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三国 修改,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
古代帝王交接本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九龙夺嫡”雍正继位更是惊心动魄,而邬思道在里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自诩“天下第一闲人”的皇四子胤禛在“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口传”下上位。
而这个皇权更替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不仅发生了肢体的冲突,还有人因此丢了性命,最终历经十年的夺嫡之争才终于落下帷幕。
风险的依据雍正皇帝继位到底有多么的惊心动魄,从后来雍正皇帝还要亲自编纂《大义觉迷录》来自证清白就找到答案。
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铿锵有力地昭告天下自己的合法性,甚至还有几分倾诉委屈的意思。
“今以无影无声之谈,加之于朕,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可以共白于天下之亿万臣民。”雍正的这番话主要是用来反驳“曾静案”中爆发的负面舆论,证明自己的继承权合法性。
遗憾的是雍正皇帝在位13年一直都没能摆脱“继位不合法”甚至是“弑君篡位”的骂名,至今还有人遐想连篇,猜想不断。
我们可以逆向思考一下,如果雍正继位非常顺利,朝堂上下都非常拥护,还用再大费周章的自证清白吗?
这恰恰说明了雍正继位时,整个过程存在疑点,要么如同舆论的猜想一般“继位不合法”甚至是“弑君篡位”,要么就是斗争过于激烈。
自康熙十七年“九龙夺嫡”正式爆发,到后来皇长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禩相继被排除继位的可能。
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皇位的争夺变成了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兄弟之间的对决。
而此时,雍正并没有表现出争夺皇位的决心,朝堂之上呼声最高的就是掌握西北兵权的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年十月,康熙皇帝以“面授方略”为由召胤禵回京,在外界看来康熙是在为最后的传位做准备。不料形势突然发生了转变,康熙六十一年三月,胤禵又被遣回西北,与此同时反而多次进出胤禛的府邸。
据《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康熙皇帝不但两次临幸胤禛府邸,还对孙子弘历关爱有加,甚至还做出了“亲自调教”抚养宫中的决定。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康熙态度的转变相当于提升了胤禛上位的可能性,同年十一月原定于十五日举行的祭天大典,康熙龙体欠安也是让胤禛代为执行,这一举动,也证明了康熙对胤禛皇储身份的默认。
那么是不是胤禛就已经可以稳坐钓鱼台,坐等上位了呢?
非但不是,皇位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鹿死谁手还是未知,花落谁家更是悬疑,一不小心走错一步,满盘皆输。
惊心动魄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皇帝没能扛过病魔,大约七点到九点之间驾崩。
而此时一直是步军统领隆科多守候在身边,康熙去世时,隆科多是内幕的知情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康熙临终前,皇子们都想“觐见问安”,以此探探康熙的口风,再不济也能刷刷好感,为自己将来做点打算。
可惜的是都没有达成心愿,就连胤禛十日、十一日、十二日连续三次呈“请安折”,康熙也没有同意见面,只是回复说:“朕体稍愈”。
康熙驾崩以后,隆科多必然要把消息通知给诸位皇子,王公大臣,当然胤禛也收到了消息,不同的是消息内容或许比别人多了一层含义。
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等人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偏偏四皇子没有到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姗姗来迟。
在胤禛到来之前,隆科多已经当着诸位王公大臣、和诸位皇子的面“口传”了康熙皇帝的遗诏: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诸位皇子马上乱作一团,甚至还发生了肢体的冲突,那么此时的胤禛到底在哪里?又做了哪些的策划和安排呢?
首先是安排胤禄返回京城,控制京城守卫;再安排胤祥和隆科多控制畅春园,运送康熙灵柩返京,自己则在胤禄控制京城以后立即返回宫中。
回宫之后,立刻任命胤禩、胤祥、马齐和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而后立即下旨,命胤禵交出大将军印,返回京城奔丧。
除此之外,还专门行文年羹尧,注意收集胤禵行在的一切书信往来和谕旨朱批。
等一切安排就绪,那份能证明雍正皇帝清白的《传位诏书》才被公之于众。
可以看出,从收到消息,再到控制京城和畅春园,雍正皇帝的效率非常高,节奏非常强,如果说提前没有谋划和预演不可能每一步都走的那么扎实。
这其中要是走错一步棋,结局或许会大有不同,用惊心动魄也不足以形容当时的紧张氛围。
雍正&邬思道二月河小说《雍正王朝》,邬思道算无遗漏是雍正的智囊军师,在继位当晚还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是“一人定乾坤”也不为过。
雍正更是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并传话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
所谓的“依计”有三重含义,一是代表雍正早有计划和安排,二是交代邬思道把事情办好,最后则是代表雍正并不完全信任张五哥,而张五哥也不知道具体的计划。
那么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邬思道会不会有风险呢?
