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捆绑,五大财阀支撑起整个韩国的经济?
韩国:生老病死和三星!韩国财阀,连总统都扛不住。对普通民众而言,百害而无一利。现在的韩国财阀,就是社会发展的阻力。
如今的韩国,是总统文在寅执政。文在寅想要继承卢武铉的政治理想,对财阀开刀,简直是难上加难。
其实,韩国财阀早期是由韩国政府扶持起来的。当初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他们大力扶持财阀,让财阀不断的发展壮大,为国家提供GDP。这个时期的财阀,本质上还没有变味,为韩国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韩国财阀由以前的创造蛋糕,变成了现如今的瓜分蛋糕。并且,这些财阀的体量,已经大到不能倒闭。否则,韩国GDP将会失去半壁江山,尤其是三星。
那么,这样的存在,对韩国而言,是好还是坏呢?从目前以及长远分析,是弊大于利!
一.社会阶层固化,全社会的人只能为财阀打工,永无翻身之日。
众所周知,韩国财阀,就是垄断性的经营。他们是社会发展的阻力,控制财阀的家族,成为社会的食利阶层。
他们不可能容忍新兴势力崛起的。直接导致的情况就是,社会阶层的固化。这样一来,算社会人只能为财阀打工。社会上下阶层没有流动性,经济缺乏活力。
二.财阀越来越大,成为经济怪兽,绑架了整个国家经济。
这样造成的局面就是,财阀发展越来越壮大,大到已经不能倒的地步,从而绑架了整个国家经济。
结果显而易见,财阀变成了不断吸食国民血液的僵尸。虽然现在的韩国,经济总量达到1.6万亿美元,快要挤进世界十大经济体了。即便如此,韩国也承受不了三星倒闭的状况。
原因就是,三星太大了,已经影响到了韩国的方方面面。三星集团倒了,韩国经济也就塌了一半。
三.韩国所谓民主化,导致财阀出钱选出可以为自己服务的总统。
文在寅是个例外,他为普通民众代言。是为数不多不由韩国财阀出资选出来的总统。而他的前任朴槿惠、前前任李明博,这些都是代表了财阀的利益。
财阀选出来的总统,不仅代表着财阀的利益,同时,还贪污腐败。所以,文在寅上台后,努力打击财阀,试图将韩国带入正规。
但是,却阻力重重。
四.韩国财阀贡献国家GDP达到82%,从而导致失业率激增。
因为国家的GDP,绝大多数都是由财阀提供。但是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财阀所需要的员工人数却是越来越少,导致国内失业率逐步上升。30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达到9.5%。
因此,综上分析:如今的韩国财阀,彻底掌控这整个韩国。让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畸形,这样的存在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发射的长五B与去年的长征五号一样吗?
长5B与去年发射的长5不一样,虽然都是5系的,但是同系不同款。
长5B主要用于载人航空以及发射设备到近地轨道。长5B就是为了组建空间站和输送航天员到空间站而设计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了更好地了解长5和长5B,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全家福,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发展出了4代17种型号;至今为止发射总次数约332次;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的不同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具备深空探测的能力。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Long march launch vihicle)也常常被缩写为CZ或LM,比如CZ-5。通常在火箭的外体可以看到火箭的型号。如下图所示。
长征2E/CZ-2E
目前长征火箭系列具备了低地球轨道LEO14吨,地球同步轨道GTO运载能力14吨,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力15吨。而CZ-5B的发射成功,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LEO运载力从14吨,刷新到了22吨。证明了我们已经进入掌握全球重载火箭技术的第一梯队。第一梯队成员还包括美国的重型猎鹰火箭,德尔塔IV火箭,以及俄罗斯的质子-M,欧盟的阿丽亚娜5。
顺带补充说明一下常见的LEO,MEO和GEO是什么意思。长征5和长征5B——胖5系的两兄弟为什么5系长征火箭被叫做胖5,咱们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展示原因。
有图有真相,图中处于C位的就是胖5,CZ-5的模型,显然比其他同门师兄弟胖了一圈。
长征5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863计划。当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存在运载能力低,芯级直径小,型号偏多,可靠性不高,推进剂毒性大且成本高等问题。长征5号确立了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研发思路。从而得到了完整的运力覆盖。由此,胖5也成了目前为止长征系列中运力最大的火箭,属于家族成员中的中坚力量。目前已推出了基本款和CZ-5B两个版本的火箭。
长征5和长征5B的区别1.两者构造不同
