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马陆,有万只脚是什么虫?
万足虫,也叫巨型马陆。
随着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主要是空气中氧含量的下降,大型生物无法适应这样的生存条件,于是动物的进化走向了小型化,巨型马陆也不可例外,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除头节无足,头节後得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目前世界上存活的巨型马陆,也就能长到10多厘米了,最大也就38厘米,已经不具备昔日的风采了。
经过进化之后,巨型马陆的体积小了很多,在体型上来看就并没有那么可怕了,再加上这虫子不咬人,有很多国外人还把它当作宠物来养,根据这些养殖者描述。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巨人?
当然没有巨人,有记载以来有确凿证据的最高的人是罗伯特·瓦德罗,身高达到2.72米,199公斤,于1940年去世,享年仅仅22岁。他的巨大体型和成年后身高也持续增长是由于脑垂体增生,导致生长激素的异常高水平,甚至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迹象表明他身体的生长已经结束。
网上经常出现一组据称是巨人生物遗骸的照片,最早在2004的年互联网上流传开来,但都已经证实是伪造的。这些图像是由各种各样的恶作剧组合而成的,这些恶作剧一开始试图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背景传说故事,并将它们与圣经中有关的巨人描述(如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联系起来,这些照片中的巨人骸骨被宗教人士和猎奇者用来证明圣经是正确的。
当然,这些被认为是发现古人遗迹的考古发现从来没有进入过博物馆或科学杂志的版面。和其他许多巨型骨架和头骨照片一样,这些照片都是经过数字处理的,通常是为各种站台举办的ps比赛而制作的,比如最上面一排右边的两张照片,是1993年芝加哥大学在尼日尔挖掘恐龙化石的照片,有人在其中PS添加了一个巨大头骨的图片,在原始照片中没有出现这样的头骨。
下面这个巨人骨架图像是从举办照片处理比赛的Worth1000站台上摘取的。
其实科学家甚至不需要知道所有这些照片的具体来源,就能确定它们是赝品,因为它们不符合生物力学的平方-立方定律,平方-立方定律是一种数学原理,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即当一个形状在尺寸上增长时,它的体积比表面积增长得更快。平方-立方定律使得这些所谓的巨人骨骼所代表的人类大小和比例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个2米的人类突然变大到原来两倍,它的表面积会增加四倍,体重增加八倍,这个增加的重量将使正常的人体比例结构无法站立,腿会被压断。
胃胀气的症状有哪些?
讲个亲人的经历。我爸55岁,以前经常胃胀气,一胀一整天那种,晚上还胀得心慌失眠,是中医调理好的。经常胀气的朋友,看完一定有用!
一、他的3个主要症状1.吃了东西肚子胀,不吃也胀!
他经常只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鼓鼓的,像个吹胀了的气球。甚至不吃也会胀,而且胀的时间还特别长,有时甚至连续胀好几天,整个人被折磨得精神和身体都快崩溃了。2.胀得心烦,整晚睡不着
晚上胀气更是折磨,肚子里总有一股气憋着,整个脏腑都不安宁,心是慌的,人的情绪很烦躁,翻来覆去睡不着。失眠又加重了烦躁,所以胀气严重的时候,我爸经常整晚无法入睡。3.胃口不好,吃不下饭他并不是不想吃,而且吃不进!一是吃一点点肚子就胀了,这种恐惧感,让他不敢多吃。二是胃的受纳空间本来就那么多,都被气占满了,即使是饿了,也吃不下去!也看过不少医生,但总是反复发作,后来我到《养生杂志》做编辑,认识了一个调理脾胃非常好的中医。他说经常反复胀气,医圣张仲景早就有论断——“脾胃虚弱,水湿气滞”。胃胀气主要有两种:一是积食了,食物消化不良,堆起来久了,产生了气,堵在胃里,一般过几个小时就会缓解;二是脾胃虚弱了,往下降浊的胃气和网上升清的脾气,本来力就不足,还被困重的湿气缠住了,该下降的下不去,该上升的升不了,都堵在了身体中焦,把肚子吹胀了,憋得人发慌,即“脾胃虚弱,水湿气滞”。经常胀气的人,往往是第二种。这种顽固的胀气,不仅折磨得人难受,还很难断根。因为脾胃虚弱不是一天两天的伤害,要养好也不是一日之功,所以很容易反反复复发作。要调理这种胀气,不是理气,而是要健脾胃,祛湿气。和他交流结束后,我又把我爸带过去面诊。中医问清了他的情况,又看了舌象,把了脉,说他经常肚子胀、胃口也差、身体虚胖、总觉得疲累、大便黏腻沾马桶、舌头胖大有齿痕,都是典型的脾胃虚弱信号。让我爸回家做个食养方八珍糕,把脾胃慢慢养起来。二、八珍糕:健脾养胃,祛湿顺气八珍糕是明朝太医记录在《外科正宗》里的御方,明清两朝皇族都在用,中老年人用来养脾胃有两个好处:一是材料都是药食同源,性子平和,健脾胃的同时,不会虚不受补;二是不仅可以健脾胃,还可以祛湿气,调理身体气机。据清朝史料《西太后脉案》记载,慈禧太后因为肚子胀、胃口差,心情不好,太医李德生同众太医商量了以后,就给她开了健脾糕吃。几天以后,慈禧病状都是消失了,心情大好,还把健脾糕的名字改成了“八珍糕”。李德生也很叹服八珍糕在调理脾胃方面的作用,不吝溢美之词: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三、我爸吃八珍糕以后的作用我爸吃了八珍糕差不多半个月的时候,肚子胀的情况就缓解了不少。我就让他在坚持一段时间,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胃口和精神也好了,身体状态好了不少。