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小山,慈禧太后的晚年生活有多奢侈?
统治中国近48年,中国皇室的铁腕人物,但作为女人她,也有对镜修花黄的柔情一面,上朝前一定要在象牙雕花镜奁前细细打量自己一番,披上金丝礼服,蹬上朝靴。打开珐琅瓜形胭脂盒轻拍脂粉,戴上双龙点翠头簪,和每日必带的碧玉朝珠,最后是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她能书善画,但也是一位误国殃民的奇才。吃穿用度极度奢侈,一生搜刮天下极品,号称“皇室珠宝狂”,死后都恨不得天下财宝,都钻进她的墓里!有人说,她的奢侈,不是一个人的奢侈,是以整个大清的灭亡作为代价,大清才是她的陪葬品!
你以为这些个“奢侈”的殉葬没有个数儿?当然不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李莲英,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看看,真是死也要拉一批“殉葬”的,还心里门儿清!
现在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大清太后的奢侈后宫生活吧!
【天价殉葬单】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
图为由捻金线织成的陀罗尼经被,经被约三米见方,明黄缎底,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严。
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口内含夜明珠一粒。
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
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
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翠桃10个,翡翠白菜两颗,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
【日常开销】
《颐和园庆寿图》
老太后60岁的生日时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首饰合黄金1万两,白银38万两;置办衣服花去黄金23万两;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道路的景点设置与装饰,花去白银240万两……太后这个生日,约花了白银1000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
吉羊麻将
慈禧太后进药底簿
画珐琅开光花鸟手炉
按摩器
紫檀百宝嵌福禄寿文具盒
据清王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回忆:慈禧当年一天的宫中费用大致是纹银四万两。这意味着清宫半月之费可购甲午海战时日方吉野级巡洋舰一艘;两月之费可购一超级主力舰;一年之费可装备一支居当时全球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衣食住行】
衣远超一节车厢!
慈禧的服饰很多。她乘火车去奉天时,有专门一节车厢载运她的服装。她并不预备在那边耽搁太久,因此所带的衣服只是晚春时适用的一部分。但这已足以使她的御前女官裕德龄惊叹:“它的伟大和富丽几使人目为之炫,神为之夺。除却你能看见的一片彩云似的锦绣之外,你就不用想细细鉴别它们。因为它们委实是太多了,太美丽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双。
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欢穿高跟的鞋,有的高达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时才穿的绣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缀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样。
慈禧与多数女人一样,喜欢检阅和欣赏自己的衣物。有些衣服虽是从不再穿,却因有纪念意义,如数十年前她为贵妃时穿过的衣服,时常要叫太监取来把玩,追念往日的绮年玉貌,美景良辰。
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也“总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由两个太监抬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队伍。
女为悦己者容,
慈禧花在“梳妆台”的时间,
也十分的惊人!
织锦多格梳妆盒
象牙雕花镜奁
发式——“大拉翅”
据说是她自己所创,后来官宦命妇、民间女子纷纷效仿,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戏剧舞台上。慈禧的“大拉翅”发髻,实际是一个高约一尺有余、内以铁丝为骨架、外包青缎青绒布做成的两把头冠套。摘戴自如,又可美饰头发。两把头的头饰有扁方、簪、头花、流苏等。
碧玉朝珠
折花寿字钿子
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头簪
慈禧夏天最喜欢戴的扁方是六十整寿时张之洞进贡的,用檀香木、金丝和小珠子镶成。头花是“大拉翅”发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慈禧许多画像、照片中,都能见到她“大拉翅”发髻正中的大朵珠宝头花。
皇室“珠宝狂”
银粉盒
画珐琅花卉粉盒
珐琅瓜形胭脂盒
翡翠“发烧友”
“福地福人居”冰种满绿翡翠。高10厘米。
“御风而上”玻璃种翡翠
“福从天降”三彩翡翠
“日日茂盛”翡翠
“岁月惊喜”三彩翡翠
“蝴蝶翩翩”玻璃种翡翠
美国女画家卡尔为慈禧画的油画像中,有一幅身穿黄底绣紫藤萝团寿字氅衣,头上梳的“大拉翅”,簪插了许多珠翠首饰:翠簪、凤钗、金扁方、宝石头花、珍珠头箍及下垂的一串串流苏,显得雍容富贵。但卡尔说:“慈禧佩戴之首饰,种类虽多,而终不过珠翠二者。”
金镶东珠耳环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银镀金东升簪
“据说宫里各种首饰都有,但我只看见过慈禧常戴的几种。她最爱的是一个翡翠戒指,一个碧绿戒指,还有头上戴的几朵珠花和一件珍珠串起的披肩。慈禧还戴一副小珠子耳环,永远也不摘下来。”据老太监们说,这副耳环是慈禧进宫时,咸丰皇帝赏给她的。慈禧每次戴两副耳环,因为她有四个耳孔。”
御用瓷器——大雅斋
“吃饭100道菜怎么了?
