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2全面战争配置,对电脑配置要求较低的大型游戏?
配置要求绝对不高的精品单机:
1.Cat Quest 猫咪斗恶龙
画风清爽,系统简单,非常适合轻度RPG玩家。
2.Blood and Bacon
以纯粹爽快射击为卖点的游戏,单人或多人都可以玩得尽兴。
3.Borderlands 2 无主之地2
一个披着射击游戏皮,内核却是RPG的美漫风格游戏,非常耐玩,配置要求也很低。
4.Botanicula 植物精灵
画风养眼的解密游戏,该公司其它作品有:机械迷城,银河历险记,脸黑先生。
5.Broforce
操控各种美国电影里出现经典主角(州长、兰博、黑衣人等等),搞笑又好玩的横版过关游戏。
6.Crimsonland 血腥大地
7.Darksiders™ 暗黑血统
老游戏了,但是喜欢动作类型的玩家不要错过。顺带续作2代推荐,至于3代嘛,emmmm
8.Divinity: Original Sin - Enhanced Edition 神界原罪加强版
神界原罪2出来后这个系列在国内火了一把,但是原罪2配置要求略高,原罪1配置要求不高,游戏性完全不输原罪2。回合制也不是传统日式游戏的回合制,更加类似战旗的回合制。
9.Dungreed
Roguelike地牢过关游戏,类似以撒的结合,但是比以撒简单更容易上手。
10.Enter the Gungeon 挺进地牢
跟上面那款游戏差不多,也是Roguelike地牢过关游戏,但是这个上手难度会更高一些。
11.Hand of Fate 命运之手
又称非洲人之手!以卡牌为核心的RPG游戏,有趣又容易上手,若是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去尝试二代。
12.Life is Strange 奇异人生
鼎鼎大名的剧情冒险游戏,剧情和音乐真是如痴如醉,强力推荐喜欢剧情的玩家。
13.The Long Dark 漫漫长夜
新手比较适合的生存游戏,游戏内容也比较丰富,欣赏风景或者残酷生存都可以选择。
14.Magicka 魔能
想体验当法师的快感吗?这个游戏八种元素,随机选择搓出不同的法术丸子,有趣到不行。联机坑队友也一大乐趣之一。
15.Mount & Blade: Warband 骑马与砍杀:战团
这个游戏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只要你前期适应好这个游戏的手感,然后你就会沉迷进去,一旦玩起手就完全停不下来。
16.Orcs Must Die! 2 兽人必须死2
这个游戏公司是个天才,它把第三人称射击和塔防结合起来,让玩家不再只是个放防御塔旁观的角色,可以真正的参与到塔防游戏中,去攻击控制引导怪物。
17.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奥日与黑暗森林
平台跳跃动作类游戏,画风和音乐都不错。
18.Portal 传送门系列
经典的解密游戏,G胖不数三的又一力证。
19.RONIN 浪人
非常费脑子的动作游戏,但是这游戏节奏非常爽。
20.Ryse: Son of Rome 罗马之子
又称QTE之子,电影化叙事、爽快战斗的动作游戏,看上去很吃配置,实际配置要求很低。
21.Serious Sam 3: BFE 英雄萨姆3
鼠标左键别松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2.Sid Meier's Civilization® V 文明5
23.Stardew Valley 星露谷物语
种田真好玩!
24.The Witness 见证者
画风精美,解密硬核,适合硬核解密玩家!这个作者也是个鬼才,所有东西都是一笔画解决。
以上所有游戏,都是可以被我13年买的笔记本(双核i3)流畅运行。除了浪人和魔能以外,其它游戏皆有中文或者汉化补丁,这两款游戏也不太需要看得懂文字。
推荐一个软件,可以对低配置电脑玩游戏有帮助:CPUCores :: Maximize Your FPS
罗马绒毛衣好吗?
