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船队,核潜艇靠不靠谱?
不知问题中说的核潜艇靠不靠谱具体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核潜艇确实是一个国家国防军工技术能力的体现和大国地位的象征!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只有6个国家装备了核潜艇,即联合国“五常”和正在不断崛起的印度,单从这一点来讲就足以说明核潜艇“非常靠谱”!全球现役主要核潜艇一览等待处理的英国退役核潜艇:要说核潜艇“不靠谱”的方面,就只有退役处理了!工序繁琐、难度高、花费大!
核潜艇分为执行战略核威慑/核打击任务的战略核潜艇,以及利用潜射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鱼雷等常规武器执行反潜/反舰/对陆打击的攻击型核潜艇(包括以往分类中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中,各国现役战略核潜艇可搭载-12-24枚潜射洲际导弹,而且普遍具有分导式多弹头,只要有1艘战略核潜艇在,就足以毁灭对方数十个中等以上城市,你说靠不靠谱?!各国现役战略核潜艇对比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搭载16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分导式多弹头再入大气层的壮观景象
攻击型核潜艇战斗力普遍优于常规潜艇,即便是最先进的AIP潜艇同等条件下也无法有核潜艇抗衡!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美国海军,其潜艇部队全部为核潜艇,作为全球最强海上力量,美国海军绝对了解核潜艇相对于常规潜艇存在的巨大优势,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最后一型常规潜艇“长颌须鱼级”退役以来,美国不再发展常规潜艇,专心研发高性能核潜艇,其最新一代“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已经服役18艘,而且还在以至少2艘/年的速度“下饺子”,这也足以说明攻击型核潜艇是十分靠谱的!美国海军超级豪华的全核潜艇部队不断改进提升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仍在不断“下饺子”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在自身技术能力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肯定都会尽量装备性能最好的武器装备,不仅“五常”这些传统军事强国在努力发展核潜艇技术,包括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也只想方设法发展核潜艇,印度不仅花费高价租界了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还设计、建造了自己的“歼敌者号”核潜艇,而巴西则通过引进法国“鲔鱼级”常规潜艇着手建立自己的核潜艇能力,核潜艇靠不靠谱从各国的实际行动中就能体会到了!印度潜艇部队,不久就会再增加1艘租借自俄罗斯的“阿库拉级”核潜艇巴西海军第一艘“鲔鱼级”潜艇下水,后续艇考虑装备核动力系统我国下一代核潜艇效果图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如何评价SpaceX成功发射并回收猎鹰重型火箭?
SpaceX新世纪的太空大戏:来自火星的你。
欢迎关注DOCO热纪录,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悦享真实世界
2月7日04:45分,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在弗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完成了一级火箭的分离和回收。
▲ 重型猎鹰发射瞬间
重型猎鹰的发射让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它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 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正如马斯克此前允诺的一样,这次重型猎鹰发射所搭载的正是他本人的一辆樱桃红色特斯拉跑车。
不出意外的话,这辆跑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陪伴它的是驾驶座上名为「Starman」的假人和车内循环播放的大卫·鲍威的单曲《Space Oddity》。
重型火箭猎鹰的发射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我们能够搭载着它去火星一日游也说不定哦!