衣服一车厢怎么了?
过个生日花一万两黄金又怎么了呢?
搞个御用瓷器名儿才叫厉害,
想怎么烧就怎么烧,
有钱就任性!”
“大雅斋”是堂号,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同时也是慈禧个人审美情趣的象征,在处理朝政之余,她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大雅斋”正好契合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
故宫藏瓷(大雅斋)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大雅斋瓷器奏折
大雅斋瓷器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大雅斋绿地粉彩花鸟图渣斗
但也有人说大雅斋瓷器,体现了慈禧的庸俗与低品!虽色泽绚丽,但不用细观,就可看出釉面粗糙,犹如老女人的脸,凹凸不平。
想当年雍正帝的瓷器,“琢器皆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作品中呕心沥血的成分,无人可企及!俗不可耐的慈禧,炫彩而又粗糙的大雅斋,大雅何在?
台湾都有哪些美景?
台湾 其实景点感觉不是特别多,但是处处都是景点的感觉,干净清爽的感觉
台北 可以去台北总统府、台北故宫博物馆、士林官邸去看看
台北的101大楼 晚上可以去看看
台中, 日月潭是必去的 要看看小学课本写的和实景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是一样的
九族文化村
嘉义 阿里山,都是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所以一定去看看
垦丁国家公园、垦丁海白沙湾游乐区
台湾我觉得除了景点,最好的还是台湾的小吃 垦丁大街要去看看 ,台湾最多的就是夜市
大肠包小肠、鼎边锉、蚵仔煎、阿宗面线、甜不辣、棺材板、彰化肉、姜母鸭、忠孝东路黄牛肉面馆、生炒花枝等等
郑州最受欢迎的美食是什么?
河南的美食好吃“炸”啦!找个时间,和你的ta去河南吃美食?跟你讲,总有一款美食是你的最爱哦!
1、胡辣汤
胡辣汤,又名糊辣汤,起源于河南中部,尤以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河南及河南周边省份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2、烩面
郑州烩面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作之一,比较有名的萧记三鲜烩面、合记羊肉烩面,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烩面的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烩面之香,功夫在于汤。汤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中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气,又消减了羊肉的火气,十分滋补。
3、凉粉
凉粉为汉族食品之一,流行于中国各地。调以酱油、醋、辣椒油而食,清凉爽滑,为夏季风味食品。
4、羊肉汤
羊肉汤中华传统经典名吃,在全国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吃。主要将羊骨头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辣椒油、花椒面、盐、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5、浆面条
浆面条(也叫酸面条,其原因是发酵后的浆酸味十足),河南省的汉族传统名吃。是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洛阳、汝州、新郑等地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6、鲤鱼三吃
鲤鱼三吃是河南郑州的汉族传统名菜。一鱼三吃还是让人食指大动。一半干吃,一半糖醋瓦块,头尾杂加萝卜丝做汤,最有意思的是把糖醋汁拌一窝线面条吃,跟杭州西湖醋鱼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7、皮渣
皮渣是河南省南林州市的特产。此菜可煎可烩,炒菜作汤,味美可口,别有风味。口感筋道、香而不腻、后味绵长。用粉条配以海米,葱花、蒜片、姜末、酱油等,加水搅拌蒸制而成,可煎可烩,炒菜作汤,味美可口,别有风味。
8、扒广肚
扒广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豫菜系。作为传统高档宴席广肚席的头菜,是这一标准和追求的体现。此菜将质地绵软白亮的广肚片片,氽杀后铺在竹扒算上,用上好的奶汤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汤汁白亮光润,故又名白扒广肚。扒广肚是河南传统名菜,千年以来均属珍品之列。被人交口称赞,津津乐道。广肚,也称鱼肚、鱼鳔、花胶等。自古被列为“海八珍”之一。它最早记载于北魏时的《齐民要术》一书,到了唐宋时期,广肚已列为贡品。
9、饸饹面
饸饹面是一种汉族传统特色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山西曲沃饸饹面尤为起源早,在运城地区,临汾地区,晋城地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饸饹面馆,当地人开玩笑说,“曲沃饸饹面可以申请”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当地人们喜爱饸饹程度。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莜面饸饹、河南郏县饸饹面也是远近闻名,与山西曲沃饸饹面相近。饸饹面在山西大同、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宁夏盐池也很常见。
10、烩饼
烩饼是河南新乡的传统地方小吃之一,在卫辉当地非常盛行。烩饼的方法很多其中有素烩饼,肉丝烩饼丝,还有简单的烩饼。家常主食烙饼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食用,或做什锦炒饼、扁豆炒饼,也可以做成汤鲜味美、营养丰富的烩饼。
