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敌营 电视剧,影最后孙俪在门缝间看到了什么?
每当电影散场,我都听见有人吐槽“没看懂”。
无论喜欢与否,大多数人对《影》的评价就是“没看懂”。
在豆瓣,一条最热门的短评如此说道:
看完影,第一时间朋友问我如何?
我说,一脸懵逼
又问,为何?
我说,很难说
如果说电影好,我却一时不能道出好在哪里?
如果说电影不好,我怎么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意犹未尽。
我相信不少观众,看完电影都会有这个感受。
这个感受,除了来源于水墨色调的悠然意境,也来源于开场与结尾的那个镜头。
开场,沛国朝堂内,小艾匆忙跑到门前,满脸惊惧地透过门洞,窥视外面的景象。
两小时后,我们才得知,影片其实采用了倒叙。
小艾窥视门外,其实就是正戏的结尾。
就是经过七天的生死搏杀,影片闭幕前的最后一个镜头。
追求极简的张艺谋,为何要让这个镜头,出现两次?
一个原因:留白。
我们知道,《影》全片弥漫水墨色调,表现手法颇具国画韵味。
而,国画的创作,或者说中式的艺术创作,最讲求的正是“留白”。
比如,南宋年间,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
没画出一滴水,却能使人感受到烟波浩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小艾窥视门外,影片戛然而止。
张艺谋如此拍,就是要留下空白,引发无穷的遐想。
那么,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缕清片中的人物关系。
《影》全片共九名角色,以及ABC三方阵营。
每方阵营,都分别有三名角色,象征三种不同的阶级。
听不懂?没关系,我做了张图——
看完此图,可能有人想问:
“替身,不就镜州是吗?为什么说鲁严和田战也算替身?”
关于替身,百度百科的阐释是:“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
在战争年代,所谓替身者,就是代替自己身处敌营。
镜州,表面是沛国都督,实则是代替子虞,与外敌杨苍交战,与内敌沛良斡旋。
鲁严,表面是沛国使臣,实则是代替杨苍,潜伏于沛国朝堂,获取沛国的情报。
田战,表面是子虞心腹,实则是代替沛良,探究子虞的虚实,给子虞布下死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观众“道不出好在哪里”的原因。
通过明线情节,观众都知道镜州和鲁严的真实身份。
但,绝大多数观众,都没能看出影片的暗线:田战。
田战,其实才是张艺谋最狡猾的设计,是沛良(沛国主公)所布下最阴险的一枚棋。
朝堂上,子虞(实为镜州)因违抗王命,遭到沛良革职。
田战见状,迅速“跳反”,为子虞说话,“主公不可!”。田战的表态,让子虞以为,田战跟自己站在同一队。
接下来——
沛良用一句“你这是新伤”,诈出了镜州实为子虞替身的真相。
但,沛良并没挑明真相,也没下令铲除欺君的镜州和子虞。
这是因为,沛良还不知道,子虞身在何方,又到底有何意图。
所以,沛良决定,暗中派出田战去打听。
又一次朝堂上——
使臣传来情报,杨苍的儿子杨平,想纳沛国的长公主青萍为妾。
沛良刚要同意,田战再次“跳反”说:“沛国迟早要毁在你的手上,昏君!”
面对满朝文武,田战又骂又踢,不给沛良留丝毫情面。
沛良又急又怒,拿起身边弓箭,向田战射去。
结果,箭射到了地上。
田战捡起箭,说:“不劳主公费力,臣自己来。”
田战用箭,捅了一下自己。
捅的并非要害,却骗得了子虞的完全信赖。
《影》改编自朱苏进的小说《三国·荆州》。
在原始剧本中,杨苍就是关羽,子虞就是周瑜,沛良就是孙权。
后来,或许是怕被历史学者批评,就将背景改到一个架空的世界。
但,《影》似乎仍沿用了一些,三国时期的经典事迹。
比如,杨平要纳长公主为妾,其实就是“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改编。
比如,沛良射田战,其实就“周瑜打黄盖”的改编。
不过,比原版更厉害的是,沛良一箭双雕,迷惑了两名敌方主帅。
得知沛良罢免大将,杨苍开始轻敌,将三万军队从城中撤出。
与此同时,子虞暗中找到田战,将田战纳为心腹。
为了诈出子虞的意图,田战问道:
“都督,何苦自囚于密室?何不取主公而代之?”
