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的祖籍是哪里,李玟是江苏的吗?
不是江苏的
李玟(CoCo Lee,1975年1月17日—2023年7月5日),原名李美林,出生于中国香港,华语流行乐女歌手。
李玟于1993年参加了香港TVB电视台举办的新秀歌唱大赛,荣获亚军并顺利与华星唱片公司签约,次年便与他人合作推出了专辑《火热动感LaLala》。[10]1994年6月,李玟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爱就要趁现在》,向台湾乐坛注入一股美式唱腔风潮,自此一炮而红。
李玟coco多高?
163cm。
李玟(CoCo,1975年1月17日—2023年7月5日),原名李美林,1975年1月1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9岁时移民美国旧金山,华语流行女歌手、影视演员。
外文名:CoCo Lee
别名:李美林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75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初六)
逝世日期:2023年7月5日(农历五月十八)
职业:歌手、演员
身高:163cm
体重:50kg
星座:摩羯座
血型:O型
音乐作品:
《想你的365天》、《月光爱人》、《自己》、《美丽笨女人》、《你留下的爱》、《好心情》、《baby对不起》和《战歌》,往日情、暗示、、魔镜、真情人、刀马旦、月光爱人
当一个过气演员是怎样的体验?
在内地贺岁喜剧开山之作《甲方乙方》中,就有这样一个,关于“过气演员”的有趣故事。
影片中徐帆饰演的唐丽君,是一个当红明星,却因为粉丝们的围追堵截,希望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于是,姚远(葛优 饰)所在的“圆梦”公司,就承接了这项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任务。
在姚远等人的策划下,当红明星唐丽君宣布退出了影视圈,并如愿以偿的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唐丽君就开始怀念起自己曾经众星环绕的日子。
于是,失落的唐丽君一边小心翼翼的,擦拭着自己曾经获得奖杯,一边让经纪人跟曾经有过合作的各种导演打电话,询问能不能唱首歌或者作个出场嘉宾。
在经纪人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拿着奖杯的唐丽君,一脸的可怜和委屈,再也没有了之前高傲、冷漠的模样。
在经纪人和保镖,也选择离开的时候,红极一时的唐丽君,忍不住说道:
“看在你们跟了我这多年的份儿上,我再给你们签一次名。”
“你给我们签过了。”
“那就再签一次嘛,我的手都生了……”
虽然,影片中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过气”演员、歌手因为生活所迫,到小县城甚至偏远农村,进行串场演出的新闻,并不少见。
事实上,帮唐丽君做回普通人的葛优,在二十年后也遭遇了类似的尴尬局面。
年过六旬的葛优,有着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并凭借《大撒把》、《活着》、《甲方乙方》等,获得了包括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在内的多项影帝。
但是,在2016年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处于半退休状态的葛优,就没有特别出色的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了。
于是在2019年,准备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时,开出租车体验生活的葛优,就遇到了“过气”演员的尴尬局面。
先是两个外国朋友,说了一大堆明星的名字,反而不认识葛优。然后,又是两个女孩子认出葛优,却只看过葛大爷的表情包。
那时的葛大爷,简直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忍不住自嘲道,“没怎么看过我的电影”。
2020年,继《我和我的祖国》之后,葛优主演的《我和我的家乡》,再次火遍了整个中国。
小伙伴们,在这个十一,你们记住了宝刀未老的葛大爷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截止到2010年李姓人口约9500万,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第一是王姓,第三是张姓,就人口数量而言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偶尔会交换一下。由于李姓人口基数大,所以李姓容易出名人,其中有60多位帝王,李姓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姓。
李鸿章提到李姓最出名的人物我首先想到李鸿章。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曾国藩的弟子,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淮军的主要创始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推行洋务运动。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李鸿章也跌到政治生涯的低谷,随后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更是为其蒙上污点。
国内对李鸿章其人历来褒贬不一,但是国外对李鸿章评价非常高,号称“东方俾斯麦”,伊藤博文说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我个人认为李鸿章不愧为乱世之枭雄,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不能由李鸿章一人负责,他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实属弱国无外交,换做他人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思想家:李耳(老子)
帝王:李世民、李隆基、李渊
政治家:李斯
诗人:李白、李绅、李商隐、李贺
词人:李煜、李清照
军事家:李牧、李广、李陵、李秀成
医药学家:李时珍
地质学家:李四光
你最喜爱的歌曲是哪几首?
最爱的音乐是海顿的作品《再见,惊愕》。
对音乐的爱好有个渐进的过程。从流行歌曲(邓丽君,欧阳菲菲,林忆莲,张国荣,卡伦卡朋特,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阿黛尔,。。。)到轻音乐(保尔莫里哀乐队,安东尼乐队,詹姆拉丝特乐队,班得瑞,女子十二乐坊,。。。)到芭蕾音乐《天鹅湖,胡桃夹子,》到协奏重奏到交响乐和歌剧。其实都是最爱。不分彼此啊。
根据心情,根据生活状态,根据工作习惯,根据休闲节奏,会选择不同的音乐做背景。
比如一到单位,旭阳高照时,开始清扫房间办公室,这时放一首格里格的《晨曲》,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瓦格纳的婚礼》,一天的工作在欢快的乐曲中拉开帷幕。
到家做家务时,背景音乐往往是法国香颂,《玫瑰人生》啦,《week and a room》,《水果色拉》,一张小野丽莎的专辑,百听不厌。
看书时,最近在看《耶路撒冷三千年》,伴随着的音乐是走心的《what child is this》这张专辑。前一阵看《清明上河图密码》一开始选的是李祥霆的《凤求凰》专辑,后来换了龚一的古琴。
对交响的酷爱始于听了一场比利时皇家交响乐团,后来系统的学习了如何鉴赏音乐。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段时间里,把从海顿到马勒的作品都听了一遍,除了马勒听不懂外,其他的都勉强可以听懂,好几个作曲家的作品反复听,百听不厌,有强烈的喜怒哀乐的共鸣。
太多太多好的音乐了,根本无法取舍的,个个都超爱的,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西洋乐民乐,各种乐器。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复制一个最近在听的曲目分享给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