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是谁的名言,引起美国政坛极大震荡的莱温斯基?
莱温斯基,上世纪末处在风口浪尖的人,一个“拉链门”事件,让莱温斯基遭受万千指责,也让克林顿身败名裂。
对于克林顿,大家都知道,拉链门事件后,在歉疚和悲痛中走完了他剩下的总统旅程,之后调整自己的心态,出书,做演讲,可以说又活过来了。
那么,那个美丽妖艳的莱温斯基,后来怎么样了呢?
莱温斯基受尽指责,贫穷,没工作不可否认,克林顿是个称职的总统,能力一流,但是裤子拉链没控制好,让其光辉形象轰然倒塌。对于丑闻的男主角,大家仿佛选择了原谅,但对于女主角莱温斯基,社会仿佛不与她和解。
莱温斯基在丑闻后,就失业了,碰到的是铺天盖地的采访,打击和谩骂,她想找个工作,没有单位能提供合适的职位,她一出门就要受尽他人的奚落。这样的日子让她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为了生存,她靠写书(主要是她和克林顿在一起的片段)过日子,写的那本书让她获得了50万美元的稿费,但总不能来回反复的去写吧!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呢?
幸好,此时一个人出现了,这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莱温斯基开始了她的新恋情从拉链门事件后,莱温斯基整整4年时间没有恋爱,也没人愿意和她恋爱。上帝为人关上一道门,总会打开一扇窗的。
2003年,在印度机场等候飞机时,她触“电”了,她旁边坐着以为印度帅哥,两人对望一眼后,彼此有了好感,然后愉快地交谈,分别时两人留下了电话号码,那一天,两个人都感觉时间太短,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那个叫艾马吉特的印度帅哥是个印度的富二代,在美国也有他家的生意和不动产,来美国后的时间里,艾马吉特数次邀请莱温斯基共进晚餐,一起散步,一起看电影,属于莱温斯基的春天,感觉又来了,此时莱温斯基30岁了。
就在这一年,克林顿的《我的生活》自传出版了,隔了一年,希拉里的自传也出版了,这两人的自传都有关于她的内容,于是,莱温斯基好不容易平静了的生活,再起波澜。莱温斯基和艾马吉特暂时中断了会面,只是通过电话互诉衷肠。
美国不是莱温斯基呆的地方了,至少那一年不是,于是莱温斯基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先是读书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后来又在英国找了一份主持人的工作,只是这份工作干得并不如意,英国绅士们并没有接受她。
职场失意,但好在情场得意,艾马吉特却愿意常常来陪伴莱温斯基,2006年,在莱温斯基毕业的时候,邀请艾马吉特的父母来伦敦玩,这个儿媳妇要见公婆了。好在这对公婆对莱温斯基还算满意,并没有太过在意莱温斯基的过去。
2007年,莱温斯基和艾马吉特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了艾玛吉特的新娘。
莱温斯基的婚后生活和后期情况莱温斯基结婚后,由于伦敦并不适合她发展,她后来在洛杉矶、纽约和波特兰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却还是因为声名狼藉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当人们快要忘了她的时候,2014年,莱温斯基高调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宣布进驻社交网络推特。
就在这一年,莱温斯基为《名利场》杂志撰文,写了一篇《羞耻与生存》的文章,呼吁网络应给人以生存和自尊的空间。
在同年的10月20日,在《福布斯》杂志的年会上,莱温斯基发表了“反对网络谩骂”的公开演说,坦言自己曾经遇到了铺天盖地的网络攻击,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只是爱上了自己的上司,只是这个上司是总统。
后来的莱温斯基,继续过着她自己的日子,至于网络攻击,早就没有了,她的生活正常了,她也更加成熟了。
有一段话,她说得特别好:“过去,丑闻最多就在家庭内部、学校内部、村庄内部流传。但是现在,丑闻将传遍整个网络世界。越是让当事人觉得羞耻的事,越能吸引点击量,也就意味着越多的广告收入。我们把自己的收入建筑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是的,我们很多人把自己的收入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上,我们看着白花花的钞票进账,那背后的连锁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止住的眼泪。
但是,这就是如今的这个社会,谁又能改变呢?还是希望当事人们更加坚强吧!有些时候,暴风雨一定会来的,除了勇敢和坚强,谁也帮不了你。
