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怎么赚钱,怎么看待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
唔,不太确定这个问题要对比的是两家的游戏产品质量,还是运营、宣传之类的。所以大概从自己认为的一些角度给一些观点吧,也算是抛砖引玉。
腾讯游戏,端游时期以代理游戏为主,自研游戏为辅;手游时期后逐渐加强了自研能力。民间传说“用薪创造游戏,充钱你是爸爸”(大雾)。
不得不说QQ、微信两大入口给腾讯游戏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这使得其很早就汇集了大量玩家行为数据,在后续游戏的运营有了非常多的经验可以依靠。同时,也令每一次新游戏的发表都能获得大量的关注。比如说端游时期的《剑灵》,手游时期的《绝地求生》*2,通过QQ弹窗、聊天界面QQ秀、公众号推送、游戏频道入口等进行了极大规模的曝光和预约活动。
此外,腾讯内部的产品竞争制度(即同一品类的游戏同时开发、发行,资源优先倾斜表现优秀的产品)使得腾讯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说有很高的完成度,不论是剧情、玩法、氪金等等。这一点更多表现在手游时期,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使游戏能更大面积地覆盖到相应的目标群体,并产生最优解。
现在,腾讯游戏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扶持独立游戏、拓展自己的游戏品质(逼格(划掉))。例如《末剑》,无氪金、纯免费,绿色环保到让人不相信是腾讯家的。这体现腾讯游戏的升级转型,其已不满足于成为一家纯创收公司,也想成为像暴雪、波兰蠢驴一样受人尊敬的公司。推出WeGame即可以说是为了聚合用户群体,也是为了能够在将来通过该平台发布的良心游戏升级公司形象。
而这一点,网易游戏好几年前就已经熟练掌握了。
网易游戏,主要以自研游戏为主,代理游戏眼光很高。民间传说“充钱你爸还是你爸”(再次大雾)。
谈网易游戏,其实应该把网易的自研游戏,和代理游戏(主要是暴雪系)分开谈。代理暴雪系游戏真的是网易的一步妙棋,在那个端游为主,魔兽至上的年代,这为网易积累了很大的观众缘。及至后来的炉石、OW,暴雪系游戏一直使得网易游戏在玩家群众保持着不错的观感。包括暴雪系之外的《我的世界》、《光遇》等,可以说网易的游戏代理眼光很高也很毒。
而自研游戏这一块,起源于零几年的代理纠纷案之后,某三石勒令网易在自研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使得网易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游戏自研经验和能力。可以说,网易在游戏自研这一块,有着十分熟练的“套路”。这个套路主要包括游戏的活动内容、玩法上面;初次接触网易游戏,会被他庞大的活动系统、玩法系统惊到;但玩多之后,会发现你能在每一款网易游戏中找到熟悉的影子。不过,请不要看不起这个套路,其可以说是网易在十多年的自研道路上心血结晶、集大成者。网易推出的手游,最近突然集中火爆的原因,有部分功劳可以归属于此。同时,出色的自研能力也使网易积累了一批优质IP,这是最近火爆的另一主原因。
此外,网易游戏在同品类游戏布局方面做得比腾讯更远更深,这从年前的两款吃鸡游戏,加年后即将发布的六款吃鸡游戏上可见一斑。网易游戏一直在探索同一品类的游戏(甚至同一IP)在不同用户群体的覆盖可能性。细分垂直市场的深度耕耘,是其能够在腾讯占据游戏业最高地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纵横捭阖的原因。
总结下来,在固有印象中,研发能力网易>腾讯,运营能力腾讯>网易,流量方面腾讯>网易,形象方面网易>腾讯;至于氪金程度,其实这两家半斤八两,毕竟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呐。
写歌词可以挣钱吗?
找家经纪公司, 把你写好的歌词给寄给他们,他们会鉴定写的好不好的, 要是你写的好他们会和你签约的,签约后你就是他们的“御用”填词人了, 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就算我没了解过演艺圈也知道现在有特殊才艺的人太多了,会写歌词写的好的也太多了,,,或者你可以写完歌词找个草跟明星给你唱,像什么我是歌手啊什么的那些人其实开始都是没什么名气的,, 要是你写的歌给一个草根明星唱,然后他红了,那说名你也要发了, 要是走这路眼光一定要好,
下面罗列十位流行乐坛的十大作词人。
1、黄霑
代表作: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狮子山下,我的中国心,倩女幽魂,笑看风云......