答案是零风险。原因如下:
一:邬思道的能力。
《雍正王朝》中要说阴谋诡计,邬思道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在各种谋略中不但没有感到疲惫,反而是如鱼得水,非常享受计谋斗争的过程。
所以,邬思道的个人能力不容置疑,甚至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成功地解除危机,和邬思道的出谋划策密不可分。
邬思道既是整个事件的策划人,也是关键时刻的执行人,这种人办事能力大可放心,就是雍正亲力亲为,也不一定有他办事牢靠。
二:邬思道的立场。
邬思道的立场非常坚定,从头到尾都是雍正皇帝的忠实支持者之一。从发现邬思道,再到重用邬思道,雍正可以说是邬思道的伯乐知己。
当然,雍正对邬思道也非常的尊敬,诸如年羹尧这般沾亲带故的班底,雍正也曾经因为某种原因给他们摆过脸子。
可是,至始至终面对邬思道雍正都是和颜悦色,邬思道在雍正这里活得有尊严,有面子,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邬思道早早地被打上了标签,通俗点说和雍正是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邬思道的理想。
所谓“女为知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是一份荣耀,谋士的策略能被使用也算是实现梦想。
就如同鱼儿游入大海,雄狮回归草原,鸟儿翱翔天空,这种感觉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属于精神层面的至高追求。
所以,不用怀疑邬思道的忠心程度,他可能会功成身退,但是绝不会背叛,更不会容忍自己的计谋失败。
在执行自己计谋的时候,一定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四:雍正的驭下手段。
不可否认,邬思道身上有着非常多的优秀品质,才能出众,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雍正就是一个能挖掘宝藏、发现人才的伯乐。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名优秀的骑手,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千里马发挥最大的作用,把潜力发挥到极致。
知人善用,因材施教暂且不说,能够抓住手下的心理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不但了解手下的优点,还能适当地包容缺点。
更能利用缺点让手下踏踏实实地办事,手段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所以,雍正敢用邬思道,不仅是对邬思道的信任,也是对自己驭下手段的绝对自信。
在这里可能会有人不认同,就算如此也不敢打包票是零风险吧?世上哪有如此的绝对?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邬思道压根就没有参与,没参与哪来的风险。
真实的邬思道。历史上确有邬思道其人,不过是长期在田文镜府中做幕僚,他做过最为轰动的一件事是写奏折狠狠地参了隆科多一本。
雍正也因此注意到他,但是奏折虽然写得不错,雍正并没有和他有过过多的交集,最多是回复田文镜时提过一嘴。
二月河笔下的邬思道更像是雍正的阴暗面,或者说他代表着雍正的心理动态,通过他来了解雍正的心灵独白,以及“九龙夺嫡”中的思想变化。
而邬思道退场时对雍正说的“三不可用”,也更像是雍正继位之后身份发生了变化,要和以前的自己告别。
没有继位时雍正的理想抱负是残缺的,如同邬思道的腿疾;雍正在夺嫡的过程中的手段,如同邬思道所说:“臣原是犯罪之人”;而阴谋阳谋之说更像是人生的转折点。
所以雍正见到邬思道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不要做这生分模样。今晚这一聚十分难得,过了明儿,就又忙起来了”。
总结:历史也好小说也罢,虽然叙述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雍正继位十分不易,而这个过程中的故事也非常值得我们品味思考。
我是明月此时,关注我,关注更多的历史故事。
一家之言,欢迎斧正。
谁能告诉我ipad3有什么好玩游戏或者实用型应用?
动作类:灵蛇杀手、逆转三国、无敌破坏王、神庙逃亡系列、
策略:战警-红色起义、行李管理、建造乌托邦、幻想精灵
体育类:街头速滑、悬崖跳水3D、忘忧围棋棋谱库、足球3D、棒球联盟、网球精英 3
角色扮演:君王2、忘仙OL、最终幻想 II 、世界online
如何评价李秀成?
