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战记,为什么有一些国人说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
村子打架,一方面表达出日本人少,一方面说的是打仗毫无章法,瞎冲,这应该也算是对小日本的一种蔑视吧,我天朝泱泱大国随便几个村拉出来打架也比你日本战国打仗强多了,说出来是挺爽的,但是这确实是以偏概全。日本战国时间大概为1467—1615年,中前期由于各方实力割据太多,每个军阀都占据一小块地方,日本总共地方人口就这么多,所以各个小军阀之间战争规模确实很小,往往都是几百数千人在那打打杀杀,很像我们国家明清时期的乡村械斗,但是到了后期由于不断地兼并,形成了几大豪强,战争规模也迅速拉大,动辄几万十几万人,这相比我们国家可能有些逊色,可是力压同时期任何欧洲国家都不在话下。且不说战国时期的日本战争,我们再往前推两百年,先看看元朝蒙古征服日本时,当时幕府时代的日本战争能达到什么规模,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村子级。
文永之役蒙古入侵日本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1274年的“文永之役”,元朝组织了大约三万两千人的部队,当时的幕府权臣北条时宗决定反抗,调集当时分封各地的大名将部队移至靠近高丽的日本西部地区并举行大规模祭祀,增强部队信心。元军在博多湾登录,在技术冷兵器火器都全面占优的情况下,日军五万部队硬生生扛了二十余天,他们的全装甲重骑兵在弓箭手掩护下甚至对元军发起自杀式反冲锋,最终把元军赶回船上过夜,而在当夜,元军不幸遭遇第一次“神风”200余艘船只被掀翻,剩余兵士无奈只得返航。
第一次元日战争结束后,镰仓幕府为了防范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大量准备,动员全国之兵,集结了规模空前的二十万武士并在沿海滩涂修建了大量工事。蒙古征服南宋以后的1281年,元军分兵两路从浙江和朝鲜两地出发,裹挟高丽南宋降军共十五万人,战舰四千余艘浩浩荡荡开往日本,元军先是在对马岛海战中受挫,而后在登录博多港后再次被日军击退,激战一月,始终未能挺进九州岛腹地,无奈再次选择撤退,在撤退途中又惨遭神风袭击,部队损失惨重,元朝征日宣告永久性失败。
两次战争总结这两次战争彻底击垮了我对古代日本的古板印象,在日本战国之前,幕府居然能组织起十几万甚至二十万规模的部队并且在战争中各兵种默契配合,充分发挥战术技巧,战斗精神果敢,部队士气高昂,不由得让我对那时的日本产生了一丝的敬意。两次战争,元军都被阻挡在前沿滩涂,始终无法前进,可以这么说,元军不是被台风打败的,是被日本人强大的动员能力打败的。日本人在13世纪就能组织起这样规模庞大的部队,确实还是值得称赞的!
日本战国时代战争规模事实上日本人口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级别,而我国汉朝初期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到明朝中期也才六七千万,这样的人口足以支撑起十万人级别的战役,而且在如此狭小的土地上战斗,人员更密集,死伤更为惨重,绝不会仅仅是我们印象中的村子打架。在战国后期发生的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关原合战”之中,德川家康的东军和石田三成的西军双方都出动十万以上部队,死伤更是达到了五万余人。这样的人数级别放在当时的世界都属于响当当的存在。毛主席说过: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藐视不是自我意淫,而是自身不断地修炼、壮大,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负有复兴中华的责任,复兴中华从正确对待敌人开始,意淫误国,实干兴邦!支持的请动动小手点个赞!谢谢!
有哪些好玩的角色扮演手游值得推荐?
