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破解的100道门,众妙之门的意思吗?
看了下所有回答,没有一个能说到点上的。这也难怪,多年来读经者对“玄之又玄”的理解基本都出了偏差,把这个“玄”字都解释为神秘深奥不可测的意思,而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篇的总纲,它开宗明义讲述了老子总体的世界观和理解老子思想的学习方法,总纲如果学歪了,后面很多内容都会被带歪,至少很难深入体会到老子思想的真实涵义。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朴素辩证法的创立者,老子尚简尚朴尚拙,他的思想跟神秘主义没有半点关系,如果带有道德经是神秘深奥的先入为主的念头去读经,那么一开始就和老子的思想咫尺天涯,南辕北辙了。老子说过,“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他的话不需要你拐弯抹角地去自作聪明地理解背后有什么深意有什么潜台词,道德经所见即所得,老子巴不得把意思表达得越简单明白才好,读者自作聪明的想法越多,就越不可能读懂道德经。
回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上来,这个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得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时代背景,老子的时代是春秋时期,他的职业是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而当时周朝的文字继承于商朝的甲骨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下甲骨文的“玄”字是怎么写的,就像是一团相互缠绕的丝线,它当时表达的含义并不是如现代人认为的那种玄乎深奥带有神秘主义意味的意思,而是指从具体的显性世界到抽象的隐形规律互为表里的意思,而这也非常符合道德经第一段的语境。
所以要彻底弄明白“玄之又玄”的意思,不能割裂前后文的语境,必须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这里说一下,现在世面上很多道德经的版本都是经过后人删改的,特别是三国曹魏王弼把道德经改动很多(这家伙就属于自作聪明之流),和马王堆的帛书版一对比就可以看出来,他这么一改,直接导致后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产生偏差。个人看法,时间更早的帛书版道德经更贴近老子本来的思想。
《帛书老子》甲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垣无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帛书版用“也”直接断句,使之不出现歧义。后世很多自作聪明之流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搞出很多稀奇古怪但读之狗屁不通的断句,比如有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的断法,完全不符合当时语言的习惯方式,对于这种一笑而过即可。
首先,老子说的这个“道”,指的是宇宙间所有事物运行的绝对化存在的根本性规律,贯穿于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中无处不在起作用,而一些具体事物的个性化规律,则不可以称之为“道”,因为那些东西是要有先提条件才能存在的,是局部的,暂时的,即佛家说的“无自性”。而老子这个道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无法言语道断,也有点佛家“一说就错”的意味。道可道,非恒道,指的是,道这个东西,你可以用语言来讲述描述,但是一旦用语言来定义的这个道,就不会是恒久不变的“常道”,是具有局限性的,也就是有生灭的。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因此,后面这句“名可名,非常名”其实就是对前面的补充解释。这个“名”,在当时可不是指名称的意思,而是是下定义赋予属性“以此名之”的意思,前一个名可以当做动词看,“名可名”是说规律的属性可以被具体定义,但一旦被具体定义了,这个规律就不会是最根本的道了,而是局部的暂时的,当前提条件变化时,这个定义也就失效了(非恒名),佛家说的“有为法”也是这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后面这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非常直接地解释清楚了。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名“是谁在名(作动词,定义属性)?是人。天地之始,当还没有人的时候,自然谈不上什么名不名的。只有当人对万事万物一一名之进行定义后,各类事物才被赋予了属性。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块铁矿石,在人赋予它属性之前,本身就是一块石头,对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甚至连石头这个名称都是人赋予它的。人把铁矿石炼成钢铁,做成锤子,菜刀,各类机械等等,这些过程中,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断赋予其不同的属性(使其有名)。所以这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对其名之赋予定义,就没有所谓万物的分类。被人赋予定义后,才有了万物的分类(万物之母)。
特别提一下,现在特别流行的断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不符合当时的语言习惯,更不是老子一向简洁的风格。按照当时老子的行文,如果要表达上述的意思,直接是“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而不会去画蛇添足加一个“名”字,读起来又累赘又拗口。
接下来,就是老子讲学习道德经的方法论了。“故垣无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这里的无欲有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有没有欲望,其含义范围更大些。简单地解释,那就是要用不预设立场的客观态度(无欲)才能去发现接近大道的规律(妙),然后才谈得上在掌握此规律基础上,主观能动(有欲)地利用规律去发挥作用达成目标。
后面是“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这里的“胃”字通“谓”,结合前文意思清楚明了,两者为何?主观和客观,现象与本质。在老子这种悟道者眼里,本不存在主客观这样的二元对立概念,而是心物一元,通过现象与本质互为表里,也即是从现象去把握本质,再从本质去理解现象,如此“玄之又玄”这样的反复良性循环的一个螺旋式上升,去接近终极规律——众妙之门。
道教是怎样产生的?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
到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嵩山道士寇谦之,刘宋的庐山道士陆修静借政权的力量清理民间的道派,并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了各道派。与此同时道教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和斋醮程式、道德戒律,萧梁的陶弘景更是以天子师的身份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道教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宗派至此基本定型。
道教的形成的过程当中,由于是本民族的宗教这样就有鲜明的民族性格。代表现在五大方面。一就是那思想组成上,他从道儒墨等哲学流派中以及传统的星相家,医方家,谶纬家那里汲取养份。
二是在神仙的世界里,他从古代中国尤其是楚文化圈的种种神话人物身上来找到本源。
三是教旨上,他以长生成仙为目标,讲求归本返朴,归根复命的养生健身术,倡导以长寿去病为宗旨的房中术,钻研长生不死的炼金服丹术。四,是他还从民间找到一些劾治恶鬼躲避死亡的种种迷信手段,如臂悬五彩,悬苇画鸡,桃印桃符,讨厌,治邪驱鬼也网罗进来,发展成为禁咒印镜等法术。五,就是关注人如何不死,这就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关注人死后如何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现世重现实的民族性格。
可以分享一些你做过的像恐怖片一样的梦吗?
