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华夏迅雷怎么样,山西汾酒如何?
这两年大家都知道酱香酒特别火爆,其实还有一种香型白酒同样也火热得一塌糊涂,这种香型就是清香型,其杰出的代表就是山西汾酒。
这两年在山西汾酒的带动下,当年的汾老大正在强势崛起,走复兴之路。现在在白酒行业有种说法:清香热,汾酒猛!
汾酒的猛来自于超强的井喷式的业绩增长,就在前几天的1月25日下午,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1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预计2021年山西汾酒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4亿-55.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25亿元,同比大增70-80%,如此骄人靓丽的成绩确实让人惊叹。
清香型白酒是中国三大香型之一,山西汾酒是清香酒的老大,旗下有四大系列产品,分别是青花系列、商务系列(黑坛)、老白汾系列和玻粉系列,涵盖高、中、低端白酒,其中超级明星产品是青花年份系列,青花汾酒20、青花汾酒30、青花汾酒40和青花汾酒50。
青花系列酒的瓶身是著名国际陶艺家王宗涛设计,采用中国传统青花瓷风格,以“汾”字为主体,写满各种字体的“酒”字,从汉字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汾酒的悠久历史。该瓶由景德镇米通陶瓷公司全权负责烧制,瓷质细腻柔和,青花料色明丽,实为瓷器之精品。该瓷瓶于2004年一举夺得糖酒会最佳形象大奖,其后又于2005年荣获伦敦国际最佳视觉效果奖。
汾酒青花系列产品入口绵柔甜爽,香味协调醇厚,饮后回味悠长,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山西汾酒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届评酒会上连续五连冠获得中国名酒称号,这种荣光在十七大名酒中也只有茅台和泸州老窖享有此声誉。在1988年-1993年山西汾酒连续6年获得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粉老大,清香型白酒闻名全国。后来由于各种原因,1994年五粮液超越汾酒,成为白酒行业第一。
现在的清香型白酒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清香酒相比较酱香酒和浓香酒特别适合刚喝白酒的人群,它清清爽爽,绵柔微甜,回味舒适。
古有杜牧写下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有文坛巨匠文坛郭沫若先生挥毫写下了“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的千古名篇。
在当前很多白酒都是重口味,山西汾酒作为清香白酒的鼻祖,清清爽爽一清到底,恰似白酒界的一股清流。
未来我更看好山西汾酒的复兴之路,未来的汾老大一定能够强势崛起,越走越远。
历史上有哪些灭门惨案?
2017年,青岛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凶手作案后还对年仅16岁的女死者奸尸。
案件的故事始末01.由房租引发的纠纷2017年,青岛市城阳区某小区内,房东老张很发愁,因为自己把房子租给了李忠吉一家后,自己不但收不到房租,反而还被李忠吉厚着脸皮借去了不少钱,想起来简直是荒唐。
原来,老张在这个小区里有两层房子,6楼跟7楼都是他们家的,因为自己一家住在7楼,6楼就一直空着。
老张想着把6楼租出去,每个月能收点房租的同时,也不至于让房子空着,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就开始在楼下贴起了小广告,注明了自己有房出租的意向。
很快,这则消息被李忠吉他们家看到了,他们跑过来看完房子后觉得很满意,想租下来住。老张很高兴,便谈好了租金,约定每年租金是18000元,并且是一次性交完,而且还得交1500元的押金。(18000已经包括押金)
李忠吉没有意见,可是身上只有1000元,便对老张说现在钱不够,等以后有钱了再给你补上行不行?
老实的老张也没犹豫就同意了,于是,李忠吉在交完1000块租金后,一家人就搬进了6楼开始入住了。
02.“致命租客”被催租后起意杀人李忠吉一家入住之后,房租没给够的事便被直接抛到了脑后。还有,他根本就不打算交房租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租住了30多天,这期间,他不仅没把所欠的房租交给房东老张,反而还向老张借了三次钱。第一次借了500,第二次借了200,第三次借了40。
事后老实巴交的老张越想越气,你不给房租倒也罢了,自己还搭了好几百元进去,感觉很是吃亏,必须得尽快把房租要回来才行!