我玩过的手游也挺多的,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让我影响深刻的有《崩坏三》、《进化之地》还有最近火热的《我叫mt4》这几款游戏。其实这些游戏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值得一玩的好游戏,但是题主只要求推荐一款游戏,这就让我很是为难,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把这三款游戏都给题主介绍一下,让题主去纠结吧。当然题主也可以每款游戏都去试玩一段时间,毕竟我推荐的游戏肯定是适合我的,但是题主是不是喜爱,这就得题主自己去试玩之后才知道了,好了,废话不多说,下来就让我们依次了解这三款游戏~
《崩坏三》
其实《崩坏三》这款游戏是非常适合喜欢二次元的宅男们玩得游戏,其中的女武神软萌可爱(最近好像是改的不能调戏了)。如果题主跟我一样是个二次元宅男,那我觉得我来这款游戏准没错了。其次就是《崩坏三》的画面和战斗特效了,3D全视角的卡通渲染和超强的打击感还有酷炫的技能特效,就画面来说,《崩坏三》是不输现今任何一款游戏的。
还有玩法,《崩坏三》的核心主题就是战斗了,再加上一点养成,玩家需要通过战斗来培养女武神,每当玩家过关时参战的女武神都会获得相应的经验值,玩家还可以通过技能、装备以及圣痕来强化女武神,降低过关的难度。当然,玩家还要升级和建造家园中的设施,派遣角色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来获取玩家需要的资源,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玩法。当然,《崩坏三》也是有其缺点的,就是pvp玩法过少(只有一个深渊入侵),还有就是这款游戏既肝又氪,如果玩家的时间很少而且资金有限的话,那么我不推荐这款游戏。
《进化之地》
《进化之地》这款游戏也叫做《游戏进化史》,是Evoland开发的一款极具创意的游戏。游戏以rpg冒险的模式对游戏进化的历史进行了介绍,玩家刚进入游戏时的画面是是8像素的黑白模式,之后进化到16像素然后是256像素的彩色模式,之后玩家会一一体验到2D时代的Model7模式、主动战斗系统、回合制战斗、预渲染3D和全3D等游戏模式。玩家在冒险的过程中体验到游戏史上的一些伟大的创新和改变,我觉得这个游戏本身就非常伟大。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比较慢热而且还是单机,如果玩家无法忍受游戏刚开始时凄惨的游戏画面,那我就不推荐题主玩这款游戏。
《我叫mt4》
《我叫mt4》这款游戏也是我最近在玩的一款,这款游戏刚刚上线六个小时的时间就拿下了游戏畅销榜的榜首。跟《崩坏三》相同的是,我刚进入这款游戏就被其精致细腻的画风吸引了,而且不同于《崩坏三》的二次元画风,《我叫mt4》的人物有Q版和写实两种画风,这也给多给了玩家一个选择。
其次,《我叫mt4》继承了《wow》里的庞大世界观,整个世界是由三块主大陆和两块次级大陆组成的,世界上人类、巨魔、侏儒、兽人、亡灵等种族并立,大陆上佣兵公会、红石帝国、魔法师公会等各种组织互相牵制,一听就很复杂有没有。
再说说玩法吧,《我叫mt4》中有副本玩法,目前开放的副本还挺多的,副本里的地图也是千奇百怪,其中对团队的配合也是要求挺高的。前段时间我刷那个叫做古树记忆的副本,就是因为团队中的奶妈挂机导致整个团都崩了。也是有pvp的竞技场玩法,也是按小队的人数分为3v3、5v5和10v10几个模式,总之选择的余地还是蛮多的。
同时,除了pve和pvp之外,《我叫mt4》还拥有许多休闲玩法,其装备养成和宠物养成两种养成玩法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玩家在工坊中可以对武器装备进行淬炼和镶嵌,可以选择提升一件装备的某种属性。还有幻兽养成,玩家通过完成任务或者开箱获得幻兽之后,需要通过喂养提升幻兽的等级还可以通过升星和觉醒提升幻兽的资质,玩家还可以派遣幻兽去完成要塞任务,反正我是觉得蠢萌蠢萌的的幻兽挺好玩的。从玩法和剧情方面,我觉得《我叫mt4》这这几款游戏中最优秀的,至于,题主选择哪款游戏,还要题主自己去考虑选择。
常见的街机游戏有哪些种类呢?
感谢邀请!
要说街机游戏的类别,那就比较多了,包括:横板过关、格斗游戏、射击游戏、飞行射击、爬层游戏、运动类游戏、第一人称射击、益智游戏、音乐游戏.....
