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与秩序之英雄赞歌,现代诗歌与古诗词的区别在哪里?
谢谢头条邀请。
先介绍定义: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区别:
1.格式:语言、字数和诗行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古诗词为古文。
现代诗,字数、行数,不固定,白话文。
2.韵律
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总结: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题主还要求各赋诗一首,已经离高考命题作文太久,不太习惯被规定,还是附上我熟悉的古诗词和现代诗来形容母爱吧。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呵,母亲》
舒婷
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欢迎关注:每天读宋词
夜很黑风很冷的句子?
1、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2、不能摆脱是人生的苦恼根源之一,恋爱尤其是如此。晚安!
3、淡淡的暮色里你将踏上归程,不知您一天过得可好。在遥远的角落有颗心在为你驻守、惦念。不必刻忆,因为刚刚掠过的风是我的温柔。
4、有点落寞,我不懂该怎么说,让它在无声中逝去。
5、冬天的夜晚并不是只有严寒和寂寥,还蕴藏着无数的美丽,这种美丽来源于内心,是内心深处一股袅袅的炊烟。就象晚祷的钟声,远远传来,带着虔诚的祈祷和美好的祝福,将美丽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6、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一段亲情,过密了,就断绝了;一段友情,过近了,就稀释了;一段爱情,过深了,就剧终了;一段路口,过难了,就错选了…晚安!
7、房顶破了好几个洞,连绵不绝的雨水如根根麻线密集而又无情地落到屋里,打湿了整间贫寒的.小屋,空气里满是寒冷,我的眉毛上几乎都可以结上一层霜。
8、夜是如此的寂静,电视里播放出的绵绵音乐,使我柔软的内心滋生出更多甜蜜幻想与缠绵的思念,这种甜蜜的想念是那样的如诗如画,如痴如醉,让自己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抑。
9、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10、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晚安!
11、初冬的早晨充满着活力。那习习的北风“倒吹”着树枝!恰似在迎接冬儿的到来吧!也许,我对冬天情有独钟吧!这习习的北风竟也变得温暖起来了!
12、忽然,一排排的路灯瞬间被点亮了,像一颗颗夜明珠似的布满了繁华的大街。夜晚浸泡在光的海洋里,就像把一块黑色的幕布被打扮成了金碧辉煌的世界。
13、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发抖。
14、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了。早上,呼呼呼,寒冷的北风吹在人们的脸上,像刀割一样。青蛙不再唱卡拉Ok,树木像一把把光秃秃的扫把,上面结满了冰凌。
15、眼前的景象颇似一幅中国画:溶溶的月色,悠悠的江水,卖粥的小艇,“长须”轻拂的古榕,寒光闪闪的古炮,耍拳弄棒的人们……啊,鹅潭的夜色真美,那是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
16、夜幕降临,明镜般的月亮悬挂在天空上,把清如流水的光倾泻到广阔的大地上。
17、疲惫的身躯,冰冷的指尖,肆意敲打着狰狞嶙峋的人生,书写的是满腹的辛酸泪痕。
18、夜晚,又在茫然里来临,感冒让今夜悲惨,孤独使今夜无眠。混沌的日子,空荡的记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心跳。窗外寒风萧萧,几棵枯树在寒风中摇曳着,昏暗的灯光拉长树枝晃动的影子,显得格外诡异。屋内,悲伤掩盖一个男人的温度,飘荡着一层厚厚的悲沧。
19、他在寒冷的北风中瑟瑟发抖,手脚都冻僵了。
20、冬天的美景毕竟是说不完的,因为它实在太美,太美,我爱冬天里的一切。冬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于别的季节的,所有的气息里都透着一股冬天特有的香甜。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个可爱的季节,其实冬天也是个温暖的世界。
21、冬夜的温暖,是上苍伸出的怜爱之手。就象在忍受了夏日炎炎的白日后,它必在晚风中沁入一些清凉,让人们感到微风吹拂的温柔和凉爽。我想冬夜的温暖,也是上苍慈爱的心肠,为了慰抚我们白日忍受酷寒的一种补偿。
22、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23、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一股股寒流一步步向我们逼近,这使我们不得不加厚了衣服,更注意保暖了。虽然天非常冷,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但仍掩盖不住我们孩子那心里高兴的心情。
24、黑夜让孤独变得深邃,孤独在黑夜升华,绽放演绎着黑色的美丽没有星星的夜里我还是我自己。
25、冬日里的阳光,我心中的那一缕丰盈而有抒情的阳光,你在我心里像阵阵暖风轻轻地吹拂,像鲜艳的红枫摇曳在山腰,像汪洋大海容纳着小溪。春天里那和煦的阳光,是一种妩媚而煽情的美,让人萌生无限遐想。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
