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射哥,其他国家有没有和它一样垃圾的手枪?
二战最烂的手枪非他莫属:可以不扣扳机打响的日军94式手枪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二战日军的手枪基本都是垃圾,其中以94式手枪为最。这枪不但烂,还有让人不能接受的重大设计缺陷,也算是烂到家了。听萨沙说一说吧。
二战日军的制式手枪是1925年投产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八盒子。
不过,日军军官很快发现王八盒子太大太重。
王八盒子长度230毫米,而以体型大而著称的美制M1911(9毫米子弹版本)长度不过197毫米。至于重量,王八盒子也和M1911差不多,也就是空枪接近900克。
对于一款自卫手枪来说,王八盒子实在太重太长了。
作为军官使用的自卫武器,因有可能和敌人正面枪战,王八盒子大一些还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诸如坦克乘员、汽车兵、飞行员等等的要求,就完全不同。
他们也需要佩戴手枪,开枪的可能性很低。对于他们来说,手枪只是一种威慑而已。
既然几乎不会开枪,自然不需要沉重的王八盒子,而需要小一些轻一些的手枪。
该枪仍然由王八盒子的设计者,南部麒次郎负责。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南部麒次郎从1929年开始,也设计一款民用自卫手枪。在军方提出要求以后,南部麒次郎在这款民用自卫手枪的基础上,完成了这款半自动手枪的设计。
该枪于1934年于南部铳制造所开始生产,取名为94式手枪(日本神武纪元2594年)。
94式手枪采用枪管短行程后座原理,装弹6发,可以连续单发射击。
它使用8毫米南部子弹,长180毫米,重720克。
94式手枪的优点如下:
第一,它的重量轻、长度短。
94式手枪长度比王八盒子短了50毫米之多,而94式手枪才180毫米,几乎缩短了三分之一。
就重量来说,94式手枪720克,比王八盒子轻了170克,也接近枪重量的四分之一。
总体来说,94式手枪比王八盒子小了一圈,也轻了很多,非常适合非战斗人员佩戴。
当然,相比国际上一流自卫手枪,94式手枪仍然偏重偏大。
第二,它的指向性较好。
和王八盒子一样,94式手枪的重心射击不错,有较好的指向性。用枪指向敌人,大体上就是三点一线,可以直接开枪击中敌人。
指向性是手枪比较重要的性能,很多时候手枪需要迅速拔枪,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瞄准。如果指向性差,手枪是很难首发命中敌人,射击者自然性命难保。
因为枪管较短(比王八盒子短20毫米),94式手枪射击精度有限。
这就是它的优点,94式手枪的缺点就多了。
第一,远距离威力不足。
8毫米南部子弹在近距离的威力不错,稍远距离威力就大为减弱。
它的初速只有290 米/秒,大大低于列强主流手枪。
很多日本军官抱怨,8x22毫米手枪在较远处,连木门都打不穿。
自然,如果94式手枪是民用手枪,这个就不是问题。民用手枪、警用手枪的使用基本都是在25米内,甚至15米,这个距离8毫米子弹威力就足够了。
作为军用手枪,敌人往往距离较远,手枪很多时候必须射击50米以外的敌人。这样一来,8毫米子弹威力就不行了。
第二,连续射击,枪支跳动较大。
设计的存在缺陷,94式单发射击精度不如王八盒子,也算凑合。
如果使用94式手枪连续单发射击,枪支跳动明显。
也就是说,如果连续单发射击,枪支命中率是很低的,打不中敌人。
第三,糟糕的保险。
所有枪械爱好者最乐于提到的,就是94式保险的巨大问题。
如果将94式子弹上膛,只需要轻轻按压位于枪身左侧上方的击槌固定器,手枪就会意外击发。
日本设计师的解释是,94式手枪保险没有解除时,是可以挡住击槌固定杆,有效防止任何意外走火。如果解除了保险,就是要射击了,原则上枪口就不能对着自己和友军,这个缺陷并不是大问题。
话虽如此,作为一款装备几百万军队的手枪,有如此莫名其妙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就如同飞行员的弹射装置,会在某种情况下错误弹射。即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种设计的重大缺陷,体现了日本设计师在手枪方面惊人的平庸。
第四,怪异的外形。
94式手枪外形非常怪异。和普通手枪不同,它的枪声硕大,枪把很窄小。
有人解释是因为亚洲人手比较小,但终究不能小到这种地步。
这种怪异的外形除了难看,对持枪也有较大影响。
94式手枪生产了7万多支。在以军刀为荣的日军中,这个手枪生产数量算是相当不错了。
在二战最后1年,94式手枪和其他武器一样,开始粗制滥造。
由此,本来就丑陋的94式手枪因加工差劲,变得其丑无比,几乎相当于今天黑枪作坊的作品。
总之,94式手枪是一款相当失败的作品,堪称烂枪。
俄罗斯造核动力航母是没钱还是没技术?
