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国度,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丧心病狂的战术?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国解放军战斗史上“四个特殊”的一场战争,敌情特殊、战场特殊、民情特殊、气候特殊,这样的战争环境是对我军的严峻考验。
越北地区属于热带山岳丛林地带,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为北高南低,山脉多呈现南北走向或西北至东南走向,这样的地势环境在我国是极为少见的,但越北几乎都是如此。除了地势走向怪异外,海拔也基本都在1500-2000米,比高一般为300-500米,部分地区而甚至高达1000米左右。
山地又分为土山和石头山两种,这种山地通常上陡下缓,坡度为30-60度,一般人很难爬行,山顶面积狭小,山脊狭窄,就好像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些山地为喀斯特地貌的岩溶石山,经过岁月的侵袭后,形成自然洞穴、石缝众多,有的山头里面有上百个洞,每个洞都可以躲上几十个人。
两山之间多为深沟峡谷,谷深几十米到几百米都有,大部分山地为茂密的热带季风林,小部分山地为热带雨林和杂草遮蔽,山沟和江河两岸满是竹林和灌木林。这样的山地草深林密、枝叶繁茂,为打山地、丛林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成为我军极为头疼的考验。
为了抵御我军的进攻,越军充分运用了土山和石山的地形条件,在此基础上建造各种工事。这些工事基本不会在地面而是躲藏在地下,有的还分两层,但第一层工事被摧毁后,下一层工事还能继续使用,甚至利用这样的工事来埋伏偷袭对方。
越军通常在主阵地上挖三四道环形或半环形、连续或断续堑壕,与交通壕相连,将各种工事结合成一个纵横交错、打防结合的环形防御阵地。从山顶到山脚,这样的环形防御阵地要设置三四层,有的更是达到六层,阵地前沿还藏有竹签、铁钉、铁丝网等多道障碍,形成了可以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打击的密集火力网。
在石山上,越军利用有利地形上的天然岩洞、石缝建立火力点和屯兵点,设置各种武器控制山下山上的若干点面。
以上的山地防御支撑点不但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配合,沿主要道路逐山设防,利用地形特征掩护,形成内外结合、相互依托、极为坚固的核心防御阵地。在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地形和战争环境下的我军,最初还不适应,被越军打了一个措不及防。
在双方交战中,越军一旦遭到我军炮火打击时,就会钻入隐蔽的工事或山洞中,这样即便炮火轮番轰炸,也对躲在地下或山洞中的越军差生不了什么杀伤。而等到我军炮火延伸后,他们就钻出来进入阵地进行抵抗。
对于越军的这种战术,我军吃了几次亏后,进行了仔细研究,决定采用小群多路、先围后打、逐洞歼灭的战术克制敌人。但因为越北的山洞实在怪异,不但洞中有洞,大洞套着小洞,甚至层层连通,又有许多拐弯,拐弯处还有档墙,人躲在里面,外面就很难进攻。贸然进攻死伤惨重,对越军进行清剿时又麻烦又危险。
为此,对于这种情况,我军决定拿出一种针对越军躲山洞的杀手锏,让躲在山洞中的敌人无处可逃。
在我军的步兵师、团建制中,编有防化分队,其中下辖喷火班,装备了国产74式火焰喷射器。在开始作战时,会将师、团喷火分队向下加强到担任主攻的尖刀连、尖刀排,支援步兵把点攻坚。
火焰喷射器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不但燃油火焰能直射,还能拐弯和跳跃,沿着堑壕、坑道内壁四处燃烧,见弯就拐,喷出的火焰和火星是粘到哪烧到哪,这就让山洞里面的越军无处躲藏。并且,火焰燃烧时产生的高温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而山洞中或地下工事氧气本就没空旷的地方多,一旦山洞被高温燃烧,即便敌人没被火焰喷射器烧死,也会因为氧气太少窒息而亡。
因此,对付山洞中的地方,喷火兵的战斗方式也很简单,只要把喷火枪对准山洞直接喷火就行,无论越北山洞是直的的还是弯的,一抢喷射后里面就传出敌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嚎叫声。在几次这样的战斗后,越军听到火焰喷射器都是谈虎色变,再也不敢钻山洞了,
日本二战为何惨败?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失败,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从战略上言,🇯🇵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伪满政府达到了预期效果。但自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始,🇯🇵日本帝国主义分子发动了全面侵华,是妄自尊大,氓蛇呑象的形式,必然失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从国力上人口上,资源上,民族意识上,中华民族从未屈服过任何一个民族?当时的中华民国,政治腐败无能,国力衰弱,是一个无工业基础的文明古国。以农业生产小工业生产维系的殃殃大国。令人作呕气愤的是,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大举进攻华北华南西北各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丧心病狂的发动了南京大屠杀,和上千起惨绝人寰的杀人事件。这种丧失人性的无耻行为,激怒了四万万人民的民族斗志,一寸山河一寸血,保家卫国何惧死。犹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令人称道,以民族大义为重,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取得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伟大胜利,战争初期从战役层面上,国军节节败退,但从战略层面上,🇯🇵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早以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所以说🇯🇵日本帝国主义无世界眼光,穷兵黩武,崇尚以武力统治大东亚共圈是个幌子,不自量力夜郎自大,,螳臂当车,反动致极。血的教教训告诉我们,国随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苏联红军打日本关东军却摧枯拉朽?
