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爆通行证,农村什么时候能解除封路?
农村什么时候能解除封路?
这是每个农民最关注的问题,农村要是都这样被封着,会给当前的春耕生产和农民出行带来不便,农民朋友都想尽快的把村里的道路解封了。
首先,我让农民朋友先看一下2月19日全国疫情更新数据。
总体来说除治愈人数增长外,其他数据都在不同的下降,这可是个好消息。但大家不要太乐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不能有丝毫放松。
大家要知道,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它关系到全村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不要认为你村没事,没有被病毒传染,就万事大吉,就放松警惕。说不定那一天村里来了被病毒感染的人,那全村人都跟着受罪了,到那时再去防控封路恐怕是太晚了。所以啊,我们做农民一定要配合政府,虽说封村封路对我们农民带来诸多不便。但我认为这是暂时的,等全国疫情都全面控制了,到那时我们农村也就解封了。
其实大家用不着急,在做好准备春耕备耕的同时,应该多看看多了解一下我国疫情实况。不要一天唠叨唠叨问农村解封,要想信钟南山院士说的话,最迟4月底可以结束这次疫情。今天是2月19日,还有70天时间,除湖北等个别地区重点农村外,我想全国其他农村将会陆陆续续的解封。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村里的抗疫志愿者。从正月初一到现在我已经值了6个班,至今村里唯一出口还是被封着。如果没有政府下达解封令,村路还将一直被封着。不过从2月15日起,我们兰溪市被确定为低风险市,全市企业也相继复工复产。为了方便农民春耕备耕和农民工上下班,村里对原先封路的泥土进行了清除,由2名志愿者值班登记进出车辆,给来往人员检测体温,对外来人员村里还是拒绝进村的。
就昨天晚上,村书记在党员微信群里发微信说:今天晚上村口撒岗,明天不要值班了。可是,当我今天7点钟发微信问他要上面文件时,他回答我说:咋晚说撒,后来又说先不撒。看来农村解封还得再等一段时间,等到春暖花开疫情病毒彻底消灭了,到那时再解封也不迟,大家说是不是啊?
真的能月入万元吗?
摆地摊能否月入万元?有的人说有,有的说没有,其实摆地摊是有月入过万的也有月入二万都有,也有没赚钱也有亏本的,不管什么生意,开公司也好,个体实体店也好,摆地摊也好,都有赚大钱的,赚小钱的,也有亏本的。
集市摆地摊的,最主要就是货源渠道,找得到货源渠道,拿比别人便宜的货源,就能赚钱,你找不到货源渠道,随便到批发市场进些货就摆地摊,你肯定赚不了什么钱甚至亏本。就如摆地摊卖服装的,能找到服装厂库存货正常很赚钱的,批发市场的服装是批给实体店的,如果摆地摊到批发市场进货,是赚不了什么钱的。
卖水果,找到果园,与果园老板谈好最优惠价格,大批量进,拉到菜市场倒一大堆卖,用牌子写新鲜果园刚摘水果平卖,生意会很火爆。
小编三月份到外地参观朋友的金钱龟养殖基地,朋友带我去附近的一个果园摘大青枣,下面看真实图片。
果园任吃,摘下来的大青枣每斤三元。青枣又大又新鲜,小编记得自己住的地方市场水果摊的青枣是卖5.8元一斤。
于是问果园老板说如果我要几千斤,能不能便宜?果园老板说如果挑选摘,三千斤以上2元一斤,如果总摘不挑选,1.5元一斤。
我于是打电话问一个近期还在找工作的朋友,问他要不要摘青枣去集市卖,然后介绍了我看到的现场情况,他说要。
于是他过来后,虽然总摘价钱便宜5毛钱,但大小不一,颜色品相不统一不好,于是以2元一斤的价格挑选,摘了五千斤,叫了一辆货车,拉到我们住的集市卖,路程140公里,司机的车是办了农副产品绿色通行证的,免高速费,所以运费便宜一些,就1000元。5000斤,每斤运费0.2元,青枣每斤2元+0.2元,成本2.2元,
市场水果摊几个摊档,有卖5.8元的,有卖5元的,最差的货尾都卖3.8元一斤。水果摊都是到水果找发市场进货,价格比去果园摘的贵好多,最重要的是批发市场的水果大多是进冻库的,所以市场的水果摊卖的青枣不知放了多久,没现摘的新鲜。
我朋友在果园现摘的新鲜,又是挑选的,个子都比较大,色泽又好,首先占了优势,所以我叫朋友写块纸牌10元3斤放在明显处。
由于是单一卖青枣,又是倒一大堆在地上,新鲜个子大,价格又比水果摊的便宜2块多,一下子买的人非常火爆,第一天就卖了1千多斤,5000斤卖了四天,剩几百斤挑选剩下的,第五天就卖10元4斤,最后一百多斤卖2元一斤。
5000斤卖五天,进货2元一斤卖3.3元,毛利赚了5000元左右,扣除运费1000元,市场收费每天20元,五天100元,赚了3000多元,虽然没有日赚1000,但也日赚700多了,现在朋友还在继续去果园摘,现在卖十多天了,收入已上万元。
现在有的人看不起摆地摊的,认为赚不到钱的,也有放不下面子摆地摊的,看不起摆地摊认为赚不到钱,认为日入几百月入过万是吹牛没可能的,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做过或者没找到进货渠道,放不下面子的人,我想问面子值多少钱?