长征5是二级半火箭,长征5B是一级半火箭。显然5多一级芯级,适合跑长途。
2.外观上整流罩不同
在火箭的顶部,有弧度的突起处就是整流罩所在。长征5B的整流罩达到了惊人的20.5米。
3.火箭设计用途的不同
长征5B是一级半火箭,LEO推力巨大但是芯级少,适合把重东西推送到近地轨道上去,所以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卫星,飞船,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例如用于空间站的搭建,是实现我们航天三步走计划的重要保障。
长征5是二级半火箭,同样具有巨大的推力,但多出来的一个芯级可用于出了大气层后继续提供推力直到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长征5相对5B是轻了,也跑的更快更远了,所以说长征5适合跑长途,用于发射高轨道卫星以及深空探测器。例如用于发射我们自研的火星探测器。
至此,简要说明了长征运载火箭家族和胖5系列火箭系列的概况,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普京支持莫迪领导的印度入常?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不存在谁骗谁。举例说明: 假如安理会投票的话,俄罗斯肯定会投印度入常的赞成票。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普京不可能食言。那么,也就不能说普京是个“骗子”。可是,印度又进不了安理会成不了常任理事国。原因是肯定有人投反对票。正因为普京明知有人会阻止印度入常,所以俄罗斯才会信誓旦旦的支持印度,“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叫“智慧”(尽管这种智慧有“卖人情”之嫌)。
至于莫迪,那就更谈不上“骗”了!首先,印度和苏联自冷战时期起就有着传统的友谊,现在和俄罗斯仍然在维持着良好的关系。至于莫迪这次访俄奉上的145亿军火大单的问题,也要辩证的看待。首先是印度需要军火,大家都知道,印度的军工业水平在所有大国中是最差的,所以印度目前只能靠“买,买,买”。印度的“万国军火库”称号就是这么来的。其次,印度一直有使用俄罗斯(包括原苏联)武器的传统。因为印度的武器体系毕竟是以苏系武器为主流的,军队驾驭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再者,印度对入常问题的态度是“一个一个争取”。入常需要耐心,印度的方法看似“很老实”,其实并“不笨”。试想,假如印度争取了五常中的四个的话,那对第五个是不是构成压力呢?那时候,第五个一定会“很为难”。因为,同意的话,心里不情愿;不同意的话,会授人以柄,也有可能会和印度结下更大的仇怨。所以说,印度的做法同样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千万不要小瞧了现在的印度。
在过去,每当提到印度,总会从人们的头脑中蹦出四个字,即“奇葩和虚荣”。但现在的印度已经改观了许多。所以,看待印度,也同样需要用发展的眼光。不得不承认,印度人的性格中确实有奇葩的因素。但奇葩的另一面也可以理解为另类的“乐观”。一个国家立于世界,并不是要“昙花一现”。印度也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这就足以说明印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比如,印度使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也赶走了日不落帝国。也许有人认为印度的这种方式“不爷们”,但是,还应看到,在少死人的前提下,印度毕竟也实现了民族独立。所以才有了殊途同归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词汇和典故。
谈到虚荣,也同样有例可举。9月7日,印度的“月船2号”登月试验失败了!原因是着陆器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处“失联”了!不翼而飞了!于是,就有人说“莫迪政府为了满足印度人的虚荣心而劳民伤财”。其实,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印度进行科学探索还真算不上虚荣。再说,谁又不是从无到有呢?况且,印度的登月试验其实离成功已经很近了!9月8日,失踪一天的着陆器又奇迹般的找到了!据人民日报9月8日的报道,失踪一天的印度“月船2号”着陆器找到了!是“硬着陆”在了月球上。请注意,不管怎么落的,总之是落在了月球表面。话又说回来,印度能把这堆“烂铁”运到月球,也已经不错了!在这个世界上,能将“物件”倒腾到月球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印度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另外,印度这次月船2号登月试验失败后,印度人表现的就很理性,他们给予科学家的不是嘲讽,而是安慰和鼓励。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用“虚荣”来栓释印度的登月试验也是不辩证的。而在“入常”问题上,说印度仅仅是因为虚荣,也同样值得商榷。