好
罗马绒是一种衣物纺织面料,通常是毛30%、涤纶70%配置的。罗马绒是选用植物纤维15%、澳毛70%,在精纺设备上纺制而形成的,将植物纤维与天然蛋白版纤维的特点融为一体,使纱线集植物纤维的强力和吸湿性、毛纤维的挺爽于一身。
罗马棉因为使用了弹力技术,所以不论横向还是纵向,罗马棉的弹性都是很不错的,其次,具有棉的吸湿性能,穿上用此面料制成的贴身衣物会非常舒适。
AMD发布Zen?
X86处理器是英特尔发明的,长期以来在X86市场上英特尔都是有绝对优势的,最新统计显示AMD在今年Q3季度的整体CPU市场份额上首次突破10%,这统计的大概是最近几年的份额,纵观历史AMD在CPU市场上份额最高也就是20%左右,X86长期以来都是英特尔独大。双方实力一边倒的情况下,最不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弱势的一方掌握主导权,AMD赢过英特尔的一次重大胜利就是64位指令集,但在那次之后,AMD鲜有让英特尔吃瘪的时候。2007年AMD抢先英特尔推出了SSE5指令集,但是英特尔大手一挥表态不会支持SSE5,转而推出了AVX指令集,AMD之后也只能顺从,再也没无法跟英特尔争夺X86发展的话语权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至少10年,K8之后AMD推出的K10、推土机等架构虽然不乏新意,但是制程工艺、架构设计方面的双重落伍使得AMD再也不能跟英特尔叫板,实际上过去的几年中AMD自己的生存都很成问题。去年初Zen架构的Ryzen锐龙、EPYC霄龙处理器问世,AMD的X86处理器才算重回正轨,性能也足以跟英特尔同级别处理器叫板,而多核心方面还有优势。虽然AMD的市场营销依然走的是过去多年一直在用的田忌赛马策略,但是Zen及Zen+架构的处理器整体性能上来了,再加上超高的性价比,对着AMD说“真香”的玩家也就多起来了。
锐龙一代及二代处理器大大改善了AMD的财务状态,到上个季度为止AMD已经连续5个季度实现营收增长了,可以说第一代Zen架构及改进型让AMD在X86市场上有了饭吃,而今天宣布的Zen 2架构则有可能让AMD实现更高的目标——跟英特尔争夺X86市场上的游戏规则。
上一代的推土机架构也可以说是AMD跟英特尔争X86话语权的一次尝试,可惜失败了,现在的Zen处理器再一次发起挑战,而且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都使用了模块化设计、都强调多核性能等等,不过二者更多的还是不同,至少Zen比推土机成功得多。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主题上,对于Zen 2架构我们可以简单先定个性——很可能是X86处理器规则改变者。从AMD公布的信息来看,首发Zen 2架构的Rome罗马EPYC处理器变化相当大,设计上有很多大胆创新之处,不过现在一切信息还是纸面上的,它能不能做好这个改变X86规则的处理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Zen 2处理器首发7nm工艺:5GHz频率可期?
对CPU这种东西来说,再NB的架构也要服从于制程工艺,没有先进工艺就无从谈及性能、能效,英特尔制霸X86四十年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英特尔过去掌握着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特殊是在Tick-Tock周期还有效的那几年,搞的AMD疲于拼命,最终卖掉了晶圆厂,转向无晶圆半导体公司,但是代工厂Globalfoundries的32nm、28nm工艺并不成熟,直到14nm节点全套使用三星技术才算稳定下来,这也是AMD Zen处理器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
在7nm节点,GF退出了,AMD宣布将7nm CPU/GPU芯片全部交给台积电代工,现在的Zen 2架构罗马处理器就是台积电7nm HPC高性能工艺生产的,而英特尔这几年面临着10nm工艺延期的难题,只能不断打磨14nm工艺,迄今有14nm、14nm+及14nm++三个版本了,直到明年底才有可能推出10nm处理器。
正是这个变故,让AMD在7nm Zen2处理器上实现了制程工艺优势的逆转,这也是多年来AMD首次在处理器工艺上超越英特尔。这个话题实际上早就不新鲜了,过去几个月中AMD被分析师看涨、英特尔被看衰几乎都跟AMD 7nm工艺上的领先有关。
根据AMD公布的信息,7nm工艺实现了两倍的晶体管密度、同性能下功耗降低50%或者同功耗下性能提升25%的变化,只不过这些数据还是官方纸面上的,具体情况如何呢?
