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之刃克莱尔加点,这是毒鸡汤你怎么看?
“感谢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成就了你”,这是毒鸡汤,你怎么看?
文‖胡杨
我认为“感谢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成就了你”这样的观点并不可取。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那些伤害你的人和事,最终会让你更强大。”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当我们遇到挫折,伤心落泪的时候,他们总会拿这句话来教育我们。
不可否认,“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经历了时间的锤炼,已经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却不能仅仅以失败去衡量他们。
尤其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去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曾经的践踏?感谢没有他们的伤害,就没有我们的成长?
那那些内心深处时不时就涌现的痛,又该怎么解释?若还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阴影呢?
记得一个朋友曾经说过:“我最痛恨打麻将,因为我从小就看多了父母因为打麻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和打斗。”
是的,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一个不沾不良习气的谦谦君子,可这谦谦君子内心对麻将的过度厌恶,时一般不喜欢打麻将的人体会不到的。
我们不喜欢某一行为,会有多种多样的理由,而他的不喜欢,却是因为深深滴被伤害到了。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说“他现在的自律,应该感谢他的父母因打麻将发生争吵而对他造成的伤害?”
真的应该感谢吗?那其中缺失的更多的家庭本应有的温馨与父母之间的恩爱,又该怎样弥补?
自己的父母伤害了自己,我们无从去报复。
但若是别人伤害了自己,我们只是呆呆地去感谢他们?而不是去抗击?
如果我们被他们的伤害击中要害,从此一蹶不振呢?
即使他们的伤害真的成就了我们,我们是不是庆幸会多一点呢?幸好没有被他们打垮,幸好我们还有力气振作。这不是我们该有的正常心态吗?
其实,能够伤害到我们的人,要么是比我们强大,要么是我们把他们存放的位置太高。
我们受到伤害后要做的,一是让自己变强大,至少强大过他们:二是把他们从内心删除,不要让自己的情感变得脆弱与被动。
至于感谢他们,还是免了吧。
说起要感谢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我不由地就想起了啊Q 来。
阿Q被打了一耳光后,他没有回击,只是愤怒地吼,“你他妈再打我一下试试”。
出门后照样昂首挺胸,甚至还骄傲地来了一句:“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他说出这句话后,心满意足充满胜利感地离开了。
有一回,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也不能释怀的时候,阿Q甚至想到一句话:“打人者就是在打他自己。”
于是,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嘴里嘟囔着:“让你再打我,让你再打我,这下,我算是打了你了。”
多少次,我们都会用啊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自嘲自己。但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曾有过这样自欺欺人的时刻?
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干嘛还要记住他们?即使记住,也只是时刻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前的伤害,何必多此一举去感谢他们?
若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超出他们的层次,那又何必俯视他们?如果还是继续在仰视他们,那我们的感谢岂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卑微?
所以,让“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们成就了你”的观点见鬼去吧!
我们需要的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可以刀枪不入,不受任何伤害!
在风中奔跑,在雨中成长,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胡杨,喜欢以小资的情调、温婉的文字,将琐碎的生活描绘成一幅画。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明明很多可是依然精力充沛的样子?
职场上常常看到有人成天精神焕发,永远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小时候大人说小孩顽皮叫猴子头,形容精神好,一天到晚皮得不知道累。在工作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这样的人,在他的脸上永远找不到疲倦的菜色,总是满面红光精神饱满,让人羡慕甚至妒忌。从生理学来看,人和人之间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有人确实是精力充沛,有的人成天是萎靡不振一副随时像睡着的样子。
天生亢奋有的人全身亢奋,精气神比一般人要好,尤其在农村基本每个村都会有几个这样的人,干农活不知道累,起的比任何人早又睡得比任何人晚,在伙食上也没见到吃得多好,浑身上下就是充满让人羡慕的劲头。这些人可能是跟身体素质有关系,常年不见生病。在我老家,都有90岁的还在种地,手上一把力气是年轻人无法比的,我认为这些人属于天生亢奋。
信念坚定10多年前的时候,我迷恋上站台搭建,利用开源码来自己建站台。毕竟是网上怎么样的代码,要想自己用很多地方都是要改动的,那个时候最牛叉的记录是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现在回头想想挺佩服自己的,实在搞不懂哪来那么大的精神头。当时只是想,某一组代码我一定要把它调整好,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也许就是自信中的信念坚定,让自己可以不眠不休的钻研。
压力转化动力有的人在职场上表现出斗志昂扬,甚至风尘仆仆,给人忙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但我们不知道他背后经历了什么,职场上有的人做一份工作是完全为了养家,而且是整个养家就靠这份工作,所以不敢懈怠一点。他们把生活的压力,养家的需求转化成了动力,所以让人看到干工作激情饱满。
工作再拼,也要劳逸结合我现在回头看看自己20年前,那时候做事情或者干工作都是给人精力充沛的样子,但是现在不行了,这可能和年龄有关系,或者说从前在心中迸牢的一口气已经松懈了,就像一辆车经过爬坡以后开始下坡。人的状态往往会随着生活的改变出现不同的姿态,我认为年龄到了一定时候很难再把工作看成激情了,精神状态也会变化。
年轻的时候,敢闯敢冲也敢拼,很多事情面前有种大无畏的精神,回想起来真的是“当年勇”。常听父辈们说,年轻时候干活不要把自己干伤了,不然到老了身体会不行的。按照“书面”的说法就是要“劳逸结合”,人的思想与体力就像一根弹簧拉伸和承受都是有极限的。当然了在年轻的当下努力拼搏是正确的,但是我还是建议要适当的给自己减压。
有些人工作明明很多可依然是精力充沛的样子,也许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是游刃有余。但我还是认为不需要勉强,或者去伪装,工作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即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