诚然,很多人说摆地摊太辛苦,确实是,但现在做什么就不辛苦?打工不辛苦吗?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不辛苦吗?他们不还是勤劳奋斗着。
这果园还有大片火龙果园,青枣摘完后,火龙果又要来了。我朋友说生意能接下去很不错。
喜欢本文的读者请关注,点个赞,摆地摊的朋友也请关注小编,共同分享生活乐处。
很多口罩厂都复工了?
最近这段时间,美妆达人不买口红了,饭圈女孩不追星了,喜欢二次元的宅男不追动漫了,广场舞热爱者不跳舞了……
几乎全中国的人们都在关注同一样东西,就是——口罩。
“俗话说”:戴口罩出门买口罩,口罩没买到,还损失一个口罩。
考大家一个数学题
家里原有12只口罩,连续出门9天买口罩,买回10只。
问:家里还有几只口罩?
算出答案的小伙伴,请在“留言区”留个爪。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过年期间,“一罩难求”,我比较能理解,但现在很多生产口罩的工厂都复工了,为何还是那么难买到口罩呢?
我来帮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先抛开“防护物资优先供给疫情一线”这一点,从普通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经过这些天的科普,相信大家都知道,普通医用口罩一般是3层。
靠近我们面部的内层是无纺布,主要功能是吸收我们释放的湿气和水分。
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作用是防止液体的飞溅。
而隐藏在内层和外层的中间层是熔喷层,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的无纺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屏障阻挡病菌的侵入。
虽然这3层都属于无纺布,原材料都是聚丙烯,但它们的制作工艺并不相同。
那么,给口罩生产力拖后腿的是原材料“聚丙烯”吗?
聚丙烯主要是在原油中提炼。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炼化工厂除大检修外,会持续生产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柴油、石油极其化工原料(聚丙烯、聚乙烯等)。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餐具、水壶等大部分都是化工厂生产的聚丙烯做成的。
也就是说,在日常中,我们很容易就能买到聚丙烯等塑料制品而且价格不贵。
既然聚丙烯不难求,那究竟是啥导致口罩难求呢?
大家还记得我刚刚提到的负责阻挡病菌的熔喷层吗?
没错,口罩的重点就是这层熔喷层。
如何让普通的无纺布变身成为口罩的中间层呢?
第一步:利用熔喷法
熔喷法(Melt Blowing)属于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工艺,工艺原理就是借助高速热空气对生产口罩的模具喷出的丝进行牵伸,由此形成超细纤维后凝聚在凝网帘或滚筒上,依靠自身粘合成为非织造布。
简单来说,就像蜘蛛吐丝织网。
第二步:驻极处理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静电吸附能力。
当你呼吸的气流通过无纺布时,空气正常通过,而粉尘和含毒飞沫,全部被静电吸附。
而驻极处理就是让中间层的熔喷布带电荷,通过荷电纤维的库仑力实现对病毒颗粒的抓捕。
第三步:环氧乙烷消毒与挥发
一般来说,医用口罩制作好后,会使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
不过,环氧乙烷是一种具有毒性且致癌的物质。
为何还要用这种物质进行消毒?因为它也能“毒死”细菌。
消毒处理需要多长时间呢?