7nm Vega的工艺
Zen 2架构的罗马处理器现在没有任何具体的核心面积、频率、功耗等数据,但是AMD在7nm Vega上公布了很多具体数据——7nm Vega 20 GPU核心面积331.46mm2,晶体管数量132亿,GPU核心频率1.8GHz,显卡功率300W,而14nm工艺的Vega 10 GPU核心面积494.8mm2,晶体管125亿,GPU核心频率1.5GHz,显卡功率300W。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算出晶体管密度——14nm节点是0.2526亿/mm2,7nm节点是0.3982亿/mm2,提升不过58%而已。至于频率,同样300W功耗下,从1.5GHz提升到了1.8GHz,提升20%,基本上符合AMD所说的性能提升25%的说法。
虽然GPU跟CPU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从7nm GPU的情况来看从14nm到7nm或许可以大幅降低功耗,不过性能上的提升并不算乐观,即便真的提升了25%,考虑到7nm与14nm节点之间还隔了一个10nm节点,两代提升25%的性能并不能让人很满意。
当然,这个事也不怨AMD,元凶是摩尔定律早就失效了,只是很多人不肯承认这一点,真正意义上的摩尔定律早就不适用了,ARM早前也提到过在制程工艺进入16nm节点之后,性能已经没什么实质性提升了。
有意思的是,尽管GF已经退出了7nm节点竞赛,AMD在Zen 2架构发布的官方新闻中还是列举了GF公司的7nm工艺,与台积电7nm工艺并列。相比台积电,GF在7nm工艺上的宣传更强大一些,功耗降低60%或者性能提升40%,而且GF之前提到了高性能7nm工艺可以实现5GHz的频率,而能不能上5GHz频率正是广大A饭对AMD Zen 2处理器最大的期待。
对于Zen 2架构上7nm工艺这事,AMD及A饭值得高兴,在制程工艺数字上AMD确实做到领先了,不过具体到处理器上,25%的性能提升、50%的功耗降低这些数据看看就好,因为工艺上的性能提升、功耗降低跟处理器性能、功耗并不是一回事。对于这一点,AMD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之前的PPT中就提到了AMD 7nm工艺与竞争对手10nm工艺的对比,AMD是缩小了差距,谈不上超越。
当然,也不能光灭AMD自己的威风,台积电的7nm工艺尽管性能不一定多厉害,但英特尔那边的10nm工艺也早就变了, 前两年展示的10nm指标上是很强大,但是量产难度也大,导致一直延期,而英特尔明年底量产的10nm工艺被曝是缩水版的,性能、功耗等指标肯定会有妥协,这对AMD来说也是好事。
即便Zen 2在工艺上无法超越英特尔的10nm,后面还有机会,因为AMD的路线图比英特尔的更快,2020年还会有Zen 3架构,制程工艺升级到7nm+,也就是上EUV工艺的7nm改良版,单纯的EUV工艺不会提升工艺性能,但台积电还会继续改良7nm+工艺,到英特尔大规模量产10nm工艺的2020年,AMD进度快的话可能会有7nm+工艺的Zen 3处理器了。
Zen 2架构改进:吞吐量翻倍,前端到浮点全线改进
提升性能除了依赖先进工艺之外,CPU架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Zen架构上,AMD带来了CCX单元、SMT多线程、Infinity Fabric总线等设计,如今的Zen 2也沿用了这些设计,但在CPU内核上从前端预取单元到缓存再到浮点单元都做了改良,官方定性是实现了“吞吐量两倍”。
AMD Zen架构的CPU内核设计
AMD在官方资料中介绍了Zen 2架构在CPU内核上的改进,不过这些内容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比如L1缓存、L2缓存、L3缓存等等,所以这部分内容就简单看看官方资料,后面有了具体信息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浮点架构上,目前的AMD锐龙、霄龙处理器支持到了AVX2,Zen 2上AMD翻倍了浮点单元位宽,从2x128bit提升到2x256bit,但它并不支持最新的AVX512,估计要到Zen 3架构上才有可能。