子虞毫无防备,既说出了关于镜州的一切,又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你帮我攻下镜州城,事成之后,拥我为王,你是都督。”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对子虞起了杀心。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才得以知道,镜州城不日将破。
正因田战的情报,镜州快被子虞灭口时,沛良才能将镜州救出。
正因田战的情报,沛良派出的刺客,才能迅速就找到,子虞的藏身之所。
沛良,是沛国的主公,但并不是全知的神明。
唯有如此,才足以解释,为何沛良几乎能掌控全局,整部影片的逻辑才说得通。
沛良没料到的是,犹如病鬼的子虞,竟能杀光刺客,突出重围。
沛良更没有料到,犹如贱奴的镜州,竟会杀死主帅,企图逆袭。
影片最后,以杨苍为首的A方阵营,全灭。
而,B方和C方阵营的“最高主帅”,也都被杀死。
但,镜州与田战,两名次一级的“潜伏替身”,却仍然活着。
所以,作为唯一仅剩的“被牺牲者”,小艾透过门洞,究竟看见了什么?
田战绝无可能放过镜州。
遥想当年,为了救子虞,田战力博十几名山贼。
再看如今,为了救长公主青萍,为了救沛良的妹妹,田战险些被杨平砍死。
像田战这样的死忠,或许可能迫于大势,倒戈向子虞效忠。
但,主公已死,子虞也死了。
田战不可能屈膝于一名,杀死自己偶像的无名小卒。
镜州披荆斩棘,走出血海般的王宫后,仍要面对无止尽的杀戮。
这就是《影》的真实结局。
最近,面对种种采访,张艺谋最常说的三个字是“做自己”。
而在《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张式古装电影里,一些固有的东西。
比如——
吴磊演的杨平,就可与《黄金甲》中,周董演的元杰遥相对应。
统兵数量虽然不同,动作和步伐却相当一致。
杨平与元杰,同样是英年才俊,同样是孝义无双。
也同样是权欲斗争中,最令人痛心的“被牺牲者”。
使臣传来情报,沛国想与炎国联姻,将青萍嫁给杨平为妻。
杨平,既不知道青萍的样貌与气质,也不知道青萍的思想与灵魂。
在杨平眼中,青萍并非活人,只是一个符号,“沛国长公主”。
抱着“好玩”和“贬低敌国”的心态,杨平回复使臣,要纳青萍为妾。
数日后,战场上,青萍冲向杨平:“叫你欺负我!”
杨平茫然,百思不解:“我都没见过你,如何欺负你?”
这荒诞的台词,让我想起《芳华》里,一名士兵死前问护士:“什么是果丹皮?”
下一幕,两人互相砍杀。
最青春蓬勃的肉体,莫名倒在最鲜红的血泊之中。
最意气风发的灵魂,莫名被独裁者利用,灰飞烟灭。
为什么我说,杨平、小艾、青萍,是“被牺牲者”?
因他们和士兵一样,离真相最远,离死亡最近。
杨平当真以为,父亲战无不胜,敌方只配给自己做妾。
小艾当真以为,丈夫心存仁慈,会放自己跟镜州离去。
青萍当真以为,子虞为国为民,沛良所做是无奈之举。
他们都不清楚,在主帅心里,除了权欲,再无他物。
就像十六年前,王菲唱的那句歌词:
染红整个天空,成全了谁的梦?
只是为了,叫千万人鞠躬!