先不做评价,看看李秀成的简介,你就明白了。李秀成(1823 -1864年),又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清代晚期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有“万古忠义”之称。遗憾的是“忠王”临终不忠,变节后遇害。
李秀成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弟弟李明成。幼年时和父母弟弟一起“寻食度日”。 李秀成的舅舅是村塾教师,在他八岁那年,舅舅带他去读了两年多私塾,十岁那年,他家生活实在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被迫回家帮助父母干活。
“金田起义”前,也就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从广东花县进入广西桂平紫荆山宣传基督教、组织拜上帝会。李秀成和父母先后加入该组织,成了信徒。1850年“金田起义”爆发。次年(1851年),起义军路过李秀成的家乡,李秀成因“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加入了太平军。后随同太平军一路转战到达江南重镇江宁(今南京)。李秀成因作战勇敢,被东王杨秀清破格提拔,一路擢升为“右四军帅”(太平军中下级军官,即右四军的主官),负责守卫天京(今南京)太平门。不久又升任为四监军(太平军中级军官),驻守仪凤门。1853年10月,李秀成作为胡以晃部下,跟随翼王石达开驻守安庆。1854年1月,李秀成随胡以晃攻克庐州(今合肥),因功提升为指挥(太平军中上级军官),并委以防守庐州的重任。从此,李秀成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后李秀成调任驻防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负责天京上游防务。
太平军占领天京不久,清军在南京东侧孝陵卫筑建江南大营,并在扬州州郊外筑建江北大营,意在伺机剿灭南京太平军和上海“小刀会”。1854年,天京、镇江粮道时常受到清军“红单船”(清军轻快的火炮船)袭扰。接着清军又从东面向镇江围来,城内军民靠吃粥度日,杨秀清为摆脱困境,决定从湖北、江西、安徽抽调兵力救援天京、镇江。在“燕王”秦日纲统一指挥下,首先救援镇江。此时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太平军上级军官),与冬官正丞相陈玉成西、东对进,镇江守将吴如孝居中联络对清军实行夹攻,秦日纲负责总策应。
1856年3月,秦日纲亲率大军与清军正面作战,双方胶着、战斗
正酣。李秀成突然从敌后山上杀了出来,清军腹背受敌、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如期杀败各自敌人,策马赶到,清军大败。太平军乘胜连克16营,攻克清“江南大营”后,胜利进入镇江。4月上旬,李秀成率先头部队攻破土桥清营,大败三汉河之敌。接着与陈玉成等先后攻破清营120座,大破清“江北大营”后,夺得扬州城。但江苏巡抚吉尔抗阿率清军则趁机重占江南重镇镇江。
同年5月下旬,秦日纲命李秀成率先锋部队返回镇江,李秀成在城外大败清军,击毙吉尔抗阿,再夺镇江。经休整后,李秀成回到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1856年9月,“天京事变”后,清军乘机从各个战场反攻。李秀成入守桐城,率残军六七千人把守孤城。1857年春,李秀成与陈玉成在枞阳(今属安徽铜陵)商定出奇兵制敌的计策,北上六安、霍邱,途中招得捻军将领张乐行、龚德树等,并大破清军。1857年,天王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为副掌率,与陈玉成共掌提兵符之令。李秀成趁机建议洪秀全召回并重用翼王石达开,弃用于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均为洪秀全之兄)。遭到干王洪仁玕(洪秀全之弟)当即训斥。天王洪秀全非常生气,革去李秀成本兼各职。后经陈玉成等朝臣力谏才得以复职。
此时,清江南提督和春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事务,带兵围困镇江。太平军自“天京事变”后,风光不再。决定救出镇江守军后,收缩兵力放弃镇江。李秀成率部东下,一路所向披靡,于1857年底杀到镇江,救出守将吴如孝部后合兵一处,在李秀成的带领下,一路突破清军围追堵截,回到天京。