架构设计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安全——2018年让英特尔焦头烂额的一件事就是各种X86漏洞,主要包括熔断Meltown、幽灵Spectre及下半年才爆出的Foreshadow预兆,它们又衍生出多个版本。这些漏洞对英特尔处理器影响较大,熔断是英特尔独享的。虽然AMD在漏洞事件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Spectre幽灵漏洞是影响所有现代处理器的,因此在Zen 2架构上AMD也针对幽灵漏洞做了硬件防护。
在具体的技术指标上,Zen 2架构还支持率先支持PCIe 4.0、8通道DDR4内存等等,虽然没有DDR5内存支持,不过这样做也是很明智的商业策略了,毕竟DDR5还比较遥远。
此外,AMD表示罗马EPYC处理器相比之前的产品,能够在单路插槽上带来2x的整体性能、4倍的浮点性能,同时还能保持插槽兼容。
Zen 2最大胆的创新:8+1核架构,CPU、IO分离
AMD在7nm工艺及CPU内核上的升级、改良还是常规操作,而Zen 2处理器上最大胆的一项创新就是AMD真的做了8+1核,将CPU内核与IO核心分离出来,这种设计看起来跟近年来CPU单元整合更多I/O单元的路线相反,有利有弊,虽然AMD很有自信,但是这么大胆的设计还是让人为AMD捏了一把汗。
AMD这么改显然是为了容纳更多的CPU核心——在Zen架构中,AMD设计了CCX单元及IF总线,通过这种模块化的结构来堆砌多核处理器,桌面的8核处理器是2个CCX单元,一个模块即可,EPYC之前是32核64线程,需要4个模块。但是要想做64核,按照之前的设计就需要8个模块,而8个模块之间要是继续使用IF总线互联,那么复杂性就会大增,延迟等问题愈发严重。
AMD在Zen 2上的做法就是将IO单元与CPU核心单元分离,AMD称这种设计为Chiplets,而且CPU核心使用的工艺跟IO核心的工艺也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就是——8个CPU模块使用的是7nm工艺,每个模块有8个CPU内核,总计64个核心128线程,而IO核心是14nm工艺,整合了DDR、PCIe 4.0/3.0、Infinity Fabric等IO单元。
AMD现场展示了Zen 2架构的罗马处理器实物,就是8个CPU模块围绕1个IO核心,而且这个14nm IO核心的面积相当大,差不多要6组CPU核心那么大了——可以简单算下,锐龙8核的模块的核心面积是213mm2,前面提到实际核心面积是1.58x缩放,那么Zen 2的8核模块应该是133mm2左右,但这个核心是整合了IO单元的,纯核心简单算作100mm2吧,那么Zen 2上那个14nm IO核心面积至少是600mm2,AMD付出的代价不小。
即便如此,AMD还是这么做了,在AMD看来这个方案是64核的最优选择——目前的32核EPYC处理器核心面积是777mm2,理论上核心翻倍后面积至少1500mm2,而现在的方案中Zen 2 64核配置的核心面积也要1500mm2左右,但是分散成8+1核心显然有利于提高单品的良率,况且核心面积最大的那部分还是14nm工艺制造的,成本比7nm工艺更低。
从AMD官方的解释来看,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简化生产难度、提高良率,并且增强了CPU核心配置型,有了IO核心枢纽,以后增加CPU核心就可以只考虑CPU内核了。
AMD这种8+1核的设计最不好的地方大家也猜得到,那就是核心之间的延迟问题,锐龙/EPYC在延迟上就被人诟病了很久,现在的架构设计就更不好说了——由于缺少确切的资料,现在说它的延迟高或者低都没有证据支撑,这取决于AMD具体的设计。
不过有一点,AMD在Zen 2上的设计不只是他们一家想到了,英特尔实际上也有这样的技术路线,那就是EMIB,其本质也是将不同的核心单元使用不同的工艺生产,然后封装到一起,这种设计看起来跟大家调侃的胶水多核很相似,但实际上英特尔的EMIB封装不同于传统的2.5D封装,在良率、制造难度及性能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从AMD的Zen 2架构来看,AMD这一次在处理器封装技术上也实现了进步,如果能控制好外置的IO核心与CPU内核之间的延迟问题,那么这种设计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总结:AMD不走寻常路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神功可以说是最厉害的武功之一了,该武功的口诀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说开了就是敌人再强就随他强,他打他的,你做你的。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AMD再合适不过了,英特尔在CPU上有极强的积累,AMD如果照着英特尔的强项去打,那没有获胜的可能,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主导规则,不走别人的套路。
