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世界m系,有没有什么破镜重圆的小说推荐呢?
禾禾为了大家分享高质量超级好看经典本破镜重圆别后重逢小说!
这么多书禾禾为大家推荐几本禾禾最喜欢的书 ,小伙伴们可以先读一读,然后再来读其他小说哦😊
禾禾就说一说禾禾最喜欢的几本好看的小说吧!
这几本小说是禾禾看过很多遍的,而且禾禾也很喜欢这些小说作者的其他书,因为感觉写的都很不错,文笔超级棒哦!
叶落无心《纵然缘浅》,还有容光,淡樱等作者的小说。
另外下图没有的小说再补充几本
超级典型的当属顾漫的《何以笙箫默》,
还有晴空蓝兮的《良辰讵可待》
晴空蓝兮的小说超级经典,禾禾在好多年前就已经看过了,真是很好看了,不经语的《是谁家新燕》,孟中得意的《太太经》,孟中得意的小说都很好看哦,最近沉迷孟中得意的小说,长安夜雨的《十万星河》,随侯珠的《人间欢喜》等等。
这些小说作者的其他文禾禾都读过真是很好看哦,书荒的小伙伴们,可以放心入坑哦(´-ω-`)
现在的你还在玩国服战舰世界吗?
谢谢邀请!还是那句老话,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玩游戏,从FC到PC游戏,仙剑奇侠传1、沙丘2、半条命、红警系列、模拟城市、模拟人生、星际争霸系列、帝国时代系列、合金装备系列、龙与地下城系列、使命召唤系列等等只要好玩的都玩的。网络游戏从传奇、梦幻西游、大海航时代、热血江湖、DNF、劲舞团、坦克世界、战舰世界、逆战等等都玩过。
1.偶尔玩下吧,记得2011入坑坦克世界,后来后面的几年陆陆续续听说会出战机世界,战舰世界,结果等了好久不出,还被别人冰动娱乐抢先出了个《海战世界》,并且别人海战世界潜艇也出了很久了啊。现在偶尔玩玩《战舰世界》主要还是冲着怀旧的情怀吧。想想空中网刚代理坦克世界的时候还是很多人玩的,也火过一段时间,冲着这还是等到战舰世界的发行了,结果进去一看模式都差不多,永远逃不出PVP,一天到晚都是PVP,没什么新意。好不容易搞点什么活动也是在有效期内,最近没事进去看了下,纯粹就是进去看了下,那个太空模式,但是也没什么意思啊。觉得做游戏还是需要一个创新才能吸引到大批玩家!
2.再就是偶尔进去欣赏下各个国家的BB、CL、CV、DD等等,说实话模型做的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那些脑洞大开做的舰船,比如:R系9级鲟也就是出云,3座3联装9门410MM/50 十年式主炮,只不过这9门都在船头,2座6门是朝向前面,还有一座朝向后面,舰桥后面那3个是副炮了,这种结构真的有点脑洞打开,幸好是纸上的,真开发出来估计现实来里都是被别国战列舰或者巡洋舰吊打的。在游戏里有的说是巨坑,有的说玩的还行。主要鉴于这个9级出云的前主炮设计,完全就船头靠前作战吧,也不用侧身主炮齐射了,把侧面对着别人也是很危险的,其实这个看似主炮少的弱点其实也是个优势,船头装甲硬啊!还是看每个人怎么玩了。到了10级鲸局势大和了,460的炮管去到处打吧!
R系出云主炮布局,后甲板都是副炮!
