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bike官网,为什么在国内很少看到有创意性的广告?
英语流利说的新广告可能颠覆你的固有印象哦。
自从人工智能“C位出道”以来,人类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前有1秒撸出8000张海报的超神鲁班,后有1秒写出2万条文案的阿里AI……现在,人工智能又要来“抢”英语老师的饭碗了——
预告片:AI老师的决心
这两位叫Peter和Tony的AI英语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而且性格超冷萌,比人类还爱耍小性子,反正看完他们的对话我是哈哈哈笑出驴叫了!
第一集·高等智慧
一天,Tony老师见到户外海报上对其的介绍是“不眠不休,任你差遣”,忍不住忿忿吐槽:“他们以为我们是低等的机器人吗?”
Peter老师见状,冷冷地发射激光,任性地把广告语改为“高等智慧教你英语”。随后扬长而去,嘴角还带着一丝深藏功与名的微笑。
第二集·低薪一族
第二天,Tony老师心态又崩了:“人类老师教一小时英语就要收500块,而我们AI老师24小时在线,不眠不休,随叫随到,一个月才收99块……”
Peter老师一听炸毛,直接把办公桌给劈了!
然而自己劈cei的桌子还得自己修——由于系统设置,冷静后的Peter老师又乖乖地把桌子焊接完好,并一脸真诚(不情愿)地表示:“便宜很好啊,必须为我们的人类学生谋福利!”
第三集·AI老师的白日梦
终于,AI与人类走到了对抗的一天,Tony和Peter也在繁忙的教学中日渐秃顶……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学生司马杰克已经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AI进行谈判!
完整广告片戳视频↓↓↓
流利说AI老师正片
这条冷幽默十足的广告片的品牌主为英语流利说,创意来自于独立创意公司意类广告。有网友看完后评价:“看完视频我就忍不住去下了个英语流利说,我要看看AI老师是怎么教英语的,预感广告会刷屏。”
为一探究竟,榜妹和广告的幕后操盘手——英语流利说市场副总裁刘牧洋和意类团队聊了聊。
英语流利说:
强调独特销售主张,成片历时半年
榜妹:英语流利说这支冷幽默广告,为何选择和意类合作?
刘牧洋:其实我们并非一开始就与意类合作。去年底,我们做完一波户外平面传播后,计划拍一支TVC。于是找了国内至少六家一流的广告公司和创意热店,最终意类通过比稿胜出。
其他公司的提案也不乏有精彩的,但意类的创意与我们公司的sense比较match。
榜妹:据说广告前后耗时半年,为何要花这么久的时间?
刘牧洋:是的,意类CEO江畔还调侃,在做我们这支广告的过程中,他们都已做完2、3个case了。
具体来说,前期方案探讨花了近5个月时间,实际拍摄用了2个整天,后期约1个月。
之所以用时那么久,是因为英语流利说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很独特,我们没有一个真人老师,全部是AI教学。如果广告只是强调英语学习很重要,强调学习要靠自律坚持,去打鸡血去讲动情故事,这没毛病,但每个英语教育公司都可以去拍这样的广告。所以我们想拍一支很流利说、很AI的片子。希望大家看过这支广告后,对流利说的AI学习方式能有很深记忆点。
但AI该如何去呈现?AI老师的造型、台词、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对创意公司和制作公司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在方案确定和具体执行上,都需要反复沟通。
榜妹:你们对广告片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刘牧洋:最满意的地方是,我们用有趣、冷幽默的方式真的讲清楚了AI可以干嘛,还让人们本来心中冷冰冰有距离感的科技有了温度,鲜活起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AI老师有小情绪,会吐槽抬杠,但是他们又非常爱他们的人类学生。
我们在这部片子中的野心挺大的,探讨的不仅是今天的AI,还是未来人与AI的关系问题。且最后是个开放性结局。世界末日时,人类在危险时刻和AI进行谈判。来自AI方的势力用激光去电了人类,但最终并未说明输赢。因为技术将发展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意类:
探讨AI与人类共生问题,人设外冷内萌
榜妹:作为创意公司,你们这条片子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意类:市面上多数的AI广告突出的是“服务”,似乎所有人都将AI威胁论抛在脑后,认为AI生来为人类服务。因此我们想做点不同的东西,想塑造两个上班(或下班)时也会偷偷吐槽工作劳苦的“AI老师”。
在我们的世界观里,AI不是冰冷的,而是被注入了更多人性,有趣地探讨了人类与AI的共生问题。
榜妹:广告具体又分为“高等智慧”、“低薪一族”、“AI老师的白日梦”,这三个洞察分别是怎么找到的?
