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是怎么搞的,适合在家里客厅悬挂吗?
我觉得人体油画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人体油画若与整体家里的装修风格一致的,里面客厅悬挂也挺好的。如果有客人来的话,会觉得和谐,也不会感觉到尴尬。
我觉得人体油画看起来也非常的美,装饰性很强,有些家庭确实有一些人体油画摆在那里的,显示出这个家庭思想比较开明的,也属于上档次有品味的家庭。但通常他们也有存画室或者卧室,放客厅这些显眼的地方也不多。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我看到有很多的打工者的房子里有些名画图片。本来这些房子墙壁啊等等都装修的不太好,甚至是有一点杂乱的,但是有了这么几张以后,感觉到这个房子就蓬荜生辉了。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性。以前我们在公司里面的话,到很多职工的家里面去看,他们家里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装修,挂几张画的情况非常多。
还有一些宾馆饭店也是有一些艺术性的画,装饰了经典的、艺术性的画以后,这个宾馆饭店感觉到就比较高大上了。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当地人可能有一些老想法,所以不太适合装饰这些画。
不过在一些南方地区,尤其是闽南的一些新装修的洋派的别墅里面,两三层小楼里独立的房屋,书房或者画室里面通常也有这些壁画的,在这种特别的艺术感比较强的地方,也没有多少的违和感,反正习惯就好。
不过整体上来看,在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用平常心看待这些画作,放这些画只要不与自家装修风格违和,能点睛,更加好。作者为高级#经济师##策划# #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百粉##正能量##千粉互娱#
如何看待埋儿奉母的郭巨?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承离不开一个“孝”,上有老下有小,老子传承尊老爱幼,这就是“孝”!在封建社会,这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即使到了现代,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行为准则!
封建社会,对“孝”非常推崇,甚至是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就是“举孝廉”。所谓“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政。只是这一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到了后面就变形了,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举孝廉,父别居”,这也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古代还有一种休假制度叫做“丁忧”,就是官员父母去世以后,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任何人都要遵守!
明末宣大总督卢象升在父亲去世后,曾经连续十次上书要求丁忧,但是由于战事吃紧,都被崇祯驳回了。卢象升不得不强忍悲痛奔赴前线,以至于在战死的时候外罩铠甲,内衬孝衣,这是忠孝两全的千古楷模!
也是明朝还有一位官员拒绝丁忧而被嘲笑和痛斥,这就是著名的张居正。因为刚刚上位,怕三年后朝局有变,年轻的万历搞不定。他的理由是“夺情”,就是皇帝要求,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要尽忠!
到了元代,郭守正把古代二十四个名人的孝道故事编辑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孝》,这个埋儿奉母的故事就出自此书!
据说郭巨父亲死了之后,他把家里的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兄弟,他独自把母亲接回家奉养!但是不久后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他怕儿子的出生会加重家里的负担,所以就和妻子商量,把儿子埋了省下开支,好好照顾母亲,于是她老婆就同意了。某天他就和老婆带着儿子来到山上准备挖坑把儿子活埋了,结果挖出来一罐金子,上面写着:“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一看高兴坏了,于是儿子也不用埋了,带着金子回家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鲁迅先生对这种虚伪的孝道曾经给予无情的批判和揭露,他说这类故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甚至回忆起小时候读郭巨的时候怕自己父亲会把自己埋了,看来是留下了童年的阴影了!
当然了,里面也有很多光明的正面的故事,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比如后汉陆绩的“怀橘遗亲”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好吃的要想着父母;后汉江革的“行佣奉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也要好好奉养父母等等!
所以封建文化我们要善于甄别,不能一味接受,我们要懂得拿来主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你见过最沙雕的群聊名称是什么?
整理了一些宿舍的沙雕群名:
1.不醒人室
2.有福同享 有难退群
3.马云背后的女/男人们
4.脱单自觉退群
5.皇家戏精幼儿园/戏精发源地
6.乱室佳人/全员饿人/超短群
7.夕阳红广场劲舞团
8.性感沙雕在线夜聊
清纯女大学生在线热聊
9.憨憨小分队/憨憨四人行
10.未来富婆高级养生会所
11.仙女/懒猪养殖基地/中心
12.回寝的诱惑之501
13.十亿少年的梦/全村寡妇的梦
14.脱单进度0/4
15.米奇妙妙屋/米奇giaogiao屋
16.老年活动中心
17.xx市成功人士交流群
18.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19.当代不知名秃头少女/年帮
20.父愁者联盟/帅哥情报局
21.发际线保护协会
22.社会主义合法同居群
23.杠精艺术交流会
24.撩汉/缺汉小分队
25.六位帝皇丸
26.仙女驻凡大使馆
27.火锅突击队/银河系小分队
28.单身自然保护区
29.当红偶像圈外男/女友群
30.八级大狂风
31.睡觉集中营
晚睡协会常任理事们
32.尼姑庵/盘丝洞/魔仙堡/
斧头帮/仙女阁/永瘦宫/土匪窝
33.清华北大得不到的学生
34.亚洲富婆交流群
35.收购万达讨论组
36.致富研究室
37.萧亚轩补习班
38.世界隐形富豪群
39.五月花男/女神培训班
40.大哥和他身后的女人们
41.男人常换 姐妹不散
42.论如何征服英俊少男/貌美少女
43.除了美貌/帅气一无所有
44.象牙山温泉度假山庄
45.2020扶贫工作群/预脱贫成员
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死的?