王菲-英雄电影原声带
《影》是张艺谋底色最为悲凉的一部作品。
就连对爱情的表达,都蕴含着一种残忍。
方才同时在知乎和公众号,看见某大V发表了一篇“影评”,说:
“情节没有交代,镜州和小艾的感情从何而来,所以这两个人并没有打动我。”
这样的“影评”,如果是普通网民随手一写,那我尚且能够理解。
但,它恰恰出自大V之手,还获得了不少流量与赞同。
求求你们,别再吹张艺谋的《影》了
这就让我有些担忧:
原来,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人,其审美与文化水平,也似大多数般匮乏平庸。
镜州和小艾的感情,其实是完全符合心理学的。
镜州自幼走失,造成母爱缺失。
密室中,镜州被子虞的家族软禁:
“没有光,没有声音,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遍了墙上每一条缝。”
密室外,母性极强的小艾,就是镜州赖以生存的唯一。
注意两人这段情欲戏——
镜州蜷缩在地,宛如子宫胎儿。
小艾跑来,拍了下镜州,镜州猛然惊醒,像一个慌乱的孩童。
接着,小艾像母亲般,将怕黑的镜州拥入怀中。
这不叫“进展突兀”,这叫“俄狄浦斯情结”。
这不叫“不会讲故事”,这叫“运用视听语言去展示”。
可惜,我们的大部分观众——
既不懂得在留白中遨游遐想,又不愿意深究视听语言,读解大师级的影像。
网传,《影》的投资在三亿左右,票房需达到九亿才能回本。
然而,截止目前,《影》的票房仅四亿。
低于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同样讲述“替身逆袭”的作品。
坦白说,隔壁那部“替身逆袭”我也看了。
镜头语言低劣,毫无电影美感。
角色有多撕心裂肺地呐喊“鄙视金钱”,创作者想“趁热捞一笔”的真实动机,就暴露的有多明显。
其内容已经庸俗到,我不想再为它联想任何语言。
那为什么,它的票房,还能蹭蹭上涨?
我想起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有一处细节,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现场的大银幕上,播放了一部纪录短片,大抵内容是记者通过采访各国人民,介绍电影对全世界的影响。
意大利人说:“电影让你体验其他人的生活。”
法国人说:“我喜欢为一部电影倾倒,带来永久的顿悟。”
美国黑人说:“能触动你的电影最棒,从每个层面影响你,使你借此作出改变。”
美国白人说:“电影是全球通用的语言,电影就是魔法,魔法是全世界共通的。”
而,轮到中国人时,镜头先给到万达广场。
一名黄皮肤的姑娘,用汉语普通话说道:
(我喜欢看)动感更强那一种
所以我愿意来电影院看电影
敌营十八年第三部哪里可以看到啊?
2016年,爱奇艺播出了《敌营十八年》的第三部《冲出敌营》,这部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为党、人民和祖国作出的贡献的电视剧很多人没有看过,该剧由杜淳,戴娇倩主演,以1945年8月光复前后至1949年渡江战役为历史背景,贯穿十万大军闯关东、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捎带淮海战役)等几个历史大事件。
五虎上将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血战长坂坡吗?
