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子良将,三国五子良将孙氏武将?
三国里魏国五子良将没有姓孙的武将,姓孙的厉害角色基本都在东吴…
三国五子良将字什么?
三国五子良将包括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
于禁字文则,泰山矩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张郃字儁义,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
曹操五子良将对刘备五虎上将的战力怎么样?
曹操五子良将对刘备五虎上将的战力如何?
曹操的五子良将,包括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张郃。这五人的武功,在三国演义设定中,张辽、徐晃、张郃算是一流武将,于禁、乐进稍差一点,只能算是准一流、或者更低的水平。而刘备五虎上将,在演义设定中,基本都是超一流武将。
先看五虎上将,关羽:关羽武力最出彩的,就是斩颜良、诛文丑前后,在这前面,关羽奋力独战许褚、徐晃,虽然这可能存在曹操有意安排,但许褚、徐晃代表了曹军武力最高水平,关羽单挑打退两人,可见武力超常不一般,说不定这时候的关羽,已经超过吕布,毕竟当年三英战吕布,过去十年左右了,可惜吕布已经驾鹤西去,再没有比试机会了。 关羽用兵也很有成就,著名的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不仅是演义渲染,也是史料记载。
张飞:张飞武力爆棚应该是,在徐州抢夺吕布马匹时,吕布听了宋宪、魏续汇报,怒火中烧,亲自出马应战张飞,张飞毫不畏惧,一边大骂,一边应战,这得消耗多大力气?然与吕布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再有夜战马超,激烈精彩,酣战绝伦。张飞谋略也不错,比如义释严颜,先设计打败严颜,又以义气释放,从精神上收服对方。还有瓦口隘打败张郃等,都展现了张飞用智力取胜。
赵云:赵云表现最佳就是长坂坡一战,怀报阿斗,血染征袍,一颗衷心,七进七出。砍倒大旗两面,夺朔三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曹操怜惜赵云勇猛,下令“赵云到处,诸军不许放箭”!再有就是汉中战役救黄忠,枪舞梨花,瑞雪纷纷,张郃徐晃心惊胆颤,曹操惊叹:“当阳长板英雄尚在”?赵云用兵典型战例,是汉水一战,独立营门外,令弓弩手埋伏壕沟内,射杀无数尾追而来的曹兵。还有与邓芝率偏师出箕谷,在全军败退的大环境下,赵云部士兵、物资一样不缺,诸葛亮大为赞赏。
马超辉煌战绩,就是渭桥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危急时刻,许褚背起曹操,猛跃一丈开外,跳上小舟,拔剑砍断拼命抓住船边士兵手指,一手举马鞍遮挡箭雨,一手摇撸划船,救曹操脱险,这就是“夺船避箭”。马超用兵谋略稍差,突出战例几乎没有。这可能有说法,就是马超后期不受重用的原因之一吧。
黄忠武力最棒时,是建安十三年末到次年初(208-209),在长沙与关羽大战一百多合,不分胜负,一箭射落关羽头盔徽樱,这不仅是黄忠武艺高超,还体现黄忠知恩图报,人品高尚。当然,这时关羽的武力,比起九年前斩颜良前后,肯定是有所下降的。
黄忠的用兵谋略,一是打益州时,射杀邓贤,勇擒冷苞;二是斩夏侯渊占对山以逸待劳,当然这有法正参谋。但主将决定也是很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黄忠斩夏侯渊时,比起十多年前,在长沙战关羽,因年龄因素,武力已经降低不少。
五子良将的武力,以徐晃、张辽、张郃最强。徐晃最好战例,是与许褚大战五十多合不分胜负,被颜良二十合打败,而关羽一人独自战退许褚徐晃,还有斩颜良,关羽徐晃、孰高孰低就不用说了。赵云令张郃徐晃心惊胆战,张飞喝断当阳桥,徐晃就混在众将中,却一声不啃。马超虽没与徐晃交手,但通过二十合败张郃,杀李通,基本就知道结果。至于徐晃与黄忠,没有交战战例,就不比较了,各位推测吧!
张辽武力最好的战例,是和太史慈大战八十合不分胜负,而太史慈武力最好,是神亭嶺拼孙策。张郃战张辽时,四五十合不分胜负。但张郃二十合就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武力结论:五虎上将完胜五子良将。
于禁的武力实在不值一提,八、九合就被马超打败,连张郃的二十合都没法比,啥水平就不说了。用兵典型有曹操被张绣突袭打败,典韦战死,儿子、侄子死于逃亡,曹操狼狈不堪,曹军各部整体崩溃,唯独于禁部严阵以待,击退张绣追兵,救曹操于危难中。但于禁救樊城时一战失败,七军被淹,自身被俘,几乎把前面辉煌全遮盖了。
从用兵谋略看,五子良将最好的是,张辽逍遥津一战,以少胜多,打败孙权十万大军。张郃是救援街亭成功,夺取重要隘口,逼迫诸葛亮无奈施展空城计。徐晃就是救援樊城,打败关羽,但这有孙权背后捣鬼。因此,虽不能说胜之不武,毕竟不太光彩。
综上所述,无论武力,还是用兵谋略,五虎上将都远胜五子良将。(0041)
三国群英传7的武将编号?
