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猜图飞机尾翼,伊朗承认失事的乌克兰737客机系伊军导弹误击?
今天,伊朗国家电视台援引军方声明说,伊朗无意中击落了失事的乌克兰客机。伊朗表示,当时乌克兰客机离开霍梅尼国际机场,靠近了一个敏感的军事中心,在正值轮换处于高级警戒状态下,飞机被意外的人为错误击中。伊朗外长扎里夫同时表示,这是悲伤的一天。伊朗认为是美国冒险引发危机为失误导致了灾难。“我们向我国人民、所有受害者的家属和其他受影响国家深表遗憾、道歉和慰问。”
伊朗误击乌克兰客机,可能将会导致国际社会排山倒海的舆论指责。不过,美国五角大楼消息人士也表示,这架乌克兰航班的被击落,应该是属于意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乌克兰方面对于伊朗误击客机的反应。 1月8日伊朗为了复仇向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大规模发射导弹,与此同时在德黑兰机场发生乌克兰客机坠毁的悲剧,在时间上与伊朗发动对美军基地袭击,只相差几个小时。
从当天传出的消息,乌克兰客机的坠毁是由于机械故障的原因。不管是伊朗机管局给出的意见,还是世界上大多数媒体的报道,基本上都认可乌克兰客机失事原因是其自身的故障问题。甚至有报道,乌克兰驻伊朗大使馆传出权威消息,表示该客机坠毁是由于机械故障导致,与恐怖袭击没有关系。有消息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认为是客机的机械故障,没有人会认为乌克兰的这架民航客机是被导弹击落的。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约旦的一家亲西方媒体认为客机坠毁,是由于伊朗机管局的导弹袭击造成的,但是被大多数媒体所忽略。1月8日这架乌克兰民航客机,从德黑兰起飞后几分钟坠毁,机上所有176人全部丧生。伊朗方面随即宣布是因为机械故障,伊朗在开始的两天里一直否认是导弹击落了这架飞机,而在这之后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则公开指控是伊朗导弹击毁了乌克兰客机。美国ABC电视台援引美国官员消息称,美国卫星记录到2枚靠近乌克兰在伊朗失事客机导弹的飞行热流痕迹,美国“高度相信这架客机是被伊朗击落的”。
伊朗当局一度拒绝将飞机黑匣子交给波音公司或美国,并坚持将对黑匣子亲自进行调查,伊朗官方声称该盒子已损坏,部分记忆丢失。应该承认,伊朗在乌克兰客机失事之后,并没有立即承认飞机是由于伊朗方面的导弹误击。正是这一过程使得外界对于伊朗有了看法,不过正在外界的疑惑之间,伊朗还是战胜了自己,大胆勇敢的承认了事实真相经过,乌克兰客机的坠毁,是由于伊朗方面的误击。
报道称,伊朗将对责任者追究责任,伊朗政府向遇难者的家属,包括外国人的家属表示歉意。在美伊冲突的紧张局势下,伊朗的防空系统设施落后,不能及时辨认美军的战斗机和民航客机,应该这是主要原因。就是五角大楼也认为,伊朗方面是误击了乌克兰客机,在高度戒备和防空设施落后的情况下,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事件。如何看待伊朗击落乌克兰客机,这应该是伊朗军方的人为错误,在没有辨认清楚战机还是民航的情况下,不应该率先攻击,这是今后要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当然,凡是都有因果关系,伊朗误击乌克兰客机,是由于美军步步紧逼扩大升级美伊冲突所致。美国无视国际法利用无人机袭杀伊朗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加剧了双方冲突的紧张局势。伊朗作为弱势的一方必然是枕戈待旦反应过度,在伊朗历史上从来没有击落民航客机的先例。恰恰是美国在1988年7月3日,击落伊朗的655号航班空A310客机击落,使得机上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样说并不是为伊朗开脱误击责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特别是美伊冲突,完全是美国一手导致的。
在超视距和近距格斗中分别是什么表现?
