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饭桶网,松锦之战明军的败因和此战的影响有哪些?
松锦之战是清军“剪枝伐树”的一次大胜利,是松山之战、锦州之战的统称。松锦之战是萨尔浒之战后,又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对明清双方的存亡都有重要意义。
松锦之战爆发的背景皇太极在宁锦之战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胜利积极做准备。在此后的10余年间,清军先后征服朝鲜、蒙古,化不利为有利。原先对清军形成弧形包围的态势,如今却转过头来形成对明的弧形钳制。
明朝的两条臂膀,已经被清军斩断,战略上极为不利。而清军一直积极进取,统一了黑龙江流域,增强了自己经济和军事上的力量。更严重的是,清军冲破了原先海上防势,进而对明朝的京津、登州、莱州形成威胁。
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即取天下,亦有余力。在这种背景下,清军对明朝的作战时机趋于成熟。而皇太极也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认为以前突入明朝内部,却不能占有尺寸土地,都是因为山海关的阻隔。而要攻破山海关,则必须取得关外四城。为此,皇太极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
皇太极首先把义州作为自己的补给基地,此处距锦州只有九十余里,且土地肥沃。皇太极命令郑亲王济尔哈朗,在此地边筑城边耕种。而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皇太极又从朝鲜运来大量粮食,从蒙古购买1万匹良马。此外,清军还打造了六十余枚大炮,招募了一批善于攻城的勇士。可以说,清军对此一战,势在必得。
而明朝也清醒地认识到,要保住北京,必须先保住山海关。而要保住山海关,便要保住桥头堡锦州。此战对明清双方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因此,大战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
松锦之战的过程崇祯十三年四月,采纳了大臣意见的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等人立即包围锦州。月底,皇太极甚至亲自赶往前线。清军包围锦州之后,把周围的庄稼全部割掉,以此让明军的粮饷匮乏。此前打造的红衣大炮,被用来摧毁明军周围的防御措施,让锦州成为孤城。
为了不使明军得到喘息的机会,清军轮流作战、耕种,以三个月为一个期限。到了1641年,皇太极又带来4万大军,实行更加严密的封锁。此外,皇太极还派手下招降明军中的蒙古士兵,借此分化守御力量。
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明朝派出督辽总督洪承畴前去救援。在1640年,洪承畴已经出关,他命令祖大寿、吴三桂防守杏山,并在不久后大败清军。到了十一月,洪承畴到达宁远,调整策略,积蓄粮饷。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洪承畴又向朝廷请调7万士兵前来增援。然而皇太极前期的招降策略开始起作用,祖大寿手下的蒙古将士开始秘密投降济尔哈朗。内、外夹击之下,锦州城危在旦夕。崇祯眼看情势危急,派吴三桂等人率领13万大军前去支援。
不过在对敌战略上,崇祯和洪承畴发生分化。洪承畴认为应该步步为营,打持久战。然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却认为应该速战速决,且此建议得到崇祯首肯,派人催促洪承畴快速进兵。前线大将受后方皇帝遥控指挥,已经埋下了隐患。
好在明军初期占据了优势,大败清军,洪承畴军和锦州形成犄角之势,清军被迫转攻为守。失利的清军向皇太极求救,清军援军到达后,开始寻机和明军作战。
但洪承畴在此地的布防,却出现了巨大纰漏。洪承畴在乳峰山、松山城之间挖掘壕沟,其优势兵力也摆到了前阵。但与此同时,明军的后阵却防御虚弱。这个弱点被皇太极敏感捕捉到,于是清军截断明军退路,挖掘壕沟把明军包围在松山。
而且,皇太极派人先夺取了明军在笔架山上的粮草,明军有被一断为二的风险,于是洪承畴把兵力收缩在松山城内。因为粮草的丢失,明军对是战是和也产生了分歧,许多人主张退回宁远补充粮草,其实是胆怯畏战。洪承畴对此也产生动摇,放弃保卫锦州而选择突围。
只是,尚未等到突围时间,明军已经争相逃窜。在此过程中,明军互相践踏,溃不成军。而皇太极显然对此有所预料,派兵追击逃跑的明军。