武将编号:
1 丁奉
2 丁原
3 丁斐
4 丁枫
5 丁瑶
6 丁仪
7 刁玄
8 李典
9 於诠
10 士瑞孙
11 士异
12 士壹
13 士碧
14 士徽
15 士变
16 大乔
17 小乔
18 山淘
19 公孙度
20 公孙恭
21 公孙康
22 公孙渊
23 公孙婷
24 公孙越
25 公孙范
26 公孙续
27 公孙瓒
28 卞喜
29 天香 30 太史亨 31 太史昭容 32 太史慈 33 孔月 34 孔秀 35 孔岫 36 孔羡 37 孔融 38 文媛 39 文钦 40 文聘 41 文芯 42 文鸯 43 文丑 44 方悦 45 毋丘俭 46 毛玠 47 牛金 48 牛辅 49 王子服 50 王元姬 51 王允 52 王方 53 王平 54 王伉 55 王匡 56 王戎 57 王甫 58 王忠 59 王服 60 王威 61 王若华 62 王昶 63 王修 64 王朗 65 王烈 66 王真 67 王晟 68 王基 69 王祥 70 王累 71 王植 72 王浑 73 王筠 74 王经 75 王粲 76 王颀 77 王浚 78 王双 79 王览 80 令狐劭 81 令狐愚 82 司马孚 83 司马炎 84 司马昭 85 司马师 86 司马朗 87 司马衷 88 司马望 89 司马玲 90 司马玮 91 司马徽 92 司马懿 93 左慈 94 甘若男 95 甘倩 96 甘宁 97 田欣 98 田楷 99 田豫 100 田丰 101 田畴 102 田续 103 申耽 104 申仪 105 石苞 106 石崇 107 伊大目 108 伊默 109 伊藉 110 伏完 111 伏寿 112 仲长统 113 全琮 114 全端 115 吉太 116 吉穆 117 吉邈 118 向秀 119 向朗 120 向宠 121 成宜 122 朱治 123 朱虹 124 朱桓 125 朱异 126 朱然 127 朱损 128 朱隽 129 朱熊 130 朱褒 131 朱据 132 朱灵 133 朱赞 134 羊枯 135 羊道 136 羊徽瑜 137 何姬 138 何宴 139 何进 140 何蜜 141 何仪 142 冷苞 143 吾彦 144 吴子兰 145 吴臣 146 吴班 147 吴纲 148 吴质 149 吴兰 150 吴懿 151 吕布 152 吕岱 153 吕威璜 154 吕虔 155 吕凯 156 吕翔 157 吕箐 158 吕纹 159 吕义 160 吕蒙 161 吕范 162 吕据 163 吕旷 164 宋忠 165 宋扬 166 宋宪 167 岑昏 168 李文姬 169 李典 170 李恢 171 李异 172 李堪 173 李肃 174 李傕 175 李福 176 李蒙 177 李儒 178 李丰 179 李鹏 180 李严 181 杜远 182 杜袭 183 步鹭 184 车胄 185 辛毗 186 辛敞 187 辛评 188 辛宪英 189 邢道荣 190 阮咸 191 阮籍 192 典韦 193 卓膺 194 卑衍 195 周玉 196 周昕 197 周胤 198 周仓 199 周泰 200 周瑜 201 周鲂 202 孟坦 203 孟达 204 尚广 205 武安国 206 法正 207 沮授 208 沮鹄 209 芙蓉 210 金采频 211 金旋 212 邴原 213 邯郸商 214 侯成 215 侯音 216 俞涉 217 姜叙 218 姜维 219 姜霞 220 施但 221 皇甫嵩 222 纪灵 223 胡车儿 224 胡芬 225 胡班 226 胡轸 227 胡奋 228 胡道 229 范慎 230 范疆 231 韦昭 232 韦康 233 种劭 234 235 种辑 236 伦直 237 凌统 238 凌操 239 唐咨 240 夏侯令女 241 夏侯玄 242 夏侯和 243 夏侯尚 244 夏侯威 245 夏侯恩 246 夏侯涓 247 夏侯敦 248 夏侯渊 249 夏侯茂 250 夏侯娇 251 夏侯德 252 夏侯儒 253 夏侯霸 254 孙大虎 255 孙小虎 256 孙仁 257 孙休 258 孙匡 259 孙秀 260 孙和 261 孙亮 262 孙娟 263 孙峻 264 孙朗 265 孙桓 266 孙狼 267 孙乾 268 孙坚 269 孙异 270 孙翊 271 孙登 272 孙皓 273 孙策 274 孙瑜 275 孙韶 276 孙霓裳 277 孙静 278 孙礼 279 孙权 280 宴明 281 徐他 282 徐晃 283 徐庶 284 徐盛 285 徐荣 286 徐质 287 徐邈 288 桓范 289 留略 290 留赞 291 祖茂 292 祖郎 293 祝公道 294 秦旦 295 秦宓 296 秦琪 297 耿纪 298 荀攸 299 荀或 300 袁杏 301 袁尚 302 袁芳 303 袁胤 304 袁绍 305 袁术 306 袁隗 307 袁熙 308 袁遗 309 袁谭 310 郝昭 311 马元义 312 马日禅 313 马休 314 马宇 315 马均 316 马良 317 马岱 318 马延 319 马忠 320 马玩 321 马琳 322 马超 323 马
三国中曹操的五子良将怎么没有夏侯惇?
看了看前几个回答简直惨不忍睹,还是我来说说吧,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杰出的五个外姓将领(于禁、乐进、张辽、张郃、徐晃),重点是这五人都是外姓,夏侯家和曹家属于乡里和姻亲(这里不考虑曹操本姓夏侯这一历史谜团),当然夏侯惇的权力地位远远高于五子良将,夏侯惇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去跟外姓大将争一个五子良将的名头,夏侯惇归属于“八虎骑”(夏侯家曹家共八位杰出将领)。另外值得一说,正史上夏侯惇的能力发挥更多在于文职,不能单纯根据演义把他当做一个武将。许褚的话就非常简单的了,说明白点他就是个警卫团长官(保镖头子),他的任务在于保护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并没有单独在外作战的经验,另外能力功劳都比不上五子良将,即使选他也不足以服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