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结先祖位置,大理古城买什么礼物?
大理古城有很多特产可以买作为礼物,比如:
大理雕梅:一种特色腌制果实,有甜、酸、辣等多种口味,口感也分硬软,有的带汁有的不带,可根据口味选择。
大理乳扇:一种用牛奶做成的片状食品,可以油炸或火烤,也可以生吃配红糖末,乳香浓郁。
大理扎染布:一种白族传统的手工艺品,用天然染料在布料上绘制各种图案,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情。
鹤庆银器:一种鹤庆县特产的银饰品,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著称,有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多种款式。
霸王鞭:一种大理地区特有的植物,其茎干可以做成鞭子,据说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也是白族人民祭祀祖先的重要物品。
最后就看自己口袋钱包选具体东西了。
蝴蝶结先祖值得换吗?
百鸟斗先祖,正太先祖,公主头先祖,搓澡巾先祖,武士裤先祖,蝴蝶结先祖,绊爱先祖,都值得换,因为都是高人气先祖,而且都是复刻先祖,如果没换到会很可惜,如果要换非复刻先祖,那就可以换黑斗先祖,白斗先祖,黑脸先祖,矮人面具先祖,还有霞谷的钢琴先祖都值得去换
晚上都在干什么?
古代没有电,却不缺少照明工具。古代夜生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北宋年间的开封更是有着“不夜城”之称。
在宋代,照明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宋人的夜间生活也变的日益丰富多彩。夜间的活动主要有夜宴、夜游、夜间起居、夜间骑射集体活动,以及吟诗作画、下棋赏花等自娱自乐的活动,这是富贵之家长举办的活动。而如做家务或是辅助生产以及庆典之类的活动,更多的集中在寻常百姓之间。但总体而言,宋人夜间社会活动更明显表现一致性,比如寒窗夜读、夜行以及女子女红。
宋朝时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期,集华夏文明之大成。宋朝的文人更是风靡一时,独领风骚数百年。而宋人在追求哲学、文学、史学的同时,更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其中夜生活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想要了解宋朝的夜生活情况,我们先来聊一聊关于“晚上”这个问题。
天黑就代表是晚上吗?是,也不是。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懵懂的,而在这个问题,早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论,这对于了解宋朝的夜生活,是有一定帮助的。
一、晚上到底是什么时刻“半夜三更”,这个是一个形容时间的词语,代表的就是古代晚上的一个时间。而“更”便代表着晚上。古人将晚上大概分为了五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就是一更,大约等于一个时辰,也就现在的两个小时,俗称“五更”,又曰“五鼓”。
晚上的起始点为“一更”,又称“一鼓”亦称黄昏,大约为现代的晚上七点到九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的便是九点之后。
“二更”又称“二鼓”,亦称人定。大约就是现代的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间段。而通过“人定”这个词,也很好理解,人安定下来,代表着该睡觉了。
“三更”又称“三鼓”,亦称夜半,大约是现代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在古代能够工作到这个时间的,都是一个牛人,所以很多影视剧中,诉说一个官员勤政,提到最多的就是“三更”。“老爷三更天了,该睡了”,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
“四更”又称“四鼓”,亦称鸡鸣。大约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有个成语“鸡鸣狗盗”,说的就是这个时间,趁人熟睡之际,行偷窃之事,恰在此时。