从2017年到2018年的CPU市场竞争来看,AMD在这个策略上走对了,反而逼得英特尔跟着AMD推多核、提高性价比。在Zen 2处理器上,AMD缩小了与英特尔在制程工艺上的差距,甚至可以说“领先”一些,同时不断提升自己擅长的多核战略,英特尔也不得不跟。
上面这些都是针对EPYC处理器来说的,对普通玩家来说我们关注的依然是桌面版的Zen 2处理器,它并非本次会议的重点,所以相关信息非常少,考虑到64核处理器对桌面意义不大,所以桌面版的8-16核处理器有可能会是不一样的设计,这个就要等AMD择机公布桌面版Zen 2处理器的信息了。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罗马2配置?
最低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XP / Vista / 7 / 8
CPU:1 GHz Intel双核/ 4 GHz Intel单核
显卡:512 MB VRAM, Shader model 3
内存:2GB (XP), 8 GB (Vista / Windows 7 / Windows 8)
硬盘空间:30GB
DirectX:9.0c
推荐配置:
操作系统:XP/ Vista / Windows 7 / Windows 8
CPU:2GHz Intel/AMD双核/
显卡:1024MB 兼容DirectX 11
硬盘空间:30GB
DirectX:9.0c
有什么好玩的低配置单机游戏?
其实关于低配电脑能玩的游戏
除了那些超级经典的,甚至有着二三十年历史的老游戏之外
还可以玩上近几年的大作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在电脑配置不足
或者使用办公电脑时能玩的近几年比较好玩的游戏吧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这些游戏?才不告诉你是摸鱼的时候知道的呢!
1.Factorio异星工厂这是一款由物流和自动化构成的游戏这个可是桃桃在Steam里游戏时长最最最最长的一款游戏啦!
为什么呢?
因为这款游戏真的超!超!超!超!级!杀!时!间!
玩完之后真的是每天晚上脑子里都是各种各样的传送带:
玩了异星工厂之后每天晚上脑子里都是我的时间都去哪了……
这个传送带可是 Factorio的特色,通过传送带上面资源数量的判断
在发展出物流机器人之前
玩家能够轻易地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哪一环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
复杂的物流系统让玩家产生不断探索的自虐快感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而不断优化的物资传递方式也使得游戏内容不会过快的进入无聊阶段。
(这个游戏真的是没有无聊阶段)
正如工厂的流水线
玩家也需要用自己的设计来决定自己建立的工厂应该如何发展
如何利用几种简单的基础资源:石、铁、煤、铜、油、铀(原版)发展出自己的工厂
从原始的手动加工到全自动生产与机器人铺设
每一种物资的采集与生产环环相扣
最终击退敌人(虫子)得以生存,并发射火箭前wu往ran下一个殖民地
游戏中的几种基础资源
游戏对mod的支持非常强大
自带的mod管理器中也有大量的mod供玩家随意扩展自己的游戏
目前游戏已经比较成熟,基本上可以视作一款已经开发完成的游戏
(现在能够开发完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立游戏其实是比较少的)
游戏中自然有电路系统啦~
这款游戏几乎没有配置要求
Steam配置要求最低仅需双核3Ghz+、4GB内存、512MB显存
游戏容量仅1GB
是不是很符合低配游戏的要求呢?