词风有浓重的侠气!也可以说是他把香港金庸的电视剧提高到另一个高度!
2、 林夕
代表作:似是故人来,身外情,流年,红豆,爱情转移,至少还有你,难念的经......
他是一位纯粹填词人,才华横溢,拈花之手。
3、罗大佑
代表作:童年,光阴的故事,恋曲1990,追梦人,似是故人来......
他是流行乐坛教父,有才气,他的词多无修饰。
4、李宗盛
代表的代价,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鸟......
李宗盛能写曲会填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
5、方文山
代表作:东风破,千里之外,烟花易冷......
周杰伦御用作词人。文字功底强!到了另一种境界:大俗即大雅!关键是让人明白,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6、小虫
代表江山更爱美人,相见太晚,亲密爱人......
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在同一模式下,朗朗上口,容易传唱。
7、黄伟文
代表作:你没有好结果,好心分手......
他与林夕一样是一位纯粹填词人,但也有同一个通病,写的词作豪情不足,华丽感性有余。
疫情结束后全国房价怎么走?
这次疫情过后,并不能简单或者区域性的分析房价,我认为房价和中国房价情况与现在的国家房地产政策是相关的,主要有以下两点分析:
[心]第一:中央多次强调“房住不炒”,当前,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房住不炒”,同时也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明确了房地产市场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度。因此,我们要准确理解中央关于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同时要从深层次分析房地产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房地产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十分复杂。房地产市场不仅影响投资,而且影响消费,房地产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广为人知,但房地产市场对消费的影响却不为大多数人重视。我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最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房价脱离了普通工薪阶层的购买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日益明显。
全国房地产市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两极分化,一线城市量价齐升,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巨大;二是改善性需求与投资需求集中释放,加上中介与开发商热炒,推动一些大城市房价短期内过快上涨。
“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行情却与“去库存”的政策目标并不一致,一线楼市的投机氛围一旦形成,将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带来新一轮风险。因此,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已是当务之急。
房地产市场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当前,三四线城市受到经济转型、人口结构、供应大于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去库存”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并化解资金沉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大城市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将促使房地产投资资金因为避险和逐利的需要加快从三四线城市抽离,并迅速涌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一局面不仅与“去库存”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而且房价的非理性炒作酝酿金融风险。
本次一线楼市“发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善性需求的释放仅是因素之一。证据表明,中介和开发商炒作,以及一些不实信息的广泛传播是这次楼市过热的重要推手。诸如“千万豪宅一夜售空”,“上海将无房可卖”等消息已经被证伪。然而过热的氛围却抬高了市场预期,营造出过于乐观的投资氛围。无论是参照东京、香港等城市在经济转型期的楼市波动,还是对比上海等城市的历史数据都不难发现,“房价只涨不跌”是不存在的,市场氛围如果偏离理性,尾随而来的往往是调整。无论从保障民生还是严防地产行业出现较大风险的角度考量,地方政府都应该把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心]第二:这次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各类资产价格都剧烈下跌,甚至引发全球央行集体放水来保经济。
那么中国的房价,在这波疫情之后,会涨,还是会跌呢?
长期以来,中国的房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且互相矛盾。
1、大家都觉得房价有泡沫。
2、大家都觉得房价不会跌。
矛盾中带着和谐,大家都早已接受并习惯这一事实。
我先跟大家说说为啥房价有泡沫,再和大家说说为啥房价不会跌。
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
中国房价有泡沫的最大证据,就是租售比。
虽然我已经提过很多次,但是我今天还是想说一下。
中国大城市的房产,每年的租金收益仅为总房价的1/70,大约每年1.5%,租金其实涨的并不慢,但房价涨的太快了。
要知道在2003年时,中国的房租收益,还能达到每年7%左右。
所以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尝试推广租房业务,采用土地竞拍设上限,然后让开发商自持租赁的办法来冷却房价。