我把八珍糕的材料和做法也分享出来,希望帮到大家。主要材料:山楂、麦芽、茯苓、芡实、白扁豆、薏米、莲子、山药。这些材料搭配起来,养脾胃就很妙了。楂和麦芽消食化积,开脾健胃;茯苓、芡实、薏米都能健脾、祛湿,锁住身体水液,扫除多余湿气,减轻身体困重;白扁豆调理消化,减少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山药和莲子,养气补虚,从根基一点点滋补脾胃。【做法和吃法】8种材料取等份打细粉,拌匀后加入大米粉、蜂蜜和温水,把面和好。做成小丸子蒸熟,每天吃3到5粒,孕妇不能吃。提醒大家,脾胃是身体能量之源,相当于是植物的根,脾胃虚弱就是烂根了,很容易造成全身失养。《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如果经常肚子胀,说明脾胃虚弱已经很严重,一定要及时养起来,否则很容易拖垮身体。{!--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6539910115297329416&origin_type=&origin_id=4583268881_6539910115297329416&alkey=1306_4583268881_0_6539910115297329416_010&c_biz_combo=8","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6539910115297329416\",\"product_id\":\"6539910115297329416\",\"title\":\"善美达 八珍糕丸 买2送1 传统古方,养脾胃小零食 \",\"cover\":\"https:\\/\\/lf6-cm.ecombdstatic.com\\/obj\\/ecom-shop-material\\/mnYfdY_m_bc1c0c5cbc0c74982fa4ef99a93be832_sx_850134_www800-800\",\"price\":5990,\"market_price\":15980,\"cos_fee\":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6539910115297329416%26origin_type%3D3003002000%26origin_id%3D4583268881_6539910115297329416%26alkey%3D13_4583268881_0_6539910115297329416_010%26c_biz_combo%3D8%26buyin_track%3DCA0QkcS8iREaBAgAEAAiACiIgqCqmbOb4VowAg&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4728,\"item_type\":6,\"cos_ratio\":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6539910115297329416&origin_type=3003002000&origin_id=4583268881_6539910115297329416&alkey=13_4583268881_0_6539910115297329416_010&c_biz_combo=8&buyin_track=CA0QkcS8iREaBAgAEAAiACiIgqCqmbOb4VowAg\",\"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八珍糕丸 买2送1\"}","commodity_id":"653991011529732941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6539910115297329416%26origin_type%3D3003002000%26origin_id%3D4583268881_6539910115297329416%26alkey%3D13_4583268881_0_6539910115297329416_010%26c_biz_combo%3D8%26buyin_track%3DCA0QkcS8iREaBAgAEAAiACiIgqCqmbOb4VowAg&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159.8,\"price\":5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6539910115297329416&origin_type=3003002000&origin_id=4583268881_6539910115297329416&alkey=13_4583268881_0_6539910115297329416_010&c_biz_combo=8&buyin_track=CA0QkcS8iREaBAgAEAAiACiIgqCqmbOb4VowAg\",\"shop_goods_id\":\"6539910115297329416\"}","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ecom-shop-material/mnYfdY_m_bc1c0c5cbc0c74982fa4ef99a93be832_sx_850134_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59.9,"promotion_id":"653991011529732941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善美达 八珍糕丸 买2送1 传统古方,养脾胃小零食 "} --}
想回老家农村发展养石蛙?
石蛙养殖前景如何?