当年我们玩得最多的就是,清版横版过关游戏、射击游戏、格斗游戏。
早年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游戏还没有定型,不过在每个时代都诞生过一些经典游戏,非常有创意。后期的大部分游戏都被定型了,超出圈子就不会被玩家们接受。
每一个类别的游戏都会出现一个代表作,之后的同类别的游戏就会加以模仿和升级系统。
横板过关游戏顾名思义,就是横向过关的游戏,一般都是从左至右
《快打旋风》并不是最早的该类别游戏,但是却是清版游戏的鼻祖,奠定了未来横板过关游戏的大趋势。以后出现的同类游戏只要是模仿或者借鉴这款游戏的必定会大火。
最初的玩家并不喜欢太花哨的游戏,越是简单粗暴越是受欢迎。
平面过关游戏游戏移动的方向和横版过关游戏有很大区别,玩法有一定相似。
主要是给玩家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体验。
射击游戏当年在游戏厅中摆放的射击类游戏并没有多少台机子,一般就是《合金弹头》《魂都罗》《怒之忍者》《落日骑士》《蒙美萨牛仔》
早年的射击游戏较多,但是能够成为传世之作的并不多。因为后期的射击游戏都比较优秀
格斗游戏格斗游戏在国内比较出名的就是《街霸》《拳皇》
其实还有很多游戏并不亚于这些游戏,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接触到。
格斗游戏的鼻祖应该是《街头霸王2》,虽然不是最初的格斗游戏,但是是这款游戏为格斗游戏正名,并让该类型的游戏成为最火爆的游戏之一,一直延续到今天。
飞行射击游戏最初的飞行射击游戏可能要说到太空侵略者那个年代,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系列游戏渐渐成熟,留下大量精品佳作。
引领一个时代的游戏就有《1945》《雷电》《雷龙》《鲛鲛鲛》《四国战机》.....
彩京曾经称霸飞行射击游戏很长时间,后期被弹幕游戏CAVE赶超
爬层游戏大部分玩家对这类游戏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雪人兄弟》和《吸尘器小子》
没错,这款游戏的先驱正是经典《雪人兄弟》,它是该类型游戏的开拓者。
不过,后期同样出现了很多类似的游戏,甚至玩法远远超越了之前的作品。
但是在玩家心目中,最经典的始终是街机厅时代接触过的
第一人称射击这类游戏在一般的游戏厅是没有的,因为大多需要装备游戏的特殊工具。
因此一般在大型游戏厅才会见到这类游戏。
不过这类游戏虽然节奏很快,并不像其他游戏那么受众,但是其中仍有不少精品佳作
福利游戏这类游戏一般都是益智类的,不过在其中加入不少养眼的图片或者动画。
像是最初的野球拳、麻将游戏、决战於黑白之间、柏青哥系列、天蚕变、美女打砖块、蜜蜂玩偶、青蛙轰炸、游华、幸福之旅.....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游戏
益智游戏这类游戏在一般游戏厅出现相对较少,可能女生比较喜欢玩一点吧!
大部分玩家接触到的益智游戏,估计就是三个奇迹中的推箱子游戏
赛车游戏早年的赛车游戏使用摇杆和按键操控的!
不像现在的游戏必须要有配套设施才能体验。
运动类游戏运动类游戏在街机厅并不是特别受待见,因为死得快。
这类游戏比较刺激,除非是连续赢,要不然很快就玩完了。
喜欢小编文章的话请点击关注,可以第一时间观看更新,以及查看往期
小编的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整理和创作,图片自己截取,纯手工打字,绝无水贴
您还觉得满意的话还请:点个赞!
很多人都说,小编怎么每次都是发那几个游戏!
那我就告诉你,因为我怕我发出来的其他游戏你或许根本没有见过。
上面这些游戏要是有你一直在寻找的,请关注小编,因为每一款游戏在后期都是会介绍到的!
匈奴人和匈牙利有什么关系吗?
