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东恋,46岁女诗人余秀华与90后小伙杨槠策相恋?
简单说一下余秀华女士。
起初,我对她是反感。
因为某个年月的某时候,一首所谓爆红全网的诗推到我面前,字里行间就是睡你睡你睡你。
有些人可能觉得七情六欲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没有什么。
但问题在于,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并不提倡很多赤裸裸的野蛮与直白。
毕竟,它们代表智商上的不开化,代表放任人类原始的动物性,它们除了可能让人们觉得所谓真性情与蓬勃野性的刺激,带来的后果就是————你如此那般不约束,于公开场合尽情放任自己,与牲畜何异?
说到这,我并非辱骂余秀华女士,相反,我非常佩服她精神上的不屈意志与她强韧的从心力。
尽管这种不屈与强韧带着她太过粗鲁和野蛮的表达也常常让我难以产生好感。
说到这,可能会有支持余秀华女士的网友说,你懂什么,你就是嫉妒,酸,这叫真性情,你要不也写两首诗给我们看看?
我对这种现象一向比较反感。
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以谁为所谓只要出名或吸引到你就是绝对权威化。(譬如我反感余秀华女士的粗鲁与作为脑瘫病人写出的低俗直白,只要我不是直接辱骂攻击,她的某些,我不赞同或表示出反感,就是我不可以反对或我是错?)
一个真正相对更加开化与文明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个人也不可能所有的行为都代表绝对正确。就像她这个用语粗鲁都成她特质了,之前被评为有才情没档次,可谓恰如其分。
你说她写得很有文采?
她的思想、韵律很高?
把人类的原始低等动物性赤裸裸于大庭广众之下嚎出来很好?
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不要礼义廉耻还是不必修身养性?
(常看到有人把余秀华这种粗鲁低俗称赞为真性情。所以,大家真性情是想怎样粗鲁就怎样粗鲁?别人文明的说话就是端着很假?余秀华女士随着自己性子来就是真性情很好?)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当一个人毫不遮掩的粗鲁自己的欲望与自私时,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野蛮冲动引发的害人,公共秩序的坍塌和侵害他人的理所应当,这个效应可谓相当下格。
不过,每每想到她是一名脑瘫病人,对她的很多言行就觉得应予宽和。
也就是说,譬如,她说将来女儿要做个女土匪,不要做一个良家妇女。
你得站在她被她本身遭遇的烙印带上的良家妇女印象和她因为脑瘫病人的用语思维看——她的意思是良家妇女被欺负,女土匪不被欺负,所以她要女儿做女土匪,而不做良家妇女。
但她这个话要不进入她的脑瘫病人意境和她本身的惨重遭遇看就很有问题。
良家妇女=被欺负?
不,“良家”从正常语境看,是指这个女人从小在家里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很有修养,有很好的德行。
而当她说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时,你依然要站在她本身的第一次婚姻,被那个文盲、不懂她又糟蹋她的丈夫那般对待时她的苦楚感受来看。
那么,你就能理解并同情她为什么能说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这句话。
所以——余秀华女士的众多用语包括行为所作你得怎么看呢?
——得站在她那个特定的身份和处境去看。
那样一看,不仅没问题,而且你会同情、喜爱与赞同,甚至美化她。
如果跳出她本身特有的身份和处境,你站在一个普罗正常的层面看,她的言行几乎不登大雅之堂。而且确实偏激放任并容易产生粗野的社会影响。
最后,因为此问是问怎么去看她与这个90后小伙的恋爱。
喏,这是我新发的微头条截图。
常见规律而已,还值得讨论真爱不真爱?
我就这样看。
顺便,好多人都说祝福,我自认为,祝福大可不必,因为我就不会选择这种做法,我也不觉得这哪里高到应该祝福。
但我亦不会批判。
代入她的身份处境,一切都很不合理又很合理。
终归,我也欣赏和赞同她身上的闪光特质,但她的粗鲁和不合文明的用语不该被抬高而绝对化。
而她的诗作绝对比贾平凹女儿的诗作要高几大档次,这毋庸置疑。
因为很显然,以我对用语和口业的态度看,如果余秀华女士的诗作是粗鲁,但起码它依然处在可读范围。则贾平凹女儿的产出截止目前均是垃圾,这毫无疑问。
你去外地旅游时有过男女同宿的经历吗?