石蛙又名棘胸蛙,石鸡。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能,其医用前景甚为广阔,个体较大,生长快。一般饲养当年幼蛙可达20~60克,第2年就可达到150~200克的商品蛙,人工饲养经济效益高,是山区农村致富的好途径。
那要如何养殖石蛙呢?一、形态与习性
1、石蛙的形态特征:石蛙的体粗壮、肥硕、体长,成蛙的蛙体分头部、躯干和四肢,皮肤粗糙。雄性背部有许多窄长疣,大多成长排列,但不规则,身体的背面和体侧布满小圆疣,中央有显著的黑色角质刺。雌性背部有分散的小圆疣,但腹面光滑无疣和角刺。
2、栖息环境与活动特点:石蛙栖息于高山深谷,草木丛生,阴凉安静,溪水长流及饵料来源充足的山溪、水坑、水潭中或附近水塘的自然洞穴内。其活动强弱与水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水温适宜(15~26℃)活动正常。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过低则生长停滞,进行冬眠,一般在霜降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陆续复苏。
二、人工繁殖
根据石蛙生殖腺发育特点,属分批产卵类型。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石蛙就开始抱对产卵,其中5—7月份为产卵高峰。产卵的石蛙一般个体达到100克以上,体长为10厘米以上,其怀卵量与年龄、体重、体长等因素有关,一般体重130~170克的石蛙怀卵量为350~480粒/只。受精卵需经22~25天孵化。蝌蚪需80~90天完成变态。
1.人工繁殖的方法和设施
(1)产卵池的基本结构和条件:
据说福建地区在1986—1988年进行了石蛙人工繁殖试验,实验的年平均气温为17.3~17.8℃,月平均气温变幅8.3~25.7℃。产卵池建造于室外,池顶搭棚遮阴,主要有3种类型。
①水族箱式产卵池:木框架,玻璃板壁,聚乙烯网盖,规格1.0米×0.5米×0.5米。箱内置有露出水面的小石台。山涧水源,水深5~10厘米,基本静水。
②鱼池式产卵池:砖石结构,水泥抹面壁,细沙石底,聚乙烯网盖,规格3米×2米×2米。池内设有出露水面的沙石小丘及隐蔽洞穴。地下涌泉水源,水深20~30厘米,渗透漏性微流水。
③山涧流水式产卵池:砖石结构,水泥抹面壁,河卵石池底,铁丝网盖,规格3.0米×2.5米×1.5米,池内有隐蔽洞穴。山涧水源,池底未完全浸没,多有坑洼,水流走向不一,进水落差大,池内水珠飞溅、撞击声不断,空间湿润阴凉。
(2)激素注射液的制备:人工催产用的激素为成熟的石蛙脑垂体,按常规方法摘取、匀浆,用Ringer氏生理盐水配制成悬浮液,含量0.5~4.0毫升。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系宁波市激素制品厂产品,均用Ringer氏生理盐水配制成溶液,含量为1~200微克/毫升。激素注射液均随用随配,腹腔注射。使用两种以上激素时,采用混合注射或分针注射。
(3)产卵和受精:经注射激素后的蛙,分别按一定的雌雄比例(1∶1.5)和密度(每池3~5组)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方法按常规的蛙类受精方法。自行产卵、受精的方法,则是雌雄亲蛙在产卵池中,经发情求偶、抱对及两性协同产卵、排精而完成产卵与受精的过程。石蛙的产卵是间歇性的,产程较长,每次产出卵量亦不等,一般约为十余粒至数十粒左右,以链状卵索的形式黏附于池底的沙石或水泥池壁上,在水温19~22℃、气温18~30℃条件下,一般可持续2~5小时。
(4)孵化:受精卵的孵化主要在室外流水池中进行。使用长方形筛绢网箱,木条框架固定,规格为0.6米×0.4米×0.3米。流水池上搭棚遮阴,山涧水或地下涌泉水源。采卵和移卵均带水操作,一般在亲蛙产卵行为结束(或人工授精)后2~3小时,待受精膜基本胀足时进行。孵化箱置卵密度为3500~4000粒/平方米。
(5)蝌蚪培育:刚出膜的蝌蚪,幼小体弱,在原孵化箱中继续养育,待具有主动摄食和游泳能力后转入蝌蚪池饲养。蝌蚪池水泥砖石结构,面积5~7平方米,水深30~50厘米,沙石底,有一定倾斜度和露出水面部分,供变态蝌蚪栖息登陆。蝌蚪期饵料采取培育水质和投喂商品饲料相结合。