“五更”又称“五鼓”,亦称平旦,大约为凌晨三点到五点。古代有些王朝早朝比较早,五更天,就开始早朝。有些离皇宫比较远的,就是三更起床,日更洗漱,五更临朝。这就代表着晚上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清晨。
古人的夜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展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回归正题,宋代的夜生活,到底都是什么样的。
二、富人的夜生活1、夜宴、
每值端午、中秋、元宵、重九等重大的节日,或值娶亲嫁女、亲友探访等日常应酬来往,富贵之家都要在家中排办宴席。宴饮,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高朋满座。宴会之上,不仅有美味佳肴,还往往伴有歌舞、赏花等娱乐活动。
宴饮耗资巨大,而其中重要的耗损之一,便是照明。白居易的《宴散》:“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所描述的便是古代宴会散席后的情景。而这也仅仅是一场小宴席。在宋朝举办了两天两夜的夜宴也是有的。
据《宋人轶事汇编卷六》载:“张耆既贵显,尝启章圣,欲私第置酒,以邀禁从诸公。既昼集尽欢,曰:“更毕今日之乐。”于是罗帏翠幙,稠叠围绕,高烧红烛,列坐蛾眉,极其殷勤。每数杯,则宾主各少歇,如是者凡三数。诸公但讶夜漏如是之永,暨撤席出户,则已再昼夜矣。挥麈录”
又如:《宋稗类钞》中记载:“子京好客,尝于广厦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百味具备,歌舞俳优相继。观者忘疲,但觉更漏差长。席罢,已二宿矣!名曰:“不晓天。”
这便是宋人的夜宴,主人在厅堂之外以帷 幕重重环绕 ,堂内燃巨烛 ,座客饮酒观舞 ,尽欢极乐 ,甚至不知昼夜之更替。这种夜宴的场景在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但是现代模拟的多用电灯取代,而古代想要照如白昼,却是多用蜡烛。每逢豪奢之家夜宴,均要点燃密密麻麻的蜡烛。
在宋代蜡烛虽然是一件奢侈品,却因蜡烛比油灯明亮清洁,受到了富人的推崇。其中寇准尤为喜爱。据欧阳修《归田录》载:“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然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厕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
2、夜游
古人除了在室内娱乐之外,也常常走到户外,进行娱乐。秉烛夜游便是其中的一项夜间娱乐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所指的便是夜游的活动。
当然夜游也是富人的一种活动方式。其中宋人苏轼就是这个爱好者之一。
据载,苏轼在任杭州(今浙江杭州)知州时,春天每逢休假,便会约上好友泛舟湖上,饮食、纵乐直到日近三更才散去。在夜游归来时,就点燃许多烛灯,一时间十分明亮,于是就很多仕女夹道观看。
而南宋时,也有一个夜游爱好者,就是贾似道。,贾似道少年时纵游赌博,不务正业,后来因为其姐深受宋理宗宠爱,于是更加放浪形骸,“日纵游诸妓家,至夜即燕游湖上不反”,白天在妓女家里厮混,晚上便在西湖舟上宴乐。宋理宗“尝夜凭高望西湖中,灯火异常”,便认定是贾似道,次日询问果然。
同时,秉烛夜游,在宋朝的一些文人中,被认定为忘记所有烦恼的最佳方式,其中南宋词人张炎就是这个主张者之一。于是就在一首《中山白云词》中写道:“消忧何处最好?夜游频秉烛,犹是迟了”,可见,在宋代秉烛夜游也是时有发生之事。
3、夜起居
无论是夜宴还是夜游,基本上还是正常的夜活动之一。而在宋朝,还有一些特殊的夜间活动,如夜间起居、夜间练习骑射等。
如华元郡王赵允良,他就是昼睡夜兴、夜间起居的典型代表。每天早晨开始睡觉,在傍晚时分床。“燃灯烛治家事,饮食宴乐,达旦而罢”每天皆是如此。因此,王宫里所有人也都是昼睡夕醒。若把白天的活动全部搬到夜间,至少需要六个时辰的照明,其灯烛之耗费可想而知,显然这是富人的娱乐,穷人无法体会其中乐趣。
4.自娱自乐
以上夜间生活侧重于享乐,属于高消费型的活动方式,其中花费远非常人可以承担。夜宴或是夜游多是志同道合的友人在一起欣赏歌舞、品味美食、享受生活。同时,宋人也有一些参与人员很少、在自己家中进行的自娱自乐的夜间活动。
