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2.5,原始人是什么?
原始人是早期人类的统称。
原始人的智力和道德不是平行发展的。要理解一般的心理发展,并理解这些心理侧面之间的关系,人类文化的早期状况是特别重要的。原始人的智能曾经停留在一个非常低下的水平上。
这不是他们在本质上的心理能力低下,而可能是由于原始人的需要的有限性。学者们都认为原始人最突出的特征是易于满足。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长期隔离状态而形成的环境条件的固结。一套风俗和习惯在一个民族盛行的时间越长,它也越难改变。 原始文化的特征在于它从太古时代以来一直没有进展,但这并不表明原始人的智力要比现代人低下。
原始人寻觅、追捕和俘获猎物的手段足以说明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低。弓箭的发明,从一种智力的观点看,并不比现代火器发明者的智力低多少。在近代马六甲的学校中,中国人、色诺人和马来人同在一校读书。在学生能力方面,中国人第一,第二为色诺人,第三为马来人。被认为原始的色诺人比被认为有天资的马来人能力要高得多。
只是,原始人的智力是限制在一个狭窄的活动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他们的智力不低。 原始人是坦率和诚实的,不说谎,不盗窃。有人称原始人是世界上的婴儿民族,意思是他们具有童年的纯真。原始人的这种道德态度应归因于他们有限的需要。原始人在同周围民族相争时,道德表现则另是一样,往往表现出恐惧,然后是欺骗和恶意。这表明外部生活条件对道德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所谓的青龙偃月刀真的能用于实战吗?
现代大部分人总认为青龙偃月刀不适合实战,还宣称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为何有这种说法呢?其实这些说法都出自一些专家的推断,这些专家推断的依据是青龙偃月刀太过于笨重不适合战场,还有就是许多西晋以前出土文物都是以青铜剑和矛为主,所以这些专家推断刀不适合用于战场,可能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但是专家们也只是说可能不敢确定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后来传来传去就成为了关羽历史上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的说法。
到底历史上青龙偃月刀可不可能出现在战场,关羽可不可能用青龙偃月刀,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收集的资料和看法。
首先,我们知道清朝的武状元考试就有武刀和状元石这一项,武举人考试所用的刀就是特别重的刀,最重可达到120多斤,他们想考取武状元,必须把这么重的刀耍得虎虎生风。所以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才81斤,武状元考试的刀可达120多斤。相比之下,能武得动120斤刀的武状元是有能力用81斤的刀上战场杀敌的。不是说刀重就不能上战场杀敌了。
如今的人很少运动,所以我们拿不动这么重的刀不代表古人拿不动。比如说古人的士兵盔甲有29公斤,也就是58斤。帽子有3公斤左右,也就是6斤,加上武器的重量,全身上下最起码有60斤吧,但是古人依然能穿这么重的盔甲日夜兼程行军打仗。对于如今我们的专家来说,是不是盔甲太重不太适合战场,所以断定古人根本没有穿盔甲上战呢?更何况古代出土的盔甲最重的有几百斤重,是不是不可思议呢。所以说,我们如今的人生于安乐,做不到的不代表古人做不到,不能因为青龙偃月刀的重量就去判断古人没用这种武器上过战场。
为何有人说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主要是因为正史《三国志》记载关羽刺文丑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用的是“刺”字,所以专家们推断关羽用的不是刀,极可能是矛。但是专家们忽略了,刺在古代的意思是刺客、刺杀的意思,与用刀或者用矛毫无关系,所以不能就此宣称关羽用的不是刀。如果用矛万军中刺杀敌将,还要换把刀斩下别人头颅,这种做法既耽搁时间,在万军中还添加了生命危险。所以我觉得专家们的说法不科学,关羽应该用的就是刀,专家们的推断也毫无证据证明关羽没用刀。
专家们认为关羽用的可能不是刀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认为刀在西晋时期还不流行,因为西晋以前出土的武器中都是青铜剑和矛,所以专家们推断那个时期刀不流行。但是我在这里要反驳这些所谓的专家。自古剑都是帝王的象征,在帝王墓发现剑很正常。剑是帝王将相的佩戴,所以帝王墓没有刀很正常,怎么就因此推断那个时期刀就没用于战场呢?首先我要说明青铜器时代一把青铜剑与一把青铜刀对砍,剑是砍不过刀的,所以不见得那个时代战场上没有用刀的。而且石器时代就有骨刀,石刀的发现,自古以来刀的运用都比剑广泛。比如劈柴砍树、切菜做饭自古都用刀。所以专家们就因为帝王墓没有出土过刀断定那时候刀不流行,难不成那个时期的人们劈柴砍树、切菜做饭都用剑吗?所以我觉得这类专家语无伦次,误导大家。
虽然说刀在宋朝开始流行,但是不代表宋朝以前没人用刀是吧?而且刀在战场上比剑好用,所以后来剑只是佩戴品而军人都用戴刀。古人流传下来的小说或者杂史都宣称关羽用的是刀,而我们今天的专家只凭借自己的推断认定关羽用的不是刀,是古人比我们更了解古代还是现代人比古人更了解古代。虽然关羽的刀很重没错,但是我们今天的人拿不动不代表古人拿不动,就比如古代盔甲我们穿上依然觉得重,行动不方便,但是不能就此断定古人没用过盔甲。如今武术介、书法介,那个领域没有假大师,专家也有假大师。我相信我的推断,关羽用的就是刀。
清远清城区有什么地方好玩?