于是,在这30多天的日子里,房东老张与租客李忠吉的交往,都是围绕“催租”开始的。
面对房东再三的上门催租,李忠吉彻底被激怒了!怒火让他失去了理智,他便生起了害人的想法。
随后李忠吉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妻子李晨华,经过李晨华同意后,李忠吉又跟养父李钟植和养母金善今提议,二人也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四人商量,准备把老张一家人逐个骗到家里,然后再分别进行捆绑控制。
四人做了周详的计划,2017年11月13日,李忠吉夫妻俩在小区附近的超市买了两盘胶带,四人准备了单刃刀、绳子、鞋带等作案工具,还开展了分工演练。他们商量好,如果反抗,就杀人。
03.作案6小时,房东全家全部遇害2017年11月14日,房东老张照常下6楼跟李忠吉讨要房租,此时的他完全还不知道,危险已经慢慢降临到他们全家。
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后,愤怒的李忠吉决定今晚就实施他的计划。
下午6点,李忠吉主动上7楼,以电视被损坏为由,把房东老张骗至6楼他们家,刚进门就被早已准备好的李晨华、李钟植、金善今几人控制。老张遭全身捆绑、堵住口鼻后被拖到了卧室。
随后,李忠吉再次来到房东家,以重新签订租赁合同为由,把老张的妻子也骗到了他们家。四人把对老张的手段重复了一遍,把张妻也捆绑控制住。张妻拼命反抗,遭到李忠吉和李钟植先后用手捂住口鼻,随之将其残忍杀害。
晚上9点多,李忠吉第三次上7楼房东家,诱骗老张8岁的儿子下他们家玩。诱骗成功后,刚下去张子就被迅速控制,李忠吉把纱布巾塞进他的嘴里,又用胶带缠住了嘴部。
而后,李钟植、李忠吉用绳子把张子绑好,张子想要呼喊救命,李钟植又将张子残忍杀害。
最后,李忠吉和李钟植第四次来到7楼房东家,以取合同为由,骗16岁的张女打开了房门,两人进屋后,用同样的手法控制住了张女,随后将其杀害。
李忠吉看张女容貌漂亮,顺起歹心,对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张女实施了强奸,可谓丧尽天良。
晚上11点半,四人在他们家将奄奄一息的老张杀害。从下午6点控制老张,到晚上11点半老张遇害,李忠吉四人的行凶过程进行了6个小时,房东老张一家四口全部遇害。
04.作案现场惨烈,凶手两天后被抓获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房东的老母亲给房东打电话,可是打了很久却没有人接。
于是老人又把电话打给了住在附近房东的婶婶,叫她去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房东婶婶去到7楼老张家后敲门没人答应,下6楼敲门也没人答应。这时候有种直觉告诉她,可能出大事了!随后婶婶便直接拨打了110。
警察赶到现场后,立刻对房东家实施撬门,打开后赫然发现16岁的张女不着寸缕的躺在沙发上,此时的她早已没有了呼吸。屋内东西凌乱,就是没有发现房东夫妻以及他儿子的身影。
接着,警察们撬开了六楼租户的房门,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大厅横七竖八躺着三具尸体,就是房东夫妻和他们8岁的儿子。
他们全部遭到了捆绑,嘴巴里被塞毛巾,脸部被缠胶带,现场触目惊心。
随后警方立刻展开了调查,经过快速排除,很快就将目标锁定在了6楼租客李忠吉一家身上。
11月16日下午6时许,也就是两天之后,已经逃亡至北京昌平的李忠吉一家四口成功被警方控制。
第二天,警方押赴四位犯罪嫌疑人回青岛指认现场,李忠吉四人遭到很多人愤怒群众的围堵
法律是公正的,2018年9月14日上午,青岛城阳灭门案一审宣判,四被告人均被判处死刑。
结语: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年,当年灭门惨案的凶手也已经伏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此事或许已经被大家慢慢遗忘,但是有一点我们却应该牢记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永远都不会迟到。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中房东一家均为化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最终败走麦城死无葬身之地?