明军窜走,弥山遍野,自杏山迤南,沿海至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胜计。明军胆怯畏战,撤退毫无章法。最终是吴三桂等人逃到杏山城,监军张若麟由海上逃到宁远城,只有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退回松山,松山已成孤城。
而逃入杏山的明军,却又直接逃跑,往更安全的宁远城退去。皇太极准确捕捉到了这个信息,派清军预先埋伏。等到吴三桂等逃兵进入清军伏击圈后,军士全部被歼,吴三桂等将领只身逃脱。此次伏击战,清军大胜,歼灭明军五万多人。
清军趁此大捷,加紧了对松山、锦州的攻打。而洪承畴此刻,想要出击却力量不足,想要防守却粮草不足。而且松山是四周高,中间低,对于防守更是不利。此时的明朝内部,则因为需要镇压农民军起义,再也无力派兵前来救援。
被围在城内的明军,很快便粮草短缺,杀战马甚至人相食。洪承畴虽然组织几次突围,终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守城副将夏成德密谋投降,里应外合之下,松山城被攻破。王廷臣、曹变蛟不屈而死,洪承畴被俘后不久,便投降清军。
清军攻占松山,锦州孤立无援。清军在全力攻打的同时,又派出祖大寿的弟弟前去劝降。在被围困两年后,粮尽援绝的祖大寿献城投降,锦州陷落。后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击杏山,杏山将领不支,亦开城投降。至此,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全部失陷,宁锦防线全线崩溃。
明军失败的原因及影响松锦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和明军萨尔浒大败相提并论。而明军之所以在此战中战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争的态势已经发生转变。清军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先打下蒙古、朝鲜,明朝两翼被剪除,战场态势已经发生反转,胜利的天平已经朝着清军倾斜。
第二,明军怯战普遍。从上面的战争经过我们知道,明朝的许多将士对清军普遍有畏怯的情绪,往往未战先怯。而反观清军,却是士气高昂,准备充分。清军虽然屡有失败,可很快就卷土重来。而明军往往是在逃跑过程中被敌人歼灭,真是十分憋屈。
第三,将领的权威不够。作为督辽总督的洪承畴,其本人的权威是不足的。后方受制于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前方又受制于朝廷监军和手下将领。权威不足,则使得洪承畴面对战争的时候往往犹豫。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犹豫的念头便可能造成失败的后果,而洪承畴临战犹豫的毛病是十分突出的。
第四,红衣大炮极大地改变了战场形势。火器本来是明军的优势,现在却受制于清军的红衣大炮。塔山、杏山之战中,清军的红衣大炮都发挥了极大作用。而反观明军,坐拥火器而不知运用,失败便在所难免了。
第五,战争的水平远逊对方。在整个过程中,清军最高统帅皇太极,对战场的走势可谓洞若观火,好几次能料敌先机。而反观洪承畴,既因为本身能力,又受制于明朝领导体制,在战争水平上落后皇太极一个段位。对于敌人招降以及敌情的判断上,洪承畴有些懵懂无知的感觉。
经此一役,清军得到山海关以外的大片地区,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明朝来说,宁锦防御线的全线溃败,大大加速了明朝灭亡的速度。清朝的乾隆皇帝,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太祖一战(萨尔浒之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松锦之战)而帝业定。纵观两次大战后,明清的运势、实力消长,乾隆对这两次大战的影响评价是合适的。
你知道哪些落差极大的人?
他是击毙20万日寇的战神,却不受重用;
他活了102岁,却晚年凄凉,96岁被房东赶出家门;
他曾十分拥护我党主张,却骤然成为反对我党的先锋;
他屡次反对蒋介石,却成为了蒋介石麾下悍将。
这样矛盾复杂的人生际遇,这样落差极大的结局遭遇,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他就是击毙日寇最多的一代战神,薛岳!
准备好了吗?