俄罗斯不制造核动力航空母舰,原因是也缺钱也缺技术!
先来看技术方面,技术方面是又分为人和具体的装备技术,俄罗斯要制造核动力航空母舰,首先就要面对人才断代的问题。一个国家从没有航空母舰到拥有航空母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往往突破了一项技术后,接下来的发展会越来越顺利,因为有了足够的人才储备。
俄罗斯多少年没有制造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水面舰艇了?足足有30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俄罗斯相关技术人员,如今都已经进入垂暮之年,而且由于这30年间俄罗斯没有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水面舰艇的建造,也就无法体系化培养下一代相关科技人员,技术人才的断代非常严重。
再来看设备断代。218年俄罗斯海军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正在维修中,负责托举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出水维修的北方舰队PD-50浮船坞部分沉没,其上的两台起重机随之倒塌,其中一台还砸伤了航母舰体,意外总是不可避免,继续修就行了,但俄罗斯环顾整个海岸线,却发现再也找不到适合这艘航母维修的浮船坞,最终不得已打通了另外两个较小的船坞,这艘航母才得以继续维修。
30年没有大型航母的建造,俄罗斯相关的设备设施也出现了断代,船坞只是一个方面,其他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核动力系统。俄罗斯海军目前仍有核动力水面舰艇服役,但都是几十年前建造的,俄罗斯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相关核动力系统的研发经验,如果想建造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也是个难题。
当然俄罗斯还有丰富而且先进的核动力潜艇建造经验,但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很难直接应用到航空母舰上面,即便强行使用也会严重影响航母的性能,比如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就是使用了核潜艇的动力系统,导致这艘航母的最高速度只有28节,还不如一艘常规航母跑得快!
再来看资金原因,首先从无到有研发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里面航母建造本身并不会最费钱的地方,前期的研发才是个无底洞,如果俄罗斯一直保持着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的建造,技术相通的前提下核动力航母的研发费用还低一些,但几十年的技术断代,俄罗斯若想研发一款核动力航母,不仅航母本身需要巨额的研发费用,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也非常巨大!
这种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对目前的俄罗斯来说有点困难,如果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一款核动力航母,单艘成本甚至不会低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如果多装备几艘当然可以降低单艘成本,但航母多了装备成本也会迅速攀升,俄罗斯海军目前显然没有装备多艘核动力航母的资金实力。
技术断代和缺乏资金的双重压力下,让俄罗斯海军已经渐渐没有了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打算,今年初俄海军甚至表示:俄罗斯海军不需要航空母舰,只要有打击航空母舰的装备就行了!
迪丽热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近年来,胖迪可谓是娱乐圈的焦点人物了。2018年10月份的时候,第十二届金鹰节开幕式晚会官方宣布第12届金鹰节女神为迪丽热巴,这一消息简直轰动了整个娱乐圈啊!按理来说,演技比胖迪好的应该大有人在啊!只是只有胖迪很荣幸被评为“金鹰女神”,这可以看出来胖迪真的是有过人之处的啊!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小精灵看来,热巴是实至名归的金鹰女神了。小精灵对热巴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很有魅力,当时第一眼看见她时就被她的外貌所吸引。
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热巴从小就受身为歌舞团独唱的父亲的影响,对各种艺术类的东西也都感兴趣,比如钢琴,舞蹈,小提琴,吉他都有所涉及,对热巴最佩服的就是转圈圈,她似乎不管转多少圈都不会转昏。热巴也在不断地努力,努力成为大家所认可的有实力的演员。
热巴是个很倔强的女孩,在拍摄电视剧《阿娜尔罕》的时侯,为适应角色,特意下乡去体验农村生活,在正式拍摄中也忍着伤痛坚持跳舞,而不用替身,可谓是个兢兢业业的人员了。
热巴在努力前行的时候,也一直在承受。从出道以来,对于热巴的演技观众似乎并不认可,认为胖迪走的是偶像派,没有实力,就是一个花瓶而已。
但胖迪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从《阿娜尔罕》,到《古剑奇谭》,《克拉恋人》,《漂亮的李慧珍》,最后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热巴一直在尝试着不同角色,也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自己表演水平。小精灵相信热巴终有一天会脱去"花瓶"的称号,蜕变成为真正的女神。所以支持热巴,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如果做成双层甲板的航空母舰?