依稀记得,那是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家里穷,我们一家大小还在老房子(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吧)里住。
一天夜里,因为发烧,我吃过药,接着就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有没有睡着。
因为我总感觉耳边传来客厅放电视的声音,但意识又很模糊。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不知道那时候是睡着还是清醒的。
记得那天晚上,月亮很圆,也很亮。
月光穿过天井,洒在我的床前。
对了,当时我睡的床还是那种老式的床,木架子床,四四方方的。
那时候家里人都睡了,而且他们都睡在楼上,楼下只有我一个人。
我当时正闭着眼睛,但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不对劲,有点发毛。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我的潜意识告诉,快点睁开眼睛,快点睁开眼睛。
我就猛的睁开了眼睛,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看到一个身影从门外缓缓的飘到我的床前。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飘。
那个身影飘到我床前就不动了,就一声不吭地站在我的床前。
因为蚊帐是黄棕色的,我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楚那个人是谁。
待我看清楚的时候,我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是一个穿着灰色麻衣,头发花白的老婆子,
她的脸全部被头发遮住。
家里的门是关着的,这个老婆子是怎么进来的。
我知道那个老婆子一直在盯着我,
我手脚都在发抖,心里怕得要命,想要大声呼叫,却怎么也叫不出声来。
正在这里,我发现那个老婆子慢慢伸出双手,要打开蚊帐……
我心里又惊又怕,却不能发出声音……
正在这紧要关头,我听见“汪汪汪……”几声犬吠,原来是我家的大黄,它晚上就住在厨房的柴火堆上的。可能它也感觉到什么不好的东西,跑来看看我。
我先说明一下,大黄是跟我一起长大的一条土狗,浑身都是金黄色的毛,骨架很粗,眼睛炯炯有神,村里的狗都不是它的对手。
大黄叫了几声之后,我发现那个老婆子不见了。
我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就从那天起,大黄每天晚上都会趴在我的床前睡觉,直到我们家盖了新房子,搬离老屋为止。
也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做个恶梦。
终其一生可能是管中窥豹?
钻研中医的意义,在于自己豁然开朗那一刻,对自己的奖赏。
某种意义上,中医可以说是人对于人自身的了解。对啥叫“活着”最好的诠释。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感知。
都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也就是说,生物学会得到长足的进展。
可现在看,生物学的进展,与中医只会越来越靠近。因为生命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中医揭秘的,要接近生命真相,别无它途。
二十一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中医理论,通过阴阳五行,得以很好的保留下来。所以现在是研究它的内涵,揭开迷雾的时机了。
学中医,研究中医,不仅仅在于中医的医术,更在于这个古医术为何能够延绵几千年,依旧有效。换言之,中医里有自然规律。把这里面的自然规律,用现代的思路和术语揭秘,也是现代人的责任。
中医做好传承,保证中医精髓能够永续不衰;中医研究者做好研究,让中医用现代语言说话,展示出来。
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西医生物学研究,都是中医启迪下的课题。懂中医的人,很容易看明白这点。
自古华山一条路,其实自古医学也就一条路。西医走了这几百年,只是增加了局部细节,并无更多。
所以,钻研中医的意义,就在于非如此不能传承好中医,非如此不能研究古中医。那个学科不要努力就会得到?一个也无!努力吧!
有师父带着修行是一种什么体验?
昨天,我带的家人和我说:我现在能感觉到我的身体内的通道既像一座大型的立交桥井然有序又四通八达,太神奇:也像一个螺旋的自动楼梯,上下运送货物太方便轻松。以前锻练时感觉像坐螺旋自动楼梯上上下下,现在锻练时感觉像海水在海边潮起潮落,奔腾不息。我说:我能感觉我修行像给一个城市做地铁工程。先规划设计,再选址动工,朝地下挖坑建多个地下车站,再车站两边同时打洞连接各车站之间管道,并慢慢拉出打洞后堆积的废物,然后扩大管道形成车道,同时完成整个地铁车站和地面连接工程(包括人行通道、车降通道和空气换气系统),然后检查维护土建工程,低速试运行,再逐步提速运行,检查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