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堂,在哪个瞬间你猛然发现养娃特别费钱?
确切地说是每时每刻都感觉养娃特别费钱。自从有了孩子,就已经在买买买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一、产检
定时产检,各项花费层出不穷,记忆最深的是无创DNA,一项检查就要3000多。因为朋友做唐氏筛查,出来的结果是低风险,后来生下了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宝宝,所以告诫我们一定要好好做产检,于是我们就选择了做这个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纸尿裤
纸尿裤一个月需要三五百,我们都是趁搞活动时几大箱几大箱地买,目的当然是为了省钱,即使如此精打细算,鉴于每天的消耗量不少,也是消耗不少,一年也有好大几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奶粉
宝宝六个月左右的时候,一个星期要吃掉五六桶,一岁以后每个月要吃掉三桶。200多一桶的每个月都要化掉几百上千,更何况选择贵一点的,每个月花掉两三千也不在话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早教
早教每堂课都是一两百,整套课程报下来,一般都是万元起步。不报呢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呢又感觉有些不值那个价格。
五、置装
衣服鞋帽,几乎每个月都在买,宝宝长得快的时候,买的衣服连一个季节都没完就已经需要买大一码的了。孩子小,皮肤娇嫩,必须要买材质好一点的衣服,无骨缝制的棉质内衣,还有棉衣和羽绒服,每个冬天都需要三至五套。每逢活动期间,我们几乎是夜里一两点都在疯狂地抢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玩具
我们家的小男孩是个十足的车迷,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车,光是积木车就有好几种,而且从不满足,只会越来越多,每一辆车都是钞票啊。
买回来的玩具还不算最贵,最贵的是去游乐场,什么都想玩,最少的要花费几十元,多则几百,真可谓是实实在在的碎钞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书籍
绘本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特别是原版的英文绘本,买上几套,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花出去了。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风格的古镇值得去游玩?
一提到古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见,人家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等等多不计其数的描述古诗的诗句便浮现在眼前。
中国的古镇,可以说数不胜数,有南方众多的婉约派古镇,也有北方大气派古镇,更有西藏和新疆的特色派等等。
要说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格的古镇,最值得去游玩的,我推荐:
腾冲的和顺古镇、大理的沙溪古镇和坝美古镇这三个古镇都属于云南地区,细细走过,脑海中对他们影响最深刻,可能原因都类似吧,都是安静,祥和,唯美。(去过好多地方的古镇,这三个少数民族风格特别喜欢,分享给大家)
腾冲的和顺古镇这个古镇,由于小河绕村而过取名“河顺”,后有因吉祥和顺之意,而雅化为今天的“和顺古镇”。
这个古镇我推荐的原因是:
相比较其他的少数民族古镇,这里更加封闭,传统,安静,不会有特别浓重的商业气息。
最吸引我的是它这里的建筑,去之前就了解到,说这里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来了之后,果然不虚此行。这里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一排排一座座的的古民居,都是六百年历史的沉淀,并且它不但有一些徽派建筑,更因这里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兼至有西方建筑群。
并且这里还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的今天,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淳朴的民风,特别喜欢这里氛围,静静的坐一天都不想离开。
除此外,提供一下小建议:
这里的客栈很多,但都不贵,在100元上下,而且很漂亮舒适,很适合拍照📷:
还有古镇是24小时开放的,门票免费,但是如果你参观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等这些地方,门票合起来需要80元,价格还行,不贵;
这里非常适合喜欢清幽雅静,古建筑爱好者游玩。
大理的沙溪古镇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的沙溪古镇, 这里是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古老的建筑特色,比如: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等等。
走进古镇,你会看到从寺登街两旁蜿蜒穿过的清澈的小溪,当地的居民及店铺的生活用水都是直接取用小溪水,纯洁无污染,在这里充满生活气息。
走在路上,阳光透过清澈的天空和两边的古树,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叮叮咚咚的溪水,顿时仿佛从喧闹的都市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镇人家。
与其他地方的古镇相比,这里没有繁华和喧嚣。小镇上的人不多,除了手拿相机三三两两的游客,是一个远离城市的云南小镇,但是却没有任何的陌生感,走在寺登街的路上,就像这样一直停留下来。
24小时开放,没有门票,当地的饭也特别好吃😋
坝美古镇这个地方,四面都是山,不通公路,主要交通是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当地村民们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几公里长的幽暗的水洞才能进出。第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当地人推荐的,进入寨子后,第一感觉:“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寨子古老而优美,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巨型的树根相互缠绕裸露在地面上,一层层依山而的麻烂楼里居住着百多户壮族人家,随处可见扎着帕角、穿着黑兰色裙、脚蹬绣花鞋的女人在自制的人工石磨前推磨,在古老的木制纺织机前纺线、织布,在用众山采来的草叶靛染后做成的土布上绣花,男人们则背回大架大架的柴禾,小孩和老人担着竹水桶去泉眼里挑水来蓄在自制的石缸里供家人饮用。
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呀!
