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利差倒挂,一边在缩表一边在降息?
美联储的缩表进程确实与可能展开的降息相矛盾,然而本次议息会议后,缩表进程有可能提前终结;即使不终结缩表进程,美联储也有着相当合理的理由来支撑同时进行的降息与缩表。
一、缩表是什么,为什么要缩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美联储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庞大货币宽松计划,其中包括了庞大数量的资产购买,直到2015年,这样的购买一共为美联储带来了4.5万亿美元的债务,其中包括美国国债和按揭支持证券(MBS)。
而缩表即是在这样的宽松环境过后,也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和危机过后,收紧货币政策的一种手段,这样能够帮助美联储有效地货币正常化和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
因为美联储的负债是来自美联储加印的钞票,投入市场换回的有价证券,换句大家听得懂的话,那就是印钞票撒钱。
所以美联储负债多少,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美联储向市场撒了多少钱。这些钱在经济危机到来时,缓解了市场融资的压力;而到了经济好转,增长强劲的时候,这些加印的钱就成为了资本泡沫的基本成因,因为这些增发的货币很容易就投入了资本市场。也因此,很难说现在美股的泡沫就没有美联储庞大负债表的贡献。
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要开始缩表了。
截至目前,美联储已经将负债缩小到了3.8万亿美元的规模。
二、缩表带来的问题,以及为何要结束缩表。虽然缩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缩表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现了,2018年底,全球股市受到了抛售潮的影响,而有分析者认为,这就是美联储缩表带来的问题。
因为实际上,虽然美国刚刚从最糟糕的金融危机中复苏不久,但是在2017年,制造业数据的下滑已经显现,经济动力下降重新出现了。这重新带来了经济下行的担忧。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美联储释放了预期,很大概率在7月底开始降息。
那么矛盾也就出现了,既然缩表是在经济正常时,将货币政/策恢复紧缩的一种手段,那么为什么在经济下行时还要采取紧缩政/策呢?
其实美联储也发现了这个矛盾,所以在3月时,美联储公开表示即将在9月停止缩表,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减缓了缩表的幅度。但是美联储依然保持了嘴硬,称缩表对经济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当然了,那时他们还认为美国经济情况良好,美股还将继续维持扩张呢。
所以,如果7月底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在做出降息决定的同时,决定提前结束缩表进程,我个人认为并不意外。
三、继续缩表的逻辑,为何缩表和降息可以共存按照刚才所说的逻辑,如果美联储在降息的同时,结束缩表进程,那么自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缩表进程还在持续呢?
也没有什么问题。
首先,美联储需要考虑自己的政/策延续性。
缩表实际上是一项非常有政/策指向性的举动,如果缩表的计划可以经常和频繁更改,那么意味着缩表本身不再重要了,这对今后美联储与市场沟通的效果产生了威胁。
换句话说,你老说话不管用,以后就没人听了。
有美联储前任理事公开出来说,如果缩表计划结束过早,就会让资产负债表看起来过于重要,这跟美联储之前说的“短期利率才是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相矛盾。
其次,缩表计划对于短期国债市场冲击较大。
在美国财政部债务问题本就严重的背景下,提前结束缩表计划对一年或更短期到期的国债市场有重要的冲击。因为债务上限问题,财政部发行短期债券本就减少,将使美联储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以继续维持负债表规模,而原本计划的缩表会自然减持或者抛售债券。现在缩表提前结束,会导致短期债权的价格和收益率出现意外的波动。
这在平常也许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由于经济预期下行,美国长短期国债的收益率本身处于不正常的倒挂状态,那么短期收益率波动就可能传导到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从而可能成为银行隔夜利率的利差飙升诱因,经济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样在降息本就是为了一定程度上解决美债倒挂问题的时候,过早结束缩表可能就是弊大于利了。
综上,美联储的缩表操作属于紧缩周期的工具,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应当随着降息的开始而结束。7月底的议息会议也非常可能做出这个决定,但是也因为担忧对国债市场产生冲击等因素,降息和缩表的操作,有可能短期并行。
美国公布二季度GDP修正数?
美国二季度GDP是正增长,这显然是很振奋人心的,此前有消息说美国人经济出现了负增长,连续几个月都衰退。究竟哪一个数据是正确的,也是不得而知了。
当然美国的数据也不能够太当真了,因为他们疯狂地印美元,通货膨胀也达到了10%左右,也就是说虽然有2%的增长,但是通货膨胀有10%,那么10%-2%差不多8%都是泡沫性的增长,根本是不足为凭的。
至于美国经济到底有没有衰退,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的话,那是肯定衰退的。然而美元霸权却可以操控美元以及操控汇率,现在美联储开始加息又从全球各地把美元给抽回来。导致了很多国家破产,成了国家级破产,更不要说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跌了一地。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如果再搞一些量化宽松,美元再出海重新收割一波的话,又将赚得盆满钵满,让全世界为他们的经济危机买单。
#地摊经济##创业##策划##国际贸易##旅游##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8月财经新势力##夏日大作战#
请问用公积金贷款买房贷多少年比较划算?