美国天文学家、宇宙学家卡尔萨根曾说:
我们开始是漫游者,我们一直是漫游者。
我们在宇宙海洋岸边徘徊许久,我们已最终准备好向其他星球起航。
▲ 卡尔萨根
的确,人类是喜欢探索的物种。
今天,DOCO君想推荐一部纪录片——《太空之旅》,它展示了美国航天局对火星和更大的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历程。
美国重要太空探索项目
从1958年开始,美国航天局就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运作,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率先启动。
直至今天,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还让人依然记忆犹新。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天空实验室是美国第一个环绕地球的试验型航天站,工作舱是天空实验室的基本部位,它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
曾在一年的时间里接纳过3批航天员在站分别工作了28天、59天和84天,共进行了270多项研究实验,拍摄了18万张太阳活动的照片,还进行了长期失重人体生理学试验和失重下材料加工的试验。
▲ 美国天空实验室
NASA的航天飞机曾是几十年来太空飞行的主打项目,从37年前第一次升空到2011年最后一次发射,该项目共发射了135次,把超过350名宇航员和上千吨物资与装备送到了低地轨道。
美国的五架航天飞机分别为:
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提斯号、奋进号。
▲ 美国五架航天飞机(从左到右):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提斯号、奋进号
其中亚特兰提斯号共执行了32次任务,是执行国际合作任务最多的一架航天飞机;
发现号是美国历史上参与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功勋显著成为美国航天飞机最为著名的代表。
无垠的太空有着无数的秘密,太空合作由此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共识,国际空间站(ISS)便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
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欧洲航天局、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加拿大国家航天局、
以及,巴西航天局。
▲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于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经过十余年的多重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实施。
ISS系统设计和科学实验催生了许多发现,包括水净化和机器显微外科的突破,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太空和宇宙都是必不可少的进步。
航天飞机的陨落
任何事情都不是轻易就能成功的,比如万众瞩目的航天飞机项目。
在该项目运营的30年时间里,有14名宇航员由于航天飞机突发的爆炸和解体事件而不幸丧生。
▲ 美国航天飞机项目中14名丧生的宇航员
2010年,国家空间站基本建成时,美国决定放弃航天飞机项目。过高的运营成本和过低的安全系数是航天飞机被退役的主要原因。
美国五架航天飞机,每架研发费用20亿美元,总共发射100多次,每飞行一次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而且返回后还要进行大量费时费力的检修,这让航天局的财政不堪重负。
尽管提出航天飞机项目的初衷是:
为了降低整个载人航天研制和发射过程中的花销,但是美国人在执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却发现真实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乐观。
▲ 亚特兰提斯号在升空过程中爆炸
航天飞机由于重复使用,因此其技术难度更大、系统设计更为复杂、零部件也更容易耗损,从起飞、上升、轨道运行,再入大气层直到返回着陆过程中,都需要经受各类极度严酷的环境。
此外,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需要多次重复使用,这也为其执行任务带来了安全隐患:
随着飞行任务的增加,宇航员在飞行中势必承受更多潜在危险。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航天局认为宇宙飞船比航天飞机更安全,成本更低,所以减少了航天飞机的飞行次数。
直至2011年,航天飞机的彻底退役,宣告了一个太空探索项目的终结。
▲ 美国宇宙飞船“猎户座”
航天飞机尽管被视为人类太空探索的象征和图腾,但它暴露出来的弱点,使它成为了美国和NASA的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对于美国航天业来说,重型猎鹰火箭的发射意味着在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又一次有了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能力。
美国私人航天企业崛起
航天飞机的退役,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不适应当代人类对于太空探索的需求,
一方面则是因为近年来美国的私人载人航天产业也已经逐渐成熟了起来。
不管从技术还是财力来看,私人航空都比NASA来的更加有底气,甚至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都表示:
在美国财政预算拮据以至于几十年来发展太空技术的资金严重不足的时候,需要让私人机构充分参与进来,改变NASA的现状并使之在创新与载人航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美国宇航局局长 查尔斯·博尔登
SpaceX便是这种政策扶持下私人航天飞行产业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而它并不是唯一一个。
迎着太空探索这波浪潮前行的,还有别的弄潮儿,比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开创的蓝色起源火箭和新谢帕德火箭,其实早在猎鹰之前就实现了一级回收。
而火箭一级回收的成功率越高,也就意味着美国私人载人航天产业会因运力成本的大大节省而实现进一步的迅猛发展。
▲ 蓝色起源火箭
我们最初发明飞行器,是为了探索更高更快更远的地方;
后来制造飞船,是为了探索宇宙空间的边缘;
然而这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好奇心,于是航天飞机横空出世,成为我们在太空中的哨所;
国际空间站构建的无重力世界,帮助我们凝视着无限宇宙的黑夜。
现在,更大的冒险来自于对神秘火星世界的向往,“定居火星”愈来愈频繁地被人们挂在嘴边。
纵观美国太空探索的进程,不难发现历来的每次项目都是由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承担。
从阿波罗计划、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到国际空间站等,NASA或已实现“开拓未来的太空探索,科学发现及航空研究”的愿景。
然而在2011年初航天飞机“奋进”号执行完最后两次飞行任务之后,美国的宇宙探索之路似乎出现了停滞的状态。
那么,类似于SpaceX的私营航天企业是否会成为美国载人航天的主角?
