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宾蚂蚁庄园,蔡文姬在混战中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幻中诗,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点评、关注。
蔡文姬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长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因此从小也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蔡文姬生的相貌秀美,聪慧过人,加上她出身名儒大家,知书达理,在名门之中素有才名。
蔡文姬第一次出嫁,远嫁到了河东卫家,卫家是当时河东地区首屈一指的望族门阀。蔡文姬的夫君名叫卫仲道,才华不凡一表人才,与蔡文姬性情相投,感情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又无子女,蔡文姬遭到卫家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这对于当时正年少气盛、出身高贵的蔡文姬来说,又哪里能受得了这种白眼?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回家。
黄巾起义爆发后,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袁绍曹操等何进部将在洛阳尽诛十常侍,董卓进京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是高阳侯。可是,这份恩宠无论蔡邕想不想,都必须接受,哪怕这是要人命的恩宠。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
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终免不了一死,血洒刑场。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蔡文姬被迫嫁给匈奴左贤王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在异乡生活的她孤苦无依,其中的凄苦又有谁能理解呢?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四处征战,“平黄巾,定河北,征乌丸,收荆州”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开府仪同三司,置丞相府总览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他想到了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当他得知蔡邕的女儿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前往南匈奴迎她回来。
现在要蔡文姬回归故土自是欢喜,但是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孩子分别也难以忍心,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
文姬归汉后,由曹操赐婚嫁给了董祀。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赦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孩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
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的一生坎坷传奇,但是虽历经磨难,最后又能与爱人隐居山水,携手终老,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在乱世之中的她,如水中之浮萍,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在赵丽颖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
一、明兰的第一段恋情,可以说是她的初恋——齐衡!
小公爷出身显贵,父亲是从一品官员,母亲是平宁郡主,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贵公子。而小公爷本身又上进,温文儒雅,还是美男子一枚,被这样的男子追求,任谁也会动心的吧。
明兰的父亲只是五品小官,母亲更是妾室,还早早亡故。明兰在盛家的处境并不好,哪怕有盛老太太的照拂,也是活的谨小慎微。她活的通透,所以一开始面对小公爷的时候,她从心里拒绝,因为两人身份悬殊太大,不会有好结果。
但小公爷这个“锦玉堆起来的人”“天之骄子”,为了她这个小小庶女与郡主抗衡,甚至绝食,明兰心动了,她跟盛老太太说,她愿意豁出去,愿意面对齐家的龙潭虎穴。哪怕日后要面对公婆的轻视刁难,哪怕日后过的比现在还要谨小慎微,日夜警醒,她也是愿意为了齐衡去豁出去的。
明兰从来都是精明通透的,她在盛家为了活下去,一直装笨藏拙,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周旋,只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现在,她也为了爱情犯了糊涂,明知道齐大非偶,嫁给齐衡后会受到百般磋磨,比在盛家还不如,但为了小公爷,她豁出去了!
但这时,小公爷却退了。他与郡主妥协了,他答应娶县主。虽然他的苦衷是为了明兰,他真心爱的只有明兰,但他退的时候,明兰就成了京城里的笑话。在这段并不平等的关系里,小公爷进,她盛明兰便进,一起搏个未来。但小公爷退了,明兰便退,给自己留下最后的体面。
在与郡主的博弈中,小公爷表现出来的是多么不堪一击,若是以后嫁给他,他也无法在郡主手下护她周全。明兰伤心归伤心,理智又回来了。所以在小公爷丧妻后来纠缠明兰,明兰才会拒绝的干脆利落。就如小桃说的:“当初你做的事,她还没忘呢。盛家虽不是高门世家,六姑娘也不过是个庶女,却还有些骨气,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明兰的第一段恋情告诉我们:高攀的婚姻,容易面对公婆的欺压,如果丈夫再不给力,那么婚后百分百要受苦的。所以,无论你跟那个男人有多么真爱,都请理智看待婚姻,审视丈夫的家庭地位。
二、明兰的第二段恋情——贺弘文!
贺弘文可谓是门当户对的不二人员,父亲早亡,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活不了多久了。最重要的是,当家的贺老太太是盛老太太的至交好友,对明兰可谓是喜爱至极。而贺弘文本人,又是一名医生,医术高明,为人谦和,长的也俊朗。
明兰是庶女,与这样的人在一起,至少可以生活无忧,不用过勾心斗角的日子,想必可以和和美美的过一辈子。这个真的是她结婚的最好对象,而且贺弘文对她十分用心,也是喜欢至极。
然而,偏偏杀出来个曹表妹,他优柔寡断的性子暴露出来,加上婆婆的拎不清,很简单的一件事情,闹到了要把表妹收做妾室的地步。这样的人家,即使嫁过去当家做主,也不免时常被青梅竹马,又是表妹,又是妾的人恶心着。
贺弘文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能处理好这件事,还把明兰牵扯进来。就好比是男朋友面对前女友的纠缠,需要现女友一再出场解决。这把明兰推到两难地步,我不想你纠缠,就是恶毒心肠。我容忍你纠缠,做梦呢!