公积金贷款真的是福利中的福利,多少人想利用公积金贷款买房都没办法贷款。
买一手房也有很多开发商并不太愿意做公积金贷款的,除非楼盘真的不好卖才选择做。公积金贷款对于开发商而言手续繁琐,回款时间过长,这导致开发商不太愿意去跑这个手续。
二手房也有,很多城市是拒绝做公积金贷款的,同样是手续繁琐,而且银行认为公积金的利率太低了,银行盈利的空间比较少,有个更关键的因素,是除非银行有充足的资金才考虑公积金贷款吧。
公积金贷款的好处公积金的贷款是在所有的贷款种类中利率最低,时间也同样是最长额度不一定是最高,但是福利综合因素而言肯定是最好的。
经常听到一些金融行业的人说,房贷是所有贷款中贷款金额最多,贷款利率最低贷款时间最长的一笔资金,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是一个国家给的福利。
如果商业贷款是福利,公积金贷款就是福利中的福利,根据2021年全国平均房贷利率计算,虽然基准点为4.65%,但是通过商业加点后平均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为5.58%。
公积金贷款利率首套房为3.25%,并且不会根据利率的上浮和下调而受到影响,这跟商业贷款形成了很大的区别。
贷款时间越长越好:
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贷款时间最长30年了,我们就可以选择30年贷款,虽然在近些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在逐步地降低,但是钱还是一年比一年不值钱的,虽然是需要利息,但是利息跟通货膨胀实际上每年跑起来也差不了多少。
假设贷款100万的方式来进行计算,都是选择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30年观看每个月还款的金额以及还款的总费用
商业贷款, 每月还款金额5730元,还款总利息为106万,还款总金额206万。
公积金贷款,每个月还款金额4350元,房款总利息57万,还款总金额157万。
每个月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还款金额相差1380多元,利息相差了49万,看这个利息相当于差了一套150万房子的首付了。
贷款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金融行业看来利息真的并不算什么,借款100万总还款利息为105万,平均借100万出去,每年支付3.4万元利息,真的很划算,也很吸引人。
我们身边很多人买房子都选择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全款买不起房,只能选择银行贷款购买房子采访10个人,有8个人给到的回答是如果我有钱肯定的是提前把钱还清。
普通购房者贷款可能就只有车贷和信用卡而已,由于车贷和房贷的利息都是短时间和金额少,不会形成最直观的面额房贷,金额大涉及到的利息点也多,所以就会觉得贷款很不划算这种想法。
对于商业贷款,我给到普通购房者的建议是,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或者没有更好的金融渠道,去获得超过房贷的收益,那么建议把钱提前还款给银行,这起码自己的压力可以减少。
不要再说什么通货膨胀,也不要说以后的钱不值钱,现在减少压力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
如果公积金贷款,我就不建议提前还款了:
公积金贷款年利率3.25%,现在银行定期理财,最高利率达到3.8%,银行定期理财的资金都能跑赢公资金贷款为什么要提前还款呢?
等于借了银行一笔钱,自己又有空余的资金去银行,每年可以达到0.55%左右的收益,回报虽然不高,起码钱还是赚回自己的口袋。
公积金贷款虽然好,但是公积金贷款并不是想贷多少钱就贷多少钱的。
根据每座城市的相关规定不同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也有所不同,单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金额60万,夫妻双方共同贷款工资金最高70万。
不少的银行或者开发商选择拒绝公积金贷款,这个贷款额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毕竟现在房屋的价格很少,总价在100万左右徘徊的房子吧。
公积金贷款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只能做组合贷款,也就是贷款70万的公积金,剩余的金额全部是利用商业贷款来进行操作,看上去还是有利润可图,实际上很少银行愿意这样操作。
即便不用公积金贷款,公积金也有别的好处:
房屋装修其实也可以利用公积金提款,公积金提款利息要比装修贷还要低,而且相对而言还是等于运用到自己的存款而已。
还有很多隐形的福利,例如房屋翻新,生活压力、大疾病这些都可以在公积金里面拿钱出来使用。
总结:
虽然公积金是自己也要缴纳一部分,但要明白一点,自己缴纳的部分和公司缴纳的部分完全就是两码事,自己缴纳的部分是占比少数的,而公司占缴纳的是占比大数的。
特别在一些事业单位上班所动用到的公积金就是非常的可观,像我一个堂哥在深圳,每个月的工资仅有4400元,这等于别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了,现在他在惠州这边买房享受到的福利是非常的可观,而且还可以在公积金里面拿钱出来装修。
好好的利用公积金,相当于是一笔隐形的资产,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帮助到我们解决问题。
摇号买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紧张吗?
