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保卫战前线修改,为什么蒙古灭南宋用了四十多年?
我是史之为用,我来回答!
能否摒弃掉儒家正统思想来,比较中肯些回答,行么?
所谓的蒙古灭南宋并非用了四十年,而是蒙古第一次攻打南宋,到南宋灭亡,历经了40年。其中发生战争的年份,若是以1276年南宋朝廷投降的话,则是21年,若是以崖山之战为界限的话,发生战争的年份为24年。其余时间里,是没有发生战争的。
而且好像元世祖忽必烈早期并没有想灭亡南宋,只是想让南宋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
先捋一捋蒙古攻宋的背景公元1234年正月,金国最后的城池蔡州城被宋蒙联军攻破,金国以一种惨烈的形式灭亡。蒙宋联盟开始“分赃”,南宋收复了寿、泗、宿、毫四州及涟水一军,加上消灭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军、二十县之地,两淮全境收复。京西又得唐、邓、息三州十一县,京东得邳州二县。
按理说南宋不亏,同时蒙古军也北撤。
但是,正如前面说的,一定要摒弃掉儒家正统思想,要不,会被南宋的风骚走位气得半死。
公元1127年,靖康耻前夕,北宋大名府留守杜充掘了黄河,致使黄河自泗水入淮,整个淮河一带成为一片汪洋,当场死于洪水的百姓就有数十万之多,而因洪灾加上瘟疫以及战事,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次事件也导致了整个淮河一带的百姓不再信任赵宋朝廷。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后来岳飞反攻时,途径淮河一带时,竟然受到地方武装的攻击(上世纪70年代曾有过岳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漫画书,就是讲这件事).。
而金国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修缮黄河,且南宋并不信任金国汉人,其在连蒙灭金时期的所作所为,使得金国汉人宁愿投降蒙古也不愿意投降南宋。
因此真弄不明白,为什么南宋获得土地之后,并没有去进行固守、修缮战备,而是选择在蒙古军北退之时,发动了对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南)这些区域的蒙古册封汉万户侯的战争……关键是还被汉万户侯给击退了,连分到的“脏”都全部吐出来,还给蒙古全面开战借口。
(可能有人会说,蒙古的野心,借口只是战争的需求而已。是的!这个观点很认同。只是为什么南宋就不能把失去百年的土地巩固一下,同时放下身段去笼络、分化蒙古汉万世候呢,就算汉世候们不敢反,恶心下蒙古人也好啊)
蒙古第一次攻宋时间是1235年,窝阔台汗以宋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攻宋。东路攻宋荆襄、江淮地区;西路攻四川。蒙古在荆襄战场上连破襄阳、随州、郢州及荆门军、枣阳军、德安府,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西路在四川直接攻破成都。
若不是“机动防御大师”孟珙力挽狂澜,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南宋早就灭国了。
这波战役打了7年,直到1341年冬季,窝阔台突然暴毙,蒙古军撤退北归,才暂时告一段落。
而且这一次的战役,主要是蒙古军中主要还是以劫掠为主,其军中主力依旧是以蒙古人的骑兵为主体。
随后蒙古国内斗状态,窝阔台死后,先是他的皇后马乃真氏称制4年,而后还政于窝阔台的儿子贵由,贵由汗在位3年,这7年里,蒙宋之间的和平时期,并没有战事。
蒙古第二次攻宋1248年贵由汗死在西域,随后到1251年蒙哥成为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用了一年的时间平定了贵由皇后及窝阔台长孙失烈门的反叛,巩固了统治地位。但是此时蒙哥发现他的军队里,少有懂得水上作战的军将和缺乏船只,因此他于1252年命令忽必烈施行大迂回作战计划,即忽必烈统帅十万大军,从吐蕃(投降蒙古,因此免受杀戮)的青藏高原无人区迂回攻击大理。
因此蒙宋之间其实是有13年的短暂和平时期。其实南宋这段时间里并没有闲着,不断加固了长江防御体系,而四川则以重庆为重心,以钓鱼城为支柱,依托长江以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旁新建的山城为骨干的纵深梯次防御,已经构建完成,并实施屯田等固守辅助手段。
宋朝的军事经常有个JB特点(BUG,情不自禁,不吐不痛快),就是顾头不顾腚,从北宋开始就已经有了,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里,竟然还不去修补这一漏洞。北宋时期跟契丹打,经常被契丹抄粮道,后来跟西夏打,又是经常被人家抄粮道,跟金朝打,人家一个迂回越过防御体系就亡国了。结果跟蒙古打,前面修得铜头铁臂,可后方……跟个鹌鹑一样,头是扎进草里,腚还在外面。