食堂开讲,战神薛岳的故事现在奉上。
01、满门忠烈薛岳(1896年—1998年),字伯陵,广东乐昌人,原名薛仰岳。
这个岳,指的是岳飞,薛岳的父亲薛豪汉(字宗元,1871年—1939年),为人豪爽,尤尚武风,最敬重岳飞。
薛岳出生于1896年,是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第二年。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薛豪汉深感中华奇耻,悲怆愤恨,对薛岳说:
"克复汉族,惟武是尚,经生坐谭,无当大局,亟需习戎,以应时变。"
于是,岳豪汉为其起名薛仰岳,意思就是敬仰岳飞(后来薛岳自己改名薛岳)。
黄晓明版岳飞
薛岳还有五个弟弟——薛仰芹(字孟坚)、薛仰霆(字仲述)、薛仰骠(字叔达)、薛仰谦(字季良)、薛冠华。
兄弟6人有4人从军报国,出了四个国民党将军,除薛岳为四星一级上将外,三弟岳仰霆、四弟薛仰骠为中将,五弟薛仰谦为少将,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岳家是一个普通贫寒的农民家庭,薛岳小时候就要去赴田间劳作。
有一天,薛岳饿着肚子上山割草,草割好后,薛岳因为饥饿劳累,竟然无法背下山。
一个老太太看到后,大方的给了他几个饼充饥。
一饭之恩,薛岳感激不尽,后来他出人头地后,每年都会给这个老太太送钱,并派专人探望,颇有韩信报恩漂母之风。
1905年,9岁的薛岳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即黄埔陆军小学),成为黄埔陆军小学第一期,开始了他的军校生涯。
而后,薛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学校,成为保定军校第六期生。
1914年,二次革命后薛岳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恢复学生生涯,投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受训两年。
1918年6月,薛岳加入孙中山所组的革命军援闽粤军,任总司令部上尉参谋,随军入福建,攻占以漳州为中心的20多个县。
薛岳军事生涯正式开始。
02、革命青年。薛岳参军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南征北讨。
1920年9月,薛岳随军回到广东,讨伐岑春煊所率的桂军,当时粤军参谋长邓铿兼第一师师长,他见薛岳表现英勇,升任薛岳为机枪连少校连长,第二年,机枪连扩充为营,薛岳升任营长。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邓铿奉令成立大总统府警卫团,由第一师参谋长陈可钰任团长,薛岳、叶挺及张发奎分任第一、二、三营营长。
叶挺
同年8月,孙中山至桂林,设置北伐军大本营,薛岳任孙文总统府警卫任务。
1922年3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破坏革命,刺杀邓铿。
4月,薛岳护送孙中山回广东,设大本营于韶关。
6月初,又护送孙中山及夫人宋庆龄由韶关回广州。
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公然叛变,令所部叶举、洪兆麟等部队围攻粤秀楼和总统府。
当时,宋庆龄正在粤秀楼上,警卫营只有800余人,而包围他们的却有足足三万人!
大难当头,薛岳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和警卫营作出部署。
叶挺率部坚守总统府前门,薛岳也率部部固守后门,叛军几次凶猛进攻,都被薛岳率兵击退。
原本计划一小时就攻下总统府的战斗,在薛岳的殊死抵抗下,足足打了三天三夜,陈炯明暴跳如雷:
“饭桶!都是饭桶!区区一个营长,区区八百人,就让你们寸步难进!”
最后,警卫营保护宋庆龄突围,叶挺全营在前面开路,薛岳手持一挺轻机枪,率领机枪营殿后,将宋庆龄送到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所住石屋,孙中山则在事变即将发生前登上了永丰舰。
警卫团被冲散后,薛岳带着部分警卫团战士到珠江永丰军舰,继续守卫在孙中山身边。
不久,薛岳奉孙中山之命,同林直勉等人秘密潜往广西梧州平叛。
而后,薛岳秘密地乘搭“大明号”轮船赴香港,转往上海,向孙中山汇报广西情况。
孙中山先生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我党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当时,薛岳任粤军第一师少将副官兼师参谋长,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5年2月,薛岳任第一军第十四师副师长兼第十四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中,常常以少胜多。由于战果显著,受到军长蒋介石的通电表扬。
03、第一次转变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当时国民党内分为左中右三派,左派以廖仲恺、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等为代表,他们坚决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赞成反帝反军阀的政治主张,支持工农运动;
右派以蒋介石、汪精卫(两人伪装成左派)、胡汉民,许崇智,邹鲁等人为代表,反对三大政策;
中间派代表人物则是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在政治上保持中立。
薛岳也是左派将领,革命热情高涨,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十分英勇,最终升任第一师代师长。
就在这时,革命形势风雨飘摇。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被右派刺杀。
孙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先生的离世,为国共合作破灭埋下了伏笔。
此时蒋介石利用廖仲恺遇刺案,大作文章,排除异己。
此后,国民党传统的左中右三派势力都遭到蒋介石的无情打击,蒋介石的势力日益壮大,成为国民党内部实力最强大的人物。
而后,蒋介石开始阴谋背叛革命,组建以他和戴季陶为首的新右派,持续制造一系列针对我党的阴谋。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迫害我党的“中山舰事件”。
自此之后,蒋介石频频生事,中国革命形势扑朔迷离。
1927年3月20日,薛岳率第一师光复上海。
蒋介石
3月底,在四一二政变前夕,蒋介石和桂系将领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等人在上海密谋“清党”叛变革命,并打算让左派的第一军第一师调离上海,以便于发动政变。
时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的薛岳,听说消息后,紧急向我党中央委员会汇报情况,并建议把蒋介石抓起来。
可惜的是,我党拒绝了他的建议,并建议他装病拖延。
军令如山,这玩意能靠装病拖延吗?