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开发商先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允诺会100%自持来获取土地,随后就开始偷偷搞以租代售,签超长租约,一次性收取款项来变相销售,最后迫使管理层出手整治。
开发商对每年1.5%的租金收益毫无兴趣,快速回笼现金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相比于3.5~4%的理财收益而言,指望租金收益无疑是不靠谱的,大家购买房产都是指望房价上涨,甚至有人长期闲置房产。
而这种投机行为,正是泡沫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房地产制度源于香港,各方面都高度相似,所以香港的房价走势,对中国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香港房价曾出现过一次峰值,就是1997年。
随后,金融危机席卷亚洲,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在2003年,中国经历了非典疫情,香港地区是仅次于大陆的重灾区。
而香港的房价自1998年起,就一路下跌,一直到2005年才重拾升势。
金融危机+非典疫情,让香港的这一次房价走势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香港的房价波动
1984年,中英签订联合声明,约定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
为防止港英政府在这13年里大量出售土地,趁机卷款走人,在联合声明里中方限定港英政府平均每年只能售地50公顷,大大压缩了香港的土地供应。
虽然本意是防止港英政府做最后变现,但事实上造成了香港土地供不应求的状况。
5年后,香港的土地吃紧,房价开始迅速上涨。
到1997年时,香港楼价出现最高峰,市中心的房价要1万港元1平方尺(约合0.09平方米),差不多合11万人民币一平方米,哪怕把城郊的贫民窟拉过来折合一下,均价也达到了7万多一平米。
要注意,这是1997年,不是2017年。
在2003年,北京的房价,也才2000多一平米。
如果你看过当时的港剧,就会发现里面的霸道总裁和主角们,住的也就是“千尺豪宅”。
一千尺,折合90平米,这就是香港电视剧里的土豪生活了。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富,而且是大富大贵。
为了平息沸腾的民怨,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推出了“八万五”计划来压低房价。
1、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
2、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
3、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 短至三年
特区政府有意放宽土地和房屋的供应,加上亚洲金融危机,董特首的政策立竿见影的生效了,香港房价一跌再跌,2003年非典疫情时的最低价,较之巅峰跌去了70%。
1998~2003香港政府的卖地数量并没有显著的增长,甚至还不如港英政府卖的多。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香港的房价下跌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刺破了地产泡沫导致的,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只不过是背锅侠而已。
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了香港房价再一次的重重一击。
看起来好像没跌多少,但其实百分比很吓人,这个道理炒过股的人都懂。
房价从100块跌到70块,是下跌30%。
房价从40块跌到30块,也是下跌接近30%。
香港的自有住宅率是49.4%,房价下跌固然有一半的无房人很满意,但同样有一半的人不满意。
而这不满意的一半有房人,掌握的能量和话语权远大于另外一半的无房人。
2003年时,香港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因为房屋被银行没收拍卖而自杀,在当时的香港,负资产者有10万户之多,95-97年买入房产的人悉数被套,不仅自己拿来当首付的一辈子的积蓄没了,还倒欠银行几百万元,一个月2万的月供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勉强抗了几年之后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量。
当因为意外而失去工作,房屋被拍卖没收,银行通知你还欠几百万,以后一辈子都在还债阴影之中时,绝望到自杀,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2003年7月1日,非典疫情刚刚结束,香港街头就爆发了50万人大游行,抗议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
6年前,为迎合舆论,香港媒体盛赞八万五计划是大善政。
6年后,为迎合舆论,香港媒体痛骂特首为董八万。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董建华特首黯然下台,新任特首立刻废除了八万五计划,并大幅降低土地供应量,一度甚至接近零。
效果很很显著,从2005年开始,香港房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并于2010年左右正式超过1997年的巅峰房价。
从香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房价下跌,未必会让天下会和谐,相反可能会引发有房人极大的不满和动乱。
中国房价如果真像香港那样大跌70%,你可以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场景。
而且房价这个东西无所谓泡沫不泡沫,核心在于供给和需求。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自2001年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暴涨的19年,房价一涨再涨,已经涨出了惯性。
但这个上涨,并不是因为供给不足,而是因为需求太大。
中国这些建的楼盘,不可谓不多,不知道有多少人望着密密麻麻的楼盘说:
这么多房子卖给谁啊,以后不会成鬼城吧。
但实际上鬼城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房子都卖出去了。
不仅卖出去了,房价还一涨再涨。
北京从二环扩到了五环,当年很多五环房子都盖在麦田里,每天回家都有一种倩女幽魂的感觉。