忽必烈率十万大军迂回攻击大理,听从了汉臣的建议,不再运用以往劫掠杀戮的行为,十万大军最终灭亡了大理国,但也只剩下了两万军队。由于死伤惨重,因此忽必烈被蒙哥调回了和林,并被申饬,而且因为蒙哥的猜忌,忽必烈在蒙哥攻宋的战役中有一段时间是被“雪藏”的。
公元1253年(蒙哥汗三年),蒙哥发动了对南宋的第二次战役,准备消耗掉南宋军事实力,但效果不是很好,南宋阻击成功了。到了1258年,蒙哥汗决定建立超过父祖的功业(这其实是蒙古国的传统,新的大汗必须扩张领土) ,因此亲征南宋,这时候忽必烈已经“弥补”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因此得到领军任务。
蒙古进行了三路攻击,东路由忽必烈统帅南攻鄂州;蒙哥亲自统帅大军攻打四川,同时老将兀良合台率军自大理经广西北上策应。
这里说下兀良合台的这路,也就是南宋顾头不顾腚的一种典型表现。兀良合台率蒙古骑兵三千和爨﹑僰(白人)万人附从军入广西﹐在老苍关大败号称六万的宋军,此后广西境内的土著(苗、羌、僮、瑶等)纷纷出兵出粮出向导加入了蒙古军。
兵自入敌境,转斗千里,未尝败北。大小十三战,杀宋兵四十余万
在南宋史里,对于少数民族的记载很少,有也是较为偏见式的言语。可北宋灭亡时,数千万的流民涌入南宋疆域内,因此土客之间的土地、资源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可本身兵力就少了,不去笼络各部各山寨,反而是以一种高压的军事攻势去围堵各族,致使民族矛盾激化,反而成就了兀良合台。
因此当兀良合台攻打静江府(桂林)时,其前锋军就是广西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军队。(这也就是为什么陆秀夫等人退到广东就没有选择退到海南岛或广西的原因之一,因为这里已经糜烂了)
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蒙哥汗死在钓鱼城外的事了(公元1259年)。
根据蒙古律法,大汗死去,在外的诸王都要返回和林举行忽里勒台会议。所以第二次战役就这也结束了,历经6年。
第三次蒙古攻宋战役,也是南宋灭亡之战忽必烈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巩固自己的统治(事实上只维持汉家北地和漠南的统治,西北诸王依旧谋反不断)。这次战役长话短说,要不能写出一本书来。
其实应该将时间推到蒙哥汗时期,这段时间里,忽必烈和汉家文化有一段蜜月期(主要是因为他总领漠南事务),因此当忽必烈夺取汗位之后,曾经派遣使团到南宋,是希望南宋以臣的名义投降,保留其藩属国的独立性。但使团被南宋独相贾似道给囚禁起来了。
再到后来,忽必烈去打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时,又派遣一支使团,结果还是被囚禁。而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汉世候李檀谋反叛乱了,逼得忽必烈不得不两面作战,很快李檀就被蒙古册封的其他汉世候剿灭。但也造成了忽必烈不太信任汉臣,结束了蜜月期。
而此时南宋也发生了政治斗争,奸相贾似道将那些敢于说对蒙古作战的主战派和反对他的反对派清理出朝局(逼死),其中就有刘整的靠山。也偏偏在这个时候,南宋军队中也出现排斥北方人的行为,而作为南宋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副使,以及水师将领的刘整,就首当其冲(谁叫他一个北方人做南方人的领导)。因此刘整就这样被南宋的文武们一起逼到元朝忽必烈的怀抱之中,成为后世骂名最多的汉奸之一。
公元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发起元灭宋之战,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由于刘整与吕文焕的矛盾(就是他逼走刘整的),因此忽必烈调走了刘整,派遣伯颜和史天泽替换了刘整。
在此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事:忽必烈再次派遣使团,劝降南宋,允许保留其独立性,但必须割让土地和每年上贡
“宋尝压以天威,彼已破胆,或遣信使谕以息兵讲好,敕诸军北归,则恩威并着”,同时忽必烈认为“‘朕兵巳到,江南宋之君臣必知恐畏,兹若遣使议和,邀索岁币,想无不从者。’遂敕伯颜按兵,乃命礼部尚书廉希贤、侍郎严忠范、计议官宋徳秀、祕书丞柴紫芝等,赍奉国书使宋。”
结果呢?廉希贤被误杀
至独松关,戍关者宋浙西安抚司参议官张濡也,以为北兵叩关,率众掩击,杀忠范、执希贤。希贤亦病创死。
说真的,这还是忽必烈时代,南宋的君主还能保命,寿终正寝。如若是成吉思汗时代,参考下花剌子模就知道了,敢囚禁、侮辱、杀死蒙古使者的人是怎么死的。
就这样了,蒙元灭亡了南宋,只是这次蒙古军35万人中,只有不到五万是蒙古军或色目军团,其余的三十万皆为汉军,与其说是蒙元灭宋,不如说是汉家北地协助灭宋。
说真的,从韩侂胄(tuō zhòu)之后(也是辛弃疾这些老主战派死后),南宋烂透了。若不是汉家文明这个衣冠光环在,教科书早就开骂了。
二战时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呢?