血战长坂坡,“七进七出”是赵子龙的成名之战,只要说起赵子龙,就不能不提到长坂坡;只要说长坂坡,就不能不提起赵子龙。
蜀汉五虎将,关张赵马黄。个个都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在疆场上横行无当,所向披靡。那么,除了赵云之外,还有谁能够像子龙一般携幼主阿斗杀个七进七出,突出重围呢?咱们就将这几位逐个地分析一下。
一、关羽(三次突围失败)
在关羽的战斗总共打过三次突围战。第一次是下邳城外的土山突围战,在这次战役中,关羽的表现不可谓不神勇,他在许禇和徐晃两人的围攻之下,“奋力杀退二将”,但是他仍然没有能够突出重围,而是数次被许禇、徐晃和夏侯惇堵截回来,无奈之下,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屈身于曹营。
关羽第二次突围战是在荆州被袭后,引兵回救,被蒋钦、周泰、韩当三名东吴将领率兵围困于南山冈上。关羽死战不能脱围,被关平和廖化救出。关羽一向瞧不上东吴诸,视之为“鼠辈”,但被敌军包围却杀不出去。
关羽第三次突围就是走麦城了,结局大家很清楚,在临沮小道上被一个小小的马忠以绊马索撂倒,父子被擒。
关羽三次突围,全部失败。
二、张飞(两次成功,一次失败)
张飞也有过三次突围战。第一次是在徐州城中,被吕布打了个夜袭,张飞因酒醉“不能力战”,在十八骑燕将的保护下杀出重围,落荒而逃,把刘备的妻小全部陷落于敌手。
张飞第二次突围是在徐州城外。张飞和刘备率兵夜袭曹军大营,被曹操将计就计,打了个反包围,张飞是“左冲右突,前遮后挡”,部下离散,张飞见势不妙,带着几十个贴身护卫杀出重围,逃往芒砀山,这次甚至连大哥刘备都丢下了。
张飞第三次突围是在雒城之战。张飞迎战张任,被诱入包围圈,在张任和吴懿的包夹下,始终杀不出去,幸好赵云赶到,一合生擒吴懿,将他救出。
张飞三次突围,虽然两次成功,但一次丢下了刘备的妻儿,第二次丢下了大哥刘备,第三次甚至突不出去了。
三、马超(一次失败,一次成功)
马超有过两次突围战。第一次是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冲阵,胯下战马中弩箭摔倒,马超奋战难出,庞德、马岱杀到,将其救出。
第二次是在历城之战,马超遭到杨阜兄弟的围攻,马超奋勇干掉其中七个,还刺伤杨阜七枪,后曹军大队人马赶来,马超在庞德、马岱的掩护下杀出重围。
马超突围两次,都是别人的帮助下脱身的,算是失败一次,成功一次。
四、黄忠(两次失败)
黄忠打过两次突围战。第一次是在米仓山,黄忠领着副将张著去偷袭曹军囤粮重地――米仓山,结果被张郃和徐晃拦住,一场混战,黄忠和张著被截散,死战不得脱身。幸亏赵云赶到,连杀曹军两将,威吓徐晃和张郃不敢迎战,救出了黄忠、张著。
黄忠第二次突围是在猇亭之战,黄忠与东吴潘璋交锋,被潘璋诱入重围,中了马忠的暗箭,被关兴、张苞救出。
黄忠两次突围,都失败了。
赵云一生中突围次数就太多了,赵云还有个非常独特之处――斩将破围。穰山破围斩高览,救刘备;长坂坡破围,斩杀夏侯恩、淳于导、晏明、钟绅、钟缙等曹军名将四十余员,救幼主阿斗、简雍、糜竺;雒城破围擒吴懿,救张飞;米仓山破围斩焦炳、慕容烈,救黄忠、张著;马鞍山破围斩朱然,救刘备、吴班。
赵云一生突围无数,只有在凤鸣山一战中没有能够突出去,当时赵云已经年近七旬了。
通过以上五虎将的突围战绩来看,大家不难得出结论,就在长坂坡那种险恶的境地,除了赵云,没有任何人能够杀得出去,就算天下第一的吕布来了也不行。赵云的突围能力,三国时代无人能望其项背。
突围是个技术活,绝不是仅凭高强的武艺就能搞定的。不但要有超群的武力,还要有久战的耐力,下得去手的狠劲儿,敏锐的战场嗅觉,准确的判断,当机立断的把握时机的能力,甚至还要有无敌的好运气。
结论:在三国时代,除了赵云,没有谁能够做到。
洪秀全的儿子是怎么逃出去的?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然而在被湘军围的水泄不通的天京,幼天王洪天贵福却成功出逃,安然抵达广德。洪天贵福究竟是如何逃出天京?首当其功的就是忠王李秀成。
天王病死,托孤忠王1864年5月,洪秀全病倒。由于洪秀全讳疾忌医,不相信医生,得病从来都不看病不吃药,完全就是靠调理。