结果十几年后,这里全都住满了人,五环居然都成了市中心了,得到通州才算郊区。。。
这就是典型的需求太大导致房价上涨,盖再多房子都不够用。
但购房是可以贷款的,租房却只能用现金。
这就导致房价的涨幅远远大于租金的涨幅,双方慢慢拉开了差距。
租金收益低至1.5%,表示了很多人的经济收入已经和房价脱节了。
这些人不是对房子没需求,而是真的买不起。
有需求没钱,就等于没需求,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区别,这就为房价下跌埋下了隐患。
如果有一天狂热的中国人发现房价真的不涨了,那面对区区1.5%的租房收益,没人会满意的,他们宁可把房子卖了选择租房,这个时候房价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房价是可以维持的,因为需求减少了没关系,只要供应量也减少,就可以达到造市的目的。
一个锅一只羊,你嫌贵。
没关系,我砸几个锅,一个锅三只羊你也得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曾有人建议美联储直接购买房产,然后一把火烧掉,就是这个原理。
房产建筑作为一种消耗品,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设计院只定下了70年寿命。
这相当于房屋每年会自然折损1.5%,如果时间拉的足够长,那效果就会很显著。
我们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香港地区简直就是一片绿,大片的土地闲置。从深圳关口去香港,需要乘坐三四十分钟的港铁才能抵达市中心香港九龙。
这三四十分钟的旅途中,经过的大多数都是山林野地,完全没有任何开发。
香港人说这叫自然保护,这些地是拿来当森林公园的。
香港只有6.9%的土地,是拿来做住宅的,农地、荒地、林地、草地、湿地高达75.7%。
而即便是这6.9%的住宅用地里,还有一半是密度超低的城中村,香港警匪片特别喜欢在这样的破落区域内取景,尤其是打斗和枪战场景。
如果把这些城中村全部建设成高层,那香港的住宅数量可以凭空翻倍都不止。
深圳南山科技园,和香港一河之隔,其建筑类型是这样的。
但香港没有丝毫开发荒地的打算,甚至连绕开“自然保护”的填海政策,也被废止。
2003年,环保人士在香港终审法院推翻《湾仔填海计划》,绝了填海造地的路,又不准开发那些“森林公园”,那香港当然没有土地了。
只要不供地,房价就一定不会跌,甚至还会涨。
谈论房价泡沫其实没有意义
今天中国的房价有没有泡沫,其实没太大意义。
也许今天有泡沫,但明天一起床,政府说以后不供地了,那今天的房价不仅没泡沫,反而被大大低估了。
也许今天没泡沫,但明天一起床,政府说城市周边的农田,都挪到偏远山区去,以后在那里种粮食,从今天开始城市土地供应量直接翻倍,那房价就立刻有泡沫了。
新冠疫情虽然对房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这个房价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这个地球上,无论你去任何一个国家,你所见的一切都是被精英们给精心设计的,一种隐形的力量会诱使你主动做出别人想让你做出的决定。
只有你洞悉了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房价的本质,就是一个税收游戏。
建设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基建需要的资金量之庞大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但建设城市带来的经济好处,需要很多年后才能返还。
按人类正常的发展路径,我们需要先积累很多年,攒够了资金,才能开始建设城市,然后等城市红利释放后,才能进行新一轮的建设。
所以很多国家的城市化迟迟不能启动,或者进展缓慢,就是因为积累不够,需要时间。
而中国的地产制度,让全中国人一起掏钱来建设城市,让我们可以把未来数十年的积累挪到今天来使用。
这让中国的城市化变得异常简单和迅速,而城市化带来的红利,也反哺了中国。
卖地相当于收税,地产公司相当于替政府收税的包税人,但所有参与的人也的的确确受益了,土拍制度在过去的20年里,对中国也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借地产制度实现了城市化,所以房地产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的城市经济里,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彻底剥离房地产,摆脱地产对经济的钳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房价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了,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而房价越来越高,对政府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很多人眼里,政府卖地能赚大钱,自然是美滋滋,巴不得房价越高越好。
但实际上,过高的房价会导致企业和人才的流失,从而导致税收和房价失去了根基,政府未必美滋滋,甚至可能是泪汪汪。
深圳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房价过高,导致华为被迫把大批员工和基地从深圳龙岗迁徙到了东莞。
人才走了,产业链也走了,你觉得深圳政府心里会美滋滋?
所以政府要平衡房价和经济的影响,房价中等偏高是最好的。
而在确定房价的时候,政府既不能得罪那些无房的群体,确保他们跳一跳就能买得起房,也不能得罪那些有房的群体。
涨了得罪一头,跌了得罪另一头。
目前中国的房价怎么看都是中等偏高了,为确保社会稳定,冻市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而不管疫情对经济有多大冲击,政府都是有能力给房价托底的,阻止房价上涨那更是轻而易举。
这次疫情面前,有人认为是买房的时机到了,有人认为该把房产给套现了。
在我看来,这都是瞎折腾,这几年的房产,注定只能以居住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买卖都必然是亏损。
你对这个世界有多大认知,决定了你能赚多少钱。而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认知的地方,就是楼市,因为这里动辄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盈利和亏损。
哪怕是利息,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不明白房价的本质,一味讨论泡沫和涨跌,毫无意义。
会撒娇的女人会幸福吗?
