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战争,人神之间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建木?
建木是我国远古神话中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传说伏羲、黄帝等上古帝皇都是通过建木,来往于天上人间。《淮南子·墬[dì]形训》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大家是不是很向往通过建木来往于人神之间。那种情形简直就是“来往有神仙,出入无俗丁”啊!据消息灵通人士推测:肯定是因为人口问题,人类繁衍的速度太快了而且还没有节制。导致人口越来越多。而有了建木的存在,人间越来越多的人能自由进出天界。在神界中到处随意吃喝拉撒睡。这必然与天界尊贵的神产生了矛盾,最直接的就是清洁问题。天界虽说大,但也是有限的,即使是打扫卫生的说不定也是一个散仙。哪能这样无节制的增编。因此天帝下令限制上天的名额。
于是人间的修士便强闯天界,双方为此甚至大打出手,引发了诸神之战。再后来,燧人氏通过建木偷偷爬上天界,盗取了天帝的火种,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了后来人间洪水泛滥,治水的鲧为堵住洪水,也从建木前往天界,盗取了息壤。因此天帝颁布旨意,命天兵砍断建木,断绝了天人之间的通道。
有人会说天帝咋这样小心眼啊?别急,我再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故事:相传远古时代 ,人们想要联手共同建造一座能直通天堂的高塔,希望于上帝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沟通。上帝知道后,就非常恐慌,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他想出一个主意。他于是让修建这座通天高塔的人类相互之间说的语言各不相同,人类因此不能沟通交流,建塔计划因此夭折。人类从此各散东西。这个故事源自于《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这座通天高塔叫做巴别塔。
大家看了后,是不是感觉东西双方对于天庭的认识都有些相似呢?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在远古,人们的生产技术、见识比起现代来贫乏了许多。人们对于雷、雨、电、风、火等大自然的力量,有一种莫名的畏惧之感。因此他们认为这些力量是一个至高神在掌控着,他们希望能于至高神建立起一种“融洽关系”。这样,虽说能不能掌控雷电风火是一回事,但是最起码能够护佑人类在打猎、耕地方面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怎么样才能和天上的神建立关系呢?肯定是不能期盼神主动下来找人类了。只能人类想办法上天去。当人们看到高耸入云的山脉、直插云宵的树木,人们就突发奇想,会不会有通达天庭的路呢?那些山峰、那些树木是不是通往天庭的一条路呢?于是也就有了建木、巴别塔一类的神话传说。
在最近发现的广汉三星堆中,出土了一座青铜神树,在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建木。
因此无论是建木、还是巴别塔、甚至是通天神奇豆藤,都充满了人类一种愿景,希望能够掌控神秘的力量,让风、雨、雷、电不再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变成人类改变生存环境的一种工具罢了。
十部顶级上古神话电影?
1,《天地传奇》是广州聚缘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神话剧,由曹荣执导,焦恩俊、何琳、曹荣领衔主演,张永刚、马千珊、李婷宜主演。2009年1月30日于CCTV-1首播。
2,《远古的传说》是由吴家骀、林建中执导,文清、焦恩俊、丁军、刘德凯、刘佳、吴辰君等演员主演的神话题材电视连续剧,于2010年8月15日至2010年9月6日在CCTV-1首播。
3,《人皇伏羲》是一部讲述上古时期华夏文明的神话电影,由曹荣执导,谭耀文等主演。《人皇伏羲》歌颂了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伟绩,讲述了上古时期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和创世女神女娲的神话传说。
上古魔道之祖是谁?
蚩尤。蚩尤的形象是中国神话中王往是比较异形,例如三头六臂,复合魔的这一特征,也是中国有记载的比较早的反派形象,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坐骑是食铁兽,熊猫
wow四大上古之神?