众说不一。从当时的国际形式来看,五个主战国都在残酷的对决着,苏联转危为安,德国以失败告终。这场著名战役的是一场西伯利寒流把德军坦克汽油箱冻成冰块,全线瘫痪,全军溃败,无法发动进攻,哑炮,跛脚蟹坦克,纳粹狂魔成了蜡象冰雕,被瓮中捉鳖。德军机械兵精锐部队输给了苏联红军,战死冻死,这主要是苏联红军占有了西伯利亚寒冷的优势。
不管是苏德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等其他战场的作战,由于双方的作战实力都很强,所以战争的转折是由一系列作战行动因素引起的,而并不是由单一的一场战役行动而决定二战的转折点的。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由于苏军计划周密,实力雄厚,加上德军的指挥失误以及兵力不足等问题,苏军第一次成功地彻底歼灭了一个德军集团军,德国第六集团军高达30万人被全部歼灭,保卫了斯大林格勒这座重要的城市,极大的鼓舞了苏军士气。
可以看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极大的挫败了德国军队攻下斯大林格勒并向高加索地区迈进的计划。
3
但是,德军整体上还是十分强大的,苏军在1943年初意图乘胜追击,收复哈尔科夫等城市,但是最终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击败了苏军,暂时稳定了德军战线,而苏军此时也必须积聚力量准备下一次作战。此时苏德战线上出现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双方在7月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会战,此战中德军损失惨重但未能取得突破,自此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开始向西败退。
在太平洋战场也是如此,中途岛之战日军只是海军损失惨重,但是进攻势头依然没有停止,日军已经向澳大利亚进行攻击,随着后来瓜岛之战、一系列所罗门海战等南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日军才由于损失惨重而最终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希特勒回天无术,跟情妇在指挥部地下防御室饮弹自杀,随行警卫把希特勒烧尸,隐瞒真相。有人发现希特勒自杀是替身。
随后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在东德建柏林墙分成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资本主义帝国。
苏中联盟歼灭纳粹同盟日本帝国侵略者的战斗中,这里不得不提起中国军队在中国地区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军队,致使日本一直把精力放在中国战场上纠缠,中国国民军用国资购买美式武装,还有国内大企业家,海外华侨捐钱给国家,是由国民党收捐款买武装扩军队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以借苏式武器,冲锋枪,换掉小米,步枪。
全中国人民:工农商、海外华侨,出钱出力,换取苏联新式武器,人民武装力量向日本纳粹发起抗日驱敌战斗。
中苏国共合作快要打倒日寇的时候,日本军人纷纷剖腹。美国抢先占滩登陆,将仅有的两枚原子弹投放在日本岛国:广岛,长畸。造成日本国民死伤惨重,幅射成为死亡绝地。美国乘乱冲进日寇国宫殿,擒拿日皇做人质,密室协议,要么作为世界战犯接受死刑,要么美国在日寇驻军,长期交保护费!不准日本国建军队,只准建民间自卫队!军队国权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上,美国牵狗绳,日本丧权辱国,日本只输剩一枝膏药旗。日本是美国殖民。中国人悲惨的被日本鬼子残害,曰本早已復没在两颗美帝原子弹壳里,变成美帝傀儡国,什么武士道精神早已是阶下囚,监犯,监外执行,颜面扫地!输得精光!日本鬼子欠中国人民的血债,一切主宰在美国手上垄断着。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可能是到了一个拐点。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不可能,明朝最会打仗的就是朱元璋,他们几个加在一起都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朱元璋虽然开局只有一个碗,但是他却是一位军事天才,毛主席曾经评价:“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就是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是帝王中仅次于李世民的人物,排名第二。
朱元璋的军事才干绝对是顶尖的水平,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徐达等人每次北伐的时候,朱元璋都会提前告诉他们怎么打,具体战略怎么实施,这样徐达他们才屡次取得大胜。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因为此对朱元璋佩服的五体投地。
蓝玉的军事才能也很强,但是在明朝初年他绝对排不上前五,还有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比起朱元璋他更是差一截。
蓝玉、胡维庸、李善长联手,看上去好像文武全才,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号令,他们谁都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李善长没有兵权,指挥不了蓝玉,蓝玉又太年轻,李善长也不会听他的,所以他们三人组合在一起,实际上形成不了战斗力。
朱元璋登基之后,对文臣武将的防范非常强,胡维庸虽然贵为丞相,但是却不掌握兵权,并且他的所作所为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下,这样的丞相想谋反,除非是朱元璋死了。
蓝玉虽然是军事将领,但是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率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所以说蓝玉能掌控的军队有限,掀不起大浪。