太平天国放弃镇江后,和春率大军一路跟来,驻扎在天京城外高桥门、龙脖子一带,恢复了江南大营。江北清军此时也移居天京浦口、江浦,重新建立江北大营,会同江南大营逐步缩小对天京的包围圈。李秀成鉴于天京被围,外无可调之将、内无多用之兵。便主动要求自己率部寻找机会。洪秀全本不同意,鉴于形势所迫,只好同意,但只许带本部人马出战。李秀成兵少,不敢直接攻击清军江南大营,便打算渡江攻击较为薄弱的江北大营。1853年3月,李秀成先到安徽芜湖,与堂弟李世贤商议,让李世贤防守江南,自己攻击江北。4月,李秀成率5千人马悄悄渡过长江,5月他们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小岘山上),连克和州、全椒、滁州、来安等地。李秀成将滁州交给李昭寿后,回到全椒。
6月5日,李秀成攻击大刘庄清江北大营,因兵力不足失利,损失千余人。迫于无奈,“后军主将”李秀成在1858年7月行文各镇守将,在枞阳召开太平军军事会议,谋解天京之围。“前军主将”陈玉成与等各路人马如约而到。大家“各誓一心,订约会战”。陈玉成按计划攻舒城、克庐州,9月与李秀成会师于乌衣镇(安徽滁州东南)。当时,清钦差大臣德兴阿在江北大营驻有1万5千余人。9月26日,清军鞠殿华部由小店来犯。李秀成、陈玉成奋起反击,鞠殿华败退,清军冯子材部来援,又被击退。李秀成、陈玉成他们连续作战、突破清陡冈防线,然后回头猛扑清浦口江北大营。清守将、副都统裴音保、乌尔恭额被击毙。李秀成、陈玉成兵分两路,李秀成攻占安徽天长、江苏仪征,夺回了江北重镇扬州;陈玉成则围攻江苏六合。
就在李秀成、陈玉成等围攻江北大营时,湖广总督官文命湘鄂军队兵分两路进犯安徽:南路围安庆、北路攻庐州。清北路湘军统领李续宾一路攻城夺寨,在攻破桐城、舒城后,占据三河镇。陈玉成得报,急忙从江苏率军赶回三河镇(今属安徽合肥)迎战李续宾。李秀成则急忙率军前来增援,在白石山闻讯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将李续宾部分割包围,逐一消灭,最后全歼李续宾以下官兵5千余人,取得了太平军有名的“三河大捷”!接着又克复了桐城、舒城。围安庆之敌闻讯立即撤围退去。就在李秀成增援三河直接,太平军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先后接受清军贿赂和引诱投降叛变。接着,李昭寿、薛之元又协助清军占领了浦口,天京江北门户再度洞开。
李秀成得知消息,匆匆赶回浦口,与左军主将、堂弟李世贤合力进攻浦口、江浦,被清军江南大营提督张国梁所败。太平军此时兵少将寡,无军可调,幸亏陈玉成率军及时杀到,稳住了阵局。此后李秀成、陈玉成联手转战六合、滁州、来安、天长、扬州等地。将清军调得团团转,李秀成趁机占领浦口。1859年秋,洪秀全得知消息,钦封李秀成为忠王,并亲书“万古忠义”四个大字相赠。但李秀成不肯接受,他上疏说这功劳都是原捻军将领的,恳请天王先加封捻军将领韩碧峰、韩肃峰、孙葵心、刘天祥等人爵位后才肯接受。
1859年11月,李、陈率部与张国梁大战近6昼夜(实5天多),双方杀得昏天黑地、焰火流星。后张国梁坚持不住退去。李、陈先后攻破清营50余座,斩杀清军湖北提督周天培。洪秀全疑心很大,自“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李昭寿薛之元叛变后,洪秀全疑心更大。上次为稳住李秀成,才勉强给了一个“忠王”称号,其实对李秀成也有所防备,将他调入天京任职,协助处理“朝政”。1860年初,下关(今南京鼓楼区西北)、狱州(今南京江宁区郊)先后被清军江南大营侵占,天京非常危急。李秀成与干王洪仁玕商议,他们知道,硬打清江南大营,肯定打不赢,还可能连带天京不保,最后的办法就是用“围魏救赵”之法解救天京之围,获得日常主持朝政的洪仁玕认可。
1860年1月28日,李秀成动身先到芜湖,部署进军作战。2月10日,李秀成率部出芜湖、经南陵、绕过宁国、攻克广德,经短暂休整,率主力进入浙江。连占长兴泗安、红星桥。又派李世贤攻击湖州,迷惑清军。自己则率6千多人乔装清军,经武康直趋杭州。杭州是清江南大营的重要粮饷供给地,地位非同小可。当时清军只有3千多人防守(众兵调往江南大营),做梦也想不到太平军此时会攻击杭州。加之李秀成军又是清军打扮,猝不及防,3月19日,杭州易手。
虽说和春对太平军意图有所警觉,但由于咸丰皇帝严令他救援杭州、湖州。和春只好从江南大营分派1万3千余人,在张玉良统领救援,他们在杭州破城后第三天赶往杭州。李秀成闻之大喜,见敌人中计,便悄悄召集众将,趁夜从杭州秘密撤军,李秀成从余杭、孝丰火速北返。4月8日李秀成与各将领在建平(今安徽郎溪)召开军事会议。各路大军(号称10万)云集天京外围。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各率人马(五路)对江南大营实施反包围。李秀成一路由今南京尧化门攻入紫金山东,各部亦按计划攻击各自目标。这时天京城内守军由东、南门也出来助战。5月2日,太平军发动总攻,5日,清江南大营西面弹药库被炮火击中、发生连环爆炸,清军为之胆寒,无力再战,先后弃营逃命。正在东面指挥作战的和春、张国梁见势不妙,亦撒腿就逃。“江南大营” 再次被破。