在超视距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面对印度空军的苏-30MKI和阵风并不落下风。因为超视距空战对于战斗机的机动性要求不高,更多的考验信息化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机载雷达的探测与跟踪能力、中程和中远程空空导弹的性能等等。
枭龙Block2所装的X波段KLJ-7(V)2脉冲多普勒(PD)雷达性能还是很先进的,因为我国在引进以色列EL/M-2032雷达之后,逐渐摸清了先进PD雷达的技术,研制的机载雷达采用1553数据总线、全软件控制、模块化设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旁瓣、双轴单脉冲等特点。KLJ-7(V)2雷达的重量只有120公斤,对空和对地模式多样,在对空作战时对5平方米雷达反射截面积的目标,上视探测距离为130公里,下视探测距离为110公里,可同时跟踪10-12个目标(边扫描边跟踪),同时打击其中2个。
苏-30MKI战斗机的N001M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号称有400公里的最大探测距离、200公里的跟踪距离,但这是对轰炸机类的大型目标,对雷达反射截面积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120-140公里,并不占多大优势。而且这款雷达总重高达600公斤以上,且只有40度的扫描角,小于机载雷达普遍采用的60度,因此在大角度扫描中利用机械转动的方式所带来的目标数据刷新率要比枭龙的KLJ-7(V)2天线慢。其在边扫描便跟踪状态下可同时跟踪15个目标,同时打击其中4个。
印度采购的阵风F3R版本是很先进的,但是阵风的机头设计的比较尖,雷达罩尺寸较小,所采用的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直径仅535毫米左右,只有838个砷化镓材料制作的T/R模块,探测距离较弱。有一些分析认为其对5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200公里,这个可能有水分,但多数分析推测其对5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为160公里,可同时跟踪4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4个。
超视距空空导弹方面,枭龙携带的SD-10A与俄制R-77处于同一水平,射程也基本相当,明显高于阵风所采用的米卡雷达型。
所以,枭龙在与苏-30MKI进行超视距空战时,自身雷达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都不逊色,并且都能得到预警机的支持。而且ZDK-03预警机和枭龙都是中国研制,在通信方面是很顺畅的;而印度的A-50I与苏-30MKI的通信是否顺畅还很难说。也就是说,在体系上,巴空军的枭龙与ZDK-03组合要优于印空军苏-30MKI和A-50I的组合。
至于阵风F3R,虽然自身雷达探测能力较强,但是与A-50I之间的兼容可能问题更大,很难得到预警机的信息支持。而且其所携带的米卡雷达型导弹在射程上也比较小,所以在超视距空战中不见得能占优势。
枭龙的进一步改进型Block3则要换装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其直径为600毫米,集成了1000个T/R模块,对5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70-200公里,这样对苏-30MKI还形成了明显的探测优势,也略优于阵风F3R,再配和预警机,在超视距空战中将会占据较大优势。
在近距格斗中,现在的枭龙Block2是难以和苏-30MKI、阵风E3R对抗的,因为机动性和后两者差距甚大,而且携带的霹雳5E2格斗弹相对于R-73、米卡红外格斗型导弹也居于劣势。
但是,升级的枭龙Block3面对苏-30MKI、阵风F3R就有格斗之力。这是因为挂载射程16-18公里、机动过载40g、最大速度2.5马赫的霹雳5E2格斗弹,在格斗中对战斗机的机动性要求较高,而这是枭龙的劣势。但是,现在的先进格斗弹射程越来越远,对于战斗机的机动性要求已经不是那么严苛。因为战斗机再能机动,也赶不上导弹的机动性。枭龙Block3配有头瞄,可发射最大射程可达50-60公里、机动过载60g、离轴发射角约90度、最大速度4马赫、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霹雳10E格斗弹,在格斗空战中对于携带R-73格斗弹的苏-30MKI反而还具有可观的优势。
对于阵风F3R,枭龙在格斗中仍然相对逊色,因为阵风不仅机动性比枭龙好得多,而且头瞄和米卡红外格斗弹同样很先进。但是只要不是与阵风F3R相距太近,有头瞄和霹雳10E格斗弹的枭龙也还是能够对战。(S)
能够摧毁一艘航空母舰吗?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在报道俄乌冲突时,报道了俄军在乌克兰使用了一直叫做ODAB-500的温压炸弹,从报道的视频可以看到,这种炸弹威力惊人,爆炸过后,乌军阵地坚固的工事全部被炸毁,现场升起来滚滚浓烟,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报道称,爆炸后,几百米范围内的乌军全部死亡,巨大的冲击波连躲在洞穴里的人都无法抵抗。
500公斤的温压弹有多厉害?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俄军的温压弹分为500公斤级、1500公斤级和3000公斤级三种,在乌克兰使用的温压弹是俄军最小的一种,型号是ODAB-500。该型号温压弹全长2.28米,弹体直径0.5米,尾翼0.5米,炸弹全重520公斤,战斗部装有190公斤高能炸药,一般使用飞机或者火箭炮进行投掷。
温压弹爆炸后,能产生大约有2500摄氏度的极高温度,比钢铁的融化温度还要高出1000多度。此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火球,犹如一个小型的蘑菇云,蘑菇云散后,爆炸中心的坦克都被化成了铁水。
一枚ODAB-500温压弹爆炸,可以产生超过500公斤的压强, 这么大的压强,普通装甲战车瞬间就会被压得粉碎。
别看这是俄军最小号的温压弹,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爆炸过后,在其爆炸中心范围内一切目标都会被摧毁,可以说是寸草不留,在其产生的强大压力下,甚至可以击穿4米厚的混凝土掩体。
一枚ODAB-500PM爆炸后,距离爆炸点600米半径之内的氧气被迅速抽光,产生的冲击波,还会震伤600米半径之外的人员的内脏,这些人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因为人类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冲击力。
由于温压弹爆炸时消耗掉大量的氧气,所以躲在洞穴里面的人,也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死亡。
500公斤级的温压弹能摧毁一艘航母吗?