2.Prison Architect 监狱建筑师这款游戏也是时间杀手
在游戏里,你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每一个犯人的衣食住行
让犯人们变成乖宝宝不要打架
不过犯人的要求可不少:
要大房子,要洗澡,要放风,要吃得好,还需要满足精神需求
否则就会发生暴动然后逃跑(虽然平时也会逃跑的啦)
不过在监狱里能够吃饱穿暖
还有适当的娱乐活动,谁还会一直想着逃走呢?
(怎么跟养 一模一样……)
帮派、内奸的设定也让游戏更加真实
通过看管这些囚犯,玩家会获得游戏内的政府提供的发展资金
雇佣更多员工继续扩大监狱
不过,玩家需要抉择的是是否应该考虑每个监狱中的犯人的感受
毕竟,装在2*2小格子中的犯人才是最省钱的方法~
暴动之类的,可以通过雇佣更多的保安解决嘛~
造景党玩家建筑的华丽监狱
在游戏中,还有能扮演犯人的逃脱模式供玩家探索
体验作为美剧《越狱》主角的感觉
——这款游戏应该会非常吸引《越狱》粉丝的吧
这款游戏其实有隐藏的3D模式
这款游戏同样没有任何配置要求,容量仅300MB
需要双核2.4Ghz以上的CPU,Nvidia 8600 / Radeon equivalent以上的显卡。
支持Windows XP和MAC OS X
3.Beholder 监视者一款非常非常非常治郁的反乌托邦游戏
在游戏中你将扮演一个被政府安插在公寓中的监视者
监视这栋楼中的所有住户,搜查他们的物品,安装监视器
将他们的异常举动上报给上级
这款游戏给人灵魂上的拷问甚至要强过《这是我的战争》
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到最后都会映衬在你的家庭中
你必须在你和你的妻女的姓名与其他邻居之间抉择
庸庸碌碌的维持着道德与生存的平衡
最后到手的只是一场空。
这款游戏放在我的库中很久很久
但是我的游戏时间依然是0
生活中的抉择已经如此艰难,何必要在游戏中为难自己呢?
我们可以嘲笑《冰汽时代》那令人作呕官方喂屎的游戏结局
但是看了Beholder的结局
我们才会体验到被生活裹挟的我们,是如此的无助
游戏可以选择暂停,但是生活,我们必须面对。
你是谁?你会成为谁?
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出这款游戏也是几乎没有配置需求的
最低要求是Intel Pentium Dual CPU E2180 2.00GHz
2GB的内存以及支持DX9以上的显卡
占用的硬盘空间大约为1.6Gb
4.Crypt of the NecroDancer 节奏地牢《Beholder》可能过于沉重,还是推荐一个比较欢乐的游戏吧~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节!奏!地!牢!(才不是坟头蹦迪呢)
“节奏地牢是一个屡获殊荣的铁杆roguelike节奏游戏。“——它的Steam页面如此写道这是一款跟随着节奏移动/打怪/凿墙的游戏
跟上音乐的节奏击败一个又一个怪物来强化自己
前期千万不要气馁,因为你可能需要练习很久才能走出游戏的第一关
(这个游戏真的不是只有一关)
节奏地牢的难度对于很多人可能是一个门槛
但是通过练习记住每一种怪物的攻击方式
这种体验很容易唤醒玩家在刚刚接触游戏时那种钻研的精神
当你真正的融入进这款非常魔性的游戏世界
那你键盘上的上下左右估计快要命不久矣啦
这个插画真的超级有坟头蹦迪的感觉……
看一下这款游戏的画风
你就知道这款游戏除了音响之外不需要任何过高的电脑配置
支持XP系统,2GHz以上的处理器,1GB RAM、512M显存
以及1.6GB的硬盘空间,应该适合所有能出声的电脑
不过这款游戏不太适合摸鱼——键盘的声音太大了
网吧里有人玩劲舞团的那种大
还不快给AC娘点赞!
以上就是今天盘点的低配电脑可以流畅游玩的游戏啦
如果有小伙伴想要看看其他的游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