果然,4月5日,第一师调出上海,被调往京沪铁路,亲共的薛岳直接被解职。
随后,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我党损失十分惨重。
薛岳被解职后,一气之下,南下广东,投靠李济深,任新编第二师师长。
薛岳思想由亲共突然变成了极端反共,他率部镇压南昌起义中南下潮汕的我党部队。
11月17日,薛岳的同窗好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第四军军长黄琪翔在广州发动政变,夺取李济深在广东的军政大权。
薛岳公开叛变李济深,投靠张发奎。所率新编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第一师,他任师长,除将第四团驻扎于广州西村陈家祠外,其余全部调往江门驻防。
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等人领导和发动广州起义。
薛岳奉张发奎电令,血腥镇压广州起义,最终广州起义失败。
薛岳两度成为屠杀我党的刽子手,其思想转变之快、之坚决,着实令人费解,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04、反蒋拥蒋1928年1月24日,薛岳和缪培南率部取道赣东北,北上投靠蒋介石。
薛岳来投,受到蒋介石的热情接见,薛岳并被编入第一集团军战斗序列。
但是,显然,蒋介石并不信任薛岳,很快,薛岳因为受到排挤,被迫离队南下,到九龙闲居。
此后,薛岳参加了汪精卫、陈公博、张发奎、俞作柏(俞作柏是薛岳在武昌陆军第二期预备学校的同期同学)等人的反蒋活动。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张发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联合在一起,共同反对蒋介石。
中原大战形势图
薛岳就是反蒋联军急先锋,当时薛岳建议张发奎移兵东南,直捣南京,吸引蒋介石的主力,以达到“围魏救赵”之目的。
可惜,这个建议没有被张发奎等采纳。
后张发奎和李宗仁的部队在衡阳遭到蒋介石部队的围攻,伤亡惨重,突围至广西时,第四军仅剩千余人。
薛岳灰心丧气,牢骚满腹,向部下公开宣布他和张发奎决不再干下去。
还是李宗仁出面,扩充第四军,任命薛岳为第四军第十师师长。
客观的说,中原大战中,薛岳表现十分亮眼,名将之风已露峥嵘。
可惜,他也不能力挽狂澜,最终蒋介石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1932年1月,薛岳再次辞职回九龙闲居,脱离反蒋联军。
蒋介石和张学良合影
1933年5月,脱离反蒋联军的薛岳被蒋介石起用为第五军军长,参加对红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0月,薛岳到达南昌,任北路军之第三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第一路军代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
1934年1月,薛岳任北路军之第六路军总指挥,负责赣南“剿共”任务。从这年4月开始,薛岳指挥第六路军先后占领了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和赣南重镇古龙冈。
10月,又占领石城,威胁红都瑞金。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薛岳可谓是“功不可没”。
红军长征后,薛岳奉蒋介石命令,指挥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跟踪追击。
而后他历任第六路军前敌总指挥、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署”主任。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薛岳就追了两万里,率部从江西追至大西南。
长征路线图,薛岳追击两万里
虽然,薛岳与红军作战,虽未取得胜利,但为蒋介石统治西南各省扩充了势力,因此他晋升为陆军中将。
从反蒋先锋,到蒋介石帐下悍将,薛岳变化也太快了些。
05、抗战军神当然,薛岳真正名垂青史是在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必须浴血奋战。
这也是中国军人最荣誉的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疯狂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此时,薛岳正在云南练军,组建第三预备军,任预备军副司令(龙云任司令,实际指挥者是薛岳)。
张丰毅版薛岳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重围,危急关头,让谁去守成为一个棘手难题。