这次得病,据后来洪天贵福谈及老天王病情时,曾描述到“父亲日常食生冷,自到南京后,以蜈蚣为美味,用油煎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这种怪癖的饮食习惯,使得洪秀全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此时天京危机越来越严重,使得洪秀全极度不安,心力交瘁,导致病情快速恶化。从发病到病亡的十天时间中,洪秀全一直卧床不起,他只相信上帝会救他,但是这次他的上帝没有再拉他一把,在生了十天病之后,洪秀全病亡了,时年52岁。
但是作为老对手的曾国藩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为了鼓舞湘军士气,打击太平军抵抗的斗志,曾国藩对外宣称洪秀全系因为湘军百万雄师围困天京,使得洪秀全在绝望之中服毒自尽。为了使这一说法更加有说服力,曾国藩篡改了《李秀成供词》重抄后公之于众,以佐证洪秀全确系服毒自尽。
直到今年来《李秀成供词》真迹影印本公布,终于证实洪秀全确实是病死的。
洪秀全在临死前,留下遗命,托孤给忠王李秀成,加封李秀成为辅国军师兼任通天大元帅,将太平天国的军权全部交予李秀成。
因此,在天京城破之时,李秀成弃老母亲及家眷于不顾,直奔天王府护卫幼天王。
突围7月19日,天京城陷入一片混战之中。幼天王洪天贵福带着四位幼娘娘居然还爬到天王府十几丈高的望楼观察战况。当他发现清兵离天王府越来越近之后,丢下四位幼娘娘,叫上两个同为六岁的小弟光王和明亡一道奔往荣光殿。
而在太平门刚打了败仗的李秀成正好赶来天王府救幼天王,恰好在荣光殿碰到了洪天贵福。李秀成对洪天贵福讲,只能带他一人出城,其他人顾不上了。最终,忠王李秀成只从天王府带走了幼天王,其他眷属只能留在天王府中听天由命了。
接到幼天王后,李秀成将自己久经战阵的雪白战马让给洪天贵福当坐骑。自己则从部下手中随意接过一匹普通战马,便赶回忠王府与老母亲道别。为了护卫幼天王突围,随同行动的太平军将士没有一人携带家眷,全部轻装行动。一行人换上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湘军服装,开始突围。
最初,李秀成护卫着幼天王直奔太平门缺口而来,但是临近太平门时,发现大批湘军已经从缺口涌入,无法突围。于是又改南门而去,但是南门之外的雨花台是湘军的大本营,有重兵防守,突围难度非常大。李秀成决定再次改道西门,但是当他们来到西门之后,才发现西门已经是一块死地,全部被水淹没。疲于奔命的信王洪仁发见突围无望,直接在西门跳入深水自杀了。
此时,尊王刘庆汉建议先到城内的清凉山暂避,李秀成别无他法,只得护着幼天王,带着数百人的队伍上了清凉山,等待入夜之后再进行突围。
入夜之后,这支队伍再次出发,李秀成选择的突围方向还是太平门缺口。当他们来到太平门缺口后发现,这里竟然无人防守。原来攻城的湘军绝大多数都冲到城里烧杀抢掠去了,反而把城防给空了出来。李秀成一马当先冲出了太平门缺口,后面大队人马尾随出城,缓过劲来的湘军只截杀了队伍最后面的数十人,大部分人成功从天京突围。
逃亡李秀成带着这支千余人的队伍冲出天京之后,直奔广德、湖州而去。在那里,黄文金、洪仁轩等太平天国重要人物已经聚积了来自江苏、浙江等地的十余万太平军将士,这里是李秀成心中重振太平天国的新起点。
由于湘军一直尾随追击,李秀成将队伍分成两队,由尊王刘庆汉带领三百人护卫幼天王先行,自己带着剩余的七百多人作为后队阻击追兵。为了安全起见,李秀成挑选了十余名与幼天王年龄相仿的少年,与幼天王换上同样的衣服,分别安置在前后军中,使人对幼天王究竟跟随谁行动无法区分清楚。
正是因为李秀成的精心布置,先行护送幼天王的队伍顺利到达了太平军驻守的广德。而引开追兵的李秀成却将自己送进了一条死路,在与追兵的作战中,他的队伍在湖熟大桥一带几乎全军覆没。自己单人匹马来到方山,由于换乘的战马已疲惫不堪,且久未进食,李秀成便在方山顶上休息,不曾想到被砍柴的山民认出并下山告密,致使李秀成随后被诱捕,并于8月7日被斩首。
在天京城破之时,正是由于李秀成的护卫,幼天王洪天贵福才能从天京安全脱险。而洪秀全其他眷属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或是下落不明,或是死于乱军,或是被俘遇害。虽然洪天贵福最终也没能逃脱被俘后凌迟处死的命运,但在天京城破时,李秀成确实救了他一命。
只有徐宁钩镰枪才能破吗?