3.M系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Y系就不谈了那都是上HE去烧吧,欢快的烧吧。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偶尔上来玩玩1-2局在最都就是欣赏了,尤其是脑洞大开的,D系不想多说什么了,我们欣赏下俾斯麦级就可以了,模型做的不错,很威武,实际用起来就这样了,真不是黑D系,跟坦克世界一样的,D系都是削弱的!再来看看F系,这7级战列舰“里昂“号也是做的有意思,16门4座 340MM /45 MLE 1912 主炮,前面一座,中间一座,后面2座,这样的4座炮塔分布,不知道玩这个里昂BB的人作何感想,也许有大神玩的好吧,当时的法国海军也是太着急了。总感觉船头的好只有3门主炮,侧身的话一次齐射太危险了。不过好在里昂号副炮蛮多的,可以玩下副炮流了。8级“黎塞留”也是一样的搞人,这和当时法国想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不无关系啊,过于急进了,这都是后话了。黎塞留好端端的舰桥前面正规布局2座4联装8门380毫米主炮,中间和后面甲板居然安装了5座15门152MM高平两用火炮,和R系出云一样的设计,难道都是受了Y系纳尔逊的影响?反正喜欢玩F系的就各自发挥了。7级“里昂“实战,炮多是好,就看走位了!
8级黎塞留前甲板8门主炮,后面都是152MM两用副炮!
说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玩玩,我现在把《战舰世界》都是当欣赏强大的战列舰了和其余的舰船了!
觉得我说的可以的加个关注点个赞呗!我没事就喜欢关注本地资讯、民生问题、军事、游戏、搞笑的!我个人还是很喜欢交朋友的,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评论留言啊!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多少呢?
目前来说,装备苏35战斗机的国家也只有我国和俄罗斯。而印度尼西亚于2018年与俄罗斯签署购买11架苏35战斗机的合同;埃及也有可能购买26架苏35。
总的来看,可以确定的是,也就只有中俄两国装备了苏35战斗机。其他国家订购的苏35是否到货,还有待被证实。
一直以来,苏35战斗机的性能被俄罗斯宣传的极为先进。并认为,在世界军火市场上,也只有F22和F35是苏35的对手。最起码,俄罗斯认为,苏35战斗机的性能是比较强的,同时也已经装备上百架之多。
那么,苏35战斗机的性能是否真如宣传的那么强悍,具备藐视所有现役三带代半战斗机的能力?
苏35战斗机的航电系统苏35战斗机安装有1部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工作在X波段,其峰值发射功率为20千瓦,平均发射功率为5千瓦。
毕竟作为无源相控阵雷达,为了实现较大的探测范围,雪豹-E依旧选择了机械转动结构。在机械转动结构的支持下,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左右水平探测范围为-120°—+120°,俯仰垂直探测范围为-60°—+60°。
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凝视状态(将波束聚集到很窄的空域)下时,对大型舰船的探测距离为400千米。工作在正常搜索模式下时,对典型战斗机目标(个人感觉是RCS=5平方米)的最大探测距离在275千米左右,且具备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对其中8个进行攻击的能力。
仅从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数据来看,其性能还是相当强悍的。
不过其平均发射功率,对小目标的探测距离还是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尤其是如今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越来越小,就需要机载雷达的反隐身能力比较强大,也就是对小目标的探测能力比较强。
比如说,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对RCS=1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32千米,那么,对RCS=3平方米或者5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就更远了。也就是说,在探测隐身目标时,有源相控阵雷达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更大的优势。
由此来看,在安装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之后,苏35战斗机也只是在探测非隐身战斗机上有优势,探测隐身小目标时,就处于劣势。当遇到发射功率,天线面积比雪豹-E更大的机载雷达时,苏35战斗机也是难以匹敌的。毕竟雷达的性能与天线面积,发射功率都有较大的关系,这两个参数是越高,雷达的性能就越强。