所有人都知道,面对三十万日军包围,去守上海是九死一生。
一片静默中,在云南练兵的薛岳,主动向蒋介石请战,三次请缨,愿去上海,守护国土。
蒋介石正因无人愿去左右为难,闻言大喜,紧急起用薛岳,任命他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下辖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20军(军长杨森森)、第25军(军长万耀煌)、第66军(军长叶肇)、第69军(军长阮肇昌)、第75军(军长周磊)、江防军(总司令刘兴)。
薛岳接到调令第二天就赶到了上海。
他一去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局面:当时中日装备差距悬殊,日军20辆坦克,配备飞机、坦克、重机枪,密集攻势下,国军最精锐的98师,已经伤亡三分之二!战场的惨烈程度,已经难以用语言形容。
一句参战过的老兵的回忆来形容:
“有时一个师派上去,两天就打光了……”
淞沪会战的战场,就像一个绞肉机,收割无数年轻的生命,一个师,近一万条鲜活的生命,坚持不了一天就全军覆没,广西来了六万子弟兵,一个都没回去......
可就是这样的局面下,薛岳来了,他一到上海,立即改变战场部署,由一线阵地变为纵深配备, 筑成南北呼应的坚强防线。
自此之后,日军大举来犯,淞沪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淞沪会战油画
淞沪会战中,一次,薛岳与第18军第67师师长黄维通话,忽然发现电话被中断,薛岳这才发现司令部被日军偷袭,薛岳临危不乱,指挥警卫营顽强抵抗,最后警卫营全牺牲了,座车中弹。
眼看薛岳即将被俘,正在发烧的他一脚踹开车门,游泳过河,躲过日寇追杀。
大难不死的他,谈笑风生,继续指挥作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在薛岳以及中国军队的顽强死守下,血战三月,寸土未失。
中国军队在上海坚守了三个月,打破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可惜,中日实力相差悬殊,最终淞沪会战失败。
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无数中华儿女,在淞沪战场,为国捐躯,壮烈殉国。
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中将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阵亡旅团长28人,阵亡营长44人。其中少将以上高级 军官14名(不含牺牲后追晋者)。
仅将级军官就有:
第72军(军长孙元良)第88师第264旅旅长少将旅长黄梅兴;
第18军(军长罗卓英)第67师第201旅少将旅长蔡炳炎;
第54军(军长霍揆彰)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路景荣;
第1军(军长胡宗南)第1师第1旅少将副旅长杨杰;
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庞汉祯;
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少将旅长秦霖;
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90师第270旅少将旅长官惠民;
第67军(军长吴克仁)第108师第322旅少将旅长刘启文;
第67军少将参谋长吴桐岗;
第67军第107师少将参谋长邓玉琢;
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少将旅长朱之荣;
第28军(军长陶广)第63师第187旅少将旅长李伯蛟;
第58师(师长俞济时,第74军前身)第174旅少将旅长吴继光;
第48军(军长韦云淞)第174师副师长兼522旅少将旅长夏国璋;
第67军中将军长吴克仁;
第21集团军中将司令员廖磊....
淞沪会战后,薛岳含恨发誓:日后决不让日军,从我手里夺走中国一寸土地!
1938年5月,薛岳调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驻节河南开封,指挥第74军、第71军、第64军、第8军诸军,第三集团军、新编第35师、88师的和264旅进行兰封会战。
6月9日,薛岳任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参加武汉会战。
此时,日日寇大举进攻南浔线一带,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就在此时,薛岳出现了!他带着部队,在万家岭设下口袋埋伏,
激战12天,一战惊天下,取得万家岭大捷,歼敌一万余人,吞掉了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开创抗战爆发以来歼灭日军师团的先例。
薛岳
日本天皇说:
“这是我们最窝囊的一仗,是日军的最大耻辱!”