不不不,逻辑文史姨觉得,呼延灼的连环马阵法有点太玄幻了,此阵法不要要求每匹马身上绑着很重的铠甲,还要让马和人一样齐头并进的奔腾,这得是多好的驯兽师才能达到效果啊。所以呼延灼这只在攻打梁山时用过的连环马技法,纯粹就是为了引出徐宁的出场。
呼延灼出场时那叫个高调无比啊,不仅允诺数日剿除梁山贼寇,还保举好友韩滔、彭玘一起来分战功,高俅一看呼延将军如此自信满满,也觉得此人能解决自己的一大心头之患。但呼延灼明显小瞧了梁山将士的能力,应过武举的韩滔仅二十回合就被秦明打得力怯,自己保举的彭玘也仅二十回合就被花荣打得招架不住。更要命的是,本来计划迅速踏平梁山的他遇到了实力与自己相若的林冲,仅一个枪棒教头就让他有点吃不消了。
在呼延灼与花荣短暂交手后,扈三娘前来迎战刚刚落败的彭玘,我想在那个年代,无论是谁,看到敌阵中有女子出战,首先的态度一定会先是不屑吧,二人斗到二十余回合,扈三娘率先“败走”,彭玘去追扈三娘,却不幸被红锦套索捉拿。虽然我们知道扈三娘用计捉了彭玘,但拿不下彭玘且自己先退足以证明其实力不会高于彭玘。
看到自己亲点的大将居然被一女流所擒,呼延灼的脸上已经挂不住了,他现在满心想的都是打死扈三娘,但扈三娘的灵活性可比他高,呼延灼的绝命一击也被双刀格挡,扈三娘知道自己不是呼延灼的对手,就往本阵跑。这时,我们无敌的孙提神出来了,与已经被连番消耗且满脸羞愧的呼延灼斗了三十余回合。
既然单挑占不到便宜,呼延灼就摆出了他独创的连环马阵法,万马奔腾冲击力可想而知。但这就回到我开头所说的部分,马真的有人那么好训练吗,我们看原文中关于连环马的描述:
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著一对眼睛。做一排摆著,每三十匹一连,铁环连销;但遇敌军,远用箭射,近则使枪,直冲入去。其实光看场面,是不是只弄几根木桩,就能破这个阵法了,毕竟只要其中一匹马出了问题,整个阵形就全部混乱,马军相比于步军的优势除了冲击力就是机动性了,而连环马的配置,再加强冲击力的同时恰恰把机动性最大程度的舍弃,所以从现实角度来讲,连环马根本就是臆想出来的东西。
呼延灼在上梁山后再也没有拜过连环马大阵,这个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招牌就这么没落了。我们可以认为施公懒得去写了,从经济角度来看,组一支连环马的成本太高,咱不如那这些经费去养军士们呢。
当然,宋江和吴用觉得呼延灼这马军太厉害,这时候汤隆跳出来说自己的大表哥会钩镰枪法,专职呼大炮的各种不服。然后吴用就安排时迁去偷徐宁的宝甲,徐宁就这么上山了。
徐宁的存在就是个错误,没人知道他居然是天佑星下凡,这颗天佑星一直保护着众魔星的安全,他也是第一个陨落的天星星将。而徐宁的钩镰枪部队与呼延灼一样,上连山后也没有发挥自己的特殊性,只是作为普通骑马跟着大军一起冲锋陷阵罢了。
文/逻辑文史游
据说你们觉得绘卷的徐宁长得像拿破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