总是这样,明兰脾气再好,你们家再合适,也算了吧。她盛明兰虽是庶女,又不是嫁不出去,非要跟你们纠缠不清。所以,第二段恋情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也就到此为止了。
明兰的第二段恋情告诉我们:凡是对自己以前感情断不清的,哪怕再合适也不要嫁了,除非你愿意婚后让他前女友恶心着你。
三、明兰的第三段恋情——顾廷烨
顾廷烨可谓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不仅被逐出家门,还有外室曼娘和私生子。这样的人,凡是真心疼爱女儿的人家,绝不会把女儿嫁给顾廷烨。但顾廷烨喜欢上了明兰,为此谋划布局,终于抱得美人归。
明兰嫁给顾廷烨也是有考量的,因为他们认识,所以她知道他并不是外人口中说的那么不堪,反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威武男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自立门户的,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也就是大门一关,谁都不能管他们!就像顾廷烨说的那样:我不敢说叫你过神仙般的日子,但有我在一日,绝不叫你受委屈!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能是老几!
最重要的是顾廷烨费尽心思布局要娶她,比起小公爷和贺弘文的无力,顾廷烨可谓是压倒性优势。他所表现出来的,是我可以给你遮风挡雨,我可以护你周全。
而且他可以处理好外室和私生子私生女,不需要明兰插手。当然,曼娘是个狠人,这一点出乎他预料。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他也可以应对那些糟心的亲戚,虽然手段有些粗暴。这让明兰可以放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也愿意跟他风雨同舟,一起应对困难。
为什么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总体来说吧,爱情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谈感情,从两个个体走到一起,到发生关系到。从不了解到了解,相知相爱。一直走到结婚这一步关卡时就变成亲人,互相照顾、缺一不可了,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探讨爱情的神秘,后者是共同探讨人生的秘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结婚前是偷偷摸摸的,神神秘秘的,而结婚后就是光明正大的在一起睡觉。也就是说结婚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没结婚双发都随时有可能闪退,结婚了,至少还是有个流程要走走。所以,两个人还不知道未来的路是如何时,当然是选择双方都有权益的方式生活了。这是唯一的方式,没有之二。而结婚所以很多人定义为坟墓,其实更想表达的是下一种生活体验。
结婚很多时候是真正体验两个人的内心是否完美的过程。是两个人共同开发新生活的旅程,谁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是怎么样的,互相琢磨,慢慢适应,探讨人生。
张爱玲说过,结婚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如果不结婚,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爱情是浪漫羡慕嫉妒爱,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爱情总是浪漫的,整天沉浸在幻想中不用看清现实,所以让每个人都产生无数憧憬,就是这样一种幻想让双方得不到着落点。
{{3}}$
结婚是共同探讨未知人生
所以用结婚互相把对方的幻想都罗列在结婚证里;从结婚开始去寻找不能预知的未来。那么进入正式生活后,双方终于都明白婚姻是琐碎的,随着家庭生活的深入,每个人都逐一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和弱点,每天都面对着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婆媳关系、子女教育、财务收支……这真的是一个完整的战役,是那么的陌生和无知。
学无止境,就是学习上是没有尽头的。这个成语出自清朝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学无止境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不管是求学的路上还是人生漫长的路上,都离不开学习,而夫妇之间组成的家庭经营之道也如此。不输入何来输出,多读书,多沟通,多交流。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结婚前你对你的另一半有什么期望?
谢谢小秘的邀请: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得同船渡,千世修得共枕眠。夫妻俩今生能够在一起,都是前世千辛万苦修来的姻缘。所以诸君要且行且珍惜。
我认为:对于另一半能否在结婚一起,无非有两种因素。其一,在褒义上称“志同道合”,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共同点,彼此间才能产生共鸣,所以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起。在生活上有同兴趣爱好,也可以有分歧,但此分歧于大局无碍。在贬义上称之为臭味相投……
其二,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也就是在三观上夫妻俩能够互补。《道德经》上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上下冲和,万物才能友好地交融在一起。如果你的爱人在事业上是一位气场十足的事业男或者女强人,那么肯定对家庭,对老人,对孩子疏于关心,缺于照料。此时,作为男保姆(主妇)的你是否要抽出大部分时间放在家庭上呢?多一些对老人的孝敬,多一些对孩子的关心与照料,定能够使贵君的另一半在事业上事半功倍。
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李香君刚满十六岁的时候,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可惜侯方域没有银子,无能为力。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但是,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想拉拢侯方域入僚。侯方域尚自犹豫,但是李香君发飙了,劈手就把头上的发簪脱下来了,骂醒了侯方域。变卖了首饰,四下借钱,总算凑够了数,把钱扔还给了阮大铖。
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自侯方域去后,李香君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洗尽铅华,闭门谢客,一心等候公子归来。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不从,田仰还要坚持,她干脆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只好灰溜溜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后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经过商议,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
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侯方域去南京的时候,她经常担惊受怕的身份问题终于暴露了。公公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当即命令李香君滚出翡翠楼,后经人讲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打鸡园。那里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村落。而此时得知李香君已身怀有孕,引起婆母和常氏夫人的同情,二人一再向侯恂求情,侯恂才勉强答应派一个小丫头去那里服侍。
侯方域回到归德(今商丘)后,即将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楼上。因出身低贱,香君被赶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庄园(今李姬园)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