宋人自娱自乐的方式多样,诸如舞文弄墨、灯下赏花、抚琴作乐、著书对弈等。宋人在夜间作诗的情况很多。苏轼在前往润州(今江苏镇江)的途中,正值除夕,作诗曰:“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窗春睡酣……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苏轼在序中写道,“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可见此诗正是夜中所作,聊以自慰。
胡仲参诗曰:“生计尚茫茫,微吟思故乡。羁愁消不尽,寒夜未为长。门掩梅花月,禽翻竹叶霜。挑灯裁锦字,明发有归航。”胡仲参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由于羁旅他乡,又前途渺茫而愁绪满怀,因此无法入眠,就点上灯烛,写下了这首诗以排遣心中的苦闷。
汪莘诗云:“点墨挥毫势始停,起来耳目共时醒。一窗月色元无响,四壁虫声不见形。”汪莘在八月十一日夜晚,突然诗兴大发夜不能寐,于是就起身点墨挥毫,创作了这首诗。
陆游也在寒夜写下“饥鼠窥残灯,寒犬踏枯叶”的诗句。
宋人在夜间燃灯作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陈傅良曾在灯下看四川人杜大春画梅花,“于灯下观蜀客卿作梅”。杜大春画艺出众,才华横溢,灯光下作画同白昼一样,丝毫不受光线的影响。诗作本是有感而发,才思泉涌时即使夜间灯光昏暗也并不能影响创作。
而除了琴棋书画之外,宋人追求雅致的生活,灯下赏花也是常有之事。梅花临寒而发、迎雪而放,别有一番风骨,在宋人眼中堪称君子之花,也是宋代文人时时歌咏、赞美的主题。
王安石就是一位爱梅之人,他在诗中写道:“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王安石手执灯烛,在灯下细细地观赏梅花,其爱花之情跃然纸上。
杨万里也曾在灯下赏梅,“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绝。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于雪”。烛光下,江梅和蜡梅都是绝美的,江梅显得格外的莹白。
宋人灯下赏花,除了梅花之外,还有海棠、牡丹等等,如苏轼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以上这些活动,相对而言都是消费比较高的夜间活动,多集中于富贵和小资阶层,夜间活动多为娱乐、消费为主,其照明方式则多燃蜡烛,属奢侈之举,与社会下层对比鲜明。宋朝的社会下层的夜生活,通常分为庆典和家务两种。庆典主要围绕着祈求丰收、庆祝丰收而进行,家务则多是一些辅助生产的活动,照明工具也非蜡烛。
三、社会底层的夜生活1.庆典
在丰和之年,百姓往往会为了庆祝丰收举行一些宗教仪式,燃上火把、汛盆,载歌载舞,极尽丰收之喜悦。陆游是一位十分关注社会底层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宋代百姓的乡村生活。他写道:“今年端的是丰来,十里家家喜欲狂。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酒坊饮客朝成市,佛庙村伶夜作场。身是闲人新病愈,剩移霜菊待重阳。”
由于收成很好,乡民们夜间在庙里通过做道场的方式来庆祝丰收。江南地区百姓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夜也举行“照田蚕”“烧火盆”的活动,“照田蚕与烧火盆同日,村落则以秃帚若麻藉竹枝辈燃火炬,缚长竿之秒以照田,烂然遍野,以祈丝谷”。将麻秆等易燃物绑在长竿顶端点燃,在田间照亮,祈求神灵保佑稻田和桑蚕的丰收。
2.家务
宋代寻常百姓家的夜间活动多有劳动性质。《夷坚志》载,一个婢女在夜间被派去菜园摘菜,“初入圃。放灯笼于侧。以小刀掘菜根”。宋代百姓夜间活动还有其他方式,诸如捣衣、浣纱等,都是一些辅助生产的家务。寻常百姓除了庆祝丰收、逢年过节时候或是夜间劳动时才点燃灯烛,其余时间少有娱乐活动,夜间多不燃灯。
从宋代不同社会阶层夜间活动的内容及照明方式来看,其差异是很明显的。宋代以儒立国,士大夫阶层官高禄丰,生活相当奢侈。正如程卓所说:“磬中人十家之产,不足供一馈之需;极细民终身之奉,不足当一燕之侈。”此处宴乐声声,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边远乡村的一个破旧的农舍里,一位农妇正点着昏昏欲灭的油灯在辛勤地纺织,一阵风吹来,油灯在风中摇曳。
宋代夜间生活中,社会上层社会多燃香烛,灯火通明,有鲜花、有歌舞、有美酒;社会下层往往灯光昏暗,而且往往伴有劳动性质。但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也有一些夜间活动,是一样的。如读书、夜行,还有女子的女红等。
四、其他形式的夜生活1.夜读