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前些日子,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这几个迹象表明你在做‘你自己’”,获得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喜欢,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感觉也是一种缘分,似乎问题和文章之间,存在着一些巧合性的关联,您可以尝试读一读我的文字,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活出真正的自我,简单说有以下最简单的表现:
完全地接纳:自己和外界
主动选择,勇于承担
遵循本心:不做违心的事
接下来一个个进行说明,希望我的语言可以足够浅显,表达清楚我需要表达的意思,啊哈哈。
1.完全地接纳:自己和外界我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是因为人要活出自己,最最重要也最最难的,往往是“接纳”,接纳意味着在内心没有纠结和焦虑,对外界没了控制和敌对,这不是一种所谓“完美”的状态,而是一个人可以和世界融合,活得最自如的一种方式。
人和自己的矛盾,很多时候就投射成为和世界的矛盾。
当人能处理好和自身的关系,完完全全接纳自己,包括客观认同自己的价值、也理性面对自己的缺陷和弱势,把自己当成一个透明的客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不掩饰、不伪装,更不会为了顾全自己某方面的颜面,死活撑起一个架子。
具体到生活细节,举例说明:
比如,我承认我能力有限,只能依靠自己,买得起小房子至少有一个家,我承认能买大房子的人有超过我的能力,或许也有超过我的资源和背景,可我不因此而顾影自怜,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价值,我有我的独特价值。”
比如,我承认我学识有限,见识也有限。我无法像别人一样去欧洲旅游,出席各种高大上的场合来拓宽自己的眼界,可我能够借助一些学习平台、阅读相关书籍达到同样的目的,这样更经济。和他人比,我承认我什么都不是,可我明白,“对于我的人生,我拥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没人可以替代。”
“你真诚地接纳自己,你更能真诚地接纳别人。”去掉虚伪和矫饰,撕掉一直带着的面积,拿真实面目示人,尽管可能会招致一些伤害,却会在长远的人生里,赢来属于自己的真心实意,同时,结交许多同样真实的朋友。
2.主动选择,勇于承担第一条讲“接纳自己”,这是一个人活出自己的基础,做到这一点的人,会少了大半的痛苦,可是还不够。因为人活于世,需要面对很多选择,人生就是选择的结果。
对于想做自己的人来说,第二重要的就是“主动选择,勇于承担”,基于一个事实——敢于承担后果的人,才能主动选择,做自己的人,一定可以承担自己选择的全部后果,否则,所谓的“活出真我”只是一种假象而已。
举个反面的例子,有些青年人标榜要活出自己,就发挥他们叛逆的天性,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自己的监护人感到无可奈何时,他们认为他们就活出了自己。
其实,当你在反对某样东西,只是为了证明你足以挑战权威时,你只不过是受了自己那颗虚荣心的鼓动,做出了一些寻常不做的事情而已,跟“活出自己”一点不搭噶。
“活出自己”的本意是,做出你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然后承担全部后果。出发点在于“是否真正愿意”,而不是证明什么,反对什么,或者强调什么,只是“愿意”。
3.遵循本心,不做违心的事“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乔布斯乔布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他告诫人们“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就是“遵循内心的指引,不做违心的事。”
你或许会问:“本心”是什么?好问题。
这个问题很多角度可以解释,在心理学上叫“真我”,佛学叫“本我”,禅学叫“自性”,其实,这些也通通都是概念,师父说所谓的“本心”就是“佛”,就是人人心中有的那种“纯净纯善”的能量。
所以,“本心”也许只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能量,“纯净”“纯善”,无限美好。
于是,遵循本心,不做违心的事,其实同前两个条件是一样的:同样要放下虚伪、做作、一切浮夸,回归真实;不同的是,要学会取舍,明白哪些是自己要的,符合自己本心的,哪些不是自己要的,背离自己本心的,前者留下,后者舍弃。
而“取舍”本就是人生最高级的命题。
友情提醒一下,一个人在大部分时候可以活出自己,就是很美好的事情了,不要去想时时刻刻活出自己,人毕竟是群居的属性,在照顾自己开心的时候,也要本着自己心意去照顾别人开心,为他人着想,也是人类很美好的一种特质。
--------------------------------------------------------------------------------------
作者简介:素秋慈,个人自媒体,拒绝冗繁、享受简单,愿以文字广结善缘,助力你的成长。
欢迎留言、转发,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
