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卡车,为什么旅行入藏的人大多会选择川藏线而不是更有挑战性和高原风采的青藏线?
川藏线、青藏线这两条进藏线路,是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同时也是自驾进藏最常同行的道路。
很多人都是通过川进青出或青进川出,来开启对于西藏认识的。恰好,这两条进藏线路我都多次开车走过,结合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对比一下这两条常规的进藏线路。
如果您是第一次自驾进藏的话,我建议您选择川藏进青藏出的路线。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减低高原反应出现的几率!
我们先来看看三条线路的海拔高程图!
从上面三张图可以看出,川藏线(两条)的海拔高程变化,像心电图一般上下震荡,虽然图形看着有点吓人,但这种海拔高度的起伏变化,对于适应高原反应是有帮助的。
而青藏线的海拔高度,从格尔木(海拔2700)出发90公里外的纳赤台,海拔便已经提升到3500以上,再走90公里的不冻泉,海拔更是直接飙升到4500以上。此后,海拔便一直在4000米以上,甚至在最高点唐古拉山口达到了5200米,一直要到拉萨海拔才重新回到三打头的数字。
这种海拔高度快速提升,并长时间在高位持续的情况,让几乎所有人都有高反的症状出现。反着我那几个自诩为西藏老炮的朋友,都曾经被折磨的欲仙欲死。
其次,我们来说路况!
川藏线经过长年维修之后,现在路况已经变得非常优良,不但基本上全程油路不说,随着几个隧道的贯通,甚至已经不需要通过盘山路去翻高海拔垭口。
当然,我所说的路况优良是指非雨季、冬季,这两个特殊季节以外。雨季的川藏线经常会发生,因为山水导致的道路阻断,为保证车辆临时通行,维修的道路经常会有泥泞、碎石等路况发生。
而到了冬季,大面积的冰雪盘山路面,对于任何车辆来说都是,充满危机的险途。
而在这种时候面平直的青藏线,虽然海拔高,反倒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进藏路线选择。
青藏线的问题在于黑色柏油路面吸热使高原冻土融化,导致道路起伏甚至已经可以用波浪来形容了。
虽然在最初设计时,考虑过冻土融化影响,并在路边设立了图中这种散热杆,但依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倒是现在你在青藏线行驶,一旦看到路边有这种散热杆,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它代表着路面马上就会出现大起伏。
我经常说青藏线上杀机四伏,除了路面起伏之外,还来源于人的心里因素。
川藏线的盘山路是不可能超速行驶的,而青藏线上视野开阔,在良好路面上非常容易超速。同时,精神上也容易放松警惕,这时候毫无征兆的大起伏,非常容易导致车辆失控。
这有点像人生的道路,最危险的转折并不见得一定是在危机四伏的时刻。因为人们在危机四伏时,通常都严加防范,而在歌舞升平之中,变起肘腋的危险才是最致命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先人们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道理。
最后,我们来说景色。
川藏线上的海拔高度来回往复,让道路两侧的风景呈现不断变化的特点,在中国所有的公路景观中都是非常独特的。因此,“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绝非浪得虚名。
反观青藏线,因为持续在高海拔地区,道路两侧的景观主要以大尺度的高原草原为主,虽气势辽阔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单调。
不过在路边,你有可能会看到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等难得一见的草原物种。这些草原上的精灵,也算对稍显单调的青藏线增加了一抹亮色。
我从三个角度,对比了这两条常规的进藏线路,并不是想证明他们之间属高孰低!
实际上这两条线路,每一条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而对于路边的景色,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至于,您在进出西藏自驾时如何取舍,取决于您的驾驶习惯,通行时间,以及随行队员的具体情况而定。祝您有一个完美的西藏之旅,一段美好、珍贵的回忆!
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如果您有涉及西藏历史、文化、风俗和旅游方面的问题,欢迎您关注我,给我留言交流,谢谢您啦!
天然气货车在高原地方适应吗?
1. 天然气货车在高原地方适应。2. 原因是天然气货车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相比传统的燃油,天然气在高原地方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同时,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较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3. 此外,天然气货车在高原地方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其燃烧效率较高,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动力输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能够更有效地转化为动力,提供更稳定的行驶性能。因此,天然气货车在高原地方适应性较好,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并减少环境污染。
兰德酷路泽4000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动力如何?