“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死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1、站台遇刺
1932年9月3日傍晚,济南火车站戒备森严,官员云集,一列开往北平的专列在等待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醉醺醺的山东大汉在警卫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登上车厢,回头向送行的人挥手致意,他就是原山东省省长、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自从1928年宣布下野,心有不甘的他在大连、天津、北平、日本四处溜达,企图东山再起。
这次故地重游是应结拜兄弟、现任山东省长韩复渠的邀请而来,韩复渠通过石友三许诺让张宗昌回山东招兵买马,鉴于韩复渠的名声,张学良、吴佩孚,包括张宗昌的母亲都劝他不要去,一心想光复昔日荣光的张宗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最终还是来了。
刚登上列车的张宗昌回过头来,突然发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他的酒立即醒了一半,伸手向腰里摸去,突然想起来,他的那把德国造新手枪刚刚送给石友三,毕竟是军人出身,他呲溜一下钻进车厢。
拿枪的人叫陈凤山,他看到张宗昌后,立即扣动扳机,驳壳枪竟然哑火了,他提枪往里冲,后面紧跟着一人,叫郑继成,陈凤山是郑继成邀请来的杀手。
陈凤山再开一枪还是没响,这眨眼间的功夫,张宗昌已经从列车上跳下来了,二人立即下车追击,陈凤山再次哑火,张宗昌拼命向北跑,护兵们向陈凤山开枪,陈一下子被铁轨绊倒,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去,郑继成一枪干掉一个护兵,再一枪击中张宗昌,二人追上去,朝着张的脑袋连开两枪,鲜血顺着铁轨流了下来。
郑继成放下枪,走到月台上,高喊“我叫郑继成,我是为父报仇,现在投案自首”。
恰好一列火车在站台未发走,听到为父报仇行刺张宗昌,整辆列车欢呼起来,报以热烈掌声,一个大学生激动的从车上跳下来大呼“郑先生,你真是大英雄,大豪杰!”。
2、杀父之仇张宗昌被刺杀后,震惊全国,各大报纸开始追根溯源,解读案情,最终,行刺原因大白天下。
1925年,张宗昌当上了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督办山东军务”,1927年冯玉祥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进攻山东,张宗昌派兵迎战,双方在兰考激战,张宗昌的师长潘鸿钧策反了冯玉祥的旅长姜明玉,姜明玉的倒戈直接导致军长郑金声被捕,张宗昌大获全胜,要杀郑金声立威,手下人纷纷劝阻他不要杀俘,但头脑发热的张宗昌执意动手,最终郑金声被枪毙,终年48岁。这一杀,就像当年孙传芳杀施从滨一样,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郑金声有一个继子郑继成,从小跟着郑金声在军营读书,15岁就当兵入伍,勇猛过人,被郑金声推荐给了冯玉祥,冯玉祥非常喜爱,留下身边,张宗昌杀了郑金声后,又怕他的后人报仇,就派人追杀郑继成,结果郑继成逃出山东去找冯玉祥,当北路军总参赞。
郑继成一直筹划报仇之事,但是张宗昌大权在握,谈何容易,1928年,张宗昌兵败下野,让郑继成看到了报仇的希望,1930年,回山东历城为父亲郑金声治丧的郑继成,在坟前发誓报仇雪恨。
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和郑金声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郑金声还曾经救过韩复渠的命,郑金声遇难后,韩复渠为报搭救之恩,就让郑继成在山东省当了一名参议,领一份薪水。