《薛岳将军与国民革命》一书,曾这样评价道:
“万家岭歼灭战之空前大捷,喧腾中外,永留抗战史光荣之一页。”
薛岳的老朋友新四军军长叶挺评价道:
“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从此,薛岳那个“老虎仔”绰号,享誉海内外!
一个抗战军神就此名扬四海。
06、鏖战长沙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军为适应国际形势,又直逼长沙。
怎么办?
之前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会战,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浴血奋战,可惜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元气大伤,此战若死守,前途难料。
蒋介石有意放弃,继续撤退。
薛岳赶紧致电蒋介石,慷慨激昂,说道:
“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如果总是让我带兵退却,我上无以对中央,下无以对国人,今后不敢再穿军衣了!”
蒋介石不回应,薛岳直接连夜打电话:
“我就要在长沙打,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赢了算我抗命,你们枪毙我!”
薛岳热忱至此,谁忍拒绝拳拳报国之心?蒋介石只好同意,让他担任第九战区代总司令,他的老搭档罗卓英任前敌总司令。
大战前夕,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政治部部长陈诚视察株洲。
其实,他们不是来视察的,他们是劝薛岳撤退至长沙以北地区,再往后估计要放弃整个湖南。
小诸葛白崇禧,历来主张放弃长沙。
薛岳表示,自古以来,谁得了河南、湖南这二南,谁就得天下,现在河南已经丟了,如果再丢湖南,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
在薛岳的坚持下,蒋介石下定决心,再在长沙打一次会战。
不久,日军第11军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包括海军、航空兵各一部)约10万兵力,水陆并进,从赣北、鄂南、湘北分兵六路向长沙进犯,进犯长沙。
中国方面,第九战区分属共有21个军又3个挺进纵队,共52个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配属4个军(第4、第5、第99及新编第6军)又1个师(第11师),总计25个军63个师50万人,投入作战序列的部队有21个军49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
第一次长沙会战形势图
第一次长沙会战大战,薛岳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诱敌深入,再断绝日军补给,在口袋式包围下重创日寇,日寇伤亡4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寇卷土重来,集结4个师团及2个独立旅团,共约十五万人,在一百多架飞机、两百多只舰船支援下,分兵两路,第二次进犯长沙,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
薛岳调集了十七个军共二十万兵力,在正面进行“后退决战”的同时,将七个军部署于东侧山地,实施侧击,牵制敌人。
经过逐次抵抗后,诱敌深入汨罗河、捞刀河伏击地带予以重创,击毙日寇1.7万人,薛岳打得宜昌日军第13师团接近崩溃,师团长内山英太郎,甚至绝望到下令烧毁机密文件,准备与各部长切腹自尽,要不是另一队日军赶来支援,这个师团就要全军覆没.....
第二次长沙会战形势图
同年12月,日军调集5个多师团、10万余人,第三次进攻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此时,日军已经偷袭珍珠港,嚣张不可一世。
就在这时,薛岳结合抗战以来的经验,为日寇准备了一道饕餮大餐——“天炉战法”。
所谓天炉战法,是将兵力在作战地带布成网状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手段,分段消耗敌军兵力和士气,最后,把敌人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地围歼,就像猎人围猎一样痛快。
此战,薛岳毙伤日寇5.69万人,三次长沙会战,薛岳打的日军胆战心惊,歼灭了足足10万余日寇。
日军对他畏惧万分,称他为“中国战神”。冈村宁次也不禁感叹道:
“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1944年6月,日寇集结20万大军,再次进犯长沙。
6月19日,长沙陷落,但是日寇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3万余人。
整个八年全面抗战,薛岳歼灭的日军高达20余万人,是中国击毙日寇最多的将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
9月14日,薛岳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这是军人最高荣誉所在,百年屈辱,八年鏖战,一朝尽雪,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为的就是此刻。
07、凄凉晚年可是,这样一位中国战神,抗战胜利后,关于他的消息是越来越少了。
无他,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抗战刚休,内战将起,薛岳累了,他不想再打无谓的内战了。
南昌受降后,他决心离开部队,从南昌来到上海隐居。
蒋介石任命他为山东省主席兼济南绥靖主任被他拒绝;
陈诚找他出任陆军总司令,又被他婉拒;
后来陈诚又找他出任海军总司令,薛岳笑道:
我没当过一天海军,如何能当海军司令?”