此后,李秀成领东征军由天京出发,占句容、克丹阳、攻常州、夺无锡。清钦差大臣和春见逃跑无望,自杀身亡。李秀成杀死清江苏巡抚许有壬,收降清兵5万多人,缴获大批洋枪洋炮。李秀成在攻打上海问题上与天王洪秀全发生不快。攻打上海时先胜后败。后在英、法和清李鸿章淮军联合干预下,李秀成败退回太仓。1862年5月,曾国藩部彭玉麟、曾国荃攻破南京雨花台,李秀成因兵力不足战败。不久苏州守将骆国忠叛变投敌,接着又传来安庆失陷消息,6月英王陈玉成被害。李秀成痛感没有可用将帅,只能仰天长叹。洪秀全对李秀成心生不满,给了个“严责革爵”的处分。只是鉴于太平军无将可用,只好强命李秀成、(护王)陈坤书渡江“进军北行”,否则严惩!
李秀成知道此去,天京必定不保,限于严令,只能无奈与陈坤书渡江北进,1863年2月底,李秀成、陈坤书占领浦口、江浦,然后西进巢县、无为。后攻庐州、舒城不下,转攻六安又不成,由于此时正值青黄不接,无粮可调,只好由寿州返回天京。这时,苏浙战场发生巨大逆转:李鸿章淮军先后攻下常熟、昆山、吴江等地,在李鸿章分化拉拢下,太平军部将郜永宽叛变,杀害了主将谭绍光,苏州再次易手;左宗棠湘军在浙江步步为营,相继攻破宁波、金华、绍兴等地。向天京压了过来;彭玉麟、曾国荃对天京呈半包围状态,实行粮草困毙作战。
李秀成鉴于粮草补给困难,上奏洪秀全撤离天京,遭到严厉训斥!据《李秀成自述》记载,那天李秀成是带着眼泪走出宫门的。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死,由其幼子洪天贵继位,李秀成负责守护天京。曾国荃在天京挖掘地道,同时用百余尊大炮轰击天京,7月3日,地堡城(即龙脖子)被破,李秀成孤军奋战,步步抵抗。7月19日,天京失陷,李秀成被俘,装在一个木笼里,受尽了酷刑。史载:“曾国荃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久攻不下。他‘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恼羞成怒的曾国荃亲自动手,‘短衣握锥,独身走出,遍刺以锥,血流如注’”。7月28日,曾国藩由安庆赶到天京,亲自审讯李秀成,在曾国藩诱导下,李秀成选择了归顺,以一天7千余字的速度写下了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然而,曾国藩并没有饶恕他。8月7日,曾国藩下令将李秀成处死,时年42岁。据史称:李秀成“在临刑前,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野史说:曾国藩之所以没有将李秀成送往北京,是为了遮人耳目,杀人灭口,因为李秀成知道曾国藩底细的太多、有损形象。借口是李秀成欲效法姜维诈降,所以才杀掉了他。
清人著的《李鸿章传》中说:李秀成“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又说:“李秀成真豪杰哉。当存亡危急之顷,满城上下,命在旦夕,犹能驱役健儿千数百,突围决战,几歼敌师。……及城已破,复能以爱马救幼主,而慷慨决死,有国亡与亡之志,推古之大臣儒将,何以过之”!《中国古代秘史》评价李秀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智勇过人,战功显著”!现代《将典丛书》说李秀成:“戎马一生,富予谋略,讲究政策策略,……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太平军统帅。自1862年后,独撑危局,……尽管变节为世人诟病,但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地位”!
三国志战棋版五虎阵容怎么样?
五虎阵容非常强大。因为在三国志战棋中,五虎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将领,他们分别代表着武力、体力、速度、智力、攻击等方面的优秀特点,组成五虎阵容后,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武将的长处,搭配得当的话,可以形成攻守兼备、逆转战局的强大阵容。同时,如果能结合地形、装备等因素来优化五虎阵容,其实战效果将更为突出。建议在使用五虎阵容时,要注意武将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要让任何一个武将孤立无援,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战绩。
她有可能成为伊拉克的新总统吗?