宋代大兴文治,科举考试的录取规模空前绝后,吸引了诸多学子寒窗苦读。宋人读书风气非常浓厚,挑灯夜读者大有人在,贫寒之子甚至映月光、拾薪柴代替灯烛照明读书。
陈彭年好学,陈母只有一个儿子,十分宠爱他,不允许他熬夜读书,于是陈彭年偷偷在屋子里点上灯,“篝灯密室,不令母知”。
邵雍年轻时很清贫,“寓州学,贫甚,以饮食易油,贮灯读书”,在州学求学时,每天把自己的食物换成油,储备下来以点灯照明,以便夜间继续读书。
范纯仁酷爱读书,白天跟从胡瑙、孙复、石介、李觀等贤士游学,到了半夜还不休息,“置灯帐中”。在帷帐里放个灯,继续读书,时间久了,把帐顶都熏成了黑色。范纯仁的夫人留着帐子,用来教育子孙以范纯仁为楷模勤奋读书。
宋代小孩也有灯下读书者,周紫芝诗:“大儿窗下抄奇书,小儿灯前诵《论语》。”大儿子灯下抄书,小儿子灯下诵读《论语》。宋代科举吸引了许多学子寒窗苦读,形成了宋人的好学之风,也是宋人夜读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2.夜行
宋人夜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近距离的,一般是参加宴饮活动后回到自己的住所,或是从工作的地方回家,或是去行香拜佛;另一种则是远距离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跋涉,夜行多有发生。
宋人宴饮活动很多,常常要到深夜才结束。有时参加宴饮的客人直接就在宴会主人家里住下,但也有宴会结束后回家的情况。朗月盈盈自然可以照亮回家的路,但是更多时候还需借助于灯烛照明。苏轼诗:“睡眼忽惊矍,繁灯闹河塘”,宴罢归来时,河塘街依然灯火灿烂,热闹非凡。
葛天民诗:“春寒留夜饮,月黑借灯归”,[因为天黑,宴罢只好借宴会主人家的灯烛照路以归。蔡襄诗:“归时休更燃官烛,在处纱灯夹道迎”,蔡襄在薛老亭参加宴饮之后回家,路上都不必再点亮灯烛来照明,所到之处都有灯笼在夹道迎候。可见,夜宴晚归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点燃灯烛来照明的。
此外,远行之人也时常会遇到夜行的情况,因此远距离跋涉更需要备足灯烛等照明工具,尤其是走水路的行者。陆路交通一般还可以找到旅社、驿站或是庙宇等休息过夜的地方,水路往往就以船为舍。陈师道诗曰:“樯灯接疏星,夺目粲不数”,陈师道与友人夜登黄楼,看到远处的航船仍在航行,船高处悬挂的樯灯璀璨夺目。范成大也曾有过夜行的经历,他在诗中写道:“篝灯驿吏唤人行,寥落星河向五更。马上谁惊千里梦,石头冈下小车声。在长途跋涉中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时,有灯烛照夜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3.女红
女红在古代社会是衡量女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女子往往在夜间做一些女红,打发漫漫长夜。洪迈就写到一个通判家的女儿因为在家宴上奏乐失节,遭到父母的训斥,父母寻找时,“得于后堂空室中,对灯把针”。
顾忻是个大孝子,十岁时父亲去世,因为母亲生病而吃素十年,每天鸡鸣就整理好衣冠向母亲问安,五十年未曾离开母亲左右。顾忻母亲年纪渐大看不见东西,顾忻就每天向天祈祷,刺血写佛经,一日“母目忽明,烛下能缝祇”。
这两则材料很典型,一个少女、一个老媪都反映出在宋代点燃灯烛做女红比较常见。当然,对于富裕之家和贫寒之家的女子来说,夜间做女红最大的不同就是照明工具的差异。富家女子可以点燃蜡烛、灯笼,在光线很好的室内刺绣;贫寒女子则可能寒灯一盏或是点上薪柴做女红。
五、余论宋人夜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与宋代照明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照明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宋人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宋人的夜间生活。宋人的夜间生活也颇具差异性,尤其体现在灯烛等照明工具上。社会上层的夜间生活主要有宴饮、夜游、夜起居、自娱自乐等,这些活动多燃蜡烛,耗费颇多,是寻常百姓所不能支付的。社会下层多从事一些庆祝和辅助生产的活动,照明工具也多以灯草、油灯为主,鲜有燃蜡烛者。宋人也有一些夜间活动属于全民性的,诸如夜行、夜读之类,然其照明方式也随着经济条件的差异而迥异。
古代没有电,但一样可以很精彩。可做的事情也很多,并不会出现,天黑就睡觉的事情,就算再无趣,还可以听老人们“讲古”,这也使用在整个社会。
ENT
光遇每个季节遇境的变化?