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大概是2008年7月左右,我和一个少数民族同事去喀什出差,去时乘飞机。返回时同事要回阿克苏新河县看父母,我也想去库尔勒走亲戚,于是选择乘火车。
在库尔勒住了4天,亲戚、朋友、战友都很热情,喝了4场酒。当日晚上乘火车软卧返回乌鲁木齐。
进站时碰到在部队时的战友,他回军区开会,与我同车,不同的是他卧铺,我软卧。
上车后找到软卧包厢,才发现是二人房间,关键是一个美女(大约40岁左右)已经在房间了,这让我有点尴尬。
放好小包我出了房间,看看能不能调整房间,可乘务员说两人间都是同性一个房间,只有我们这间是异性,美女大概听到了我和乘务员的对话,也笑了笑,笑的有点尴尬。
过了一会战友来我们房间,我们聊了一会,他可能看出我的尴尬,于是邀请我去餐车吃饭。其实上车前是吃过饭了,为了避免尴尬局面,我随他亲了餐车,喝了些啤酒,主要是聊天,消磨时间。
餐车晚间要关门,我们各回各位,准备睡觉。分开前,战友不忘和我开玩笑说:“你今天的艳遇很难得,就看你的了”。我打他一拳就回包厢了,门闭着没锁,推开门我拿了洗漱用品,洗完又回房间。与美女说了第一句话,“您保管好贵重物品,门就不上锁了”,她沉思了一下答“还是锁上吧,车上不安全”。锁上门,我坐在铺上。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真让人不自然,我玩手机,她好像在看书,我没敢多看,也就和依躺下了。
大约一小时左右,她说:“您睡了吗?我可以关灯吗?”,我答:“可以,关吧”,于是各自睡觉。
天快亮了,火车马上到达乌市南站,女士看我还在睡,说:“同志,马上到站了,您快起床吧”,由于喝了小酒,晚上睡的很沉,听到叫我,赶快起床,收拾东西。车停我们打了个招呼,各自下车。
故事讲到这,通过这次经历,总结与异性特别是不认识的异性巧合住同一房间,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换房,与同性住一个房间,这样能休息好,避免尴尬。
2、尽量不多聊天,尽早休息,为第二天旅游储蓄精力。
3、尽量和衣而睡,不要穿的太少,要尊重对方。
4、如需交流,注意礼貌用语,体现文明素质。
现在一个女生能主动到什么地步?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分享一下我主动追兵哥的经历。
他是我们学校的国防生,那时他考上了研究生,准备去南京读研。爱打篮球,很自律,没谈过恋爱。
经室友推荐,我莫名就有了好感。室友说,你要不要来一段黄昏恋?现在想想,那时我没有真的想谈恋爱,就是无聊所致,没曾想却改变了一生。
室友给了我联系方式,我就找话题跟他聊了起来。曾经善于打开局面的我第一次有了挫败感。人家不太理我,爱搭不理。
从我自报家门后,他就一个哦字,基本是我问他答。后来也不知道是聊到什么?打开了话茬。
总之,通过聊天,我知道他是一个相对理性,但对父母特别孝顺的人,没有花言巧语只有木讷大条。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室友组局的散伙饭上。因为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没见过照片,就很好奇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我稍微打扮了一下自己,披着齐腰下的长发,穿着白色上衣和半身裙,踩着小高跟……
结果见到那个男人时,黑乎乎的,穿着拖鞋和训练短裤,真是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啊!我有点失落,但还是有点紧张,导致我没敢好意思盯着他看。
第一次见面也就这样了,紧张心跳但又夹杂失落,最后吃完饭就告别了。回去后我想,可能也就这样了。
但没想到转机很快就来了,那次毕业晚会上,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穿着制服很精神,好似人群中我一眼就能看到他。
我忽然心跳不止,鼓足了十分勇气,给他发了个信息,能否晚会后一起散个步。我紧张地等待他的答复,时不时盯着手机。
很久过后才等来三个字:改天吧!但就在我万分失落时,他又不知怎么找到了我,说待会他们要一起回去,没时间,下次有机会吧!