理论上来讲,一枚500公斤级的温压弹,即便不能将航母炸沉,也完全可以使其瘫痪。
美国海军就曾经做过温压弹攻击航母的实验,证明温压弹的高温高压以及造成的缺氧,将会对航母这类大型舰艇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还不至于彻底炸沉一艘航母,但是,爆炸后的缺氧,会使人员窒息而死,而轮机系统,也会因为缺氧而无法运转。
温压弹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会彻底破坏对航母的上层建筑和甲板,舰载机更是会被压得粉身碎骨。因此,一枚500公斤的温压弹如果在航母上爆炸,这艘航母就算不被击沉,也是完全报废了。
目前,在美国的反舰导弹中,就配备了温压弹战斗部,用于提升反舰导弹的打击能力。
另外,温压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还会使鱼雷的传感器失效,让鱼雷失去作用。
当然,在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体系下,一枚温压弹无法攻击航母,但是在导弹的饱和打击下,难免会有漏网的温压弹击中了航母。
歼10战机最新改型的歼10C性能到底有多强悍?
中国空军歼-10C战斗机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近年来,我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海军和空军,海军新舰如同下饺子般开始服役,国产航母、055大驱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空军方面,四代机歼-20开始量产服役,歼-16、歼-10C、歼-11D等战机也相继亮相。今天的中国空军相比于15年前歼-10刚刚服役时已经是今非昔比,那时我国好不容易搞出了完全自主设计的三代战机歼-10,举国上下都为之而振奋。而现在,我们的空军已经装备了世界顶尖的四代战斗机歼-20,见证中国空军由弱小变得强大的过程使人不禁感叹。而歼-10,也在这10余年间伴随着中国空军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歼-10A到2014年的歼-10B再到2017年的歼-10C,可以说歼-10系列战机的发展也是中国空军发展的缩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现在最新的歼-10C到底有多强。
中国空军歼-10B战斗机
说歼-10C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歼-10的发展史,歼-10战斗机的研发项目早在1984年就正式开始了,那时我国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工业水平都并不是太好,在歼-10项目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歼-9失败的经验。歼-9是中国航空界向世界一流水平战斗机发起的第一次挑战,在歼-9上我国就采用了鸭翼、大三角翼等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歼-9设置的26千米升限、2.6马赫时速的“双26”指标实在是有些脱离实际,且我国WS-6发动机研发并没有取得突破式的进展,导致最后歼-9只能胎死腹中。
中国空军歼-10A战斗机
然而在歼-9上所作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歼-9所积累的技术经验为歼-10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点从歼-10采用和歼-9类似的鸭式布局就可以看出来。对于歼-10问世过后有的外媒仅凭外表相似就臆断歼-10抄袭以色列狮式战斗机,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下中国歼-9战机到歼-10战机的发展历程,就会知道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当然,歼-10的研制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中美曾有一段“蜜月期”,最开始歼-10项目还可以从西方获得一系列技术支持,主要是航空发动机发面,这个一直是中国航空发展的痛点,就算现在也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后中国就得不到西方的援助,只能转而向俄罗斯求助,在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制不顺利的情况下,只能从俄罗斯先行引进AL-31F发动机来装备歼-10。
歼-10C原型机
不过到底,歼-10原型机还是在1998年完成了首飞,2003年生产型正式交付,歼-10的装备无论是对中国航空发展还是对中国空军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歼-10系列最初的生产型号即为歼-10A,除了标志性的鸭式布局之外,其机腹下方的进气道为可调式矩形进气道,可以为发动机提供不同飞行状态下所需的气流,不过结构比较复杂,且隐身性能欠佳。就机动性能来说,歼-10A最大速度2.2马赫,实用升限17000米,爬升率300米/秒,鸭式布局可以使其在进行一些特殊机动时获得更佳的操作性能。歼-10A采用的雷达为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30千米左右,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攻击其中4个。一般认为,歼-10A的性能可以媲美F-16A/B。
珠海航展上进行眼镜蛇机动的歼-10B战斗机