前言樊城之战关羽并不是打不过徐晃,主要原因是彼时形势突变,东吴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军心动摇,加上徐晃吸取了于禁兵败投降的经验教训,抓住有利时机发起迅猛反击,方才挫败关羽,解樊城之围,并逼迫关羽撤围南返,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擒杀。
襄樊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击走曹操,夺取了汉中,又派刘封、孟达率军攻取了汉中以东的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县),目的是要把汉中郡与荆州连成一片。
但孙、刘两家中分荆州后,刘备集团实际上只占有荆南两个半郡,地域狭窄,且处于曹、孙两家的夹缝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直向宛洛”出兵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而且彼时荆州北部重镇襄阳和樊城还控制在曹操手中,襄樊乃江陵门户,“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攻取襄樊,则可依托汉水,摆脱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并可与汉中相互呼应,最终完成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
因此,当这年七月孙权发兵大举进攻合肥、曹操将兵马部分抽调增援淮南作战时,关羽立刻留将军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率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攻襄樊。三国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正式打响。
当时曹军驻守樊城的是大将曹仁,另一员曹将徐晃则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以为策应。关羽率军猛攻樊城,曹仁拼死坚守,形势岌岌可危。
威震华夏八月,襄樊一带连降大雨,旬月不休,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樊城被汹涌的洪水包围。驻扎在城北一侧的于禁七军营寨被洪水冲淹,于禁被迫率将士登高避水。关羽乘势指挥战船猛攻,于禁见局势危殆,被迫率部投降,部将庞德不愿降,夺船向樊城方向逃去,中途不幸翻船,被关羽擒杀,四万余曹军被俘。关羽乘胜挥军将襄阳团团包围,并展开围攻,因他出兵以来势如破竹,连连获胜,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稳定心神后,一面令徐晃率军火速驰援襄樊,一面采纳司马懿之策,利用孙权和关羽的矛盾,怂恿孙从背后偷袭大举压上的关羽。孙权也担忧关羽攻夺襄樊后会染指整个荆州,遂与曹操一拍即合,答应派兵溯江西上,袭击关羽。吕蒙诡计关羽猛攻樊城时,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陆溪口镇)的吴军大将吕蒙写密信给孙权,认为袭夺荆州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建议孙权调他回江东建业(今南京)养病,以迷惑关羽,使他放松对东吴的警惕,吴军便可乘虚攻取南郡。于是孙权公开发布调令,命吕蒙回建业治病,目的是秘密和他策划袭取荆州的具体方案。
孙权破格任命满腹韬略的书生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陆溪口镇)。陆逊到任后故意写信恭维关羽,傲世轻物的关羽果然中计,以为陆逊乃无名之辈,毋须担心,于是放心的把留守后方的部分军队抽调去增援前线。彼时,关羽由于俘虏了于禁部七军数万人,军中乏粮,就强取东吴囤积在湘水东岸的军粮供应军食。孙权便以此为借口,命吕蒙火速西上,率军偷袭江陵。
白衣渡江吕蒙率精兵开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会合诸将继续西进时,将精兵隐藏在大船船舱中,把舵摇橹的士兵都换上白色衣服,扮成商人模样,昼夜兼程,溯江西上。抵达夏口(今汉口),命将军蒋钦率水军逆汉江而上,以阻止关羽水军南下。船过巴丘(今湖南岳阳)后进入了蜀军控制的荆南四郡,吕蒙命劲卒出其不意地将关羽布设在沿江的岗哨一一扫除,使关羽不知吴军已经西上。接着利用留守江陵、公安的蜀将糜芳、傅士仁同关羽的矛盾,一番威逼利诱,收降二将,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二城。然后,吕蒙派人抚慰江陵城中的军民,尤其是善待前线将士的眷属,以瓦解其斗志。陆逊则继续西进,相继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一举截断了关羽的入川退路,同时也可以阻击刘备增援荆州的军事企图。
徐晃反击几乎就在同时,徐晃率援军从南阳赶到樊城,他吸取于禁为保存实力而拖延观望乃至贻误战机、被水淹七军、兵败投降的教训,采取了许多措施,遂一举击退关羽,解襄樊之围。
《三国志》记载:“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知,即走南还”。