现在的联合国实际上就是二战的“产物”,它的治理模式和体系体现了“二战的结果”。直白的说就是二战的几大战胜国在主导当今的国际秩序。而二战时的印度还没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自然没有资格进入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而常任理事国的那张“一票否决权”则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没有谁愿意“多出一个人”来分享。所以,即便是俄罗斯也不例外。如果以此推断的话,在现有体制下,印度自然是“没戏”的。但是,印度却仍然“锲而不舍”的追求。难道印度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是。从印度的外交手段看,印度人虽然不能说玩得“风生水起”,但起码也是“可圈可点”。所以,印度的外交智慧不能用“虚荣”来衡量。应该看到,最主要是印度的实力在发挥作用。否则,G7峰会凭什么为了满足印度的虚荣而邀请它参加?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美俄等大国又凭什么非要“偏袒”印度?普京又凭什么邀请莫迪参加海参崴的远东经济论坛?显然,这都是因为印度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而恰恰是因为印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且“入常”也确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普京才会以“声明”的形式表达了对印度“入常”的支持。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地区强国。不否认,印度原来很贫穷,也很落后。印度原来的工业体系非常薄弱。但还应该看到,印度人已经在奋起直追。莫迪在用吸引外资的方式来“变相”提高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这样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为,外资的进入既可以发展经济,又可以促进印度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印度付出的代价就是“印度政府的让权和软环境”的改善。在这个问题上,莫迪在古吉拉特邦时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印度也并没有失去主权和根本利益。因为莫迪在连任竞选时对选民说过“民生的改变就是印度的根本利益!”不知不觉中,印度已经连续保持了15年的GDP7%以上增长率。GDP总量已经在今年的一季度成功超越了法英两国,已经从第7位跃升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从经济来衡量,超越德国和日本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印度有谋求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再从政治角度来说,印度不仅是南亚的“霸主”,也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组织的领袖国。平心而论,印度在国际上的“人缘”还是不错的。这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事关印度的废除370条款的国际反应,G7峰会对印度的邀请,俄罗斯紧紧的拉着印度等现象便不难看出端倪。也许有人可能会说“那都是在‘利用’印度”,可是,那恰恰说明印度有利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也可以说是印度“入常”的资本。应该说,想入常的不止印度一个,比如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在硬件上都要强于印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是这些谋求入常的国家中“争议”最少的一个。这就是印度的政治“资本”。所以说,假如联合国不得不进行改革的话,如果印度进不去,其它国家的希望会更小。而普京之所以力挺印度入常,也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自然也有俄罗斯的战略谋划。普京曾力主印度加入上合组织所体现的用意其实和俄罗斯力挺印度入常的用意近似。
由于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经济一直在下滑,民生问题更是停滞不前。所以,普京急需改善国际环境和自己的处境。困扰俄罗斯和乌克兰双边关系改善的去年11月25日发生的乌克兰船员被扣问题在日前终于得到解决。双方已经以交换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更加证明了普京在“改变”。而与印度加强关系恰恰是俄罗斯的现实需要。从经济上来说,印度是个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可以和印度在军工及资源领域实现“互补”。在政治和安全上,俄罗斯和印度同样有“遥相呼应”的空间。而从历史来说,印度和俄罗斯一直都有“传统友谊”。所以说,普京力挺印度入常应该是个“战略选项”,而不是“欺骗”印度。至于印度到底能不能“入常”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在现行的二战体系框架内,确实很难。但也并非没有希望,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联合国也终有一天会改革,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维护秩序要求。再者,随着印度实力的不断增强,联合国安理会也终究会有印度的一席之地。
却又投入90亿美元帮美军建新基地?