三、食性
1.摄食行为:石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喜捕食活饵。当发现食物时,立即快速跳向目标,用嘴将食物咬住,当食物难以咬稳时,两个后肢着地,前肢伸起,将食物往口中推入,可见前肢在捕食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
2.蝌蚪的食性:石蛙的蝌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且主要摄食藻类,包括硅藻、隐藻、绿藻和蓝藻门的24个属,其中主要是硅藻,共17属,占整个藻类种类的70%以上。此外还有原生动物、水生植物的叶、花、种子等。据解剖测定,蝌蚪的肠长平均为体长的8.16倍。
3.成蛙的食性:石蛙的个体捕食率高,其捕食量也较大。成蛙的食物主要是节肢动物的昆虫、马陆、蜈蚣、蟹、蜘蛛,软体动物的螺,两栖动物的青蛙及哺乳动物的鼠;植物性的植物碎叶片、花、种子等。动、植物两大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2.8%和7.2%,说明石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在动物性食物中又以昆虫最为喜食,占动物性食物的87.5%,占全部食物的81.2%。在昆虫纲中主要捕食的是鞘翅目和鳞翅目类,尤喜吃食鳞翅目的毒蛾幼虫,该食物的出现率高达49.46%,食物数量也比较多,其数量百分比率为18.81%。其次是鞘翅目的步甲虫和膜翅目的蚂蚁。还摄食青蛙、蟹等,这类食物约占动物性食物的12.5%,占整个食物数量的11.6%。其中出现率较大的是蟹(22.58%)、螺(20.43%)。值得提出的是植物性食物普遍存在于石蛙的消化道中,此现象与其他蛙类有显著区别。
四、饲养与管理
1.饲养池的修建
饲养池一般建在溪流边,水源常年流动,不干涸,溶氧含量高,绝少污染,池四周设有高1.2米的防逃设备,防逃墙可用红砖砌成,也可下半部用红砖上半部用土砖,或用竹垫、小圆竹围成。围墙内陆地面积占1/3左右,水面中央设有陆岛使水面成回形沟状,在陆地上种植杨树、玉米、高粱或蔬菜如南瓜、丝瓜等,起遮阴作用。水深80厘米左右,水面可适量养些水葫芦等。在陆地靠近水面的一侧用空心水泥砖或较大卵石砌成洞穴。也可作成土洞,供石蛙栖息。进出水口设有木框纱窗。
2.石蛙的饲养
(1)饲养方式:石蛙的饲养可采取常规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各地可因地制宜建造饲养池,一般面积为5~40平方米,采取集约化饲养方式,需在池中设置一定面积的饲料台或供蛙栖息的陆地、土山等,并且池塘应架设隐蔽物,以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2)饲养密度:常规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为2~4克/只的幼蛙200只左右,集约化饲养放养体重为2~4克/只的幼蛙5000只左右。在饲料较为充足的情况下,经过240天的养殖,常规饲养方式的蛙可达到75~190克/只,集约化饲养的蛙可达70~170克/只。
3.石蛙的饲料及投喂
石蛙的蝌蚪阶段,在刚孵化的3~4天内可不投饵靠卵黄提供营养,以后可投喂煮熟的蛋黄、鱼粉、米糠等粉状饵料。幼蛙到成蛙阶段除投喂蚯蚓、蝇蛆、小鱼苗、轧碎的蝇蚬和蜗牛外,还可在池内装配2~3盏25瓦的黑光灯诱虫。傍晚时开灯,午夜以后即可关,诱虫效果好。
4.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池,清理进出水口木框纱窗上的污物烂渣,驱赶翠鸟,及时捕捉水蛇和老鼠。在冬眠期间,水位加深1~1.2米,有条件的可用草搭设保温防冻棚,一般在晴天中午气温回升时,有的石蛙开始活动,且有摄食能力,可投喂少量饵料,以增强其体质。
我是鄂西小浓人,更多养殖、种植技术方面的问答,请关注我。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删除。人变成多大体型能轻易驯服像狮子老虎熊狼这样的野兽?