根据暴雪2016最新编年史,上古之神的数量确定为5个。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
1、第一个上古之神:克苏恩(地球时代)。位于艾泽拉斯-希利苏斯-安其拉神殿地下深处。于魔兽世界-经典旧世版本登场,副本安其拉神殿的最终BOSS;
2、第二个上古之神:尤格萨隆(WLK年代)。位于艾泽拉斯-诺森德-风暴峭壁-奥杜尔地下深处。于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登场,副本奥杜尔的最终BOSS;
3、第三个上古之神:亚煞极(MOP版本)。首次出现于魔兽世界,潘达利亚之谜,并未直接登场。最强古神,死于泰坦降临;
4、第四个上古之神:恩佐斯(7、0版本)。哈维斯的主人,梦魇之战的发起人,整个大地的裂变的幕后主使,最为神秘的上古之神;
5、第五个上古之神还未出场。
如何辩证地分析解读考古神话和传说交织而成的华夏文明上古史?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姬水,炎帝生于姜水”。姬水在关中西北,姜水在关中宝鸡地区。
如今在宝鸡姜水沿岸,考古学家发现了5000—6000年前的“姜氏城遗址”,遗址面积49万平米。极有可能是炎帝部落早期都城。而在姬水沿岸,陕西西安高陵县发现5000—6000年前的“杨官寨遗址”,遗址面积100万平米,极有可能是黄帝早期的都城。这两座城市遗址都与传说的黄帝时代吻合。
根据史料记载和历史考古学家分析,炎帝和黄帝集团通过“板泉”之战,黄帝胜利,于是黄帝,炎帝部落融合为炎黄部落联盟。他们统治整个渭河流域,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中被潼关黄河所阻挡,于是沿着渭河的支流洛河和黄河之间的平原北上,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河图洛书”的传说,最后他们定居陕北延安,《史记》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他在黄土高原建立了华夏集团,而延安又发现多座史前城市遗址,其中4500—5000年的“芦山峁遗址”遗址分布200万平米,极有可能是黄帝后期的都城,因为在芦山峁遗址去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遗址。黄帝部落正是以此地为大本营,东出黄河战胜蚩尤部落统一整个中原,黄帝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死后葬在这里,由于百姓爱戴,不忍相信黄帝去世,于是为了神话伟人,编出黄帝乘坐黄龙飞升上天,百姓不舍紧抓衣角,后将撕下的衣角埋葬的传说。而《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隔壁的县叫黄龙县,与此肯定有联系。中国人有给祖先陵墓种植柏树的传统,延安黄帝陵,八万多颗约5000—500年的古柏群,就是历代后人祭祀先祖的铁证吧。
后来的尧舜则在黄帝陵黄河对岸的山西临汾建立尧舜之都,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遗址面积280万平米的“陶寺遗址”。
而大禹在位于黄河中游”几”字弯的司马迁老家韩城做了“大禹治水”。《史记》记载“禹都阳城”。司马迁老家韩城古称(夏阳、龙门),治水之地龙门,夏朝和阳城,这与夏阳这个古称联系紧密。而黄河东岸的山西夏县也是大禹封邑的传说地“阳城”之一。
后来大禹建立夏朝,夏都应该是位于黄帝陵北部的中国最大城址,距今约4300—3800年,遗址面积425万平米的“石峁遗址”,就极有可能是夏禹建立的夏都,作为中国第一王朝国都,石峁巨城,出现颠覆中国建城历史的遗迹,马面城墙,瓮城,内城,外城,皇城,城墙纴木技术,以及四周十几座卫星城遗址。这绝对是一个王朝都城的规模。而石峁和陶寺考古学家认定,石峁人灭了陶寺人,而历史上尧舜下来就是禹和启。看来不是尧舜禅让给禹,而是政变。在石峁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大量鳄鱼尸骨和鸵鸟蛋,陕北地区不会有些动物,说明石峁先民的势力范围已经与长江一带联系起来了。
后来在3800年左右时石峁遗址废弃了,也许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或是外敌威胁,石峁的夏朝人,顺黄河南下,经过几年的迁移,终于迁到了河南伊雒平原,于是又在此建立新的城市,而此时夏王朝的实力大不如前于,进入夏朝后期或商朝早期,这里考古学家发现约3700—3500年前的城市遗址,”二里头遗址”,遗址面积300万平米。此时的夏朝实力大不如前,所以二里头没有像石峁425万平米那么巨大,那么先进,没有马面城墙,瓮城,烽火台,内城外城,卫星城等设施,也许它还不是都城,只是一个大城。
迁到伊雒流域的夏王朝面对东部东夷人部落的威胁,最终在3600年前,东夷人“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建都“亳“,与“二里头”共用了近百年,受到外族或洪水威胁,”盘庚”又迁都到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最后迁到河南安阳。以后得历史我们都知道,西周武王又灭了商,建都在了镐京,申侯联合犬戎又杀了幽王,于是平王又迁都到了雒邑开启春秋战国时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