我国好不容易自主设计出来的三代战斗机,自然不可能就这样停滞不前,2004年,成飞即开始歼-10的改进工作,2009年第一架歼-10B原型机出现在公众视野中,2014年歼-10B开始量产并交付中国空军服役。歼-10B在外形上就和歼-10A有明显的区别,歼-10B的机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变得比较扁平,用于容纳新型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换装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B,探测距离增长至160千米左右,并且凭借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优势,歼-10B正经地拥有了对地打击能力,成为了一款多用途战机。歼-10B将机腹下方采用了全新的DSI进气道,所谓DSI进气道,全称为三维鼓包式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名字听上去很高级,事实上也确实很高级,目前掌握并使用DSI进气道技术的只有中国和美国。相比于常规进气道,DSI进气道具有隐身性好,结构简单重量轻以及阻力小的优点。这些优点对于战机来说非常重要,凭借DSI进气道以及一些机体隐身设计,歼-10B的隐身性能有所提升,雷达横截面降低至1平米以下,虽然肯定达不到四代机的水平,但是能被晚发现一点就是一点,现代战争中几秒钟的差距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区别。而重量轻和阻力小的优点则有助于歼-10B获得更强的机动性能,再加上歼-10B对垂直尾翼、腹鳍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采用了使用复合材料的主机翼,使歼-10B在加速性能、最大速度、实用升限以及爬升率等机动性能上全面超越歼-10A。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装备国产矢量发动机的歼-10B展示了眼镜蛇机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眼镜蛇机动的鸭式布局单发战斗机,歼-10B机动性能上的优势可见一斑。
同样使用DSI进气道的F-16战斗机
除了机身以及雷达的改进,歼-10B的航电系统方面也有明显的升级。歼-10B在机头加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包括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无需火控雷达直接使用该系统锁定目标,有利于飞机的隐蔽。除此之外,歼-10B还增强了电子战能力,在垂尾顶端增加一个电子系统整流罩,在机翼下方增加两个电子吊舱,可以提高歼-10B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在被敌方锁定时也更容易摆脱。说了那么多,歼-10B相比于歼-10A的明显提升想必大家也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歼-10B仅生产了两年多共50多架呢?那是因为歼-10的发展还没完,在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当中,更新的歼-10C公开亮相了。
歼-10B和歼-10C同框,画面靠左有3个刀状天线的为歼-10C,靠右只有1个刀状天线的为歼-10B
歼-10C不仅继承了歼-10B所有的优点,还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的改进就主要体现在电子系统方面了,机体外观上变化不大,因此歼-10B和歼-10C看起来非常相似。比较靠谱的区别方法就是看机背上刀型天线的数量,歼-10B有1个,而歼-10C则有3个,这也显示出了歼-10C在电子系统上的进一步提升。现在中国的航电系统在世界范围都算得上先进,所以歼-10C在这方面的的水平是不必担心的。更重要的是歼-10C换装了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当于战机的眼睛,雷达的提升对于战斗机战斗能力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过后,歼-10C的探测能力可以达到200千米以上,可以同时跟踪12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无论在信息处理能力还是冗余度上,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都有明显的提升。从歼-10A到歼-10C,无论是电子系统的先进程度还是空中的机动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两者看上去是一种飞机,但实际的作战能力已经是天壤之别,歼-10C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而被认为达到了三代半战斗机的水平。
歼-10C原型机机腹特写,从机腹看线条相当平滑
将歼-10系列战斗机的整个发展过程简要地介绍了一下,因为从歼-10A到歼-10C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这几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水平的发展。现在的歼-10C的作战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媲美任何型号的F-16战斗机了,也就是说在歼-10C已经位列世界中型战斗机的顶端。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航空几代人艰苦奋斗的成果,现在中国空军正从苦难走向辉煌,但我们不能忘了曾经的艰难困苦,我们还要继续负重前行。
歼20多少米就能起飞?
