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短靴,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
门神是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影响深远,源远流长,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歌谣说:“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门神俨然是一个主持正义、驱恶护善的勇士,概括了古代贴门神风俗的基本观念,那就是渴望摆脱灾难,拥有幸福。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相传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为汉书作注的晋朝人晋灼认为,成庆就是荆轲,“卫人谓之庆卿,燕人谓之荆轲”。
我认为比较完整讲述门神上位原由的应该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既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常见崇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后殿宇,36宫,72院夜无宁静,李世民惧之,告诉群臣,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月余后,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到了明清时候,门神的形象也愈发丰富了。有驱魔辟邪的神荼与郁儡,有祈福延年的福禄寿,有镇压小鬼的猛将忠臣,像秦叔宝、尉迟恭、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马武以及铫期等。可见,门神也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朝代的更迭,不断剔旧迎新。
相对于贴春联,门神是更加古老而传统的习俗文化。但在年轻人的群体当中,尤其是90后们,门神传统已经非常陌生了。门神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安全的深切寄托,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门神划入封建迷信而加以摒弃。从历史的演化来看,门神文化反映了当时百姓对英雄的认同,对正义的认同,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我们更应该以包容的胸怀,对即将消失的门神文化加以关注和普及,至少在传承上做些补救工作也是对我们祖先的一种交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