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吟郭嘉,卧龙吟魏国必练武将有哪些?
1、徐晃:魏国神将,推图利器,人称放牛娃,需顿悟,可自帅大军,也可与郭嘉组成战法阵型。
2、华佗:三国神医人手一个,目前用到死的治疗。
3、 张郃:三个国家的单骑将领都有出场的机会,但是不练也能过图,不建议练。
4、 荀彧:曹操的第一大谋士和凤雏一样做冷板凳了。
5、夏侯渊:三个国家的破军貌似用没上场机会,放着吧。
6、张辽:魏国又一神将,虎冲锁血,但是不稳定,看脸,需顿悟,不着急。
7、郭嘉:魏国再一神将,改版后威力强大,需顿悟。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
首先反驳一下题主,诸葛亮一定会出山,理由很简单:自比管、乐。况且,对于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最重要的是才华尽显、抱负实现,活多大岁数对他们真有那么大吸引力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们稍微了解一点就知道,管仲和乐毅两个人是都没有任何归隐历史的。管仲是典型的法家代表,富于改革精神,同时还是一位军事家;而乐毅除了是一位军事天才,在占领齐国的5年里,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轻徭薄赋、尊重民俗,准备从根本上占领齐国。
这二位东周时期的大牛人物,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又是文武齐全,诸葛亮将自己比作他们两位,那自然是要成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国之栋梁。而他在隆中为刘备时提出的战略规划,更是体现了他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如此一个天纵奇才,最终一定会选择出山,因为他不能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他要为自己热爱的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然后再谈,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原因也简单:暂时没得挑。
在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他的选择只有几个:北投曹操、东从孙权,近择刘表。
而根据以后的故事,大概推断诸葛亮谁也没选是两方面的考虑:
1、 不能尽其才。
2、 家族顾虑。
不能尽其才是主要原因,家族顾虑则是次要的。简单分析如下:
不能尽其才一方面是诸葛亮在上述几个阵营中都会属于小字辈,而且他们又各自不缺人,诸葛亮去了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各自的政治理想与诸葛亮都存在冲突:曹操已经在掌握大权以后渐渐滋生出更多的野心来;孙权有着强烈的保守江东的想法;刘表则干脆没有任何的进取心。
就像管仲辅佐的齐桓公,他虽然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但能够充分发挥管仲的才华,对于管仲而言,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诸葛亮的情况也一样,一个君主,如果二者兼备最好,退而求其次,也得满足一点,来让自己才华施展。很可惜,他们同时二者都不满足。刘备满足前一个但并不满足后一点,但这就已经够了。
家族顾虑则更多是因为诸葛家与荆州名门结为姻亲。这就使得诸葛亮如果出仕,于情于理第一选择都应该是刘表,但刘表又明显不行。
所以,既然暂时不能出仕,那就找个交通便利、离襄阳很近又适合读书学习的地方,继续自我深造。这就成了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理由。
况且,我们还得补一句。诸葛亮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得是基于整个天下的基本形势来的,刘备的存在应该是诸葛亮下定决心的一部分原因。他早把未来压在了这位“刘皇叔”的身上,因为这样一个极具韧性和战斗欲望的君主,这样一个奇缺CEO的一方诸侯,实在是太和孔明先生的胃口了。
刘备说,他能得到孔明,如鱼得水。可反过来讲,孔明拜得玄德,不也是龙游大海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