大家还有什么有特色的古镇推荐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哟!)
想要了解更多国内外的旅游胜地和当地的美食,可以添加关注➕“食与行的萌萌熊”🐻,一起发现旅途中的美景和美食!
为什么生男孩叫添丁?
是不是在中国古代,生男孩一直叫“添丁”,生女孩始终叫“添口”呢?
未必。
上述说法,应该从唐宋才开始。
唐中期,“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嫡子孙卢仝隐居嵩山,不愿做官,生一子,取名“添丁”。韩愈作诗《寄卢仝》云:“去岁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酝籽。”
唐制,男二十一服丁役。韩诗云,生一儿,实为国家添一丁役。
宋陆游《卧病杂题》诗曰:“身叨乡祭酒,孙为国添丁。”沿用韩诗之典。
唐初的百姓,有两个沉重负担——一是赋税;二是徭役。赋税之后,仍然须定期为官府服不给钱的徭役。
其时,服役并不分男女。《旧唐书.职官志》户部职云:“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
这是说,女子二十一岁也要无偿服役。
唐中宗二次称帝后,重用韦庶人,大赦天下,女子名义上不再无偿服役。
生活于此时的张籍《西州》诗云:“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但杜甫作于795年的《石壕吏》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结果被抓了壮丁逮走了,能拿到役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一年,恰好卢仝出生。后来大唐愈颓,他不愿做官很可理解。
韩愈此诗接着说:“国家丁口连四海,岂无农夫亲耒耕。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
韩昌黎虽年长卢仝约30岁,但十分敬重其才能和耿直是肯定的。
诗中“丁口”连用,生男称“添丁”;生女,自然就有可能叫“添口”或“进口”了。
据说,“添丁”“添口”的说法,即由卢仝起名和韩愈诗而来。
“丁口”一词,后来被沿用。
《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载:“吴有丁口钱,又计亩输钱,钱重物轻,民甚苦之。”这说的是公元918年。
“丁口钱”,即“人口税”,汉代称“口赋”,亦称“丁赋”“丁算”“丁银”“丁钱”。
古时男女皆为“丁”,也是极早。
《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
《史记.主父偃传》:“丁男被甲,丁女转轮,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有人说到“丁丁”这个词,其实古时早就这样用,不过不是现在理解的这个意思。
《诗.小雅.伐木》曰:“伐木丁丁”,这是拟声,读为“铮铮”,现在大概会写成“叮叮”。古代还有“丁當”一词,亦即“叮当”或“叮噹”。
古时“丁丁”的另一个含义,是“雄健之貌”。白居易《画雕赞》云:“鸷禽之英,黑雕丁丁。”
(甲骨文“丁”字)
问题在于,丁怎么就有了“人丁”之义,又怎么和“口”连用了呢?
一般的解释,是《史记.律书》所云:“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
司马迁这是说,“午”时,阴阳相交。对应“天干”的“丙丁”。丙,是说阳道著明;丁,是说万物丁壮。
《说文》用此说:“丁,夏时万物皆丁实。”
“丁实”即“丁壮”。
联系到前面所引《旧唐书.职官志》户部职云:“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就可以理解,“丁”,指的是“成年”,壮实了,可以为官府干活了。
但是,“丁口”“人丁”,又适用于户口统计。
大致就是这样。
很有意思的是,甲骨文的“丁”字,写为“口”。
比如商王武丁,甲骨文里就是“武口”。
金文,才有了“丁”这样的字形。
或许,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丁”和“口”发生过混淆讹误。篆文的“丁”,写为“个”的。
你是如何做好手工的?
当一个人能静下心来,把寂寞当作一种享受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一杯茶,一本书,或是拿起针线缝制手工,这时我都会想起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种孤独,这种狂欢,在我和老公看来,是那样的岁月静好,安逸平和。沉淀浮躁,网上精挑细选淘来优质牛皮料,准备好模版。首先是下料,准备好一块玻璃板,横尺,小刀,按模版一条条,一块块分割好。其次打眼,开始用简易的打眼器,后来老公自制了一个更精准的,方便了很多。然后第三道工序缝制,一针一线,把自己的执着与信念都缝进去了。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稍有不慎,针眼对不齐,缝制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平整,返工,废弃,是常有的事。以上是我们手工制作的一些体会,与友友们共享,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去香港旅游有什么地方最经典最好玩?
其实香港除了买买买,有很多地方都值得花时间去看看。想推荐给大家几个我常去的秘密基地。
#南丫岛#
岛上各种生物
#长洲岛#
圣诞期间去长洲岛气氛超好
#文创坊#
中环附近的文艺小店集中地
#中环半山扶梯#
沿途很多特色小店的半山扶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