清远概述——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后花园,它南接广州,北界湖南,东联韶关,西邻广西,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是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也是岭南通往中原的重要纽带。 清远市辖英德市、连州市、清新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佛冈县及清城区、飞来峡管理区,共2市5县2区,人口365万,面积1.9万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清远城区位于清澈的北江河畔,一河两岸,南岸为新城区、北岸为老城区,两条大桥飞架南北,市区人口约25万人,全区人口约45万人。 清远城又称“凤城”,是个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清朝榜眼朱汝珍的故乡,同时又是一个侨乡,有华侨、港澳同胞26万人。由于具有交通、地理和行政中心的优势,这里成为粤北一带的商品集散地,经济交往活跃,故有“小广州”之称。清远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相接的地方,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清远较为著名的自然景观有英西峰林走廊、宝晶宫、阳山石坑崆、湟川三峡、飞霞风景区、连州地下河;著名的人文景观有岭南三大古刹之一的连州飞来寺。此外,清远还有个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具有浓郁的壮族和瑶族风情,近年来,这两个县已经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飞霞山飞霞山(又名飞来峡),位于广东中北部的清远市境内,南距广州80公里,西距市区23公里,总面积51.2平方公里,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九九四年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考察飞霞风景区时,认为清远飞霞山的特色在于山、水、文物兼有,堪称“广东第一山”。 飞霞风景区历史悠久,“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这是久巳脍炙人口的一句赞语。多少年来,她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韩愈、张九龄、沈全期、苏东坡、朱熹、海瑞、屈大均、袁牧等曾到此登临览胜,留下了许多诗赋及碑刻。其中苏东坡的“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和方信儒的“谁将神斧劈山开,万顷波涛天上来,峡岸繁花迷去所,不知身入武陵台”等诗句,都恰如其份地描绘了这里的雄伟气势和秀丽景色。 飞霞风景区由粤中北江峡江景区、飞来古寺景区、三霞洞观景区、紫竹钟声景区、螺星翠林景区等5大景区组成。 黄腾峡漂流被誉为“小九寨”的黄腾峡神秘峡谷漂流水质一流、风景一流、空气一流,被旅游界人士锁定是目前中国最具吸引力、最刺激、最好玩的漂流。 清远黄腾峡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原附城)黄腾峡谷,北江三桥开通,距离市区5公里,该公司计划投资一亿元打造黄腾峡漂流、大型梦幻水城、峡谷休闲公园、高级商务会所、星级酒店和渡假别墅等项目。黄腾峡漂流于2004年4月28日对外试业。该漂流河道全长4公里,有天然探险漂、观景勇士漂和动感欢乐漂;天然探险漂1.5公里,连接观景勇士漂2.5公里和动感欢乐漂1.8公里。总落差168米,最高落差12米,最长落差近百米,大小落差有130多处。该漂流峡谷雄伟、壮观,这里山峰奇巧、奇石峥嵘、花木繁茂,常年烟雨弥漫。人在水中漂,如在画中游,既可享受澎湃刺激而又安全的漂流,又能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享受一流水质的无穷魅力;漂过一山又一山,赏尽一景又一景,令游人流连忘返。漂流峡谷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山花烂漫、曲水回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奇石片野、雾绕群峰,曲径通幽处,风景无限好;瀑泻千尺,碧波幻影,舟艇穿梭间,琴琶轻调舞翩跹。 笔架山漂流笔架山漂流座落于清远笔架山旅游度假区内,旅游区内青山秀水,人烟稀少,植被茂盛,辖区内75平方公里只住了2000多居民,且均居于山林边缘地带,山内完全是未经开发的自然风景区。 笔架山内,大部分是浅层风化土的石岩,数峰夹一谷,山水交溶,春夏秋初,山林间常可看见白鹇、灵猫、果狸。夏至秋初,这里的气温宜人爽朗,与广州市区相比,温差在4-5度。在这样的灵山秀水中,隐藏着一个理想的峡谷漂流。笔架山峡谷漂流属于白水漂,这条漂流河道是99年5、6月份发现的,99年7试漂。 笔架山峡谷漂流分两段,上游是勇士漂,下游为逍遥漂,采用的漂流船都是2人橡皮艇。逍遥漂全长6公里,需时约2个小时,这段河道的状态较为和缓,落差一般在1米以下,正常水深40-50公分,各种滩跌洄潭,均在大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玩。不过,逍遥漂也有几处险滩,都是有惊无险的。两岸青山秀水,在逍遥中一边享受惬意的漂流感觉,一边自由自在地欣赏溪河美景,流连于碧水青山绿荫白瀑之间。