所以说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也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最后再说一下,李善长谋反就是一个傻子,他已经是位极人臣,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必在冒险谋反呢?再加上他已经老了,安度晚年不香吗?
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守关的单机游戏介绍下?
守关类的单机游戏,如果要算塔防游戏的话,我认为首推还是王国保卫战系列。目前已经一共出品了四部。分别是
四部曲顺序分别为:《王国保卫战》、《王国保卫战:起源》、《王国保卫战:前线》。《王国保卫战4》。 王国保卫战又叫《王国保卫战:前线》(Kingdom Rush Frontiers)的续作自曝光以来所受的关注度也相当之高。
这个游戏上手简单,元素丰富,可玩性非常强,异常推荐
你心目中的十佳战争片是哪几部?
战争片,亦称"军事片",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较常见的战争片有两种类型,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事件、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另一种以反映战争事件为主,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拯救大兵瑞恩
1998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电影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拯救大兵瑞恩》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节和所要表现的荡气回肠的情感外,还有一点就是视觉的冲击。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战场血腥景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为“极度渲染战争的暴力片”,不过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选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
2.猎杀红色十月
1990
一部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猎杀红色十月》是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斯科特·格林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1990年3月2日在美国上映 。
影片讲述了冷战时期的苏联潜艇红色十月号在舰长雷米斯计划向西方投诚,在他率领下红色十月号冲破重重阻力,最终成功投奔美国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84年年底的北大西洋,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冷战、进行军备竞赛的高潮时期。当年11月,苏联红海军最新型的台风级核潜艇“红色十月”号,由资深潜艇教官马尔科·瑞米尔斯(Marko Ramius)出任艇长,出发前往北大西洋参加潜艇作战演习。该型潜艇排水量高达三万两千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潜水艇,并装备了大量核弹头弹道导弹。
3.兵临城下
和其他的战争题材影片一样,让·雅克·阿诺的《兵临城下》再一次证明了战争是残酷的。
《兵临城下》改编自威廉·克雷格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由让·雅克·阿诺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
影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4.大逃杀
2000
首先说一下将其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当一个片子充满了绝望、暴力和血腥,并且让40多条鲜活的生命在2个小时内一个一个地自相残杀给你看,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新世纪伊始,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们开始威胁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遭受到学生的暴力行为,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BR法案。
为了培养出忠实效忠于成人、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台《BR》法案。每年都从全国学校随机抽出一个班级的同学,前往荒岛进行生存极限挑战——老师发给学生地图、粮食和各式武器,令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存活下来的最后一个,才能离开荒岛。接下来,残酷的游戏规则和令人绝望的生存条件,使班级里的年轻人开始了相互杀戮。善良或者凶残,主动出击或者被动防守,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计划,人性的丑恶在血腥的死亡中暴露无遗。
大逃杀的游戏在荒岛上壮烈上演。究竟学生们的宿命如何,谁才是最后的存活者。
《大逃杀》改编自日本小说家高见广春原作的同名电影,包括《大逃杀I:东京圣战》(2000年)和《大逃杀II:镇魂歌》(2003年),导演分别为深作欣二及其子深作健太。
《大逃杀》在暴力方面毫不手软,它的血腥是手段,反血腥则是目的。该影片因涉及校园,在日本一度引起国会要禁映的风波。
5.巴顿将军
1970
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