它们的发展是否会取代由NASA代表的政府大包大揽的航天时代呢?
一切都等待着时间来证明,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希望我们去火星瞅一眼、逛一圈的愿望能够早日达成哟!
讲一个人的灵魂附生在飞船上?
重生之超级战舰 在地球毁灭的前一个星期,萧宇将自己的灵魂和一艘星际飞船的主控电脑融合在一起,抢在地球毁灭之前逃了出去。 和电脑融合之后,萧宇在拥有电脑强大计算力的同时,也拥有着身为人类的强大创新和探索能力。于是,萧宇的科技开始了慢慢的攀升,开始尝试打造一支集攻击、防御、探索、登陆、采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真正星际超级舰队。 探索宇宙之中的奥秘,和系外行星,各种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类星体等进行亲密接触,和各种宇宙文明进行血腥厮杀,探寻被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的宇宙真理…… 暗物质,反物质,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相撞,黑洞毁灭,河系碰撞,这一系列的神奇现象,萧宇将一一亲身见证。 这本书还不错不过算不上经典
降维打击有多恐怖?
在《三体》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经典场面,由强相互力材料制成的水滴探测器在人类庞大的太空舰队中毫无阻拦的航行穿梭,将人类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太空屏障”击得粉碎,人类太空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而水滴依然光滑如镜。
到了后面,更高级的文明随手丢出一个二向箔,便将整个太阳系变成了一张二维画卷,不同科技水平所带来的文明差距在这一刻表露无疑。于是,人们将这种文明等级差距太大的战争称为“降维打击”,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桥段,但在现实世界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随后欧洲人开始源源不断渡过大西洋登上美洲大陆,两种不同文明在人类走出东非大陆后再一次遭遇。似乎人类社会内部也同样遵循“黑暗森林”法则,两种文明相遇没有和平共处,更没有共同发展,而是很快爆发了冲突和战争。在随后几个世纪的殖民过程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英国人用枪炮、马匹和病菌先后征服了美洲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消灭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帝国,屠杀了90%以上的印第安人。而卡哈马卡战役便是这一系列战争(屠杀)的残酷缩影,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殖民过程中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进行降维打击的残酷无情。1532年11月16日,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与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相遇。双方当时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皮萨罗的手下只是一群由62名骑兵和106个步兵组成的乌合之众,而阿塔瓦尔帕却统治着数百万忠诚的臣民,率领着与其他印第安人作战凯旋的8万精兵。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在两人见面短短几分钟后,皮萨罗就将阿塔瓦尔帕俘虏,并勒索了有史以来最大一笔赎金。这笔赎金的黄金足够装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超过8英尺的房间。但在赎金交付后,皮萨罗却违背自己的诺言,将阿塔瓦尔帕处死。而与之相比,在这场会面不久后爆发的冲突结果更是让人跌破眼镜。卡哈马卡战役当阿塔瓦尔帕将神父递给他的《圣经》扔在地上后,西班牙人率先向印第安人发起了攻击,他们骑着高大的战马顺利冲开了人数众多的印第安士兵,将其践踏在地;他们挥舞锋利的铁剑,轻松斩下印第安人的头颅,刺穿他们的胸腹;偶尔发出的一记火枪,在很远处就将一个印第安人击倒。而与之对比,印第安人使用的狼牙棒、木棍和弹弓却很难对全身披甲的西班牙人造成致命威胁。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下,战争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战斗演变成了屠杀。夜幕降临之前,惨烈的厮杀结束。印第安人被杀死6-7千人,剩余7万多人只因西班牙人累得无力举起屠刀才告幸免,相当于每个西班牙人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平均杀死了40人,而西班牙一方却未损失一兵一卒。