还是一句话,进藏的路上只有“怂人”,没有“怂车”,从当年的“奥拓”,到后来的“QQ”,没一个怂车是丢链子,更不用说4.0陆巡,这车在西藏高原是被称作“牛山车”的神车。从丰田老80型和老款90(普拉多)开始,一直到如今的2018款地巡200型,都还稳定在行驶在藏区的道路上,你问陆巡4.0进藏动力行不行,那今天就来分享我开丰田在西藏的一些用车体验。
1、陆巡进藏的动力需求,如今很普拉多2.7都是进藏的主力军,只要你敢给油,没有爬不上的坡,更不用说4.0陆巡,而越野车需要的动力不是体现在提速过程中,而是遇险后的低转速大扭矩的表现上,带你脱离险境,而不是跟别人玩直线加速,所以说,进藏自驾,陆巡4.0动力足够足够了,2陆巡进藏的优势、丰田车的技术和配置不一定很高,而陆巡200型的各项技术也多多少少有一二十年了时间长度了,高科技和黑科技几乎没有,但车内在一惯舒适性没有缺失,而成熟的技术带来的是车辆使用的稳定性,有一个流行的段子讲:大G可以带你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而丰田陆巡可以把从全世界任何地方带回来,还给你带回一台“大G”。3、陆巡在高原地区使用特点、4.0自然吸气,功率是小了些,但皮实的发动机让它在西藏任何角落用任何油品都不会出现问题,这对于在物资匮乏的边远地区,就是最大的优点,也是陆巡在藏区最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挑食的好口碑。
所以说,如今的进藏旅行车辆选择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而你选择的陆巡4.0虽然说比不上大陆巡5700,但也是藏区用车的王者,兄弟开着你陆巡4.0放马过过吧。
常年藏獒在高原,有需要咨询留言或者站内私信。
鼓刹和碟刹哪个适合高原?
鼓刹是传统制造工艺,刹车反应慢,摩擦表面窄,刹车距离长。
碟刹是现代制造技术,比较鼓刹优势突出,摩擦力大,摩擦面积大,刹车反应灵敏,刹车距离大大缩短,刹车效果很好。
鼓刹和碟刹都是利用液压原理研制的刹车系统,原理上没有区别,都适合高原。但是,如果从刹车效果来使用的话,还是优选碟刹。
今年想自驾西藏旅游?
一辆卡罗拉,计划今年自驾西藏,碰到的困难,肯定有,并且不少。
卡罗拉是轿车型,前驱,其底盘最小离地间隙15.2cm。碰到什么困难,让我们慢慢来捋一捋,或许对旅途有所帮助。
一是车辆动力问题。据知,卡罗拉有两款动力的车型,一款是1.2T,另一款是1.8L,总体来说动力相对较弱,如果一定要进藏,估计困难还是比较大,建议1.2T的车型就不要进藏了,毕竟路途复杂,不可预测因素太多,影响行程;1.8L的可以进藏,但车辆因是自然吸气可能高反稍大,动力衰减,特别是过高山垭口尤甚,不过日系车高原上的表现尚可。
二是线路选择问题。进藏之路网上介绍共有8条,但轿车型的卡罗拉就不能任性选择了,317川藏北线应该走不了,路况较差,坑坑洼洼,越野车行车都要小心奕奕,提心吊胆,步步惊心,卡罗拉底盘所限,行车肯定困难,且全线海拔高度较高,影响动力。318川藏南线、滇藏线、青藏线可以选择。
三是坑洼路段问题。即使是318川藏南线,虽然全线已经是柏油路面,路况相对较好,但仍不时存在小部分路段有塌方、流沙、飞石等突发情况,清理填补后也还遗留有碎石等,高低不平,坑洼凹凸,摇晃颠簸,行车还是有困难的。
四是雪山打滑问题。高原地带,雪山冰冻,那是常事,一般而言,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地方,积雪常年不化,结冰路段时不时有,车辆极易打滑,轿车、两驱车表现要比越野、四驱车逊色。题主只说计划今年去,没有提到具体月份,因此,西藏自驾路上,经过无数的高山垭口,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过冰雪路段肯定是免不了的,车辆打滑就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问题,当然,解决也简单,备上防滑链,放低速度,小心行驶,缓慢通过即可。
五是故障维修问题。自驾西藏游,汽车在高原上高强度运转,车型适应的,问题不大,但有些车款就不见得表现良好了,虽然出发前例行进行了检查保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出现故障,在所难免,这就必须半途排除,进行维修,一般路上也有维修点,但较少,维修点间距离很远,且技术力量只能排除小故障,又没有现成的零配件,发货时间很长,拖车难度也大。出发前可网上搜索维修点及电话,包括4s店师傅的电话,当然,部分地点是信号盲区,但还是备好以防不测。
六是景点延伸问题。即使是318线公认的景观大道,虽然一路两侧就是风景,但也不是说所有景点就在路边上,不少景点是分叉到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观赏,而分叉路路况不一,良莠不齐,有好有坏,部分景点轿车是无法到达的,影响旅游,观景方面是要打折扣的,做好思想准备。
做好出发时碰到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是出发前的重要功课,是做路书攻略的组成部分,望自驾进藏一路顺风,平安顺利,安全回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