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远征 凄寒高地,出塞古诗的意思?
《出塞》第一首的翻译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第二首的翻译是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秋思好在哪?
之前有人问,唐朝有边塞诗,宋朝为什么没有边塞词?其实,范仲淹这首《渔家傲·秋思》不就是宋朝边塞词的代表么?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背景作此词时,范仲淹正在镇守西北边疆,抵御西夏,别看范仲淹是个文人,在治理军队方面,他还颇有一手,在镇守期间,他军令严明,而且爱抚士兵,一时间宋军战斗力爆棚,西夏人称范仲淹是“腹中有数万甲兵”,可见对他有多么忌惮。
这首词便是范仲淹身处军中,借景抒情之作。
上片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起句点题,先用“塞下”点明地点,是边塞,再用“秋来”点明季节,“风景异”自然是西北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不一样,证据突出一个“异”字,既有眼中景色的异,也有心中的惊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是一种候鸟,秋天要从北方飞向南方避寒,衡阳对大雁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因为这是它们避寒的终点站。范仲淹说,大雁南飞去衡阳,竟对塞北之地毫无留恋之情,他用“无留意”三个字,表面上是写大雁,实际上是饱含了秋天塞北的萧瑟和荒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是塞外特有的声音,诗词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意象,如风啸声、马嘶声、号角声等等,都属于边声。前句刚写了“无留意”的荒凉,紧接着满是荒凉的环境里,四面都响起了边声,这一静一动之间,更加反衬了悲凉萧瑟的氛围。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除了雁去和边声,塞下还有什么特别的景象呢?三个字“千嶂里”,说这里处于崇山峻岭的包围之中,接着长烟落日,是不是一下就想到了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的异样风光,诗人的情感所向,虽然差了一个朝代,但都是相通的。
这前面所有都是写景,一幅壮阔的、与中原迥异的边塞美景,唯独上片最后三个字“孤城闭”,隐隐透露出一种肃杀之气,毕竟是在边塞,不远处就是西夏的军队,怎能不孤城闭呢?
这也为下片写战争抒情埋下了伏笔。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一句特别妙,前写浊酒一杯,后写家万里,这数量上的对比十分悬殊,也体现出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一杯浊酒,怎能消除得了那厚重的乡愁?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用“燕然勒功”典,和“封狼居胥”差不多一个意思。燕然是山名,当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单于,一直追到了燕然山上,然后在山石上刻上自己的功绩而返。范仲淹这里说“燕然未勒”,自然是战争还未胜利没有功绩之意,既然如此,那乡愁就只能是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顺利归乡。
羌管悠悠霜满地:上片末句写太阳落山,到这里就已经入夜,这是时间层面的正常推进。夜里传来羌笛声,而大地上铺满了一层秋霜,这说明入夜了范仲淹还未入睡,否则怎会听到羌笛声?不知道是因为战事,还是因为乡愁呢?
这羌笛声如泣如诉,让人如何入睡,表达出了一种凄凉悲怆感,“羌笛”这种乐器啊,是西部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在边塞诗中出场率非常高,一说到边塞就应该自然联想到羌笛,而羌笛对边塞将士来说,就自带悲怆。如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有了上句的羌笛和秋霜,顺理成章就引出“人不寐”,不仅范仲淹没睡着,连写普通士兵也难以入眠,将军已经白发,士兵默默垂泪,还不都是因为“燕然未勒”吗?
作为镇守边塞的将士,不论军衔大小,地位高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既希望尽快取得胜利,又对家中亲人充满了思念,爱国和思乡,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合为一体,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全都包含在其中了,读来使人震动不已。
范仲淹这首词意境开阔,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他继承了唐朝边塞诗的风格和传统,在范仲淹留下这首词之前,整个词坛的风格还停留在婉约派,从《渔家傲·秋思》起,词有了豪放之情,不再是纯粹的儿女情长、莺莺燕燕,开创了豪放派和边塞词的先声。
世人说豪放,必说苏辛,殊不知,范文正公才是这一派的开创者啊!
六年级描写秋天的诗句?
1、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子夜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出塞唐王昌龄古诗解释?
《出塞二首》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解释: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你最喜欢的励志诗句是什么?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文天祥的正气歌,岳飞《满江红》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