实际上,薛岳时常痛惜:
“好不容易打完抗战,老百姓吃了那么多苦,为什么打完日本人又要打自己人?”
薛岳这样的想法和行为,让蒋介石大为不满,从此他备受冷落。
尽管后来在蒋介石的再三邀请下,薛岳接替顾祝同担任徐州“绥署”主任,可实际上他已经是“指挥无力,名声低落”,早已经没有抗战期间的意气风发。
鲁南战役之后,薛岳实际已经离开了战场,担任所谓参军长一职,将军失去了战场,还是将军吗?
薛岳晚年
自至宝岛之后,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过着半隐退日子。
但他一直关注两岸关系,曾写信给蒋经国,提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当时宝岛一度传言蒋经国有意让薛岳出任行政院院长,薛岳门前顿时宾客盈门,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攀亲认故。
可是,最终蒋经国并没有让薛岳出山,薛岳门前冷落车马稀,如此世态炎凉,薛岳早已经看淡,每日读书为乐,练习岳飞字体度日,云淡风轻。
后来李登辉上台主政,薛岳不假颜色。
李登辉立刻对薛岳翻脸,以至于96岁的薛岳被勒索高价房租。
无奈之下,薛岳只能搬走,另觅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容身,
1998年5月3日,一代战神薛岳病逝,享年102岁。
临死前,薛岳悲呼道:
“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这8个字,如诉如泣,字字寒心,在场的人无不长叹一声......
更令人气愤的是,李登辉对这个抗日名将连死后哀荣也不给,葬礼极其惨淡。
结语、薛岳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完全凭借自己的军事才华和战场功劳。
薛岳
斯人已去,功勋永存,薛岳抗战功绩,彪炳史册,他捍卫民族、守卫国土的历史功绩,已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最光辉璀璨的篇章。
中国有哪些大学或高职伙食既好又便宜?
同济大学
《天天向上》都推荐
同济大学开设上海首家高校夜排档魔都坊间素来盛传“玩在复旦,吃在同济,爱在华师大”。同济大学的食堂美食不仅在上海,在全国都是赫赫有名,甚至还因此上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同济本部有六大食堂,其中红烧大排、菠萝咕咾肉、砂锅面也因为电视节目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然而就在2016年,出于抵抗学校周围卫生堪忧的大排档,以免学生吃完生病的初衷,同济大学甚至推出了上海首家高校夜排档!这家开在校园内的夜排挡从19点到23点营业,每晚都有一千多人在排队!
而这番排队,并不是“人来疯”,同济食堂的物美价廉有目共睹。夜宵党最爱的小龙虾只要35元一斤!而且个个肉质饱满弹牙,还有十三香、麻辣、香辣等多种口味任君选择;撸串党也有口福——一份秋刀鱼、小黄鱼的价格分别为6元和3元,外面15元的羊肉串,学校卖8元。不仅如此,冷菜、四川卤味、麻辣烫、炒菜也都一应俱全。而“网红”红烧大排,只卖2.5元!