怎么理解邪不压正中关于写日记的说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况《邪不压正》,那就是“我老婆最美,其他的人都是混蛋”。姜文为了刻画周韵的美,费劲了心机,用无数个唯美、浪漫的镜头,将周韵无数个角度的美极致地展现了出来。在戏中,周韵一件衣服也没脱,但比光着身子还要撩人。姜文,算你狠。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如果四年磨一剑的姜文仅仅为了给老婆拍一个超大号的MV,他也真没必要张罗那么多人进来。毫不客气地说,《邪不压正》是姜文民国三部曲中野心最大的一部。这一部电影,通过将历史人物杂糅到北平这个环境中,对他们进行了极为辛辣的讽刺。
姜文的这部电影,不是搞笑的,不是武侠,不是简单的复仇,而是在表达姜文历史观。如何看民国史,如何看抗日战争,如何看国共斗争等,都在这部戏中有所展现。那么姜文到底是什么立场呢?毫无疑问,他是典型的红色立场。
对蒋介石的辛辣讽刺
姜文主演的蓝青峰与廖凡主演的朱潜龙在饭局上调侃蒋介石写日记的习惯。在姜文看来,一个心里装得下大事的人是不写日记的。心里话不可能写入日记中,写入日记的一定不是心里话。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调侃,这背后反应的是姜文的历史观。
同样的讽刺,通过日本人山本以及蓝青峰之口都说过,认为将蒋介石的政权一定没法与日本抵抗,他的政权是买来的,贿赂来的,底下人根本就没有摆平,他不可能打败日本人。这背后也有姜文对民国历史的认识,反应的也是他的民国史观。
在这部戏中,廖凡主演的朱潜龙其实就是蒋介石的化身,而姜文主演的蓝青峰就是周恩来的化身。姜文是个很有领袖欲的人,他不可能随便演一个普通的角色,既然演就演一位他理解的大人物。无疑,搞情报、特务工作的周恩来在这个局面中是一个八面玲珑的领袖。
通过蓝青峰的视角,朱潜龙的无耻与龌蹉彻底被揭露了出来。在这出戏中,许晴主演的唐凤仪其实是宋美龄的化身。在姜文看来,宋美龄在抗日方面的勇气与担当甚至强过蒋介石,所以姜文将唐凤仪这个角色定义为交际花、婊子,但是又有一定的骨气与气节。
然而,蒋介石本人,尽管很厉害也很聪明,但是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黑社会、无耻混蛋,所以最终的下场是比较悲惨的。这反应的是姜文对蒋介石的认识,以及他对那段历史的最基本认识。至于姜文的立场在哪儿,大家当然一目了然了。
对张学良的讽刺与救赎
彭于晏主演的李天然有一半的原型来自张学良,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李天然与唐凤仪的风流史,暗喻是1925年,宋美龄尚未做蒋介石女朋友时与张学良的一段情感。当时,张学良与宋美龄喝酒、泡吧、跳舞,疯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张学良已经结婚,所以二人没能继续。
在这部戏中,李天然的师父象征着被日本人杀害的张作霖。这点认识,笔者与影评人大米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张学良口口声声说要给师父报仇,但是日本侵占东北的时候,他下辖几十万军队,竟然不敢与几万日军作战,白白丢了三个省。
李天然在戏中一开始就是个懦夫,尽管一心想报仇,但是始终被蓝青峰控制着。在真实的历史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影响无处不在。最终,张学良做了正确的事,找回了自己的胆量,不再怯懦。这个映射的是西安事变本身,体现了张学良在抗日中的贡献与地位。
李天然的逃亡成功,唐凤仪送信功不可没。在现实的历史上,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之所以没有被杀,与宋美龄的保护关系密切。所以说,姜文用了巨大的篇幅去刻画李天然,其实是为了给张学良一个说法。他从一个懦夫到民族英雄,其实靠的就是一股勇气。
在戏中,这股勇气是蓝青峰给他的,尤其是车上那段以及后来他们几个开会那段,其实与西安事变期间几方势力谈判的情况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不懂1928年到1937年之间的民国历史,看姜文的《邪不压正》的确很难看得太明白。
姜文对周总理的崇拜
在《侠隐》中,蓝青峰就是大清朝的一位武人,在电影中,对这位武人又进行了一番包装。我们看到的蓝青峰是个八面玲珑的奇才,与日本人能沟通,与统治势力能沟通,与统治势力中的不同派别也能沟通。
其实,周总理早年是习武出身的人,他(1913-1917)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曾经拜在当时的武术家韩慕侠门下习武,学的是形意八卦。韩慕侠的在当时的名气与霍元甲不相上下。韩慕侠在江湖上的绰号是“玉面虎”,不仅武术精湛,做人也极为诚信,是难得到一代大侠。
韩慕侠的师父是京津武术名家张占魁,张占魁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董海川外号“闪电手”,是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中排名第一的江湖大侠。从姜文的演绎可也看出,他内心对周总理当年的江湖情怀有无限的崇拜。
同时,在电影中,蓝青峰是个做情报工作的,他手里养了大量的谍报人员。在中国历史事实,周总理是咱们国家情报工作的鼻祖。党和国家的很多领导人之所以能够保全,与周总理细致、周密的谍报工作关系非常密切。