投入90亿美元帮美军建新基地,这个功文在寅抢不着,跟他认不认怂没关系,
这是16年前卢武铉政府时期跟美国签订的,在京畿道平泽郡投资建设美军汉弗莱营的项目,总投资108亿美元,美国要求韩国出资90亿,做为回报美国承诺百分之百与韩国同在。这项目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就开工了,基本可以说跟文在寅没有直接关系了,这种功劳没他的份儿。
6月29日,美军汉弗莱营基地一座建筑正式投入使用仪式
所以文在寅不认怂,建基地这件事早都生米成了熟饭,他要收回美军驻韩26处军事基地,是否包括这座汉弗莱营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在韩国投资90亿之后发生的事儿了,从时间逻辑看这就根本涉及不到文在寅否认怂了。
文在寅总统要收回美军驻韩基地,对美军造成的土地污染予以罚款,同时要收回韩军战时指挥权,不容置疑是对美国在日韩贸易战中偏袒日本,并且日本对韩产业打压造成韩国经济严重困境之机,对韩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愤怒。在韩国承担美军驻韩费用刚刚涨价两个多月之后,又要求韩国在这个额度基础上再翻五倍向美国交保护费,这种对韩国的背后插刀,并且直接违背了美国在汉弗莱营基地投资协议中,100%与韩国在一起的承诺,是韩国在安全上已经无法依赖美国。
这说明美国已经不再把韩国当成被保护的盟友,韩国的安全已经成了被美国安全绑架的肉票,美国已经不是韩国的保护伞,而是打劫韩国经济的绑匪,摆脱他,才是韩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此时如果文在寅真像提问描述的那样,美国只是测试了一下那个给韩国招灾惹祸的【萨德】,利用对手反击的巨大安全威胁的绑架,就吓得文在寅认怂,立马就给美军投资90亿:
其一,从算账角度看,他另外掏出这90亿,还不如直接认了美国那50亿的保护费。
其二,文在寅掏了这个90亿,其后边儿还会跟着多少个9亿?
其三,那个给韩国招灾的祸水——萨德,本身就是背着文在寅偷偷进入韩国的,更是被韩国国民激烈反对的,美国别指望启用了这套反导系统,招来对手反制打击的安全威胁,可以绑架韩国民众去施压政府向美国妥协;更别指望文在寅政府被这种安全威胁吓倒。
其四,文在寅如果妥协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他自己的结局比任何一届韩国总统都会惨的多!另一方面是让韩国变成了美国和日本的双重殖民地!沦落为世界上最孙子的地位,韩国就万劫不复了。
在这些前景预期之下,文在寅没有资格认怂,更没有条件认怂,认怂就是认死,他敢吗?他干嘛?
安倍晋三忽然辞职?