一直想东山再起的张宗昌,打着抗日大业的旗子要去山东召集旧部(另有一种说法是山东的交通银行扣留了张的40万大洋),现在山东是韩复渠的地盘,“卧榻之侧启容他人酣睡”,此时,老上级冯玉祥点了一把火,授意韩利用机会除掉张,张宗昌是冯玉祥的老对头,想当年南口战役,张宗昌狠咬他一口,导致冯玉祥的国民军彻底失败,在老上级的支持下,韩复渠最终定下了搞掉张宗昌的决心。
他立即找到郑继成,支持他报仇雪恨,并保证他平安无事,他告知郑继成,张宗昌即将来济南,让他做好准备,并派程希贤暗中指挥,他怕郑一个人势单力薄,派陈凤山等5人辅助,以保万无一失。
韩复渠知道张宗昌枪法了得,随身有最新式德国左轮枪一把,就指示石友三索要枪支,临行前,在告别宴上频频劝酒,让张带着醉意上火车。
9月3日下午5时济南车站,张宗昌遭到枪击,当场死亡。
郑继成为父报仇,成了全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经过冯玉祥、韩复渠的斡旋,一个月后,郑继成被特赦,无罪释放。
3、罪有应得1925年张宗昌到济南接任山东督办一职,直到1928年4月兵败后逃往日本,三年时间内,张宗昌在山东坏事做尽。
一是收编土匪、抓壮丁。一年时间内,编了14个军,这些军队和土匪无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见到戴尖帽子的部队(张宗昌部队标志)就赶快躲。
二是征收苛捐杂税。为了支持庞大军队的开销,张宗昌发行一文不值的军用票,征收50多种税负,到山东一年,税收就征到了1939年,把13年之后的税都征了。
三是荒淫无耻。土皇帝张宗昌到底几个老婆,“俺也说不清!”,虽然妻妾成群,他还是到处寻找有姿色的女人,导致当时很多女人不敢出门。张宗昌的奢靡是出了名的,他的每个姨太太都配1个副官、2个护兵、仆役无数。以他七太太为例,买一只狗花了3千大洋,每天喂牛肉、牛奶和鸡蛋,装修一座楼花去6千大洋,一双珍珠鞋5千大洋。
四是恐怖统治。张宗昌在山东遍布特务,民间传言“切开亮亮”、“听听电话”,其实是张宗昌的酷刑,“切开亮亮”就是把人的脑袋切下来晒太阳,“听听电话”就是把人头挂在电线杆上。三年时间,山东各地恨透了张宗昌,到处都有民谣“张督办,坐济南,也要银子也要钱;鸡纳税来狗纳捐,谁要不服把眼剜”“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葱,锅里煮着张宗昌”。
张宗昌在山东的三年基本上是一片白色恐怖!
4、行刺真相据张宗昌的儿子张瑞所写的《我的父亲张宗昌》一文披露,冯玉祥得知张宗昌要当华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时,对韩复渠说“如果张宗昌当上司令,拉着队伍南下,你的济南还保得住吗?”,这句话击中了韩复渠的痛处,定下了杀掉张宗昌的决心,此时张宗昌决绝日本收买,表明抗日立场,公开杀之已不可能,于是就想到了郑继成。
很多人阻止张宗昌去济南,最终没有拦住,韩复渠对张宗昌高标准接待,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张宗昌听了颇为感动,韩复渠一边大谈友谊,一边部署暗杀事宜。
除了郑继成和陈凤山,一支军队也预先埋伏在车站四周,郑继成与妻子告别后,带两支枪,与陈凤山等5人,乘两辆汽车到火车站,走到半路,郑继成要求其他人下车,他不忍别人冒险,决定一人前往,陈凤山坚决要求同去,这才发生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但是张宗昌却不是郑继成所杀,郑继成一枪击毙卫兵刘怀周,吓退了其他卫兵,张宗昌是被提前埋伏的军队乱枪打死的。
张宗昌中枪后,一息尚存,金寿良痛哭,让随从打电话到济南医院抢救,韩复渠的军队包围车站,接走郑继成,将现场和医院一一照相,送给张家。
张宗昌死后,长子张济乐打算到济南报仇,被母亲袁氏劝住。冯玉祥派人编写郑继成为父报仇小册子,四处散发,并组织济南72个同业公会请求特赦郑继成,最终,郑继成成功出狱。
张宗昌的济南之行,钱没拿到,队伍也没有拉起来,却送了性命!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为何抓捕天下的尼姑?