以此可见,徐晃在兵力少于关羽的情况下,能以少胜多,击败项羽,首先要感谢一位叫赵俨的人。
徐晃率军赶至樊城后,诸将都催促他赶紧攻打关羽以解樊城之围。但议郎赵俨对大家分析说:“如今关羽对樊城包围严密,汉水在冲淹了于禁七军后,水势仍未消退。我军人数很少,并且和曹仁隔绝,无法同心协力。现在从樊城守军的情况看,再坚守十日问题应该不大,不如将军队前压,但暂不进攻,而是设法告知曹仁援军已到,以激励守城将士的士气。然后我等再约曹仁一起发动反攻,内外一夹攻,关羽必败。假如因我们救援迟缓而被治罪的话,我愿负全部责任”。大家听后都很高兴,于是通过挖地道、飞箭射信的办法和曹仁取得联系。随着曹军后续人马相继抵达,徐晃立刻向关羽发动进攻,曹仁也率守军出城攻击关羽。关羽两面受敌,失利后退,但其水军舟师仍占据沔水。再后来孙权遣吕蒙偷袭荆州,关羽部众闻讯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只得往南撤退。
失荆州,走麦城话说徐晃、曹仁联手对关羽发起反击后,关羽受挫失利。而当关羽得知吴军劫其辎重、袭夺南郡时,被迫率军南撤,徐晃、曹仁却不乘胜追击,而是坐观吴、蜀争斗。
十一月,关羽知道自己屡遭挫败,士卒离散 ,兵力薄弱,不敢回攻江陵,踌躇再三,决定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方),再寻机取路回川。十二月,关羽放弃麦城,率少数残兵败将逃至章乡(湖北当阳东北),准备经此入川,但去路已被吴军切断,关羽、关平父子被吴将潘璋麾下小将马忠擒获,后不降双双遇害。
次年(220年)秋, 蜀上庸守将刘封与房陵守将孟达不和,孟达不堪忍受刘封侵凌,以上庸做“投名状”投降曹魏,刘封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至此,蜀汉政权永远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在大巴山以东的势力范围全部被孙权夺去。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班超如何凭以一己之力再通西域?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气吞山河的豪言就出自班超之口,他几乎以一己之力重新征服了西域,那是一个汉族何等豪迈、自信和富有进取精神的伟大时代!而那个时候,离维族人从蒙古草原来到新疆还有700多年,我们才是西域真正的主人!班超纵横西域31年,西域各国无不拜服,甚至班超几次准备退休回到关内,那些少数民族拉着班超的马缰绳,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班超不要走,他们甘愿为汉帝国永远的奴仆。那么班超何以凭一己之力,以少量兵力就实现慑服和控制广大的西域呢?其实。班超在自己的自传里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两点:1、“毫不手软,示以膺惩”;2、“以夷狄攻夷狄”。
1、“毫不手软,血腥镇压”班超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无不体现出毫不手软的处事风格。有这样几件历史长河里的事例,可以充分反映班超的这一思想。
其一,使鄯善归附。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只带36人,出其不意地杀掉北匈奴在鄯善的使臣,并且将他们仍在滴血的首级拿给鄯善王过目,鄯善那些土人哪见过这个世面?结果———“一国震怖”。
然后,班超“告以汉威德”,以一个强大帝国使者姿态,警告鄯善君臣:“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
此举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慑力,鄯善王披头散发扣头发誓,说:“愿属汉,无二心。”
他还主动派遣儿子做人质,以表示他真心归附东汉王朝。
其二,班超刚到于阗时,于阗王广德对他并不恭敬。班超也并不废话,他通过活活腰斩于阗女巫和狠狠鞭打于阗的相国等恐怖手段,恐吓于阗王广德,使其“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
然后,班超使完大棒,又塞给胡萝卜。他重赏了于阗宣誓效忠汉帝国的官员,为镇抚于阗奠定了基础。
于是,出现了“西域诸国皆遣子入质”的盛况,也就是说他们纷纷把自己的亲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至此开始,已与汉隔绝65年的西域,在班超的恩威并济下,“乃复通焉”。
其三,控制疏勒,并使龟兹“知汉威德”。当时龟兹王为匈奴所立,龟兹王依仗匈奴的兵威,不仅占据着从西域东至玉门、阳关的北道,而且攻破疏勒杀害疏勒王,并立兜题为王。
公元74年,班超率600精锐汉军到达疏勒境内后,派遣部将田虑去招降兜题。班超对田虑说:“兜题这家伙本非疏勒种,疏勒国人必不用命。他如果不立即投降,就把他绑了!”
田虑见了兜题,发现他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便直接绑了兜题。
班超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600汉军身披重甲赶过去,将疏勒的文官武将全部召集起来。
一方面他在重甲汉兵的簇拥下揭露龟兹在疏勒的罪行,将疏勒故王的侄子立为疏勒王,“国人大悦”。
这时,班超询问如何处置兜题。
大伙儿都异口同声要求杀掉兜题,而班超则对他们说:“杀之无益,让他滚吧!”