我可以斩钉截铁的来说,她肯定不会成为伊拉克总统。
有文章声称哈里里是萨达姆的孙女,但其实不是,她其实是萨达姆的外孙女,因为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包括乌代和库赛,是没有女儿的。
这是因为萨达姆只有一个孙子,那就是乌代的儿子穆斯塔法,没有孙女。
有人可能会说,萨达姆的子女不是在伊拉克战争中就被美军给击毙了吗?
其实并不是,乌代和库赛作为萨达姆的儿子,当时确实是被美军给击毙了,因为他们是萨达姆的嫡系后代,而且是男性,美军绝不给萨达姆政权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连萨达姆15岁的孙子慕斯塔法都一并枪杀了。
作为女性,虽然是萨达姆的女儿,但是她们的地位和威望都远远小于萨达姆家族的男性,而且萨达姆的两个女儿拉娜和拉加德都没有在萨达姆政府中从事公职,每天也没有理由缉拿她们。
在这种情况之下,伊拉克战争一开始,萨达姆就把她们安排到了约旦王国,由约旦国王代为照看。
所以萨达姆的女儿们得以生存下来,孩子们也得以生存。
美国也并没有理由让约旦把她们交出来,所以萨达姆的外孙女得以回到伊拉克,
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哈里里绝不可能成为伊拉克统呢?一、她是一个女性
她是女性这个信息很重要,虽然她背后是曾经在伊拉克称王称霸的萨达姆家族,今天的伊拉克人仍旧有很多人是萨达姆的支持者,但这不代表她就能够继承萨达姆的政治遗产。
因为作为一个纯正的伊斯兰国家,伊拉克是不会允许女性登上政治舞台的,纵观世界上许多伊斯兰教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女性政治领导人,有些国家像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女性至今出门都要蒙着面纱。
所以在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没有。
在这种国家制度和社会习俗上,大家觉得他能够当成首位女性总统的概率有多大呢?
同时也因为她是一个女性,才是她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乌代和库赛以及萨达姆的孙子穆斯塔法并非不想活下来,并非不想像萨达姆的女儿一样,一去到国外寻求外国的庇护,而是当时的世界根本没有人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让他们入境。
否则他们也早都去约旦了。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了,正是因为女性角色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没有什么参与度,所以美国不害怕萨达姆的女性后代留在世上会继续把伊拉克重新恢复萨达姆家族的统治。
所以拉娜和拉加德才得以活下来,她的女儿哈里里也才能不受池鱼之祸。
就是对哈里里来说,他们丧失了在伊拉克的忧国生活,到约旦后他们没有丰厚的遗产,没有黄金和珠宝,只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据哈里里所说,她们离开伊拉克的时候是夜里徒步离开,当时只带了一条替换的裤子和两件衬衫。
可见悲惨。
二、萨达姆势力难以卷土重来所以我们要知道在伊拉克国内并非是大部分人都支持萨达姆,反而大部分人都应该是属于反对萨达姆的。
因为伊拉克国内分为三种势力,第1种是支持萨达姆的逊尼派,只占伊拉克国内的人数的25%,其次是同属于伊斯兰教,但是反对逊尼派的什叶派,占伊拉克人数超过60%以上,其余是库尔德人和其他复杂的种族……
什叶派不会支持萨达姆,库尔德人更不会,因为库尔德人当年是被萨达姆克迫害的对象。
所以如果按选举的话,恐怕支持萨达姆家族或者是支持萨达姆后人的逊尼派,就算是想把哈里里扶上总统之位,很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完成吧。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认知问题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再加上库尔德人一直属于中东的分离主义者,一直想联合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的库尔德人,建立自己的独立的国家。
如今的土耳其之所以攻击叙利亚的库尔德人,就是这个原因。
种族和宗教信仰问题,一直是围绕伊拉克的困境所在,如今的伊拉克仍旧冲突频繁,很大原因是因为这两大问题,所以即便是萨达姆的女儿回来也很难解决,就算她想要从政,恐怕这两座大山就会压死她。
这种现状更不可能在一方的支持之下成为所谓的总统。
因为会有更多的人反对。
更何况,美国也不会容忍第1个被自己推翻过的政权的后人,来继续统治这个地区,这也算一大关键。
所以说哈里里要成为伊拉克的新总统,无非是个笑话而已。
在她心里,应该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