意类:来自简单纯粹的“师生关系”吧哈哈哈,就算AI替代了人类老师,也不会选择去奴役人类学生。这三个洞察其实都是基于客户的产品利益点,做了戏剧化发散,将产品效果(懂你——真正一对一定制化教学、高等智慧——24小时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低价——99/月)和AI老师人设做了结合。
榜妹:你们想打造的AI老师的形象和人设是怎样的?
意类:外形上我们想保留人们对AI的第一印象——异次元的机器人。但又不想给人展示太过冰冷的科技感,于是就在人设上下点功夫,让他们变成极其自恋加冷萌的机器人。
榜妹:听说这次共想了三个脚本,另外两个大概是什么样的故事?
意类:第一个就是纯讲功能点啦,比较偏向产品;第二个脚本是基于英语口语的点,当时的idea是“你的英语羞于见人,不妨去见机器人”,情节可以脑补下。
榜妹:为什么客户pick了第三套方案?
意类:“人工智能VS人类”是个自带流量的敏感话题,当我们在脚本中去包装这个点,客户自然是会感兴趣的。
挑战:
造型是最大难点,不惜损失十余万重做
如英语流利说市场副总裁刘牧洋介绍,“其实在选择这套方案时,我们并不知道它能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我们知道这个方案一定是个很不同、很AI的片子。它不一定是最对的方案,但我们必须靠创意的感觉去判断。”
既然是少有人尝试过的事,操作难度自然也非同小可。
难点首先是在AI老师的造型设计上。“广告中的AI老师实际上是真人演绎的,因为外型问题我们前后和导演、客户讨论了近一个多月,拍片日程也因此延后。难就难在如何让人一眼看出他是‘非人类’的同时,又不至于太过瘆人……最终我们利用了塑料头皮,并在AI老师的头上加了‘光圈’,给人不明觉厉的科技感;同时让AI有了人类的微表情和样貌特征。”意类团队对榜妹说。
为了摸索出AI老师该有的样子,意类和制作公司以及导演还在前期看了大量科幻影片,包括斯皮伯格的《人工智能》、格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等。并请来了曾参与过《天下无贼》《南京!南京!》等影片后期美术的马健翔老师,中间尝试了七、八稿人物造型。但即使如此,还是不可避免遇到推翻重来的时候。
棚拍现场
刘牧洋说:“第一次棚拍前,棚已经租好了,演员时间也定了,第一版3D打印技术做出来的AI造型反复改了很多遍,却始终觉得不满意。尽管第二天一早就要开拍了,我还是觉得那版造型并非想象中AI的样子,没有smart的感觉,紧急喊停了,要求重新改造型。尽管需要重新协调各方的时间,整条片子又要延迟交片,还造成了不菲的损失。但创意公司和制作公司都理解了我的决定,并愿意共同承担损失,重新尝试新的造型方向,直到所有人都满意。”
而在具体棚拍时,八点正式开始的拍摄,演员凌晨五点就得到位,因为单单妆容就需要化好几个小时。最终,两个整天的拍摄都持续至半夜三、四点。
实际拍摄时,演员凌晨五点就要到位,开始化妆。
脚本的打磨也是难点之一。“这支广告不是故事片,最重要的就在于这几句对白。如何让演员通过简短的台词,表现出幽默的感觉,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打磨。”刘牧洋介绍,“包括AI说话时应该怎么说,是流畅地说还是一个字一顿地说,我们和意类都有过来回讨论。”
此外,广告片的整体色调、情节发生的场景和各类细节(如充电的水瓶),都经过反复探讨。“后期也调整了一个多月时间,加进了很多特效。”刘牧洋说。
最后,这支片子找来了START Films执行,并请到了著名的冷哼派导演林哲乐。而如果你认真看过此文,应该也注意到了上文中榜妹提到最多的字眼,那就是——反!复!沟!通!
所以这样的多方合作究竟是怎样一个和(凶)谐(猛)活(撕)泼(扯)的氛围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江畔惊呼:“太恐怖了!”
许某补刀:“这……简直是乡镇企业家!”
林导真诚狡辩:“怎么会!看造型就觉得是好片!弄这个就牛*炸了!”
江许同时:“好什么!!!这不恐怖吗?”