于是兜题逃入荒漠。可惜结果很惨,活活渴死了。
2、“以夷狄攻夷狄”事实上,以夷制夷的发明权并非李鸿章,而是接近两千年前的班超,他正式提出来并加以详细阐述,在建初五年(公元80年)。
班超遂在上疏汉章帝时正式提出:
“以夷狄攻夷狄”
理由有三:
其一、当时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以夷狄攻夷狄"的条件。班超认为,自己北击匈奴,西域诸国“即时向化”,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及康居等国“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具备了“以夷狄攻夷狄”的条件。如果能够控制龟兹,那么西域就彻底被打服了。
其二、西城的多数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愿意接受东汉政权的调配,这为“以夷狄攻夷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班超认为,以前谈论西域的人都会说,夺取西域的三十六国非常困难。但现在看来————这个气魄太特么小了!!
班超说,“西域诸国,自太阳所落之处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
班超从自己“与壮士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的经历中,了解和掌握了“胡夷情数”,认为他们的血性差汉人太远!
这为“以夷狄攻夷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超看到有了这种基础,“则葱领可通,葱领通则龟兹可伐”,“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
其三、以夷狄攻夷狄可以“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班超认为莎车疏勒土地肥沃,战争一且打响,汉朝可以借用莎车和疏勒的粮草,“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
—————
班超的“以夷狄攻夷狄”思想和他的行动计划,汉章帝给予充分肯定和信任。建初八年(公元83年),班超被汉章帝任命为将兵长史。
班超这样表现突出,老板又很喜欢,就有人不舒服了,他们上书诋毁班超“拥胡族爱妻,其淫不可言状,安乐外国,无内顾心”,但汉章帝并未责怪班超,而是斥责诋毁者说:纵超拥爱妻抱美人,难道不是他应得的吗!”
有了领导支持,班超征发于宾等西域诸国二万五千名兵力再次出击莎车、龟兹。匈奴也征发温宿、姑墨和尉头的五万大军援救莎车。
班超召集将校商议计策,班超对他们说:“我们故意示弱,暂时退兵,把辎重都扔在路上”
龟兹王听到消息后,大喜过望,自带领一万名骑兵于西界遮拦班超,温宿王也带八千名骑兵于东界邀击班超的盟军。
班超得知龟兹已经离开莎车出发,秘密召集诸部出兵,在拂晓之时,突然攻入莎车,斩杀五千余人。
莎车无奈,只好投降。龟兹等国的军队也都纷纷撤退。班超的这一行动———“威震西域”
到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龟兹、姑墨和温宿都纷纷降服东汉,西域只有焉耆还怀有二心。
班超为了使西域各国都归附东汉,实现他的“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的理想,又征发龟兹等八国联军共七万人的大军,以及汉军轻骑一千四百人共同征讨焉耆。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时,班超派遣使者前去规劝焉耆投降。
焉耆王遣其左将北键支带着牛酒迎接班超。班超并不领情,而是诘问韃支说:
“你们大王为什么不亲自来谢罪!!”
于是八国联军也不再废话,杀入焉耆,他们残忍杀害了焉耆王、尉犁王等人,同时放纵士兵四处抄掠,改立焉蓍左侯元孟为傀儡。
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彻底平定了西域,使西域五十余国全都“四万里外,皆承认汉无以伦比之权威”
小结班超以一人定西域,固然主要与班超大丈夫当博取封侯的封建思有关,但我们不能否认班超是汉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他对当时的民族关系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从现实问题中进行理论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班超在西域时间很长,不仅对西域的自然条件、风土民情、西域人的习性、匈奴在西域的影响以及西域诸国对东汉的态度等方面都了如指掌,他自己就说“胡夷情数,臣颇识之”
而他对继任自己的任尚就交代说:
“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班超对东汉在西域官兵的构成、习性及战斗力也十分清楚,他在离任前对任尚说:
“塞外汉军吏士,本非孝子顺孙,都是亡命徒,以罪过徙补边屯,今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应当对他们宽小过,总大纲”。
这些都说明班超清醒地知己知彼。
———————————
汉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八月,已经71岁的班超受命将归,疏勒举国忧恐。疏勒都尉黎弇说:“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
说罢,竟然拔刀自刎而死。
班超率部东行至于阗,于阗的王侯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纷纷抱住班超的马腿…………
………………
一路风尘,班超回到洛阳,朝廷破例封其为定远侯、射省校尉。同年9月,他就去世了。
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高贵的血的人们,永远、永远不能忘记他。
究竟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概念源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小说里面给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定义是: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变化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从《遥远的救世主》里面关于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定义,再结合中华文化的演变发展,其实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中国文化是毋庸置疑的强势文化。
一、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里面的“强”和“弱”,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表面上看起来显得很“强大,高大而有力量”或者很“弱小,卑微而没有力量”,也不是位置和排名的名列前茅或者倒数第几 ,而是指是否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孕育能力。一提到“强势”,很多人头脑里面就会想到强壮、高大、霸气,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也有着一股盛气凌人的霸道,而一提到“弱势",就想到卑微柔弱,显得非常没有力量,其实恰恰相反,强势文化里的“强势”并不是我们通常从表面上看到的强壮强大,让人看起来,高高在上,强健有力,弱势文化的”弱势“也并不是我们通常表面看到的弱小无力。
强势文化的"强势"不是看起来感觉很“强”,而是指的是拥有强大的生机能力和孕育能力,真正强势的文化具备异常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具备异常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它能够遵循事物的变化规律而变化,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它都可以做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而生生不息。 这也是《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所说的:“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变化规律的文化"。
