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方言答案,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很多时候别人问我一个电影好不好看时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电影不象女人,能够简单的说好看不好看或者还行,电影讲到“好看”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在说这个电影的市场;但是《疯狂的石头》不一样,他是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用“好看”来形容的电影。
有人希望宁浩能够成为内地电影的彭浩翔,我到觉得宁浩在这个电影里表现得要比彭浩翔放松很多。“放松”并不是不讲章法——他的事件结构也非常巧妙——而是说他丢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那种惯有的悲天悯人的习气,把故事的节奏加快,从容不迫的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很放松,很有技巧,并且更重要的,很亲近。
有人说宁浩是国内的dvd市场培养出来的年轻导演,这显然也是在说《疯狂的石头》与《两杆大烟枪》这些电影的关系。的确,撞车、调包、误打误撞,这些戏的确跟盖•里奇相似,但这决不是简单的“抄袭”。只能说宁浩没有走弯路,这一类的电影,这些套路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讲故事的方式。法斯宾德也说他拍犯罪电影是因为犯罪电影比较容易讲故事,这很显然。
宁浩有自己讲故事的巧妙之处,来看电影的第一部分,他是怎么把这几组人物串在一起的。
第一场戏:一个假装艺术家的怂小子在缆车上调戏一个漂亮姑娘,漂亮姑娘踩了他一脚,他把可乐罐扔出缆车。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怂小子就是后来挖出宝石的厂长老板的儿子,而这个漂亮姑娘正是土贼老大的情人。我们在此留意一下这个厂长儿子扔出的可乐罐儿。
第二场:拆厕所现场。交待一个矛盾:因为工厂欠钱还不了,房地产商想要这块地,而厂长想保住工厂。这个矛盾是个背景,后来厂长挖出了石头,欲卖石头保住工厂。
第三场:搬家公司的三人因为违章停车而被警察找麻烦,因为证件不全,他们正准备给警察一榔头,可见他们干的不是正经的勾当。正在此时,不远处发生了撞车事件。
第四场:撞车。这个撞车的直接因素就是因为厂长儿子在第一场戏中扔出的可乐罐子,它砸中了八个月没发工资的包头的车,他们下车对着缆车破口大骂之际,车竟沿着斜坡撞响了正在一本正经的描写着“拆”字的地产商的车。
这次撞车也吸引了正在找那三个土贼(后来沦落为)的麻烦的警察的注意力。这第一部分看上去多线,可是已经在形式上扭打在一起。不经意间起着重要作用的厂长儿子在后面的叙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调包和与土贼老大情人之间的关系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希区柯克拍过一个叫《羊肉凶器》的小故事,我每次想起来都兴奋不已,故事讲一个女人得知狠心的丈夫即将离开自己,用一只冰冻的羊腿打死了他,警察来搜查凶器时,她却不慌不忙地把羊腿烤了,给警察端了上来。希区柯克说,“你要让观众知道有颗炸弹在滴答作响,但是剧中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悬念。”
《疯狂的石头》里也有颗小炸弹在滴答作响,那就是被调包的石头。不过这颗小炸弹并没有彻底爆炸,他还在主要人物包头、地产商、“007”身上滴答作响,直到影片黑屏字幕。结尾价值千万的宝石被包头当作廉价仿造品挂在朴素的女友脖子上,这个处理要比真相大白要好的多,我相信所有的观众到此处都会深呼吸着会心一笑。
除了事件结构,影片人物的刻画也非常出彩。芸芸众生,市井百态,虽然这不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方到中国人身上却自然的很。没有大明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真实,片中很多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我就圈一下郭涛吧。真是非常喜欢孟京辉麾下的这几个话剧演员:陈建斌、廖凡、郭涛。可能是因为《恋爱的犀牛》,看到郭涛出场就觉得很亲近。看得出来宁浩把最有难度的表现复杂心理的戏都交给了他来演。不过这这一点上我存在一点异议:演员的表演风格在一部影片当中应该自成一体,就像绘画中讲色调,音乐中讲和谐,比如《发条橙》中演员的表演风格;但是在此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诙谐的无厘头的表演,包括土贼老大在发现情人被别人搞了之后的伤心落寞都是滑稽的夸张的,但是单独包头这一个人物是现实主义色彩比较重的,比如他在发现石头被掉包时的复杂心态,他在误以为搭档偷走了石头之后在洗手间狂暴的摔打甚至声嘶力竭的那场戏,我觉得可以在放松一点,这个点被抓的有点死。
电影大撒把是什么意思?