不用49天,但也需要14天。
环氧乙烷消毒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必须通过解吸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而解吸采用的是自然挥发的方式,因此时间较长,一般14天才能完成。
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制造口罩的原料充足、工厂产能高的情况下,还是“一罩难求”了吧。
原因就是,口罩生产周期较长,而生产周期长的关键是消毒剂挥发所需时间长。
口罩不够用,如何给口罩续命成了大家都关注的事情。
网上流传了很多种“口罩续命法”,比如防溢乳垫、卫生巾、纸尿裤……这些听上去就不靠谱。
不过,最近兴起了一种“一次性口罩垫”,听上去好像有点用。
一次性口罩垫靠谱吗?
揭晓答案前,先重温上文提到的重点——口罩中间的熔喷层可阻挡细菌、病毒进入人体。
这一点,放在一次性口罩垫中同样适用。
如果你们购买的一次性口罩垫的中间过滤层,不是使用熔喷工艺的聚丙烯无纺布,那它没达到普通医用口罩的防护效果。
所以,不要购买此类的一次性口罩垫。
此外,即使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也要看产品的检测标准。
有些一次性口罩垫在外包装上虽然标注了“医用级别”,但建议大家睁大眼睛仔细找找包装上有没有出现“YY/T-0969-2013”“YY0469-2011”或“GB-19083-2010”的字样。
它们分别代表了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检测标准,防护效果是依次递增的。对普通人来说,能通过前两个标准的口罩就足够防护了。
如果包装上没有这些字样,那它的防护效果也是不够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一次性口罩垫的透气性比较差,加上贴了一层口罩垫后,整个口罩厚度都会增加,就更不透气。
当气体无法穿过口罩和口罩垫,那空气就会自己从口罩垫外侧通过,也就是说,口罩垫的过滤效果再好,也会因为漏气而无法阻挡病毒。
因此,实在缺口罩的小伙伴,可以适当使用正规生产、通过检测标准的口罩垫,但不明厂家生产、没通过医用检测标准、透气性差、不贴合面部的口罩垫都不建议使用。
如果购买了一次性口罩垫,而且量比较足的,建议每3~4小时换一次。
三眼花翎为何那么重要?
谢邀。看了这个话题,孔雀愉悦的抖了抖翎羽,显摆着它的人生巅峰,又仿佛揶揄着·大清一朝的大部分官员穷其一生甚至见都没见过三眼花翎,如果孔雀是官员,那还了得,皇帝直接就.....把它炖了(禅让是不可能的o(∩_∩)o )。其实很普通的物件,只是被赋予极高的荣誉象征,换句话说就是附加值极高。和珅没有,弟弟和琳有,这东西是稍稍偏向军功赏赐的。
三眼花翎和免死金牌一样,不具实际意义,在朝臣眼中,这些物件是光宗耀祖之物,而获得方式则涉及功勋方面的层次高低问题,而在皇帝眼中,孔雀毛就仅仅是孔雀毛而已。发的太多就“不值钱”了,所以始终抱着“惜售”态度。
插一句,“摘去顶戴花翎”这台词天知道听过多少遍了,顶戴和花翎是分开的,顶戴简单地说就是帽子,分凉帽和暖帽,电视剧中很多演员都戴错了呦~大家可以留神看看。
顶珠,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而顶珠下方就是玉质或翡翠材质的翎管,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孔雀毛的地方(但不仅限于孔雀毛)
孔雀毛=翎枝,分蓝翎、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飞禽中的平头哥,不死不休,适合武将)“勇于斗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花翎就是孔雀羽毛。
清朝几乎历代皇帝都三令五申,不能乱戴,不能不戴,乱戴为违例、违规甚至违法逾越,不戴则失本分。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相对来说永远是平凡者居多,所以不敢浪费大家时间细说一眼、二眼了,总之,二眼就极其不凡了,我们着重说三眼。
说下哪七个人得到了三眼花翎-----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徐桐、李鸿章。
他们每个人都够轻松开几十题的,所以我只能简单写写,难免有所取舍、遗漏。
富察傅恒,著名外戚&名将,更是乾隆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的弟弟,以前开贴讲过,富察皇后过世,乾隆已经悲痛的整个人都失常了,还“吓”死了一个皇子,工部、礼部几乎“团灭”,脾气暴躁之下无数人遭殃,可见乾隆和富察皇后的感情,傅恒这关系很铁的,再加上功勋卓著,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督师云南。入缅作战等等等等。
福康安,傅恒的儿子,富察皇后的侄子,传说中乾隆的儿子,是不是真的不讨论,至少乾隆非常喜欢这个自小在宫里养大的孩子,这事真的,乾隆封他为贝子,是除宗室外的第一人。福康安四次镇压各地民变,参加大小金川之战,抗击进攻西藏的廓尔喀军。收复藏地。继督兵追击,六战六胜等等等等。
钮钴禄和琳,和珅的弟弟,参与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受和珅指使包庇盛住(乾隆的小舅子)等等。最后配飨太庙......和珅虽然没有三眼花翎,但是如果不是和珅的关系,和琳这么单薄的战功,同样拿不到三眼花翎、配飨太庙就更别想了......