实际上,真正的强势文化,从表面上来看,并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看起来高高在上,高大有力,恰恰相反,从表面上来看,强势文化的强给人永远是一种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的模样,如同成熟的稻穗,具备强势文化的人,他们会非常的谦逊和友善,永远不会给你带来压迫感和争斗意识,而是非常的温暖和放松,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去尊重每一个生命,也会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善利万物而不争,让你不知不觉的受到他的影响而慢慢的在改变自己,朝着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方面去发展和改变。
而真正的弱势文化就如同还未成熟的麦穗,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藐视一切,他们崇尚暴力和力量,会强行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并认为强者和力量才是最应该推崇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强,但正因为他们所推崇和崇拜的强者和力量都是源于外在,所以弱势文化正如弱势文化《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所说的: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弱势文化虽然通过各种强制的手段,会让自己显得看起来很强大, 但因为他们不具备生命力和孕育能力,所以他们需要不断的依赖强者来破格,把希望寄托于外面的救世主。
二、强势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物质就是“水”。如果要用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理解起来比较难理解,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势文化。 老子说上善若水,强势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物质就是恰恰就是柔弱无骨的“水”。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爭。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水处于地球上最低洼之地,水至弱而无骨,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强大和强壮,但是谁也没有办法否认,水具备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孕育能力,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之源,任何一个生命都离不开水的孕育,同时水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变通,顺势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纵然是被污染而不再清澈,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水依然可以通过蒸发而变成雨水实现自我的再生而重新变得清澈,所以要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势文化,仔细品品水的特性就知道了。
三、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强势文化。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我们就知道,从世界文明看我们中华文化,毫无疑问才是真正的强势文化。
1、中国文化具备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变迁,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断承的文化延绵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就具备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孕育能力,包容万物而不争,即便是几千年来,中国朝代不断的更替,中国的局势也一直处于分分合合的变迁之中,但是无论是哪个朝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却一直没有中断过,迄今为止,作为作为唯一没有断承的文化,仍在守护着华夏儿女的生生不息。
2、中华文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遵循事物变化规律,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
中国文化里面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易经》,所谓的“易”,正是变化的意识,《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体现。
《周易.系辞上》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中国文化从来不会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是非常强调和讲究革新变化,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文化, 中国文化如同我们古圣先贤推崇的水一样,非常的灵活而遵循事物的规律,讲究合道而顺势而为,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造就了中华文化延绵几千年而生生不息。
3、中华文化从来都是讲究自强不息,从来不会期待外界的救世主和依赖外界强者的救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句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文化骨子里的根文化就是自强自立,自强不息,中华文化从来不依赖强者,更不会把自己的期望寄托于某个外在的所谓救世主,天助自助者,自强不息,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
看看整个中华文化的神话故事,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先祖自强自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救赎的经历,所以,自古以来,真正的强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很强大,很有力量,而是真正的自强不息,纵然一个人看起来很微不足道,哪怕她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但是她用自己的双手自强不息,撑起自己的家庭,谁也不能否认,这就是真正的强者。
结论:真正的强势文化不是表面看起来多么的强壮有力,霸气和高高在上,而是具备强大的生机力和孕育能力,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从而生生不息,包容万物而善利万物而不争,所以强势文化必然是看起来柔弱无害而又谦逊儒雅,彬彬有礼。而这些正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骨子的文化基因,正是因为具备强势文化所有的特征,所以纵观整个世界文明,作为延绵几千年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强势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