除了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之外,苏35战斗机还安装了OLS-35红外探测器,希比内-M电子战系统,SPO-32雷达告警系统,SOER全向红外探测器。基本上,苏35战斗机可用的航电系统也就这么多了。
OLS-35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光电头的转动角度为左右-90°—+90°,上下-15°—+60°。对尾追状态下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90千米;对迎头飞来的战斗机探测距离为35千米,并可以同时跟踪4个空中目标。安装了OLS-35之后,苏35就具备了静默探测能力,这种能力在如今的空战中显得尤为重要。
SOER全向探测器。该探测器拥有6个探测窗口,分布位置都集中在座舱附近。座舱前后部各1个,边条翼起始处2个,座舱下部2个。这6个观测窗口的探测范围将苏35战斗机全部包裹起来,实现了类似F35和歼20安装的EODAS那样无死角的监控。
初步认为SOER系统,只具备导弹逼近告警的功能,并不具备实时监视的功能,更不具备为导弹提供制导的功能。该系统对便携式小型防空导弹的探测距离为10千米,对机载空空导弹的探测距离为30千米,对大型防空导弹的探测距离为50千米,也就是说,来袭导弹的体积越大,发动机尾喷管产生的热量越高,就越容易被侦测到。
只不过SOER的性能是拍马也赶不上AAQ-37的,毕竟其可以在90千米处发现迎头飞来的F16战斗机,在2000多千米处发现助推段的火箭。即便如此,SOER系统作为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也是很有作用的。
SPO-32雷达告警系统。该系统的具备分布位置:前缘襟翼处2个,垂直尾翼处2个,尾椎上2个。6个探测器,也是将苏35全部的包裹起来,从任何方向发射过来的雷达波,都会被感知到。
该系统可以储存128种雷达信号,并具备“优先警告威胁目标,预设警告目标,处理中警告目标”,这三种工作模式。理解起来也很简单。
优先警告威胁目标:就是首先对本机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告警,所谓威胁最大意思就是对本机进行高频率扫描,距离本机最近的辐射源。
预设警告目标:就是由飞行员自行设定对那些目标优先进行示警。处理中警告目标:也就是正在进行告警的目标。
SPO-32系统可以在辐射源探测距离的1.2倍处定位辐射源,其可以感知到频率介于1.2Ghz~18Ghz之间的雷达波,且分辨率为20Khz。
基本上,只要是有雷达波接触到SPO-32系统,那么其就可以通过雷达波来定位辐射源的位置。过去的雷达告警系统只是针对高频率扫描的雷达波进行告警,现在的是可以针对所有模式下的雷达波进行告警。
希比内-M电子战系统。该系统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外置的主要就是挂载在苏35战斗机的翼尖挂架上。该吊舱主要由“接收机,分析器,引导装置,发射机”这4部分组成,而发射机就是前后两个锥形天线,每个锥形天线都可以覆盖45°的圆锥角。
2个希比内-M电子战吊舱就可以覆盖,苏35战斗机前方45°锥角和后方45°锥角的空域。而其干扰频率在4Ghz-18Ghz之间,覆盖了C波段,X波段,KU波段。而X波段是如今机载雷达工作的波段,C波段则是防空制导雷达工作的波段,KU波段是卫星信号的传输波段。
也就是说,希比内-M电子战吊舱,可以对战斗机,防空导弹,卫星信号进行欺骗,压制干扰,并且作用距离大于100千米。
尽管苏35战斗机安装了雷达,红外,光电这3种探测系统。但是,依然不敌国产的歼10C和歼16等三代半战斗机。
在2020年举行的对抗演习中,歼10C就成功的击败了苏35战斗机。个人感觉,是歼10C依靠霹雳-15空空导弹+先进的航电系统在超视距空战中取胜的,这也就证明,苏35的航电系统着实不怎么样。
尽管雪豹-E,希比内-M,OLS-35,SOER的性能在俄罗斯很先进,但是拿到国际上就不够看了,最起码无法与中美欧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
所以说,在超视距时,苏35还是无力对抗歼10C,歼16,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阵风和台风,F-18E/F,F-15EX等机型。
苏35的机动性能苏35安装有2台单台加力推力为14.5吨的117S矢量发动机,而其空重为18.4吨,内油为11.2吨。这么来看,其空机推重比为1.57,60%内油+2中2近空空导弹时的空战推重比为1.11。
单从空战推重比来看,苏57的并不高,还没有阵风的1.13,歼10C的1.19,台风的1.23高,更比不上F15E的1.4了。所以说,在重型战斗机中,苏35的空战能量并不占优势。
那么,在近距离格斗时,对方肯定会扬长避短,将空战拉入更有利于发挥自己性能的高度和速度区间。这时,苏35引以为傲的角度或者过失机动性是否还可以发挥出作用还两说呢?