康熙给奶奶的六十大寿写了一个“福”字,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这是为什么呢?有以下几点原因:1、福字长寿 2、“子”“才” “寿”“田” 3、皇家印玺。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帝,顺治的母亲就是孝庄文太后,因为顺治在康熙只有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幼小的康熙基本都是祖母奶奶孝庄文太后照顾教育的,所以康熙和奶奶孝庄文太后感情很好,在孝庄文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正好赶上孝庄文太后身体不太好,所以孝顺的康熙又担心又照顾的,盼望祖母奶奶早日康复,就在孝庄文太后六十大寿上写了个“福”字送给祖母奶奶,没想到孝庄文太后收到这个礼物之后真的没多久病就好了,所以康熙的这个“福”字被誉为中华第一福字,那么这个福有什么特别的呢?
一、福字“长寿”康熙写的这个福字,故意拉长,字显得很长很瘦,取其寓意“长寿”。
二、“子”“才”“寿”“田”这个福字的左边偏旁似才,去掉一点之后似子,福字的右边似草书的寿字,右边下半部分又似田字,取其寓意“多子、多才、多寿、多田、多福”,一个字寓意这么多,真的是得夸一下康熙,真是太有才了。
三、皇家印玺最重要的一点,康熙在这个福字的上边加盖了皇家印玺,一是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来因为御笔亲书,印玺震福,所以珍贵无比。
所以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为什么康熙写的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了,再加上孝庄文太后看到之后高兴的身体都好了,所以这个福字就更加有福了!
如何区别高筋粉低筋粉中筋粉?
很多人都知道茅台是酒中的极品,但不知道小麦中的极品是何品种,其实小麦中的极品是生长在旱沙地的“和尚头”小麦,“和尚头”面风也是面粉中的王子!
绿色、健康、劲道、是吃货的最佳的选择。
“和尚头”是生长甘肃中西部的一种无芒iaom传统小麦良种。“和尚头”的面粉,因雪白精细,柔韧筋条大,下锅不烂,吃起来味香耐嚼而在中西部地区闻名遐迩。因没有麦芒,像和尚的头没有头发一样,故名和尚头。其特点是耐旱、抗涝、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做出的面食面筋高、口感好。“和尚头”耐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面筋高、口感好。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扯在手里千条线,下在锅里团团转,捞在碗里莲花瓣,吃进嘴里嚼不断”,这就是对“和尚头”抻面的赞歌。
和尚头小麦
相传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供皇室家族享用,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民间用“和尚头”小麦面粉做“长寿面”,烧制的“烧锅子”是甘肃中西部地区人民喜爱的食品。居史料记载“元末,饥荒严重,人民死亡流离,土地大部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至二十三年(1389年),甘肃庄浪卫等地出现荒地垦壁,粟麦有获,米价日减,每石至500文的景象。”
“和尚头”小麦是当地人民群众在粮食作物栽培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它具有耐旱、耐寒;苗硬、透砂土力强、不窝芽和口紧,不掉籽粒等特点。“和尚头”小麦具备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土壤含水仅有5%~10%的极干旱土壤上,也能开花结实,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时,生长正常。这些特性,完全适应秦王川里干旱少雨,多风沙,乍寒乍热的气候和土质条件。由于“和尚头”在种植中,基本不施化肥、农药,所以无污染,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据省农科院、甘农大测定,“和尚头”小麦千粒重35克,面粉白度74.81%,偏黄度15.9%,粗蛋白含量16.02%。黑石乡的白坡、大横、石青等地的“和尚头”粗蛋白含量18.54%,赖氨酸含量0.54%,干面筋含量13.9%,湿面筋37.05%,沉淀质29.8%。与其它品种小麦相比,粗蛋白高出2~4个百分点,赖氨酸高出0.1~0.2个百分点,面筋含量高出4~5个百分点。“和尚头”属硬质小麦,咬断麦粒,茬口呈玻璃质状,硬度达14.9,也高于其他小麦。“和尚头”小麦粉质较细、砂,含纤维少,容易消化吸收,口感好,是做拉条子、馒头的最佳原料。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到兰州郊区访问,村民用“和尚头”面制做制做的浆水长面招待,受到郭沫若、宾努的高度赞誉。
过生日时,家里的人就会为寿星准备一碗长寿面,炒一锅香气扑鼻的臊子,将下好的长面捞进温开水的盆内淘一下,捞进碗内,浇上两勺臊子汤,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长寿面就做好了。
和尚头面做的长面久煮不烂,吃进口中劲道弹牙,吃一口面,喝一口汤,口溢香津,齿留醇美,十分舒坦。