11、开封:灌汤包
小笼包子处处有,每处味道都不同。开封小笼包已有百年历史,风味独特,是开封著名食品之一,还曾是北宋的御膳食品。和上海小笼的清爽和淡口感不同,开封小笼汤味儿更浓,肉馅咸香鲜美,细白如瓷的外皮很有嚼感。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12、安阳:扣碗酥肉
到安阳一定要找地方品尝下正宗的扣碗酥肉。其选材是在猪的上半身,因为这里的肉比较嫩,肥瘦相煎。腌好、炸过的肉片平铺在碗底,上面铺上土豆、莲藕,再用大火蒸熟,肉汁的鲜香与土豆、莲藕的清爽很好融合在一起,最后用一个可以盛汤的盆将头碗翻过来,即土豆或莲耦在盆底,上面是酥肉,点缀一层青菜和熬汁,喷香四溢的扣碗酥肉就做成了。
13、商城:筒鲜鱼
商城临近河南信阳,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的县城之一,境内保留着大面积的天然原始森林公园和温泉景区。当地的粉蒸黑猪肉、桂花汤圆、苏仙石鸭蛋豆腐干都很有名气,更有地方特色的,就要数商城名菜‘筒鲜鱼’了。入冬时节,选择鲇鱼山水库的鲜鱼刮鳞去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适量食盐装进鲜毛竹筒内,密封腌制,月余后可取出食用。其肉质鲜嫩、竹香中略带腐乳味,别具一格。
14、周口:逍遥镇胡辣汤
说到河南小吃,就不能不说胡辣汤,说起胡辣汤,就不能不提逍遥镇,这道驰名全中国的风味名吃,是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由三十余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汤料,在加入胡椒和辣椒和骨头汤底的美味小吃。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
15、新乡:红焖羊肉
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个红焖羊肉家家都会做,有什么特色之处呢?其实所谓小吃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正宗,那细小却不容忽视的滋味差别,要到当地真正品味过才能体会。新乡的红焖羊肉从选材到做法都十分讲究,既要保持肉质的鲜美爽嫩,又不能带上羊肉的膻味,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焖羊肉,浑身都暖洋洋的。
16、洛阳:不翻汤
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是一道酸辣咸香,醒酒开胃的特色民间小吃。制作方法是将“洛阳不翻”摊在鏊子上烙成薄饼,再佐以金针、粉丝、韭菜、海带、香菜、虾皮、木耳、紫菜等,加入精盐、味精、胡椒、香醋等调料,加上高汤将薄饼放在上边,锅中水翻滚,饼子却不翻个儿,这便是家喻户晓的美味“不翻汤”了。
由于内容比较多,建议大家提前【收藏】好,方便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查看。
在【评论区】分享你看完后的想法或经验~
【环球旅游资讯】为全球旅游爱好者提供国内外最新旅游资讯。
如何掌握人像摄影中精髓?
谢邀
什么样的人像作品可以称作令人惊艳:构图大胆?玩转色彩?充满各种创意?等等之类的作品可以给我们惊艳的感觉吗?
首先,我觉得,一张令人惊艳的人像作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主体明确。不管观众是谁,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到摄影师想表达的主题和视觉焦点,让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与画面中的主体有一个视觉冲击的过程以及产生思考和辩论。
二是人物的服装、妆容造型要符合摄影师表达的主题,人物动作和情绪要生动有张力。一张惊艳的人像作品,是由无数个精致的细节组成,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最后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才是最完美的。
三是颜色、道具、背景的选择上不能普通。这些一定要大胆选用,哪些对视觉冲击越强,就用哪个,不建议使用常规色彩和普通的道具。
四是画面的空间结构符合视觉逻辑。画面中各个因素安排合理,处理得当。比如说人物的情绪与光线的选择以及对画面故事的一个联系等。
五是摄影技术的娴熟运用。合理的参数搭配、符合视觉逻辑的镜头运用更有利于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和画面意境的表达。
最后就是充满想象力的后期制作能力。数码时代的到来让前期拍摄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会在电脑前完成。极具辨识度的人像作品一定会有超乎想象力的后期制作,这需要摄影师在前期策划的基础之上对拍摄好的图片进行再创作,从而达成一张完美的作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张令人惊艳的人像作品不仅仅是哪一个环节做好了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效果的,而是从前期的准备、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制作都需要创作者投入百分百的精力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才是最精彩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了,有什么说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一起交流!
农民遇到三伏天是怎么过的?
在干生产队的那个时代呀,一年360天,除了大年30这一天不上工,其他时间照样上过啊,不管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还是阴天下雨都有合格那个时候就是为了挣工分不上功能行吗?队长是不会让你选择的柿子丸一天挣8分工,老吕挣9份工推销车的挣10来分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