在当下,赤手空拳的人遇上狮子、老虎、熊之类的猛兽,能不能逃生都两说,更不用说轻易的制服它们了。于是,有人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人类如果体型变大的话,是不是就能轻易的制服狮虎熊呢?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人类赤手空拳的短板不是体型能够弥补的人类在当下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无论是体型庞大的大象、甚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蓝鲸,还是陆地上的猛兽,只要人想要猎杀它们,它们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正是因为这样,地球上的动物数量越来越少,大多数的动物成为了保护动物。
不过,人虽然有很强的猎杀能力,但是这绝不是人类用蛮力或者赤手空拳办到的,而是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用聪明的大脑。
早在距今约3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刚刚开始演化出了人与古猿的过渡性-南方古猿。此时的南方古猿,刚刚开始直立行走,没有任何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生活在非洲大陆上,此时正是猫科动物演化的繁荣期,尤其是剑齿虎族下的动物,它们有多个种类与南方古猿同时、同域分布。而当时平均身高不足120厘米且赤手空拳的南方古猿,压根就不是这些食肉动物的对手,因此,恐猫以及巨颏虎成为了早期人类最大的天敌。
如何在食肉动物的环伺下活下来,成为了人类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时,促使进化的因素有了,但是,进化是无序的,一种进化的成功与否需要经过自然选择,所以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淘汰了许多的与人类祖先同源的动物(指那些已经灭绝的人科人属动物),只有一支不断的进化大脑的生存了下来,他们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祖先。
大脑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吹气球,一下子就能膨大,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如何生存下来就成了一个问题。想要生存下来,有一个很好的方向,那就是变得像其他猛兽那样,具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但是,在食肉动物们已经成型的前提下,再去走食肉动物进化的老路,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早期的人类,靠的是团结和耐力(持久的奔跑能力)生存了下来。之后,随着大脑的演化,人类的地位逐渐的提升。
因此,人类在进化之初就没有选择多么强大的战斗力(爪子、牙齿),所以赤手空拳的战斗力始终是人类的短板,随着大脑的不断进化,人类也不再需要多么强大的个体战斗,所以,自始至终,人类就没有想过用双拳双腿制服野兽。
人类变大能不能弥补战斗力不足,对抗猛兽?首先,根据“柯普法则”,生物总是向着更大演化的,这是因为体型越大,在同类或者同一生境中的竞争力越强,而竞争力越强,基因就越容易保留。这一点从恐龙时代恐龙是由小到大演化的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且从人类的进化史看,人类的体型也是逐渐增大的(比起南方古猿,现代人的身高增加了接近半米),而比起南方古猿,现代人的地位明显的提升了。但是,这并不是体型变大带来的好处,因为如果拿现代人跟古代人打一架,现代人在力量上就已经输了(赤手空拳的情况下),这也更加印证了我们上面的分析:人类从未指望过赤手空拳有多强悍。
其次,狮虎熊都是当下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我们以老虎和狮子为例,在亚洲,成年的孟加拉虎能够杀死体重500公斤以上的白肢野牛,在非洲,成年的非洲狮能够单独的猎杀成年的长颈鹿,要知道它们猎杀的猎物,随便一脚就能让人失去战斗力,而且它们能够猎杀体重2倍,甚至多倍于自身的食草动物。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人类与食草动物的战斗力,毫不客气地说,人类即使长到与野牛同样的体重,赤手空拳下也打不过野牛,这是因为比起食草动物的蹄子、角、冲撞力,人类几乎没有与之抗衡的硬件。也就是说,同体型下,人类连食草动物都很难拿下,更不用说能够越级杀死食草动物的食肉动物了。
因此,即使人类变大到像野牛、大象这么大,身体攻击性器官的缺少,也让人无法与牙尖嘴利的大型食肉动物相抗衡。
人类不可能无节制的变大虽然在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型的生物,比如霸王龙、巨型马陆、蓝鲸等等,但是任何一种大型生物想要形成,需要具备多种因素,我们结合恐龙时代、巨虫时代可以看出,体型巨大化需要:高氧浓度、温暖湿润的环境、较多空余的生态位、同类型生物的竞争较为激烈、漫长的时间等等。
而人类目前并不符合体型巨大化的条件,首先氧气浓度很难回到巨虫时代的35%,其次如今在人类的污染下,气候、生存环境已经对生物生存极其不利、最关键的是在当下地球上,没有与人类同类型的生物竞争,没有竞争,人类的进化将会是很缓慢的,而且按照体型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多看,人类也不会选择进化体型这条路线,毕竟人类的生存,体型大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脑。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体型只会缓慢增加,甚至是不增加。
总结人类祖先其实早在20万年前就与野生动物脱离了食物链关系,最起码的是不在其他动物食物链的次级上了,这是因为此时的人类有了使用组合工具和火的能力。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进化,人类不再仰仗自己的身体,不再靠蛮力去完成一些事情,此时体型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在进化的选择上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的攻击性(赤手空拳)与野生动物是没得比的,所以,让人类与大型食肉动物叫板,无疑是拿人类的短板来对抗食肉动物的强项,结果是必输无疑的。而且狮虎熊等食肉动物本身就有“越级”捕杀猎物的能力,因此,即使人类体型变大,也不会是它们的对手,况且人类的体型也不能无节制的变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