看着他挺拔的身姿,我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此后我总在想有时间是什么时候?
机会终于还是来了。那天他发短信说他刚参加完同学的散伙饭,经过我们楼下,问我有时间没?
我当然说有啊!火速地收拾完自己,随便扎了下头发就跑下了楼。那时我感觉特别紧张,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远远看到他,还是那随意的着装,我就慢下了脚步,假装镇定。他见到我打量了一下,但也没说什么。
我们在校园里的湖边走了一大圈,我很紧张,也记不得他讲了什么,脑子一片空白地附和着。时间过得很快,最后,他才点名了他的主题。
他说我是不是对他有好感?他说我们不现实,我毕业要在家这边工作了,他要去另一个省的城市学习了,今后他还会回北方的城市……
我听到他的点破,有点羞涩难当,于是我违心地说道:没有吖!他竟然说那就好。
在分别之际,他忽然用手扯下了我松松垮垮扎在头上的皮筋,说道:你还是披着长发好看。
我有点恼怒他,想也没想就抢过皮筋转身快速走远了。他说再见,我说再也不见。
后来我想,我那时虽没想过谈恋爱,但对他有好感的心思被点破,有点羞涩难当吧。这是我在学校跟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此后,他去实习了,我回家等着事业单位上班。我总是每天假装不痛不痒地询问他的生活,但又每次紧张不安地等待回复。
终于有一天,他又对我说:我们不现实,你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吧!
那次我坚持了五天没有理他,我万分纠结。有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认识没三个月的男生,见面也就三次,我怎么就不可自拔了呢?
我不断催眠自己,我们不现实,我们没有将来,但终究我还是失败了。我告诉自己,我不在乎现实,今天开心就好。
于是,我又开始给他发信息发笑话,无论他回不回,我觉得自己高兴就好。偶尔,我也会给他打电话,但是小岛的信号不好。
转眼,他去南京读研了,我们还是一直联系。十一月他的生日,我临时起意去到他的城市找他。
按着通信地址,我跑去给他过生日。他很意外,也很感动,但是离别时,他仍是说,别傻了姑娘,现实点,我俩好了总不能一直相隔这么远?他说他不能保证未来。
走的时候,他给我转了1000块钱,他知道那时我上班工资低,老给他打电话,写信,还要租房子生活。那次特意跑去看他,车票也花了不少钱。
是的,那是我第一次乘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出省,没有坐票全程站着,但丝毫不觉得累!
他像朋友一样带我去了中山陵,新街口转悠游览。时间总是很快,但结局却早已预料。
我无功而返。他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我想他估计也有过犹豫,但是他还是很坚决。
回去后,我开始准备考研,我想这是唯一一条可以走的路了。我说我准备考研了,如果我考上了,我俩有没有可能?
他犹豫着没有答复,他说我太傻了。我就跟中了魔一般,我无法解释我的行为。
我曾经的人生目标就是毕业考公,然后家里找个人嫁了,呆在父母身边,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我没想到我内心住着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
我一边备考,一边工作,一边对他嘘寒问暖,写情书,学着编织围巾,傻到他感冒了我还给他快递感冒药。
最后虽说考研结果不如人意,但好歹上了一所一般的大学。录取后,我转车去了南京,想着问他一个问题。他要敢说不愿意,我想我有的是耐心。
他穿着学员服来火车站接的我,当时他逆着光,我觉得他就是我的光,我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愿不愿意做我男朋友?
