播电视史。
主讲课程:中国新闻史、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中外新闻思想研究等。
郎劲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传媒体制与政策、新闻发布制度、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
主讲课程: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研究、理论新闻学专题研究、新闻媒体与娱乐文化等。
李磊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外国新闻传播历史、公共关系。
主讲课程:传播学理论、外国新闻史、中外新闻传播史等。
丰纯高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主讲课程: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等。
李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史、传播史,及传播与技术,广播电视史。
主讲课程:中外新闻史、传播史、广播电视史等。
刘自雄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理论、媒介批评、文化研究。
主讲课程:新闻理论、媒介批评、大众文化通论等。
陆佳怡 讲师
研究领域:媒体外交、公共外交、金砖国家新闻历史。
主讲课程:外国新闻史、新闻史论、媒体与外交(双语)、新闻传播学经典文献导读(双语)等。
「新闻业务教研室」
方毅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业务、广播电视节目、新闻叙事学。
主讲课程: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研究、新闻编辑、节目构思与分析、编辑学概论等。
凌昊莹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业务、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学。
主讲课程:媒介经营战略研究、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等。
刘昶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国际新闻报道、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世界华文传媒、媒体融合、记者研究。
主讲课程:全球新闻传播实务、数据新闻报道、传媒地缘政治学等。
唐远清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新媒体、公共关系。
主讲课程:新闻评论、新闻写作、传媒伦理与法规、网络舆情导论、中外新闻思想研究等。
刘年辉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业务、媒介经营管理。
主讲课程:新闻写作、媒介经营管理等。
罗哲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研究新闻业务、新闻业务伦理。
主讲课程: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写作等。
「纸媒新闻教研室」
(原报刊编辑教研室)
王灿发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采编、应用舆论学。
主讲课程:报刊编辑、新闻采编、应用舆论学等。
张晓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纸媒理论与实践。
主讲课程:新闻编辑、报刊编辑、纸媒概论、报刊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视频新闻教研室」
(原电视新闻教研室)
张丽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新闻业务、电视新闻、新媒体传播领域。
主讲课程:视听节目制作、音视频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评析等。
吴水平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视频新闻业务、网络新闻与新媒体业务、新闻采访与策划。
主讲课程:新闻采访、视频新闻报道、舆情管理与危机应对等。
刘坚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电影和电视创作、纪录片和图片摄影。
主讲课程:图片新闻报道、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研究等。
邹欣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群组意见极化。
主讲课程:电视新闻、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等。
「音频新闻教研室」
(原广播教研室)
张彩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音频新闻、世界广播电视。
主讲课程:世界广播电视、广播新闻研究、广播学专题研究等。
成文胜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媒体融合、新闻业务、纸媒理论与实践、音频新闻。
主讲课程:新闻编辑、广播新闻、广播电视概论、报刊编辑实务等。
于忠广 讲师
研究领域:新闻业务,纪录片。
主讲课程:新闻采访、音视频新闻制作等。
♫
国际交流活动
△ 与美国耶鲁大学、普利策中心合办“生态文明与环境报道”国际会议。
△ 美国资深新闻人吉姆·阿莫斯应邀来院交流,讲授“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 与韩国国民大学在首尔合办“数字媒体交互设计”主题周。
♫
实习、实践活动
△ 新闻学院学生在全国“两会”期间在各大媒体参与报道。
△ 院刊《新闻视野》、院报《新传时报》屡屡在不同的专业竞赛中获奖。
△ 新闻学院自2012年起开展无人机新闻报道教研。
△ 校友白岩松发起“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大赛,迄今已举办十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