朱棣为何吃相如此难看地搜捕天下尼姑?答案就是被打脸之后的恼羞成怒。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三月,大明王朝山东官场上发生了一场令人咋舌的大地震。山东左布政使储埏、右布政使张海,按察使王本、副使王璚、王肃,左参政卢信、右参政林钟,参议曾光,按察佥事王孜、刘先、林祯、张建等在内的高级官员被永乐皇帝下旨全部处决。
左、右布政使,从二品高官,共同管理全省事务。按察使,正三品高官,主管全省刑法之事。究竟是什么样的事件,导致整个山东行政和监察部门的大小官僚被全灭呢?还要从当年二月发生的白莲教唐赛儿起义说起。
唐赛儿起义
唐赛儿起义过程昏庸无能的山东官僚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人氏,县民林三之妻。从小念经,是纯正的白莲教教徒。我们都知道在元末明初的那场大起义中,白莲教是其中的中坚力量,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义军领袖都是白莲教信徒。
至于大明王朝的开国太祖朱元璋,有路边社消息他也是白莲教出身。只不过明朝建立以后,昔日的老兄弟惨遭抛弃,白莲教也遭到严禁。当然私底下的传播,朝廷管不了,也没能力管。为了传教,唐赛儿自称“佛母”,在益都、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地往来发展信徒。实话实说,她的那一套在信徒中很吃得开。
二月十一日,唐赛儿率领500多人占领地势险要的卸石栅寨,并将其作为据点。此时山东都司闻讯做出反应,派出青州卫指挥使高风率领官军前去平乱。但是让人无比尴尬的是,堂堂的朝廷正规军,竟然被义军一个夜袭就打得全军覆没,正三品指挥使高风战死。明初极其彪悍的卫所军队,在短短几十年间便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两天后,即墨地区的义军在夜晚抢劫民居之时,碰上了正在巡逻的鳌山卫千户周兴。结果周兴率领的卫所军同样一触即溃,白莲教信徒们甚至杀进即墨县城焚烧官署仓库,抢劫马匹财物。面对纵横境内的义军,山东各级官僚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束手无策,没有组织起哪怕一次像样的剿匪行动。这为他们日后遭到清洗,无疑埋下了伏笔。
中央军介入面对山东卫所军的狼狈表现,永乐皇帝朱棣大感震怒,他急调安远侯柳升率军进入山东平叛。柳升是燕山护卫百户出身,经历了靖难战争、安南战争和北伐战争。其曾统领神机营,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编制的“炮兵”部队。
这样身经百战的名将出手,唐赛儿义军很快就被打得灰飞烟灭。但是柳升作为主将,却在这一场小小的战役中充分暴露了自己轻敌傲慢,睚眦必报的性格弱点。在围攻卸石栅寨之时,柳升为了争抢功劳,不但造成配合进攻的都指挥刘忠不幸阵亡,还导致了唐赛儿的趁乱逃脱。宣德元年他作为主将,率领最后一支明军机动部队讨伐交阯叛寇黎利,最终也是因为性格原因孤军冒进,结果中伏而死,造成了明廷在安南统治的全面崩溃。
十八年,蒲台妖妇唐赛儿反。命升与都指挥刘忠将京军往剿,围其寨。升自以大将,意轻贼。贼乞降,信之。夜为所袭,忠中流矢死,赛儿遁去。及明始觉,追获其党百余人。—《明史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神机营图片
义军的真实战斗力无论如何,在中央军介入之后,唐赛儿起义被迅速平定。有人可能会觉得虽然义军面对中央军不堪一击,但其实战斗力还是很强劲的,山东地方官员平叛不利,也不完全是自身无能的原因。
可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柳升大军还没到的时候,义军头目宾鸿曾经对安丘县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围攻,结果被知县张旟、县丞马撝临时组织的八百多民夫拼死击退。宾鸿等人咽不下这口气,随即纠集即墨等地信徒万余人再次围攻安丘,并且扬言城破之后将进行屠城。
面对义军在境内肆无忌惮地集结调动,山东三司坐视不理,任凭安丘县处于灭顶之灾的危难之中。此时正在海上巡逻防备倭寇的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非西汉名将卫青)得到消息后,立刻紧急率部驰援。备倭军赶到安丘城下之后,与城内军民内外夹击,将宾鸿所部一举击溃。此战斩首两千余人,生俘四千余人,充分说明义军的战斗力其实非常孱弱。顺便再提一句,这个卫青虽然不如西汉的那个卫青名气大,但也并非泛泛之辈。日后他有个儿子叫卫颖,以战功获封宣城伯。
朱棣剧照
打脸永乐盛世唐赛儿的成功逃脱,让朱棣大动肝火。而且所谓的“佛母”登高一呼,山东全境立刻乱成一团,这让一心一意创造不世功业的永乐皇帝如何能忍?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朱棣重新启动了迁都北京的计划,而到了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此时突然爆发的山东白莲教起义,无疑是给了朱棣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得本就争议不断的迁都工作,被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为了防止唐赛儿削发为尼,或者混进道观伪装成女道士,三月三十日,朱棣下旨将北京、山东境内的女尼及女道士,全部抓到北京进行拷问。在一无所得之后,永乐皇帝又在五月十日下旨将全国的女尼及女道士全部押送到北京集中看管。
丁丑,上惩妖妇唐赛儿诵经扇乱,遂命在外有司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姑者,悉送京师。—《明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一》
结语:呜呼!唐赛儿起义,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中的一朵小浪花。可是在“永乐盛世”和“严禁白莲教”的背景下,逍遥法外的“佛母”是显得如此的刺眼。朱棣在杀光山东官场高级官僚之余还嫌不够,硬是对全国的道姑和尼姑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株连。看来所谓的盛世背后,永远是小民的哀号。想来山东百姓之所以铤而走险,也是迁都工程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