谢邀。笔者认为摇号买房不能缓解房地产业市场的供应紧张,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加剧紧张形势。笔者从摇号背景和摇号利弊分析一下:
摇号背景:
1.新建商品房供不应求。截止到目前,全国取得预售证的商品住宅房库存去化周期10个月左右,创4年来新低。许多城市新房已供不应求,虽然一些城市如上海等城市加大推盘力度,但大部分盘仍开盘就售磬。南京近1多月推盘也是大部分卖完。
2.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因调控限价原因,各域因城施策。具体到价格领域,基本做到一个城市的各个板块都设置天花板价,基本很难突破。因一、二手房价格倒挂有利差产生,一些有购房需求者争先购买。
摇号的积极作用:
1.打击房市捆绑销售、加收茶水费等乱像,有利于购房者减少支出成本。比如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对摇号作了具体规定,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2.刚需购房者有摇到选房机率。以前是全款优先、关系户为主,现在请公证机关主持摇号,刚需购房者有买到机会。特别是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还规定了刚需房的比例、刚需优先选房。
摇号的不利影响:
1.摇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供不应求。让市场认为,凡是摇号就是因为不是人人都买的到,也促使了一些人积极入市,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刚需购房的难度。
2.只关注能否摇到号买房,忽视对产品的辨识。能摇到号就是运气好,仓促下单,对房屋质量方面没有要求。可能在后期交房时产生维权现象。
综上,摇号买房不能缓解紧张关系。从加大土地和商品房上市上着手,打击炒房客资金流入,保护刚性需求才是现阶段的重要工作。
如果你也喜欢房市话题,欢迎关注“专聊房君”共同交流经验!
大额存单多数期限利率上升?
大额存单因为属于银行一般存款,不仅利率普遍高于同期定存,而且还受到存款保险条例保护,是较为安全的投资理财工具,在储蓄国债限量有限,货币基金和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规模持续扩张是一种必然趋势。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我国住户存款总规模达到78.42万亿,较年初增加5.98万亿,增速为8.4%,与去年10%的增速相比,略有回落。但是,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发行大额存单规模达到7.23万亿,同比增长75.49%,可以直观的看出,大额存单的增速是高于居民存款增速的,基本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这种增长趋势,反映了投资者追求较高收益和避险心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宝宝类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成了大额存单的强大对手,2013年余额宝问世以来,天弘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曾经超过6%,在央行多次降准后,市场流动性得以保持适当宽裕,由于市场资金供需矛盾的缓解,货币基金收益一路下滑,直至现在的2.3%附近。同样道理,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分水岭是从资管新规出台开始的,从去年4月以来,理财产品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加上市场流动性的释放,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连续超过15个月的下跌,从高点4.2%,跌至3.8-4%区间,而大额存单利率却一路坚挺。毫无疑问,这两大竞争对手收益率的下滑都为大额存单的强势增长带来了机会和动力。
从全行业理财市场规模分析,理财产品总规模高达22万亿,远远超过货币基金规模,但迄今为止理财产品规模几乎原地踏步,而大额存单却以两位数的高速扩张,其中大额存单保本保息,刚性兑付属性就是投资者避险心理的重要反映,毕竟理财产品彻底打破刚性兑付,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其实,大额存单的另一对手还有储蓄国债,为什么又没有带来强大压力呢?在性质和特征上,储蓄国债和大额存单高度同质化,固定期限和利率,保本保息,在国家信用保证下,储蓄国债的全额偿付是无上限的,安全性甚至高于大额存单,且3年期利率4%,5年期利率4.27%,与大额存单相比,不分上下。但是,众所周知,储蓄国债的发行量太小了,从3-11月,每期仅300-400亿,总量不及大额存单1/10,且只有10天发行期,就算是忠粉也得用“抢”啊,可谓“一票难求”。相反,大额存单规模庞大,几乎月月有,天天有,24小时供应,从不断货。
在多重利好叠加下,大额存单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曾经的丑小鸭也变成了今天白天鹅,相信只要在我国住户存款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大额存单规模必将持续扩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