这样的战斗结果古今中外世所罕见。如果说,这一次存有侥幸的因素在其中,那么接下来双方爆发的大大小小的战斗结果再次证明了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靠人数所能弥补的。在阿塔瓦尔帕死后皮萨罗从卡哈马卡向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进军期间,又分别爆发了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4次大小战役,参加这四次战役的西班牙骑兵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印第安人则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然而每次战斗的结果都是西班牙人大获全胜。1536年,印加帝国最优秀的将军基佐在利马围困住了西班牙人,并打算向该城发动猛攻时,两个中队的西班牙骑兵向他们发起了冲锋,并在第一次冲锋中击溃了印第安人军队,并杀死了基佐和其他指挥官。而在不久后一只由26名骑兵组成的小股部队利用类似的冲锋击溃了下一任印加皇帝曼科亲自率领的最精锐部队。为什么在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经常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呢,为什么西班牙人往往能够轻松战胜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自己的敌人呢?一、以马匹为代表的军事装备的巨大优势一匹战马在战斗时所带来的机动性、冲击力以及居高临下的战斗位置,使得空旷地带的步兵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西班牙的殖民战争中,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始终。公元前1800年左右,马拉战车的使用改变了中国、近东和埃及等地的战争方式和格局。在马鞍和马镫发明后,马匹使得来自亚洲大草原的匈奴人和一波接一波的蛮族对罗马帝国及后继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最后以蒙古人于公元13世纪和14世纪征服亚洲和俄罗斯的大片土地而达到高潮。甚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仍然保有相当数量的骑兵,并将马匹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除了马匹之外,西班牙人所持有的铁剑和火枪可以轻松破开印第安人的软革皮甲夺走他们的生命,而印第安人的木质或石质武器却很难对西班牙人的全身铁甲造成威胁。二战前夕的波兰骑兵二、病菌开辟了殖民道路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腺鼠疫等传染病对于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地并杀死当地原住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超过了军事装备的巨大优势。在整个美洲,随欧洲人传进来的疾病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远远走在欧洲人之前,杀死了90%以上的美洲土著人。而在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过程中,天花病毒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天花由西班牙移民带到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后,经由陆路传播到南美的印第安人中,在1526年左右杀死了印加皇帝瓦伊纳·卡帕克和他的大多数朝臣,随后杀死了他的指定继承人。这些事故导致了阿塔瓦尔帕与其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加之天花病毒的肆虐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严重损耗了印加帝国内部军事力量。而西班牙人在长期与细菌病毒的共存时间里,逐渐形成了对上述传染病的免疫能力。这些对印第安人致命的病菌丝毫无法奈何这些征服者,反而成了他们的开路先锋。三、文字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除了上述这些可见的因素外,文字对战争的影响也同样不可估量。西班牙具有十分完善的文字系统,在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到皮萨罗入侵印加帝国的几十年间,各种关于新大陆的文字记载、旅行日记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各地的风土人情、行政组织、军事部署等等,这就为皮萨罗了解印第安人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情报。