他还是像当初在学校那般,看了我一会,然后摸了摸我剪短的头发,他说他还是喜欢长发的我。
为了考研,我把齐腰的长发减到了齐肩下。我不满他的回答,又问了他一遍。
他左右看了看,说道:这个问题应该由男生来问,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我不管不顾地抱了抱真实的他,然后踮起脚亲了他一下,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自此以后,他就成了我男友,我们依然异地,偶尔相聚。我们会有争吵,他不会哄人,我也会吵架说分手,但我终究是不甘心。他是我费劲力气追来的。
他毕业那年,分去了河北某偏远地方。我就跋山涉水地去看过他一次,他见到我时很激动,但也有种惆怅。他说未来很苦,希望我认真选择。
我当时很生气地对他说:不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难不成你想耍流氓吗?他很是无语。
来年我毕业,我毅然踏上了北漂的征途,网投简历,自己找地方面试,再到后来的搬家……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
说实话,曾经吵架时我也犹豫过,什么都一个人,苦了累了也只有自己哭泣。但是,我是一个执着的人吧,终究是坚持下来了。
后来,在我们相识6年的时候,这个男人终于成了我的老公。现在,我们依然异地,他去了更偏远的地方。
我一边上班,一边带着两个孩子。今年我们结婚9年了,我觉得此前的小困小难,终究是熬过来了。我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成长为两个孩子的母亲。
岁月很长,光阴很短,匆匆十五载,弹指一挥间,愿往后余⽣,始终保有初⼼模样,永远清澈明亮。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繁花似锦开。
有哪些令人一见倾心的绝美唱词?
有哪些令人一见倾心的绝美唱词?
回答
尘世无间道:
人:
简单,到透明窗纱;
单纯,如极地雪花;
纯洁,像风摆细柳;
洁净,也无话作答!
净心,伴娇美丽质;
心言,觅才女芳菲;
言语,透露转知音;
语重,倾注福姬存;
重量,扬寸长尺短;
量词,取笑柄一回。
今日破五莅临,借此答题机会,聊表心愿,预祝各位春节快乐!
🎄🌾🌲🌴🐫
在网上是如何成为上将的?
《三国演义》一书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武将共436人,描写潘凤的一生就用了五句话,48个字。书中是这么写的: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看来上将潘凤的出场很滑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刚露个脸就领盒饭了。
作为一个拉风的上将,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剧情。
话说东汉末年,大坏蛋董卓扰乱宫廷秩序,十八路诸侯联盟共讨之。当盟军打到汜水关时,董军大将华雄举一柄大砍刀,在那里耀武扬威,举手投足间,已连斩盟军好几员战将。
盟军愕然,本就是各怀鬼胎的草台班子,一时间都不敢出战。
想想也是,华雄威猛无比,这么上去,一不小心就送人头了。再说了,抵着这么多人,要是战败了多丢面子啊!
俗话说得好:送人头事小,丢面子事大。强敌当前,只好集体认怂了。
盟主袁绍坐不住了,吆喝一声:谁敢应战?
当时诸侯中实力比较强的翼州牧韩馥抢话了:我手底下有个叫潘凤的大将比较狠,收拾华雄是小菜一碟!
因为领导一句话,名不见经传的“冀州上将”潘凤被推上三国演义舞台。
潘凤抡一柄大斧,骑一匹胖马,急不可耐的奔赴战场。
据说,那天夕阳下的潘上将像战神一样英勇潇洒。
两军阵前,各抖威风。借用“新三国”里的一句台词,潘上将说:俺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一言不合就开干,在汜水关外等了许久的华雄已经没耐性了,他抡起大刀就朝潘凤劈头盖脸砍去。
刀斧相交,哐当几下,潘上将虎口镇痛,有点力不从心了。
果然是帅不过两秒,一不留神,潘上将竟被华雄斜次里一刀,斩于马下。
探子将噩耗报于帅营,盟主袁绍强忍怒火,心想:潘凤这个五渣,用自己性命,长他人威风,这不是实力打脸么?
