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本书是什么成语,有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
问题:有些被误传千年的成语,你知道哪些?
导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语言积累,提炼,升华,总结出了数以万计的“成语“、“谚语”、“俗语”、“民间俚语”……
这些古语意思精练,表达生动,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文学创作中,甚至日常交流时经常用到的,它们丰富了语言表达维度。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并非今人为之,古人也有断章取义的诸多行为。以讹传讹,谬误流传,司空见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成语、谚语被后人无知地或着说刻意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这也不足为奇,正说明这些成语的存在和实用价值,以及它们本身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最常见的,最容易被曲解的“成语”,列举一二,看看才华横溢的你“中标”了吗?以德抱怨
如今有人用这句话来劝人或者自嘲,表示“别人辜负、欺负了你,不应该生气,而应该对他更好,感化他。”——简直就是“屁话”!弱智呀?简直能气死孔老夫子!
在《论语》中孔子曰: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待德行与怨恨,要分得清曲直公正,报答对你好的。原话被断章取义,意思大相径庭。
相濡以沫
《庄子•大宗师》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本意是指:在困难中相互帮帮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庄子强调的是:与其在困难中艰难的相守,还不如相忘于江湖里,各自自由自在地活着。
而如今人们经常用“相濡以沫”来比喻:夫妻恩爱,殊不知,后面那句话“不如相忘于江湖”,那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由此可见,倘若断章取义,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叶遮目不见森林”,鼠目寸光,井底之蛙。
人尽可夫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原意是:郑厉公想杀祭仲,暗中派祭仲的女婿去动手。祭仲的闺女知道后,就问她妈:老公跟丈夫哪个亲?她妈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意思就是,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而父亲只有一个,丈夫不能相比。闺女一寻思妈妈说得对啊,于是就跑去告诉了亲爹,于是他爹就反过来把他丈夫杀了。
经过后人的“意淫”,这个成语似乎成了过去烟花柳巷中妓女的“代名词”,然而原词本身没有半点淫乱的意思,不知何种原由,如今却被用来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的女子。
由此可见这个成语,算是自古以来最无辜,而且最为冤屈的词语。褒义还是贬义,今天一目了然吧!借此也算是给这个成语“平反昭雪”,从我做起,从每一个文化人做起。
一言九鼎
提到这个成语,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含义。用来形容人信守承诺,说话算话。
其实并非如此!据《史记•平原君列传》中记载:“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这是平原君夸毛遂口才好,一句话就比九只鼎还有分量,跟信守承诺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不搭边,最主要的是这个词,通常不能用来夸耀自己,都是用来赞誉别人。
空穴来风
成语源自楚人宋玉的《风赋》,其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意思是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其含义符合逻辑没毛病,“空穴”和“来风”实乃“一因一果,有因必有果”,其原本就是指某种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成语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同义词,这种作死的歪曲事实,“宋玉先生”找谁说理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下一句是“若只为己,天崩地裂。”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其中这个“为”,原本指一个人的修为,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修为自己的德行,上天也不会饶恕于他。
试想,这个原本充满“正能量”的自我修养的“座右铭”,却被后来的读书人硬生生地曲解为“自私自利”的小人自我掩饰的借口。这一点在如今的影视剧中,但凡能说出这句话的人,绝对是心怀叵测,心狠手辣的歹徒,这个你懂的。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个词常被一帮群言终日,言不及义的人所放肆欺诈,错读成“无毒不丈夫“,扭曲了原有的意义。
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就有:“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然而这个俗语的本来面目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一个堂堂大丈夫要心胸广阔,大气磅礴的度量。绝非教唆男人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心狠手辣。试想古人注重修行品德,怎么会大力鼓吹人性恶毒呢?这不符合伦理道德标准。
不难看出,在这里“度”与“毒”,差之毫厘,却谬之千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偏差就更加匪夷所思!它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本是指士兵上战场曾相互约好,要一同活着,我如果战死,就找到我的尸体,带回老家入土为安,给家人说不能和你们偕老了。
显而易见,本意不是用来描述爱情的,当然,如今这个词使用频率太高了,都贴有小清新式爱情的标签,若按本意来比喻战友或兄弟之间的情谊,那真就无法让人直视,让方家无语了!
父母在,不远游
这个绝对不是一味夸大孝道,强调说父母健在,做儿女的就要守候身旁不能出门。其实还有后半句话: “游必有方”。意思是说: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即使有事情要出门,也要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好才出去。
这一误解不知道让多少子女茫然不知所措;让多少“伪孝子”津津乐道;让多少为人父母的老人背上不明事理的“黑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很多人肤浅地的理解为:“天地残暴,不仁不义,把世间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和天地没什么两样,把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类似这样粗暴无知的解释,似乎还出现在了某些当今所谓“国学大师”的文章里,被一些人奉为经典,这类信口雌黄,浅薄无知的解释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他(她)的古文化修养何在?治学精神何在?羞耻之心何在?
结束语综上所述,类似这样的文化现象,那只是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栗,我们无法面面俱到。然而对于古人留下的文化艺术作品,我们无法指责他们的曲解,甚至南辕北辙的误解。但作为一个现在使用这些成语的人们,尽可能溯本求源,不能做到谬误止于智者,但也要尽量避免一些常识性低级错误。@兵法天下 如是说:批判的意义,远不止于显示漏洞,而在于揭开新的认识空间,和自己的方法论,客观地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开拓性的、深刻的、建立在对被批判对象的彻底认识之上的批判,始终、永远是可贵的。然而拥有并不断践行批判精神的人,至少是完满的人。历史文化并不全是完美地延续经典,偶尔也会和我们开开玩笑,边读边看,边思边想,这样也挺好!【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你好!我是@兵法天下 ,再次感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共同分享传统文化。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11岁男孩适合保存的书?
男孩子迪士尼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 , 童话大王 ,跟我学英语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国家地理杂志 ,奥秘 ,
对生命的追问 ,少年维特的烦恼 , 我将青春献给你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湖边有棵许愿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