玩逍遥漂只需穿带救生衣。而参加勇士漂就惊险得多了。 上游勇士漂全程2.5公里,需时约40分钟。这段河道落差大,水流急,弯道多。有人戏称,40分钟的漂流有大大小小40个高潮。勇士漂河段的原始石头较多,约有10几个险弯,而且水流量比之逍遥漂增加5倍以上,最大落差有2.5米,河道最宽3米。高滩大跌,石岩无数,刺激、惊险。游玩者除身穿救生衣外,还要戴头盔。 笔架山峡谷漂流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一年四季都可漂。原因是笔架山的漂流河建设有水源控制坝,它可以通过对水源的控制,保证山间突发洪时的漂流安全,并保证枯水季节漂流的适量水位。安全是漂流游人最关心的,笔架山的峡谷漂流在漂流全程的每一个惊险点,都安排有安全员守点,以帮助游人顺利过滩。 玄真峡谷漂流玄真峡谷漂流:被广大旅客和旅游专家们称为“南粤至激漂流”、“华南第一漂”等美誉。河道全长4.3公里,糅合了奔驰漂、探险漂、瀑布漂、徊旋漂、勇士漂、逍遥漂的峡谷激流特点。河道落差位共60多处,全程漂流需时约90多分钟,游客驾驶双人橡皮艇,沿着峡谷澎湃的溪流,激流而下,游客既有惊心穿越激游,越险谷的激情澎湃,又有柔缓时峡岸风光,尽收眼底的诗情画意。真正让游客尽情享受激流的豪情与山水乐趣。 玄真漂流好玩、刺激、水美、石秀,真正玩家的首选! 宝晶宫宝晶宫位于英德市区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是一座四层相叠呈金字塔形的溶洞(目前只开发三层),游程长达1.5公里。在洞内曾发现一批距今约十万年的打制石器。
洞内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共有7个厅洞,其间有200多米长的石林长廊和迷宫似的通道,各种钟乳石景和洞中河湖形成了将近100个景点。游人在洞内的游程大约有1.5公里,从最低处到最上层高105米,有700多级台阶。 洞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宝宫琼蕾”、“龙王出巡”、“天池飞瀑”、“一洞天”、“雷峰塔”、“玉树寒林”等美景,还有一片亿万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积而成的灰华坡,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规模非常罕见。最具特色的是一处“暖洞”,整个洞内的暖空气上升到洞顶而形成一块气温明显高出其他地方的区域。
史前文明是指什么时期?
史前文明,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不同时期的文明遗迹。科学家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提出了史前文明的学说,有的认为人类发展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还的认为人类有单一的祖先起源。
人类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久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从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地球上一直存在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前至2.5亿年前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21世纪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 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很难想象其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提出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猜想,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文明,人类文明是周期性的。
三角钻头发展史?
在PDC的生产技术尚未成熟,或者说PDC钻头刚开始开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就有厂家用无硬质合金衬底的聚晶人造金刚石取代天然大颗粒金刚石来制造表镶钻头。聚晶体的形状有一端为圆锥的圆柱形、三角块形、圆片形及矩形、块形等多种,如GE公司的Geoset、Fomset,De Beers公司的Syndax3以及郑州三磨所的TSP,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热稳定性,即耐1000℃~1100℃的高温,可直接烧结到由碳化钨粉未及粘结金属组成的钻头胎体的冠部作为钻齿,破碎与切削地层。
1969~1975年郑州三磨所分别生产了几种不同直径的JR20SN一2聚晶体,首先用于保径的孕镶钻头和扩孔器的制造,钻进矿山7级以下的地层,而后用6x 6mm聚晶体制造石油刮刀钻头,在胜利油田进行试验,以钻进同一井深2400m为例,聚晶刮刀钻头与硬质合金刮刀钻头相比,每口井可节约1.1~1.2万元,并节省78%的时间;聚晶刮刀钻头与牙轮钻头相比,节省成本50%以上,钻井时间减少5~8天。另外1.8×5mm聚晶体制造的地质取芯钻头、扩孔器以及2.5×5mm聚晶体用于冶金、煤田及地质孕镶钻头的保径,其效果也与天然金刚石相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