学礼开启听起来就在骗人的说服力:“江总,你相信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江畔咆哮:“相信你?我怎么相信你?!出来流利说这个app断崖式下滑怎么办?”
学礼竖起某指对天承诺:“我负责!!”
江总质问:“你怎么负责!?”
学礼顿了顿:“我家有钱!!!我赔得起!!!”
林导、江畔、许某.......石化
折叠式自行车多少钱一辆?
真心不建议你买1000元以下的自行车,不是歧视或者怎么样。从工艺和安全角度考虑宁可多攒攒钱,买一个好的也不要买几百块的。
如果追求性价比的话还是建议买一千元以上的折叠车,从使用寿命、美观程度、安全等方面考虑,贵一点儿的性价比算很高了。
建议你考虑轻客TF01,现在还不知道多少钱,不过好像可以分期付款。
大行P8有些贵,700BIKE也还行,不过没有轻客的动力系统,价格估计也差不多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尼桑西玛v8油耗?
尼桑西玛V8的油耗根据不同的驾驶条件和行驶方式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该车型的油耗通常在城市道路上为约13-15升/100公里,而在高速公路上则在11-12升/100公里之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只是参考数据,并不代表所有的实际情况。
实际的油耗可能会受到驾驶风格、路况条件、车辆维护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更准确地了解尼桑西玛V8的油耗,最好参考车辆的官方指南或者和其他车主交流他们的实际使用经验。
qm5跑滴滴真实续航?
续航431公里。
红旗E-QM5动力方面,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00kW,电动机有136Ps。传动方面为固定齿比变速箱(简称:电动车单速变速箱),采用了54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续航431公里。而且红旗E-QM5还配备了快充功能,可以在0.5小时从电量5%快充到电量80%。
日订单已超过摩拜ofo之和?
哈喽单车是否后来者居上,尚未好下定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共享单车行业已逐渐步入成熟期,用户增长速度渐缓,行业格局趋向稳定。下面我们通过数据来看看共享单车行业的状况吧!
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了《2018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增长率达到了632.1%。随后增长率将减缓至14.6%,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8年将达到2.35亿人。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增速正常放缓 行业逐渐步入理性成熟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是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用户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年,增长率达到了632.1%。随后增长率将减缓至14.6%,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8年将达到2.3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将进入成熟期,增长态势将趋于稳定。
共享单车ofo摩拜两强格局稳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5月,ofo移动端应用以2937.7万人的活跃人数位居榜首,摩拜单车以2526.6万人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哈罗单车活跃人数为529.1万人,与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共享单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平台盈利能力提升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已逐渐步入成熟期,用户增长速度渐缓,行业格局趋向稳定。行业领头的共享单车品牌拥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与市场规模,不再使用高速扩张的市场占领策略,行业开始新盈利模式的探索阶段。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各共享单车品牌需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探索更多商业化盈利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提升服务质量,谋求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升级中国“智”造
各大共享单车品牌一直致力提升共享单车的科技含量以及安全系数。从ofo研发的NB-IoT、NFC智能锁至摩拜单车的全面升级,体现了共享单车品牌在产品研发中的不懈尝试。共享单车的质量与用户体验、管理成本等各方面息息相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共享单车制造业将向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有望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向物联网的新层次发展。
精细化管理提高用户体验
经过抢占市场份额的“野蛮生长”的时期后,如何实现对投放单车的规范管理,降低人为带来的损失,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在为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维护原有的秩序与环境,是共享单车厂商接下来面临的重要挑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精细化管理是共享单车行业“下半场”发展阶段的关键词。随着押金模式的变革,用户不再受押金的“束缚”,可以试用多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并进行选择。版图扩张所带来的优势逐渐减少,用户体验以及品牌形象愈加重要。因此,加强精细化管理,进行服务升级,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与维护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海外扩张稳步进行
自2017年起,摩拜单车与ofo的海外扩张活动正稳步进行。ofo沿用其低价策略,用首骑免费等优惠策略吸引新用户注册使用。ofo已顺利进入美国波士顿、西雅图等十几座城市,并在逐步扩张其海外版图。在2017年底,摩拜单车成功进驻墨西哥。两大共享单车品牌的海外布局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海外市场的共享单车行业仍处于起步发展期,海外市场将成为共享单车的第二大增量市场,抢先占领市场份额有利于共享单车的全球行业布局。
以上为报告节选内容,查看全文请前往:http://www.iimedia.cn/61658.html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