光遇有七大季1、感恩季
2019.7.19~9.12 (国际服)
2019年6月21日~2019年8月19日(国服)
感恩季的亮点在于面具,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动物面具。这些面具里面,鹿头和牛头稀缺度很高,鹿头稀缺度S级,牛头稀缺度A级。如果在国服看到牛头和鹿头,就说明很可能是遇到了开服玩家。
2、追光季
2019年9月23日~11月10日 (国际服)
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2月4日(国服)
在追光季期间,添加了禁阁办公室。追光季雨伞,斗笠,排箫,长笛,花瓣斗篷,二级背背动作,都很经典。
3、归属季
2019年11月18日~2020年1月12日 (国际服)
2019年12月19日~2020年2月7日(国服)
归属季最大的亮点是发型,蝴蝶结和发夹,都出自归属季,此外,还有二级摸头动作,手花动作和吉他。 斗篷方面有黑金斗篷,比传统的黑色斗篷性价比高。
4、音韵季
2020年1月24日~4月5日(国际服)
2020年3月12日~5月21日(国服)
音韵季很经典,动作有飞吻壁咚,斗篷有白鸟斗篷,乐器有高音钢琴,堪称经典。在音韵季期间,光遇首次出现了复刻这种概念,第一个复刻先祖,是国际服的黄鼠狼。
5、魔法季
2020年4月20日~2020年6月21日 (国际服)
2020.5.28~2020.8.5(国服)
在魔法季期间,2020年7月3日,国际服光遇官推发动态,宣布毕业礼不会返场,毕业礼物从此绝版。2020年7月9日,安卓国服光遇开服,一开服就被告知,毕业礼已绝版。从此埋下一个隐患,这个问题,到后来越演越烈。
魔法季的斗篷和玩家主流审美不太一致,只有一个双层紫斗篷很特别,有点像低配版的二级斗篷。 有玩家戏称,在音韵季光遇的饰品抵达颜值巅峰之后,开始归于平淡。
魔法季亮点主要在于动作,捶背先祖有二级捶背动作,此外就是发型,很有异域风情,比如公主头。
6、圣岛季
2020年7月13日~2020年9月21日(国际服)
2020年9月3日~2020年11月12日(国服)
7、预言季
2020年10月5日~2020年12月14日(国际服)
2020年12月13日~2021年2月4日(国服)
预言季先祖:水先知,土先知,风先知,火先知
预言季毕业礼:阿努比斯面具 (直接看不好看,要搭配发型)
光遇一个季节多少天
光遇其实每个季节的持续天数是不同的,比如说归属季,只会持续50天的时间,但是凛冬季却会持续70天的时间。一般来说季节的持续天数全收集所需蜡烛有关,所需数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基本都在50-70天这个区间。
蒂芙尼项链蝴蝶结寓意?
蝴蝶结又名“同心结”,“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就是说得如此。古代人们常以同心结表达自己情感,一份相思之情,一份惜别之情。一个小小的蝴蝶结,既与先祖的思绪相连,亦与心爱之人心意相通。tiffany蝴蝶结项链将满满的情意注入,仿若爱意随蝴蝶翩翩而舞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