战机起飞滑跑距离指的是从起飞点开始算起,加速到可以离地的水平距离。每架战机的起飞滑跑距离都不一样,不仅仅受到自身动力,载荷,气动设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起飞机场的海拔高度,风向,温度以及跑道路面状况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海拔高度差异很大。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多少米的滑跑距离来给歼20下定论,要看每次起飞的具体情况。
战机起飞滑跑距离的影响因素海拔:在相同的载重情况下,海拔每抬升1000米,同一架战机起飞滑跑的距离将会增加大约20%。因为在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相应的,空气密度就会变低,飞机机翼的升力就会等比例下降。为了可以顺利起飞,战机就必须在速度上达到更高的速度才行。
起飞重量:一般来说,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起飞重量越大,滑跑的距离就会越长。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一般起飞重量几十吨的战机,只需要不到500米就可以起飞,而大型客机或者运输机则需要更长的滑跑距离才能起飞。同一架战机在不同载荷的情况下,起飞滑跑距离也不一样,满油满弹的满载起飞方式固然战机出动效率提高,但是起飞滑跑距离也会变长。
风向:不知道大家看美国航母舰载机起飞训练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美军核动力航母在起飞舰载机的时候会保持航母逆风高速航行。逆风起飞对战机而言也可以减小战机起飞的滑跑距离。顺风的话就需要更远的滑跑距离。大风天气的时候很多地面物件都会被大风吹起飞到空中,何况战机这种专门为飞行设计而生的飞行器呢?
温度:气温的高低会对空气密度产生影响,空气密度会对飞机的升力产生影响。就像上面其中一项影响因素海拔一样,温度越高,气压越低,空气密度越小,飞机机翼在滑跑时产生的升力就越小,相应的起飞滑跑距离就会变长。
动力:飞机主要依靠航空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为何战机比科技或者运输机拥有更短的起飞滑跑距离?原因就在于动力。大型飞机采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追求的是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是线性的,稳定的,不像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可以瞬间或者短时间内提供超强的动力将战机推进到起飞速度。所以战机起飞过程中,动力是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部分。
气动:我们总能听到一句黑我国歼20战机的话,那就是动力不够启动来凑。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倘若鸭翼布局真的如此不堪的话,没必要这么着急非要做出一台动力不够的五代机,完全可以将动力解决以后或者减小飞机的起飞重量的方式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的气动设计和动力无关。歼20气动设计的优秀之处大家在各种飞行表演的时候有目共睹。通过鸭翼的翻转调整,在起飞段是可以给战机提供更大的推力。
以上这些影响战机起飞的因素包括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和战机本身的主观因素。概括起来说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飞机滑跑距离的长短,取决于各因素综合的综合升力,也就是说,战机只有在达到了升力临界点的时候才能离地起飞,并不是速度越高越高。就好比我们早期歼8战机还不成熟的时候,速度要达到260公里每小时拉杆才能飞得起来,高了低了都不行。
歼20的起飞滑跑距离是多少呢?首先说一下战机为何要强调短距起飞距离,这是几乎所有战机都要强调的最基本的性能。因为战机起飞距离越短,就代表着其对起飞战机机场的要求越低。那么在战时,前线机场的建设就会变得越便利。比如我们熟知的美国C130运输机可以在前线简易跑道上起飞,这对于前线战场的支援无疑有大的帮助。战斗机也是一样的。
现役我国歼20装备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涡扇10B发动机,据说我国已经解决了涡扇15和歼20适配的问题。前者可以提供最大14.5吨的推力,而涡扇15的最大推力可以达到19吨,这就意味着歼20获得了更好的起飞能力,再加上战机本身拥有的优秀的气动设计,前线机场起飞的压力不大。
目前我们已知我国最优秀的短距起飞战机是歼10,只需要250米就可以完成起飞。歼20的数据不得而知。不过最短的起飞距离是试飞时期公开的,歼20的试飞时期最短起飞距离是230米。这就足以说明,歼20的短距起飞能力比歼10更优秀,是我国现役战机中最优秀的存在。
不过这些都是试飞时期的空载起飞距离,不但没有挂弹,甚至连燃料携带数量都不多。参考美军最优秀战机F22最短起飞距离240米来看的话,我国的歼20不会比F22优秀,因为F22装备的发动机推力比歼20的涡扇10更大,起飞重量也比歼20要小。如果正常载荷起飞的话,装备涡扇10B的歼20的最短起飞距离应该在350米上下。当然,我们的歼20如果装备了涡扇15的话,飞机的推重比将和F22持平。再加上歼20独特的气动设计,250米最短起飞距离也不是没有可能。具体的数据还需要得到证实,我们拭目以待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