很多女汉子们都会有种这种感叹,明明自己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又乖又听话从不麻烦别人但是自己就是不如娇滴滴的妹子们受欢迎容易得到幸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去麻烦别人,这种教育其实充满了自私的种子。毕竟当你麻烦别人之后,别人才会来麻烦你,人情社会互相麻烦才能催生更多的互动,感情就在这种互动中开始升华。当你羞于对别人提要求,不愿意麻烦他人,那么你的身边一定是非常寂寞的,因为别人在开口像你求助的时候也会想你平时从不愿多和别人接触不麻烦别人所以会推理出你是一个不愿别人来麻烦你的人。
其实,人的一生何必这么要强?没有人要求你成为一个全才,也没有人能够做到所有的事情。我真的希望现在对于女孩子的教育不要那么要强,我看过太多女孩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弄的自己非常累,反而在教育男孩子的时候非常的宽容,从不交以重任。慢慢的这个社会就会颠倒起来。女孩子,没有人要求你什么都那么强,从前有句话说男人哭吧不是罪,但是现在真的想对女孩子们说,女孩子们你们软弱点也没有关系,希望你们永远有人能护你周全不是推你出去作战。
男女交往的时候,适当的示弱不是让你交出你的主动权不是让你割让领土,只是想要分担你的累和疲惫,让你的爱人来为你承担。只有你懂得示弱了,你的爱人才能成长。我知道你是一个打不败的超人,但是你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去做,这种和世界对抗的事情还是不要麻烦小仙女亲自来做吧,就让你的王子为你承担,他不仅非常乐意,还会更加的爱护你保护你。撒娇的女孩是充满了灵性的人,她们懂得再厉害的人也有无法企及的事情。人之所以为人是善于利用工具,女孩子有自己的方式来利用自己的“工具”。
撒娇的女孩子非常的可爱,能够激发出男人本能的兽性,雄心总是想要圈占领地和配偶,当你懂得示弱也是在向自己的配偶宣誓我是属于你的。当你太过于强壮雄性还会以为你是另外一个和他争夺资源的同性呢!所以还是学习学习这样和异性相处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更加幸福一点吧。
有哪些可以通过打装备卖钱的大型网络游戏?
大家好,这里是高进说游戏。
现在的游戏越来越多了,啥样的都有,那么能不能靠打装备赚钱呢?当然是能的,但是不靠谱也不长久。赚钱的方法无外乎以下几种:倒卖游戏装备、金币,打怪刷金币、装备,游戏代练。
打装备赚钱行不通个人想靠打装备赚钱这条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这条路是游戏赚钱最简单的对吧,但是也是赚的最少的,同时还是最累的。
就拿梦幻西游和DNF为例,梦幻西游中肝帝赚钱无外乎多开打图、抓鬼,非常的累,前期你还要投入钱买一组5开号,你投的越多效率越高,但是这个效率提升带来的收益不是线性提升的,举个例子就是钱就那么多,你投入1万可以一天100这样的样子,但是你投10万进去他不是一天1000,而是只比100多一点。DNF最普通的赚钱方法就是当一名搬砖党,刷图给的金币和材料装备等全卖了换成金币,金币再换成钱。这个东西单角色收益很低,如果你有足够的号和角色,每天都肝24小时收益还是可以的,但是你撑不了3天就得去世了!要钱还有啥用,而且现在金价很低,钱都让商人和工作室赚了,你个人还是算了吧。
代练也不好干如果单纯的代练,比如说代练王者荣耀,首先你要有一定水平这个没毛病吧,代练的段位越高价格越贵,低段位价格很低的,你有水平打一个星几块钱一把,一天你能打多少把?高段位价格也不贵而且你自己肯定不行,还得有几个车队,这样胜率高点。也是非常的肝。
倒卖游戏装备干好了赚钱,入门难基本上所有能交易的游戏都会有商人的存在,举几个例子:dota2、csgo、囤steam游戏,这些干好了非常赚钱,但是你需要长时间的入门了解,而且单纯的玩家对玩家之间现在很难赚到钱了,以前这些做的好的直接找菠菜网老板拿货,一个月赚二十万一点也不夸张的。现在很多都不干了,入门难找渠道难,投入资金大,风险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