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军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雷德利少将为他的助手。
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6.猎杀U-571
2000
一部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
《猎杀U-571》根据史料改编,由乔纳森·莫斯托执导,由马修·麦康纳、比尔·派克斯顿、哈威·凯尔等主演的动作剧情战争片。
影片讲述盟军侦察到在北大西洋有一艘德军的受创潜艇U-571,正向德军发出求救信号,于是盟军强行夺取舰上的密码解码机,拼了命最后终于把密码机送回了基地的故事。
1942年4月,二战期间,大西洋上,德军战舰采取“狼群”战术,令盟军损失惨重。美国海军上尉泰勒因抗敌表现出色,曾被许诺晋升艇长,但是却因故不能如愿。这时突然传来敌情,泰勒临危受命,登上S-33老爷级潜艇执行秘密任务,指挥官为上尉迈克,同行的还有哈什上尉和库南少校等。经过勘察,一艘德军受创潜艇U-571,正在发出求救信号。S-33的任务是伪装成一艘德军的维修舰,以维修作掩护,从U-571上获取德国最先进的译码设备。不过,由于S-33年久失修,水箱等装备已到服役期,若潜入200米以下恐有危险,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泰勒等人还是小心驾驶,偷袭了德国军舰,但正在此时,德军的鱼雷也逼近了U-571,他们命悬一线,生死未卜。
7.全金属外壳
《全金属外壳》改编自古斯塔夫·哈斯福特的小说《短期服役》,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亚当·鲍德温、马修·摩丁等主演的战争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的故事。
影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一群原来生龙活虎的新兵,在一名魔鬼班长的引导下,训练成一群嗜杀的机器人。观众一直能感觉到战斗逼近的紧张和刺激。这是影片的精华,观看这部分有如亲身参加训练,保管让你痛苦不堪。第二部分描写男主角作为战地记者赴战场采访巷战经历,越南女孩在危楼中伏击美军是该片的高潮和经典镜头。
8.星河战队
1997
《星河战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幻战争巨作,它通过人类与虫族的斗争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他们的理想和前途而拼搏的过程。
《星河战队》是由美国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代表作,1959年出版的《星船伞兵》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耗资一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受到巨大好评。《星河战队》里情节、是人类和外星入侵虫族的对抗,电影版中大量的虫族造成了强烈视觉冲击。该电影先后拍摄了两部续集,并且被改编为同名动画以及游戏。 保罗·范霍文在影片里结合了40年代战争电影和50年代怪兽电影,最先进的CGI电脑特效为科幻动作片影片开拓新境界。
9.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972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哈·克尔瓦瓦茨执导,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留比沙·萨马季奇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游击队长瓦尔特凭借个人出色的谋略与众多英勇的游击队员让打入内部的间谍现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的故事。
1944年,德国法西斯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苏军和盟军越战越勇,战火正在向德国纵深蔓延。为迟滞同盟国的攻势,德军总参谋部决定撤回驻扎在巴尔干的"A军团",集中兵力迎战。但是贝尔格莱德的丢失及苏联红军从北方压过来,而南斯拉夫的全国各地到处是游击队。致使德军在战略上处于游击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很危急,且只有多瑙河以南的公路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如果这条通道被切断,那整个"A军团"共20个师近百万大军就会被围歼。用德军的话说,保卫德国,就指望这20个师……
在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面前默默地、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又不失坚毅地穿行。该片的主题音乐非常好听,庄严、肃穆,还带着隐隐的激扬。它不是进行曲般引领着我们一路冲杀,而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没有枪声的日子就要到来 。
10. 野战排
1986
《野战排》一部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野战排》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战争片,由奥利弗·斯通执导并担任制片人,汤姆·贝伦杰、威廉·达福、查理·辛等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1967年年轻的大学生克里斯·泰勒赴越南服役,第一次打仗时战友的牺牲使他惊恐万状。他所在的野战排中嗜杀的巴恩斯中士和讲人道的伊莱亚斯原是好友,但由于观点不同反目成仇。面对这两派泰勒不知所从。巴恩斯在一次战斗中乘机杀死了伊莱亚斯。泰勒经过几个月的战场生活,接受了巴恩斯的观点,学会了杀人。最后,他也趁战斗混乱之际打死了巴恩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