不过,苏35的载油量的确十分巨大,比较适合持久性的空战,在一时半会也不必担忧燃油被消耗一空。但前提是,苏35必须可以撑到对方利用高能量优势的攻击结束。
就如同苏30MKI与F15C的对抗性演习,任凭AL-31FP的矢量喷管在怎么转,苏30MKI的角度机动多好,F15C压根不在同一高度与苏30MKI格斗,直接一脚油门飞向高空,在来个转身,由高打低,击落苏30MKI。
如果说,在刚相遇时,苏35就利用角度机动优势击落对手那最好。击落不了,那结果就很难说了。毕竟在117S矢量发动机的加成下,苏35机头指向能力还是相当优异的。
苏27战斗机的瞬盘角速度为28°/S,即便在启动布局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发动机的推力,也是可以提高升力的,也就相当于增大了瞬盘角速度。由此来看,苏35战斗机的瞬盘角速度最起码要大于28°/S。
综合来看,苏35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是不如现役的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三代半战斗机,近距离格斗能力也不是全部占据优势。
苏35战斗机的挂载能力苏35战斗机拥有12个外挂架,最大载弹量为8吨。
与传统的苏系战斗机一致,苏35战斗机的重载挂架也有8个,都可以重型对地攻击弹药。
只不过机翼次内侧挂架不常见挂载重型对地攻击弹药,一般还是用来挂载中距空空导弹。毕竟机翼次外侧的挂架挂载重型弹药的话,也会对其寿命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说,苏35战斗机经常用来挂载大型对地攻击弹药的也就是进气道下部的2个,机翼最内侧的2个。
至于进气道中间机身中轴线处的挂架,也不经常挂载重型武器,主要就是空间所限。不过,苏系战斗机的进气道中轴线处还使用过复合挂架,挂载了4枚R-77中远程空空导弹。只不过是在地面展示时挂载的情况,飞行中并没有见到这样的挂载,基本上也就是挂载2枚R-77。
个人觉得,在进气道中间使用复合挂架挂载4枚R-77的话,在实战中行不通。毕竟在导弹发射的时间段,战斗机的姿态并非是保持平稳的飞行状态,可能正在机动时就需要发射,这时两枚R-77导弹之间的间隔比较小,还是非常容易相撞的。
所以说,在对面攻击时,苏35战斗机最大可以挂载6枚导弹,剩下的可以挂载4枚R-77中远距空空导弹和2枚R-73近距格斗导弹。在对空攻击时,苏35战斗机可以挂载10枚R-77中远程空空导弹和2枚R-73格斗导弹。
凭借着较大的内部载油量,苏35根本没必要挂载任何副油箱,最大作战半径1580千米,这就是重型战斗机的优势。
小结:如今的苏35早已摆脱了专职空优战斗机的头衔,转身一变成为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对空攻击,也可以对海攻击,还可以对地攻击。凭借着较远的作战半径和较大的载弹量,苏35的多用途作战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从国际上来看的话,苏35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如一票四代机,也不如歼16,F15EX等三代半战斗机,不过具备与歼10C,阵风,台风相抗衡的综合作战实力,这就是苏35的基本定位。无论苏35好与不好,是目前俄罗斯航空工业可以拿出来的次最先进的机型,将于苏57一道成为俄罗斯空天军的中间力量。
现代战机为什么不安装一个向后发射的机枪来对付来袭导弹?