萨尔图克·长龄从征甘肃、新疆、台湾、廓尔喀,主持平定张格尔之乱。
爱新觉罗·禧恩,袭爵睿亲王(眼熟吧)是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后封的,乾隆下诏多尔博还为多尔衮后嗣,淳颖袭爵为睿亲王,根系:淳颖的嫡福晋富察氏是傅恒之女,是孝贤纯皇后的侄女......
徐桐,一生不遗余力的打击新党。支持慈禧,力举立溥儁为皇储。废光绪帝。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怎么说呢,死得有些骨气,但是一生都在围着慈禧打转,目的性似乎强了些。
清廷裱糊匠李鸿章,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三眼花翎等特权,一个都不少,美中不足的就是三眼花翎被摘过一次,后来和谈前被李鸿章申请了回来。
都极简的写过了,同是孔雀翎孰轻孰重,孰亲孰厚一目了然,有靠战功拼命得来的,有靠着关系打赏的,有靠巴结获取的,其实都是看君主的好恶,所以也不需要讲什么公平性,皇帝喜欢就是好的,够不够格掌权者说了算。
大家遇到过什么尴尬的事情?
疫情之后遇到最尴尬的事,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一顿牛肉面花了我2187元,天理何在?
作为兰州人,解封的头等大事就是吃一碗美美的香喷喷的牛肉面。这里不吃牛肉面等于没吃饭(有点夸张哈😊)。
于是,解封的当天,几十天未见面爷的我便疯了一样的冲下了楼。当百米冲刺跨出小区后闻到那久违的牛肉汤香时,我的哈喇子和我的灵魂已然同时出窍。
幸好疫情刚过,外边吃饭的人还不多,一人可以占一张桌子。有史以来终于可以在牛肉面馆里豪横的占领一整张桌子,美滋滋。于是各种莫名其妙的飘然让我对这顿饭充满了美好与虔诚的信念。
老板,我要加肉,两个鸡蛋,四个小菜。好夸张,肉蛋双飞改成肉蛋四飞,这得多大的勇气,全让疫情给逼出来了哈哈。
老板,我要大宽,不二细,要不来个毛细,算了就揪页子好了。有着一次想把各种吃完的感觉。辣子多放,蒜苗香菜多放,再给我来碗牛肉汤。
于是,热乎冒着牛肉汤蒸汽的完美牛肉面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完美,超级完美,让我先欣赏一下,酝酿一下情绪,让口水滋润下我的舌头,让味觉达到最佳位置再开干。
擦,凳子有点远,不是我战斗的最佳位置,往前挪挪。
呀,凳板是脱的。刚有这个感觉,紧接着一股钻心的痛传入我脑海。完鸟,指头瞬间失去感觉。拿出来一看,指头蛋耷拉着脑袋,跟我在那晃悠。
于是第一念头,医院。摁倒一起,拿纸巾一包,没来的急给老板打招呼,又是一个百米冲向出租车。于是下来就是医院流程。一个缝合手术。
苦逼的是,那碗面还有那肉蛋四飞眼睁睁的看着我离它们而去,得不到临幸。我罪恶的口水慢慢消失。
疫情结束后的第一碗牛肉面,我吃了2187元,还没吃到嘴里。
这尴和尬绝对是后娘生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