事实确实是这样,美军跟日本较量非常吃力。
太平洋战场,历时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美国陆、海、空三军精锐全部出动,加上盟军一共投入兵力880万;日军以550万兵力迎战,依旧给盟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仅仅阵亡人数就高达69.8万人伤亡,其中美军阵亡12万人左右,受伤31万人左右,可谓伤亡惨重。
冲绳岛一战,美军出动了24万人,对付日军的10万守岛部队,美军虽然取胜,却付出了阵亡2万多人,受伤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军跟日本人交手却显得非常轻松,像砍瓜切菜一样。1945年8月9日午夜,157.7万苏军出兵东北,69万日军一触即溃。
苏军只用了22天时间,就将69万关东军全部消打垮,关东军有8.3万人伤亡,59.4人被俘;苏军只有区区3.2万人伤亡。
苏军为什么打日军显得那么轻松?
关东军士气低落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正像十二点钟的太阳如日中天,他们拥有强大联合舰队,还可以从东南亚得到石油。
跟美军作战的时候,非常有底气,至少还有翻盘的一线希望,所以太平洋战场日军非常疯狂。
但是硫磺岛战役之后,日本海空军力量基本被消灭,这时的日本笼罩在悲观气氛中。
美国在8月5日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人更加绝望。
只要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会相信,美国既然能制造出第一颗,就能制造很多,美国人决不仅仅只有一颗原子弹。
因为原子弹不是女人生的,也不是树上结的,只要有原料,多少都能造。事
实上原子弹造起来很费劲,但那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所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日本人已经被震撼了。8月9日,也就是苏联出兵东北几个小时后,美国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长崎原子弹的爆炸,彻底摧毁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
8月9日,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是战还是降的问题。会议争论不休,一直开到晚上11点多。最后,天皇作出决断:结束战争。
在此情况下,关东军士气低落是非常正常的。
关东军晚期素质太差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关东军配备有大量战斗力强的甲种师团,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花。
但是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战事吃紧,日本军部不得不把关东军精锐悉数调往太平洋战场,在1943年底和1945年1月,先后有两批,共20多个师团被调走,这就直接这导致了关东军在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1945年4月美军占领冲绳岛,并加紧了对日本本土是空袭,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为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日本军部又从关东军抽调出7个师团回国备战。
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日本为防守苏联对东北可能的进攻,不得不再次扩充关东军兵力,但国内没有兵员,只能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老”兵重新征召,在二战后期日本兵源枯竭的情况下,不是真的老了,他们是不会退伍的。
不仅如此,日军还大量征召在东北做生意、垦荒的侨民和学生,以及老人和孩子入伍,滥竽充数。
经过迅速扩充,关东军总兵力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但是关东军总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膨胀,战斗力极其低下,跟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的日军不在一个层次。
关东军相比苏军,装备太落后二战末期的关东军,不但军人素质差,武器装备也大大落后于苏军。
1945年4月,日本在将关东军精锐调往国内的时候,还把关东军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战略物资运回日本本土。
这样一来,关东军别说重武器,就是步枪也不能人手一支,不得不把伪军和警察的武器补充到新编关东军部队;即使这样,依旧不能满足需要,仍有10多万军人没有枪可用。
在苏军入侵东北前夕,松村知胜少将曾经对秦彦三郎中将抱怨说“我们连自杀的竹片都没有,打什么仗? ”
轻武器不行,重武器更是搁不到桌面上。
日军的大炮数量只有苏军的5五分之一,飞机只有苏军飞机数量的50分之一,日军的89式、92坦克都是薄皮核桃,正面装甲最大厚度17厘米,最大重量只有12吨,连近距离的重机枪子弹都不能抵御。
跟装甲厚度60厘米,重量34吨的T34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T34配备的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在2000米能就能把日军坦克打爆。
日本关东军的装备,跟苏军装备的差距,类似游击队跟日军装备的差距一样,就不是一个年代的。
高层放弃抵抗在苏军出兵第二天,即1945年8月10日,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命令,让他们放弃满洲,退守朝鲜。
关东军高层虽然没有立即行动,但是也没有下定决心抵抗到底,军队陷入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天皇宣布投降第二天,关东军就决定放弃抵抗。
总参谋长秦彦三郎表示:“我们作为军人,除服从陛下命令,别无忠节之道可言,否则,将永世成为乱臣贼子。那些顽固坚持作战的人,最好是先把我的头颅砍下来,然后再继续战争。”
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也含泪说:既然“圣断已下,本军只能奉戴圣旨,全力以赴终战”。
在这种战略思想主导下,关东军虽然有六十多万人,但多数军队放下武器,选择了直接投降。
比如日军第四方面军是完整投降的,第三方面军除了107师团之外全部选择了投降。
107师团选择抵抗,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到投降的指令。
因此,苏军在跟关东军作战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轻松。
如果不是日军高层下达投降命令,日军也会像在太平洋战场一样,选择自杀攻击,苏军也一定会付出重大伤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