兔哥回答;航母作为海上的移动机场,依靠所搭载的舰载机来实现作战能力,这样以来航母甲板的作业效率就成为舰载机起降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相同甲板面积舰载机起降效率高战斗力就强,因而如何提高航母甲板的使用效率就成为航母战斗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所有拥有航母的国家探讨的话题,那么,把航母设计成上下两层甲板,一个用来起飞一个用来降落岂不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其实,航母双甲板的设计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二战前就有了这样的设计先例,例如,英国的暴怒号、光荣号航母就曾采用双层甲板设计,日本的加贺号,赤诚号更是采用了三层甲板的设计。然而,最后都不得不回归到单层作业甲板的结构上来。只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和航母的结构特性和使用要求密不可分。下面我们以现代航母的结构来分析一下双层甲板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重心稳定性的因素;航母的甲板是多层结构,而就使用功能看本身就是双甲板,一个就是起降作业甲板,还有一个就是机库甲板。现代航母的机库甲板采用全封闭结构并成为舰体的一部分,但也有升降飞机的巨大出口。航母的飞行甲板也是现代航母唯一的能够起降飞机的作业甲板,如果设计成双层甲板,那么就必须要升高甲板的高度,而航母的起降甲板的宽度都超过船体吃水宽度的一半左右。例如,美国尼米兹航母的舰体宽度为40米,而飞行甲板的宽度为76.4米,多出去快一倍了,机库甲板的高度8米多,上部还有一个居住甲板,从机库甲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在11米以上。机库甲板离水线并不高,只所以把机库甲板放进舰体就是解决稳定性的问题,因此,机库甲板离水面太低无法起飞舰载机,要采用双层甲板就必须在现有飞行甲板上加一层甲板。这样的高度就等于航母头重脚轻一样,能站住就不错了,弄不好被风浪一吹自己就得打滚。
(二)第二层甲板无法降落和起飞舰载机;如果采用两层甲板,第二层不能用来降落飞机是肯定的了,因为飞机降落需要很高的空间,因此,第二层只能用来起飞。然而,现在的舰载机起飞都必须有用来挡发动机尾焰的挡焰板,舰载机起动时,尾焰沿挡焰板会向上方喷出很高的火焰,其温度近千度,这样一来必然会使上层甲板处于长时间的火烧状态,就仿佛成了一个烧烤用的铁板烧,上面的人,飞机能受得了吗?而且,下层甲板通风也不好,必然会形成一个高温区域,不利于作业,还有就是直升机不能使用。
(三)限制了航母机库的作用;航母上必须要有机库,如果把飞行甲板放第二层,降落甲板放第一层,飞机降落入库必须经过第二层的起飞甲板,起飞甲板也容不下这么多飞机,只能放到第三层的机库甲板,这样升降机就不能设计在外面,因为为了降低重心,只能把机库甲板尽量下放,如果采用外置升降机,估计海浪进水是一定的。而内置升降机势必会占用甲板的宝贵空间,得不偿失,效率只会低不会高。
(四)对航母机械维修、弹药运送造成影响;航母不单单是移动机场,也是维修飞机的航修厂,需要有足够的空间维修飞机,测试发动机,如果采用了双机库,给维修保养带来不便,总不能到起飞甲板上去测试维修保养吧,如果在机库,离水面太近,航母机库开口肯定的进水,大风大浪情况下机库发大水了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另外就是弹药,航空油料的补给,这不是一个小数,隔一层甲板给补给带来很大的困难,不现实。
(五)彻底打乱航母的设计理念,给航母结构带来严重影响;采用双机库,使航母的结构严重改变,航母并不是简单的建造,而是涉及结构力学,抗打击强度要求等等。双层甲板必然会对航母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利影响,加高的舰体除了稳性的降低,也增大了航母的体积,风阻系数必然也会增加,从作战角度讲也加大了被攻击中受弹面积。而且对航母的设计制造的难度也无限加大,完全超出了现在航母的设计、建造技术支持,对航母的作业使用也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一切都重新来过,这可是最重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航母的双甲板从过去的有到现在的没有,是经过反复实验中得出的使用经验,是经过论证的。双层甲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层甲板这么简单,航母作为海水上漂泊的移动机场,有一个必要的重心稳性的问题。同时流体浮力的性质也要求航母的浮力力矩和结构重量的平衡,这样航母才能平稳的驰骋大洋,经受大风大浪的洗礼。而采用双层甲板不但不能增加效率,反而会因结构的变化而降低舰载机的起降效率,甚至是带来安全隐患,目前的技术无法支持。所以,航母的双层甲板并不现实。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观点,探讨评论,指正。
但为何要在十二年后服役?