随着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尚头”小麦和古老的旱田压砂技术已经渐渐成为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了,和尚头面也愈发珍贵了。和尚头面粉和面条马上就要在垄奢汇平台上线了,请关注我们。
特产帮,是一个特色产品与绿色健康食品的专卖站台与特产知识分享平台。
你想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吃货,请关注我们特产帮主 ,了解最新消息与动态。
有哪些好听的纯音乐值得推荐?
先推荐一下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十首电影背景音乐。
1.The Ludlows
电影《燃情岁月》插曲,1994年好莱坞最负盛名的配乐大师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纳)为影片《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所作的配乐。
2.Forrest Gump
电影《阿甘正传》插曲。
3.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
电影《勇敢的心》主题曲。同样由配乐大师James Horner所作。
4.Comtine D 'un Autre Ete: L 'apres Midi
这首曲子是电影《天使爱美丽》的原声碟《Amelie from Montmartre》中的一首,这张专辑的每首曲子都可以说是经典之作,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声、口琴…构成自成一格的异想世界,低吟时像打在湖面轻泛涟漪的细雨,轻盈时便化作跳动的水瓢,音符简洁短促,主旋律带出一次次变奏,旋律就这般悠然荡漾。而这首Comtine D 'un Autre Ete: L 'apres Midi在钢琴声中流淌出一种来自岁月的静谧,令人遐想无穷。
5.The Godfather
电影《教父》第一集的配乐是整个“教父三部曲”的音乐基础,它由“意大利音乐教父”尼诺·罗塔(Nino Rota)完成。这是一张具有浓郁古典风格的电影配乐,其中的多首曲目弥漫着意大利的西西里风情。
6.风のとおり道
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龙猫》插曲,日本作曲家久石让创作。
7.Magic Waltz
电影《海上钢琴师》插曲,非常好听的爵士风格。
8.Hymn To The Sea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首插曲,曲声凄美婉转,直击人心。
9.Jungar Attack
电影《游牧战神》插曲。
10.Bag End
电影《指环王:魔戒再现》插曲。
古典音乐部分,首先推荐听一下我们中国本土的十大古曲,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分别是《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琴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阳春白雪》(琵琶曲)。
外国作品推荐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三大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献给爱丽丝》、《F大调浪漫曲》,德国作曲家舒曼的《童年情景》(舒曼作给妻子克拉拉的一封“情书”),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小夜曲》,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降E大调夜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等等。现当代的作品推荐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星空》,图森和塞内维尔所作《秋日的私语》,萨克斯曲《回家》,钢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钢琴曲《梦中的婚礼》,钢琴曲《爱的协奏曲》,钢琴曲《爱的纪念》。
顺便讲讲关于贝多芬创作的《献给爱丽丝》的一点有趣故事。
《献给爱丽丝》,贝多芬作曲这首曲子可以说无人不晓了。关于这首曲子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在18世纪初,年近40岁的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畅的情况下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并在乐谱上题写了“献给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为了纪念”的字样。之后,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贝多芬没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曲子。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在特雷莎·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把原名《致特蕾莎》错写成《致爱丽丝》。从此,这首钢琴作品开始以《致爱丽丝》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而原名《致特蕾莎》却被人们忘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