大家就想啊,潘凤这么渣,为何能成为上将呢? 这事还得问“上将”的领导韩馥了。
上将,在此并非特定官衔,顾名思义就是队伍中级别比较高,能挑大梁、担大任的将领,相当于现在某些公司中领导的得力干将,可以独当一面,帮领导解决问题,为领导赚票子、赢面子。
古今都一样,能不能上,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
潘凤可能不是一个高水平的“上将”,但他正好合领导的胃口,帮韩馥做了不少事,是领导眼中的金牌打手。
韩馥本是董卓的下线,被任命为冀州牧(相当于河北省长),冀州曾是黄巾之乱重灾区,潘凤以前靠虚名,恫吓虚夸捞了点好处和名气,后来凭借溜须拍马的本事深得韩省长信任与欢心。
这次群雄角逐,在天下英雄面前,韩馥本想让潘凤“壁虎掀门帘,露一小手”,好在十八路诸侯面前刷刷存在感、耍耍威风,让大家见识下冀州兵团的厉害。
当华雄在盟军面前张牙舞爪、不可一世之时,韩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撮一口茶,斜眯着眼招呼一声:关门,放潘凤。
古代一般都是将领主动请缨,自己有多大能耐就去拼多大的荣耀,胜成功,败成仁,都是自找的。
潘凤站在人群里并不显眼,或许他正在考虑晚上是吃烧烤还是涮火锅,结果莫名其妙被领导点名了。
也许潘凤知道自己干不过华雄,所以才没有主动请战,结果躺枪被领导点名,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啊!
胜了有鲜花,败了就是笑话,潘凤,攀龙附凤,注定就是个笑话。
如果潘凤是个小笑话,那他的领导韩馥就是个大笑话了。
俗话说:良禽折木而栖。领导和下属都是一个互相选择过程,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上将”。
我们可以把三国里的领导分个等级,其中一流领导有曹操、刘备、孙氏三雄;二流领导有袁绍、马腾、张鲁、张燕;三流领导有袁术、吕布、刘表、公孙瓒等;四流领导有陶谦、刘璋……韩馥顶多算个五流领导。
啊,五流你比四流多一流。
韩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脓包领导,不知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稀里糊涂就成了冀州牧,坐拥河北富饶土地,手底下谋臣武将几大卡车,当时袁绍相当于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市长。
事在人为,这么一手好牌,硬是被他打得稀碎。
韩领导是个怕事的主,他不像袁术那样敢结交豪杰、敢去诛宦;他也不像袁绍那样敢作敢当、敢跟董卓对着干。
像韩馥这样的领导,只适合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打豆豆,让他打天下,确实为难他了。
后来,终于顶不住压力,在下属的建议下,韩馥直接将整个冀州双手恭敬的送给了袁绍。
这还没完,交出领导岗位后的韩馥,整天神经兮兮、提心吊胆,老觉得袁绍要搞死他。擦,太吓人了,还是自己把自己结果得了。
初平二年,韩馥领盒饭了。他死在了陈留太守张邈家的茅厕里,经法医鉴定为自杀,作案工具是厕纸刀。
生的畏畏缩缩,死得发粪图强,可谓壮烈。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水货领导,手底下就会有一堆混日子还自以为是的喽啰。
优秀的领导善于识人用人培养人,更善于养人御人留住人。 一流的领导有一流的下属,你不入流的领导只配拥有不入流的下属。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孙权手下有十二虎臣,而韩馥手下只有潘凤这样的上将了。
潘凤是罗贯中塑造出来的一个悲情角色,跟零陵上将邢道荣一样,两个玩大斧的,成了《三国演义》里的无双笑柄。
三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包括华雄、颜良、文丑等人,他们都只是三国舞台上的兔子,像群众演员一样,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安静的挨主角一刀,给关二爷等大腕刷经验,凸显他们的英勇神武。
与其难过,不如适应。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小人物拼凑出大世界。
摆正姿态,做自己的“上将”,让那些吃瓜的士兵们去笑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