戏中蓝青峰与朱潜龙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相互之间斗智斗勇,这与现实生活中蒋介石与周恩来的关系很像。其实,他们在黄埔军校时代是同事,准确说蒋介石是周恩来的上司。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都离不开周恩来对蒋介石的外交努力。
结语
这部作品是姜文的诚意之作,其实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怀念的民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怀念的历史人物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真正的民国之美,不过是老北京的长城、胡同的建筑、屋顶上的青瓦片和每天都会升起的和落下的太阳。至于民国的人,除了自己的老婆,哪有什么好人?■
现在人讲人定胜天?
古人讲,"天人合一",现在人讲“人定胜天"。怎么解读?
我是释缘国学的王释缘,专注分享国学文化,关于“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我的观点如下,供您参考。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和评论。
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自古有之。“人定胜天”并非仅仅是现代人的看法。“天人合一”是中国历史悠久也始终传承的哲学思想。道家的鼻祖老子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汉初的董仲舒随时儒家学派,提出独尊儒术,但他自己的核心思想注意就是天人合一和五行流转说。他一方面通过天人合一的学说,为皇权寻求天道支持,同时也通过天道来限制皇权的盲目扩张。比如他警告天地出现的灾异就是上天对皇权的不满等等。“人定胜天”:《史记·伍子胥传》就有言:“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而并非人一定能够胜天。在这里显然,伍子胥的角度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承认人与天是交互的,并非人一定能够胜天。显然,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对来说历史更加悠久,是中国多数学派都支持的一种观点。
天人合一,如何合一却不尽相同儒道两家对天命的解读就不一样。道家的天根据有自然性质,儒家的天根据有社会性质,有天命之意。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即效法,即人应该效法天地的自然状态,象天地那样无为而无不为。庄子认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类完全是自然使然的自然产物。儒家的对于天的认知竟然自己也是百家争鸣的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认为天地是自然运行的客观规律。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在这里,天天即是人性,天人合一在于反求诸己。儒家经典《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是人需要“教化”才能寻求天道。心学鼻祖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把人和天完全合一,天地就在人心的方寸之间。总之,天人关系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直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但天人合一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以上就是有关于我的全部分享,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用,欢迎关注、点赞和支持,谢谢。
曹操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我觉得曹操此人是一个性格复杂的综合体,不能一概而论。这体现在他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就人生信条而言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侧重。
1、思贤若渴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曹操《短歌行二首》。
2、霸王之志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意思是:凡是成为英雄的人,都有伟大的志向,胸中蕴藏着精良计谋,他们都是具有能够容下宇宙的胸怀,吞吐天地的志气的人。
3、英雄垂暮,其志不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