韩国航母梦早在“独岛”级建造之初就开始了:它原来建造四艘,由于日本将改装“出云”两栖攻击舰为航母,所以,韩国人立即开始策划建造航母!韩国原定的第三艘“独岛”级将成为轻型航母,搭载美制F—35B隐身战斗机;
韩国人的航母计划为:第一个方案为长298米、标准排水量53692吨的中大型航母,规格与中国“辽宁”号航母类似;而另一个方案为长约240米、标准排水量33751吨的中型航母(4万吨级以下为轻型航母),其尺寸略小于法国的“戴高乐”号:两种航母方案中,新航母都将配备有弹射式起飞与阻拦式降落(CATOBAR)系统“应对地区安全挑战”。而大型航母方案可以搭载1340名舰员、32架固定翼战斗机和8架直升机;而中型航母方案能搭载的船员减少一半,固定翼飞机的数量也相应减少为12架。
按照韩国目前的规划:日本海自暂时不能拥有60000吨级的航母,而韩国造船厂缺少建造大型航母的经验和技术、动力系统,所以,韩国决定采用第二套轻型航母方案;
韩国3万吨航母计划经济实惠:韩国在“独岛”级基础上建造轻型航母,其体型和搭载战机数量上完全不弱于改装后的日本“出云”级航母,甚至在排水量上还略微占优。韩国既满足自己的“大国自尊”,也可以抹平日韩在航母水平上的差;3万吨航母建造成功后,然后继续发展6万吨级航母—韩国军事装备是瞄着日本,它只有先追赶上日本,才会考虑下一步的行动;韩国轻型航母建造交给韩进重工釜山影岛造船厂,它拥有3座较大的船坞:2号坞长232.5米、宽35米;3号坞和4号坞分别长301.8米、宽50米。虽然它的厂区狭小,建造进度却并不拖沓:“马罗岛”号于2017年4月28日实现首个分段入坞,2018年5月9日该舰即出坞,坞期仅12个月;吨位和尺寸与之相当的日本“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坞内工期则在15个月左右。韩国已经是F—35的使用国之一:美帝已经开始交付F—35A;建造航母有助于韩国打造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所需的核心战力:韩国总统文在寅在竞选总统期间承诺在任期内收回战时指挥权。韩国军方先前提议,力争2025年至2026年收回这一权限。美韩国防部2018年就“有条件地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达成协议,决定每年通过联合演习对韩国军队的指挥能力进行评估。具体移交时间尚未确定,预计需要多次演习才能达成移交的标准。所以,韩国轻型航母建造势在必行!但是,为何拖延到2031年才服役呢?因为韩国的造船工业从来没有接触过航空母舰的建造:需要摸索和取得美国的同意—日本改造“出云”级同样必须获得美国的许可;韩国必须在材料、航空管制、编队战术、后勤、设计/建造工艺、海上固定翼飞机起降等等方面培训人才、引进技术、熟悉流程——两栖攻击舰与航母还是有所区别的。此外,韩国海军必须在美国海军协调下形成战斗力:美帝当然不希望日韩争端影响自己的利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