谢邀,
首先现代战机向后发射“炮弹”是为了打飞机的,而不是打导弹的。
这类的机炮(枪)统称尾炮。在很多6、70年代的大型军用飞机上都有装备。
安装这种装置理论上是可以对战机的后半环进行防卫的。
而且安装尾炮的大型战机的确也有击落现代喷气式战斗机的记录。
原因在于用尾炮打6、70年代的战斗机还是很舒服的。以装备尾炮的B-52为例子,这是一架巨型轰炸机。
大小也仅仅比波音747稍微小那么一点点。越南战场上的米格战机仅仅装备NR-30或者GHS-23机炮
这些飞机的机炮炮弹数量并不是很多,以米格-19为例,装备3门NR-30 30mm机炮,两侧备弹各75发,机首备弹55发。统共就只有205发炮弹。对于大型轰炸机来说仅够挠痒痒的。
这就要求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在极近的距离内对轰炸机的关键部位开火。通常这个极近的距离是600米以内,而且在攻击的时候两者的相对速度相对接近。
这就很像——
这时候尾炮的炮手就可以比较方便的攻击跟在身后的战斗机了。
但对于导弹来说……导弹的相对速度远大于战斗机接近大型飞机尾部的速度。如果是在中近距离上发射的空对空导弹从导弹发射到命中目标不超过30秒的时间,尾炮根本很难做出反应。
即便是安装了一套1130这样的近防炮,也很难对来袭导弹构成威胁。而且炮的重量、弹药的重量都会严重的影响飞机本身的机动性。去掉这些,降低重量后,飞机的生存能力也就更高一些。
阵风战机用M88发动机推力并不大?
比起发动机推力,更重要的是战斗机的推重比。阵风战斗机的发动机虽然差了点,但是推重比可不低,并且阵风战机本身因为需要上舰,很看重低速性能,所以机动性能并不算差,并且也得益于针对性的气动设计,拥有较大的载重量。台风战斗机的EJ-200发动机加力推力约9.18吨,空重11吨,裸机推重比1.67。在推重比方面达到了四代机的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F-15K,裸机推重比接近2.0)
阵风战斗机的M-88-2发动机加力推力约7.7吨,根据型号的不同,重量分别为9.5吨(陆基型)和10.2吨(舰载型),裸机推重比分别为1.62或1.51。推重比方面也是四代机第二梯队的产品。
所以要拿发动机质疑阵风战机的机动性差,这个不太现实。M-88-2虽然性能不如EJ-200先进,但并不是一款很差的发动机,与同期俄罗斯的RD-33相比,性能也算中规中矩。再加上阵风战机的空重较小,整机的推重比并不差。
气动布局方面,阵风战斗机侧重于亚音速机动性能,特别是低亚音速机动能力,毕竟这玩意是要当舰载机使用的。
阵风采用了与歼-10类似的近距耦合鸭翼布局,机翼的展弦比相较于歼-10和台风更大。亚音速机动能力上,特别是低速性能更好。
展弦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翼长度与宽度的比值。
展弦比越大,升力线斜率越大,对提高亚音速机动性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巡航速度下的升阻比也较高,提高了载重量。
但是要吹嘘阵风的气动性能多么多么先进,就是在是言过其实了。战斗机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技术-性能-需求平衡的过程,阵风战机出色的亚音速机动性能的代价,是其糟糕的超音速机动性能与较小的雷达孔径。
为了减少飞行阻力,并且照顾飞机的整机面积率,阵风的机头直径非常小,雷达空警为550mm级别,与6吨空重的枭龙相当。而台风战机的雷达孔径是750mm级别。雷达孔径越大,T/R模块越多性能越好这个是常识。
至于阵风引以为豪的挂载能力?阵风战机的机内载油量还不到5吨,比MIG-29A多,但是没没有MIG-29SMT那么多。满载下的作战半径仅300km,所以阵风的挂载能力很难发挥出来。
总的来讲,就是牺牲部分性能满足部分性能,就像F-35一样被舰载型给坑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