深度分析的话,安倍的突然辞职其实有很多的用意。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请看我一一解读:
一.缓和当前国内的反政府势力和不断下滑的支持率安倍晋三看上去依然稳固着自己的政权,依然牢牢掌握着实力。但是当前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已经下滑到了35%,这个支持率是特别低的。因此,整个日本国内反对安倍政府的势力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能够威胁到安倍所在的政党自民党的执政了。
按照安倍的任期,他还有起码一年的时间。但是,安倍的支持率一直是在下跌的。所以,一年之后,当安倍担任完首相,不能保证自民党是否还能够执政政权。所以,安倍如今辞职是为了自身的支持率和保住所在政党自民党未来的执政地位考虑。
这也可以说是安倍晋三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段。安倍因为之前的好友办学会和内阁成员丑闻之后,支持率一直下降。如今主动辞职也能够博日本国内民众的好感。这招手段可以说不愧是安倍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敏锐。
二.摆脱疫情的责任和日本经济下滑的责任日本应对疫情的措施可以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比较优秀的。日本的国内疫情并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那般严重。但是依然不容乐观。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为疫情的原因就会出现倒退。而这一切的责任就会落在安倍身上。
如今安倍借口身体原因辞职,一来可以解释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所以导致政务的处理不当所以没能减少疫情的损失。二来也可以甩锅一些责任,博取选民的同情。使得日本的国内民众认为安倍首相身体不好还一直未了日本的发展和未来鞠躬尽瘁。
安倍晋三的这一招辞职对于他自己来说可以说是一招极为巧妙的棋。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责任甩锅掉许多,而且还能够为自己博取一个相对较好的形象。
三.为避免成为中美竞争中的受害者安倍晋三所在的日本如今夹在中美之间很难做人。经济上,日本和中国的贸易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日本不想太过于得罪中国。但是如今中美在不断对抗中,站队就是一件很巧妙的事情。日本的军队权力几乎都掌握在美国手里。
美国为了对付中国不断施压日本,而这些压力自然就都给了安倍。安倍一心想要复兴日本的经济,使得日本的整体国家实力不再陷入滞胀。而一旦和中国交恶,那么日本接下来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毕竟疫情严重的美国的经济很难有较大的起色,日本的经济要想发展,还得搭上中国高速发展的列车。
安倍晋三不想要得罪中国,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日本如今的综合国力不是中国的对手。这是安倍不得不记住的。所以,日本现在面临站队的问题,无论是站队中国还是美国,日本的处境都会比较难受。因此安倍为了避免成为中美竞争中的受害人,自己的政治前途不要受到太大影响,因此出了这种主义。
四.安倍的身体出现问题安倍晋三今年一直被传出身体不对劲。今年3月份传出了安倍呕血的事情。虽然最红被日本的官方媒体否认了。但是可以看出,安倍的身体确实不太行。
安倍晋三两度担任日本首相,对于拥有巨大权力的首相。安倍不可能会轻易愿意放手。所以只能说,安倍的身体可能真的出现问题。安倍所得的溃疡性大肠炎的复发率很高,而且无法治愈。
所以,安倍的身体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安倍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完成。复兴日本的经济社会,修改宪法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但是,安倍的这些想法最终都没有实现。那么安倍身体出现问题进而使得安倍最终崛起辞职。毕竟安倍对于权力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不然也不会两度担任日本首相。
五.为自民党拉选票安倍辞职可以一定程度上位自民党拉取选票。如今安倍的支持率已经创新低了。但是安倍依然有许多的支持者。安倍下台之后,可以借助他之前的政治遗产和影响力为自民党拉选票。
安倍的能力还是比较优秀的,不然日本人也不会选他担任首相那么长时间。日本国内民众对安倍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安倍如今的辞职有一种功成身退的感觉。安倍将所有的破事都直接丢给了继承者。因此安倍的做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
不管怎么说,安倍选择在这个时候辞职可以说并不简单。辞职后的安倍说自己依然不会退出政坛,而是会继续担任众议院议员,继续在政坛中,为日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且安倍辞职之后还特意打电话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告诉特朗普:日美同盟关系不会改变。
也即是说,安倍晋三辞职之后,日本的总体大政方针还是倒向美国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安倍辞职之后,新首相就必须承担安倍留下的一大堆的麻烦事而且还得解说安倍的监督。所以,安倍其实还是以另外的方式继续执掌日本,控制日本。这是安倍的聪明之处也是安倍的狡猾之处。安倍晋三尽管不受大多数中国人的喜欢,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安倍还是比较优秀的。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转发,关注我吧,原创问答不易~也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