"大撒把"这个词汇是中国方言中的俚语,主要在四川地区使用,意为“放纵、疯狂、不受拘束”。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行为放肆、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有时也可以表示极度开心、尽情享受。
电影《大撒把》是一部中国电影,于2019年上映。该片以喜剧方式展现了一个寻找幸福、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故事。片名中的“大撒把”暗示了影片中角色们在追求梦想和自由的过程中,表现出放纵、勇敢和不受拘束的精神态度。
总的来说,“大撒把”这个词在口语中常用于描述放纵、疯狂或欢乐无忧的状态,而电影《大撒把》则借此词寓意着故事中角色们积极向前、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主题。
最近皮一下很开心很火?
皮是调皮的意思,源于方言,尤其是大司马在直播时经常用你很皮表示调皮的意思。外加各大表情包的疯狂助攻!
疯狂的石头蒙太奇的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通过反复观看,《疯狂的石头》在拍摄手法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平行蒙太奇的大量运用。我觉得这是这个片子成功的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对于以叙事为主的影片,一条线索向前推进会显得很单一枯燥、不能长时间吸引观众的眼球、而通过平行蒙太奇手法,《疯狂的石头》能够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表述,利用平行蒙太奇进行同时空视角的不断转换、从而带给观众反复的视觉刺激,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加强了影片的节奏、使观众保持了观看过程中持续的兴奋、
另一方面《疯狂的石头》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和诙谐的生活对话,叙事简洁明快、不刻意渲染,这就使得这部影片亲切生活化、被大众所喜爱、
《疯狂的石头》通过其流畅、恰到好处的剪辑、幽默却不肤浅的故事情节、以及蒙太奇的到位运用、加上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整个片子很吸引观众、值得反复推敲、
你接到过震惊到目瞪口呆的电话吗?
本人坐标兰州,几年前接到一个自称老同学老张的电话,对话如下:
老张:老同学,最近还好吧,我是老张啊!(浓重南方某地口音的普通话)
我:哎吆,老张啊,多年不见,你在哪儿发财呢?(其实,我已经很清楚他想干什么)
老张:我在广州做点小生意,还行吧!(继续装)
我:大老板啊!(继续配合演戏)
老张:一般般啦,还达不到上市标准(吹得越来越越玄乎)。
我:看来上市是迟早的事啊,恭喜你啦!(把戏做足)
老张:我最近在西安,过两天来兰州,到时候咱老同学见个面,叙叙旧。(做铺垫,想套路我)
我:好的,我在兰州等你,你一到就联系我,咱俩好好聊聊。(看他接下来怎么表演)
老张:好的,到时候见!(继续套路)
我:好的,兰州见。(假装相信)
第一天的通话就这样结束了,我知道他过两天还会打电话,我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果然,第二天一早,电话就响了。
老张:老李啊,我今天来兰州,马上就出发了,估计下午就到了。(继续套路)
我:欢迎欢迎,路上小心点。(继续配合)
老张:下午见!(暗自得意)
我:下午见!(溜溜你个死骗子)
还没等到下午,大概早上11点左右,我的电话又响了。
老张:老同学啊,出了点意外,我可能来不了兰州了。(正式准备行骗了)
我:那太遗憾了!(我故意不接话茬)
老张:我在XX(兰州和西安之间的一个地方)出来车祸,这人生地不熟的有点麻烦。(进一步设圈套)
我:人没事吧!(还是不钻)
老张:人没事,就是要赔点钱。(真面目露出来了)
我:那可不能随便赔钱啊,赶紧报警吧!(还是不上套)
老张:不行啊,太麻烦了,还是赔钱了事简单!(就是不报警)
我:要不你给XX市公安局长打电话,直接报我的名字,他会把所有的事都处理好。(给了他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电话号码)
老张:就不用麻烦那么大的领导了,赔点钱就解决问题了。(目的越来越明确)
我:他是多大的领导啊,不就是公安局长嘛!人民公仆就应该为人民排忧解难啊!要不我直接给他打电话?(继续配合他表演)
老张:真的不用了!要是方便的话,你给我打点钱就行了,我赶快把事了了,晚上就到兰州了。(终于现原形了)
我:钱不用赔了,你发个位置,我让当地公安局派车把你送到兰州,其它的事交给警方处理就好了。(就是不上套)
老张:不用了,就一两万块钱的事,你打给我就行了,不麻烦警察了。(还不死心)
我:你给死骗子,你还不死心啊!我有几个老同学我心里没数吗?我老同学的声音我听不出来吗?你还要骗啊!(实在不想陪他演了)
老张:你这人咋这样啊,连老同学都不认啦!(还在挣扎)
我:滚!(绝不让他得逞)
就这样,我陪骗子好好玩了一次,可骗子到最后居然还不死心,“敬业”的精神值得钦佩。亲们也一定要擦亮眼睛,坚决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千万不能让骗子得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