公元前1世纪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同时出现了两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中国的汉武帝刘彻和罗马的凯撒大帝,他们都对开疆拓土具有浓厚的兴趣——汉武帝派兵远征匈奴,遣张骞出使西域;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和不列颠。这两次开疆拓土的远征分别被记载在《史记》和《高卢战记》中,与此同时这两部著作都记载了作为对手的匈奴人和日耳曼人的剽悍善战。在人类文明的古典时代像匈奴和日耳曼这种游牧渔猎部族出于自身经济的脆弱性往往会以劫掠相对富庶的农耕民族维持生计,当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处于全盛时期自然有实力应对偶发性的劫掠行为。但在公元3世纪之后东西方两大帝国同时出现中衰的迹象,之后两大帝国都不同程度受到蛮族的侵袭——在中国这被称之为“五胡乱华”,在罗马被称之为“蛮族入侵”。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征伐北匈奴,大破北匈奴后所刻摩崖勒石。经过认真辩识,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这篇铭文所记载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同时也是一场深刻影响力整个亚欧历史的重大事件:永元二年(90年)汉将窦宪、耿秉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北匈奴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外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耿秉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1500多公里),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今固阳),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后登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此后北匈奴就从中国的史籍中失去了踪影,关于北匈奴的去向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直到随着近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以及新的考古发现才逐渐勾画出北匈奴西迁的大致路径:在公元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迁的序幕。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不过这批迁徙到康居故地的北匈奴后裔很快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公元290年左右一支名为匈人的部族灭掉了顿河东岸的阿兰国,当地人只知道只是一支来自亚洲的黄种游牧民族。不过关于迁徙到欧洲的匈人是不是北匈奴后裔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事实上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没固定的生活地域,各部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相当频繁的事。今天的土耳其人自称是突厥后裔,可实际上土耳其是西突厥乌古斯部族同小亚细亚当地的安纳托利亚人的混血后裔,在血缘上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古代突厥汗国其实并不密切——甚至都不是同一人种。同样所谓的匈奴其实是一个囊括了草原上众多部族的联盟,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目前所知的考古证据只能大略推断出欧洲匈人应该是来自北亚草原的一支游牧民族,至于其和北匈奴嫡系之间的血缘究竟多近多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至少目前史学界对此是没统一的说法的。
事实上我们并不能简单将欧洲匈人视为匈奴人的后裔——正如今天土耳其把匈奴、突厥等古代亚洲游牧民族认作祖先的行为引起全世界哗然一样:匈奴本来就不是单一民族,而是草原游牧民族形成的共同体,在西迁过程中早已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与各种不同的民族均存在融合迹象。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欧洲匈人的祖先的确是来自北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但其与匈奴嫡系的血缘远近是无法确定的。我们能确定的另一件事就是:无论欧洲匈人与匈奴嫡系有何关系,但匈人西迁的确深刻影响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进程:当匈人刚一踏上欧洲的土地就灭掉了顿河东岸的阿兰国。375年匈人向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发起进攻,受到匈人威胁的东哥特向西逃到西哥特人的地盘并和西哥特人组成联军。东、西哥特联军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哥特人的军阵背后。被匈人击败的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定居于罗马帝国北部。除了哥特人之外其他的日耳曼、斯拉夫蛮族纷纷在匈人的战略压力下逃到罗马帝国境内躲避。公元400年的秋天匈人在喀尔巴阡山以东休整了25年之后开始了新的西征。这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日耳曼蛮族,而是罗马帝国,不过他们和罗马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彬彬有礼、一团和气的:这一年有一个叫盖尼亚的东罗马将官在谋反失败之后逃过多瑙河下游,一头扎进匈人的地盘。匈人将这名叛将的首级送到君士坦丁堡,献给了东罗马皇帝。公元405年匈人袭击了哥特人,哥特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帝国的腹心——意大利。结果在一个叫法哀苏里的地方遭遇西罗马军队的袭击以及背后匈人的追杀,最终全军覆没。