而相反,印加帝国并没有发展出系统的文字,相互沟通只能依靠口头传播,这就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短时效性,各个部落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哪怕西班牙人已经屠杀了几百公里外的一个部落,其他部落的人对于这个来自大洋另一端的文明仍然一无所知,甚至阿兹特克皇帝蒙特朱马还将这些残暴的殖民者当做神明来崇拜。当然除上述三个方面原因之外,行政制度的不同、军事策略的相异以及人员士气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文明碰撞之后的结果。卡哈马卡战役的反思通过卡哈马卡战役以及其他殖民侵略战争,除了让我们对西方殖民者文明外衣下的残忍和暴虐有了更新和更深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对抗结果的深思。一个拥有八万人的庞大军队面对不到二百人的散兵游勇竟然毫无反抗之力,这样的结果看上去匪夷所思,但文明之间的巨大差距却使其成为了可能。文明之间的冲突从来不是角斗场上的公平竞争,而是科技、体制、生产力的全面对抗,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屠杀,从来都是古今不易的道理。三体中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也是黑暗森林法则成立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地球这个很小的黑暗森林中,两个文明为了争夺有效的空间和资源必然会爆发冲突,而落后的文明则必然在冲突中衰落甚至是灭亡。西方文明自诞生以来就相信丛林法则,近代更是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现在也依然坚持零和游戏,所以在面对不同于己的文明时往往不会像中国提倡的那样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而更愿意举起手中的刀剑,直到一方屈服或灭亡。所以我们不能在虎狼环伺的环境中还对敌人抱有最大的善意,同时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和文明实力,才不至于向印第安人那样被降维打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三体第二本黑暗森林重点内容?
三体Ⅱ的故事情节建立在宇宙社会学的公理上。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人们发现,三体人的交流不需要语言,他们的大脑思维可以直接通过脑电波进行互相交流。三体人的思维对外界是完全暴露的,不能隐藏。他们想到什么,就会传达出什么信息。在三体人的思维世界中,不存在计谋和伪装。他们和别人交流时,所交流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能欺骗,不能撒谎。这不像人类,人类可以想一套,说一套;人类可以想的做的不一样;人类只要不说,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发现了三体人的这种思维特点后,人类选出了四位面壁者,给他们赋予绝对的权力。他们可以调动任何想调动的资源,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他们也完全不必向任何人解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样,三体人派来的智子也就无法了解四位面壁者到底想的是什么,他们到底会用什么样的战略来对抗三体人的侵略。
第一位面壁者试图建立一支强大而意志坚定的地球太空军。但他的真实想法不是让太空军去对抗三体的侵略者,而是用宏原子聚变的极高能量,毁灭地球太空舰队。这样,这只舰队就变成了宏观量子态的幽灵舰队。这些已经死去的幽灵不可能再死第二次,所以让这支幽灵部队去对抗三体侵略者。可是他的战略被三体人识破了!三体人完全不在乎量子幽灵。
第二位面壁者试图用能量巨大的氢弹改变水星轨道,使水星掉入太阳,从而引起太阳内部物质的喷发。这些喷发物质最终会将金星、地球和火星也拉入太阳,进一步毁灭整个太阳系。这样的做法当然会让三体人失去侵略的目标,但他付出的是整个太阳系的代价,而且人类也会同时灭亡。这个策略也被三体人识破了。
第三位面壁者表面看,是给人们的大脑中植入坚强不屈的思维钢印,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失败主义者,他压根儿就不相信人类能够战胜三体。
当三体人派出的前哨,一个水滴状的小型航天器到达太阳系时,人类已经建造了一千艘巨大的恒星级战舰。人类派出一千艘太空舰队,浩浩荡荡的向三体人的水滴展示自己强大的力量!结果,水滴仅仅凭借自己异常坚硬的外壳,使用撞击的原始方法,就完全毁灭了地球人类的庞大舰队!少数逃出的几艘战舰之间又发生了内斗,最终只有两艘战舰逃亡到太空深处,保留了一点人类的生命火种。
就在人类世界陷入极度绝望的时候,第四位名叫罗辑面壁者,发现了宇宙社会的丛林规则,也就是黑暗森林规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