434年匈人首领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罗马皇帝交出匈人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遇刺,阿提拉成为了匈人帝国唯一的单于。阿提拉独掌大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人而逃亡英伦三岛,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被迫臣服于匈人。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人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阿提拉的帝国东起里海,西至莱茵河,北到北海,南到黑海,将今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德意志、波兰、匈牙利等地尽数收入囊中。然而阿提拉并不满足于此——他将进一步扩张的目光锁定在了西罗马帝国。450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西罗马方面自然无法接受如此苛刻的要求,于是双方随即爆发了战争:阿提拉集结了匈人骑兵以及臣服于他的斯拉夫、日耳曼各部族的军队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统治下的高卢地区(今法国)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阿提拉的大军兵临奥尔良城下。在这里阿提拉遇到了自己的克星埃提乌斯。埃提乌斯是罗马人与汪达尔人的混血,他于公元418年作为罗马方面的质子来到了匈人的王庭,与此同时当时的匈人王庭也向罗马方面派出了质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匈人单于阿提拉。埃提乌斯在作为人质生活期间近距离接触观察了匈人的一切情况——他不仅熟知匈人的内部情况,而且和匈人内部的实权派人物打得火热。卢加单于执政时期埃提乌斯曾两次借得匈奴军,用以平定西罗马的内乱。后来阿提拉在位时埃提乌斯又三借匈奴军,用以征讨西哥特人、勃艮底人等蛮族。
朋友间的争斗往往没有胜利可言,他们彼此熟悉,常常在对方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之前就预先做好准备,每一次的较量都是真正的较量,几无意外可言。而埃提乌斯和阿提拉这对昔日的密友,各自麾下的军队都是由当世最强大的士兵组成:罗马人和匈人。与此同时双方也都各自拉拢了部分日耳曼蛮族。此次会战双方损失惨重: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一世战死,结果是匈人被赶到莱茵河以东。但阿提拉并没有因此接受教训,而是于次年领兵避开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入意大利北部。也许是对阿提拉入侵的恐怖记忆犹新,欧洲人给他送上了“上帝之鞭”的称号。匈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人议和。恰在此时匈人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给自己送过来,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就在阿提拉撤军不久他就神秘死亡,而他的对手埃提乌斯也在罗马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被充满猜忌的皇帝杀死。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人,迫使其退到南俄罗斯草原。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人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匈人帝国崩溃不久的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蛮族出身的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随即在其废墟之上诞生了一系列日耳曼国家,欧洲历史由此进入中世纪。
阿提拉的匈人帝国的确活跃于如今匈牙利的潘诺尼亚草原,因此人们很自然地在匈奴人、欧洲匈人、匈牙利人三个概念之间划等号,然而这样的划分却并不一定科学:严格意义上游牧民族之间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亲缘关系,因为他们不像定居民族——今天可能在蒙古草原生活,一旦遭遇天灾或战争就可能转移到中亚生活,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又跑到东欧南俄草原上生活。实际上匈奴作为一个庞杂的族群,分布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正如今天的我们无法用某单一人种来指代全体美国人一样,匈奴人内部也同样存在不同的血缘,很难一言蔽之。总体而言:南匈奴更接近黄种,而北匈奴更接近白种。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欧洲匈人与匈奴在人种、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匈奴人和欧洲匈人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尚未得出统一结论,如果我们直接在两者之间划等号,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将今天的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等突厥语族的民族全部划等号呢?既然匈奴人和欧洲匈人之间不能划等号,那么欧洲匈人和匈牙利人之间呢?如今匈牙利的主体民族是马扎尔人。马扎尔人的命名方式是先姓后名,这和周围的印欧语系的民族正好相反,倒是和深受华夏文明影响的东亚各国一样。关于马扎尔人的起源一直众所纷纭:有人认为他们是匈人统治下的部族之一,有人认为他们来自突厥语系的民族,另外美籍华裔学者朱学渊认为马扎尔人是从中国东北出走的靺鞨。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认为马扎尔人最初是生活在亚洲北部的游牧民族,这点匈牙利官方和人民也都承认。从公元800年开始马扎尔人和众多游牧民族一样,沿着横贯亚欧的大草原逐渐向西迁徙,同时期波斯的历史地理学家勾勒出他们迁徙的路线:离开乌拉尔山,先迁到亚速海北面,后来又迁第聂伯河下游,接着喀尔巴阡山脉,借此越过多瑙河进入了欧洲的腹地。马扎尔人进入欧洲后便四处烧杀抢掠,大半个欧洲都成为马扎尔骑兵的劫掠对象,德意志、意大利、法国都深受其害。当时,北欧的维京海盗也在四处洗略,马扎尔人与维京人一陆一海,并称“海陆双雄”,他们在欧洲各地如入无人之境般横冲直撞。然而此时阿提拉所构建的匈人帝国早已灭亡,换句话说马扎尔人和匈人其实也是两个民族,彼此之间的交集就是都是以今天的匈牙利草原为统治核心,所以不排除部分(甚至相当部分)匈人融入了马扎尔人,但这依然不能改变这是两个民族的事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