蹭饭攻略:西苑学苑和留学生食堂都可以通过现金购买饭票。可是,重点来了!大排档目前只对同济大学学生开放,消费时必须刷同济校园卡。所以,是时候拐个同济男当男友了。
四川大学食堂师傅实力踢馆复旦
川大的饭堂,随便点都好吃6月初的朋友圈被川大食堂师傅刷屏。原来6月5日,两位川大食堂师傅到复旦大学交流,一口气提供了12道菜。凭借超高的颜值,和过硬的炒菜技术,两位大师傅迅速征服了复旦师生的胃,窗口前每天都排上了长队。其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尤其抢手,令许多复旦学子连连直呼——“大学里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顿”。
川大师傅的手艺实在了得,川大的食堂自然也是好吃到不行。身处美食休闲之都,川大的美食,不仅不局限于校内各大食堂,更是将版图扩大到成都这整座城市。
小北门的各色苍蝇馆子里诠释着川菜的精华,九眼桥酒吧街的各种异域美食讲述着成都温柔的夜。在成都念大学,应该是最有口福的吧。
蹭饭攻略:除了特殊事件会出售饭票,其余时间各食堂严格执行刷卡消费。
北京语言大学高校食堂“小联合国”
北语饭堂走的是“多元化”路线素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里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其中留学生占比更是高达25.80%!在这样“国际化”的氛围中,北语的食堂自然走的也是“洋气”的多元化路线。
除了中国高校每个食堂都会有的各地风味,这里还有一大堆口味地道的法餐、意餐、韩餐、日餐、东南亚餐、穆斯林餐、咖啡馆任你挑选。
学校超市里,洋酒、啤酒、进口零食、进口饮料都一应俱全。
但因为不少店面向的是留学生群体,“贵”也是北语食堂的B面。还好北语有着地理环境的优势,出了东门就可以撸串,出了西南门就是“宇宙中心”五道口,美食数不胜数,对于广大学生群体而言,还是有太多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吃饭大学
除了各地风味菜品,更有岭南特色的汤水点心在素来讲究饮食的“大吃省”,广东各大高校的食堂水准自然不输外省,除了大众菜式、各地风味之外,更有岭南特色的糖水点心。华南师范大学又名“华南吃饭大学”,华师石牌校区和大学城校区共有五个饭堂,雍园、陶园、沁园(石牌校区)以及楠园、翰园(大学城校区)。其中陶园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食堂”。
虽然顶着“冠军”头衔,华南吃饭大学却一点都不“耍大牌”,还是那么平易近人。比如风味绝佳的楠园,美味的烧鹅饭每份也就6块钱。既好吃又便宜,华南吃饭大学自然是吃货的天堂。
正因如此,华师的食堂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周边写字楼的大量白领“蹭饭族”。多年前就有学生发微博抱怨“12点下课整个雍园都是穿正装的上班族”,也曾经出现过《白领入侵华师饭堂,学生抱怨吃不上饭》这样的相关新闻报道。
蹭饭攻略:在前台用现金买饭票即可成功蹭饭,但注意别多买了,因为只能当天使用。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堂大学
热菜、冷菜、主食、甜品、水果,农大饭堂都有中国农业大学,又名“中国食堂大学”。该校食材有保证、吃货辈出,校园中随便一人就有可能会种菜、懂酿酒、烤得一手好面包、煮得一泡好咖啡。农大校园东、西两个校区均发扬着食堂大学的“吃货”精神。
位于东区的公主楼二层餐厅,更是号称京城第一高校食堂!公主楼二层餐厅是农大里为数不多的可以付现金结账的食堂(意味着其对社会公众开放)。热菜、冷菜、主食、甜品、水果、饮料,连牛排鳕鱼这种西式套餐都有。
当然对于本校学生而言,比起食堂口味而言,他们更感动于农大的服务精神。校长信箱里也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关于食品的提问。比如公主楼一层食堂的“明星”——天天火爆、抢都抢不到的8块钱一份的松鼠鱼,当年就有同学馋松鼠鱼心切,给校长信箱发了邮件“求鱼”,从那时起就这么一直做下来了。
而相对安静的农大西区靠近颐和园,“颐园”、“和园”两个食堂就是由此得名。颐园一度颇有话题性,有同学在一楼的菠萝饭里吃出了“足丝蚁”后,专门写了一篇严谨的论文式投诉信给学校,后来学校也马上就做出了调整。
蹭饭攻略:闻名遐迩的公主楼二层餐厅可以付现金结账。
厦门大学全国第一所怕被学生吃垮的食堂
在厦大勤业餐厅,吃地道的沙茶面 图/厦门好料因了“中国最美大学”的称号,厦大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到了厦大的校园,除了极具特色的嘉庚建筑和满是涂鸦的芙蓉隧道,自然也想品尝厦大的美食。
厦门大学比较火的餐厅有:芙蓉餐厅、勤业餐厅、南光餐厅、东苑餐厅……其中,对外开放的餐厅是芙蓉餐厅三楼。而芙蓉餐厅就位于“网红墙”芙蓉隧道旁,和它的特色菜手撕鸡拌面一同闻名。
然而真正在本校学生中获得首肯的还是厦大最老食堂——勤业餐厅。只要8元,就能品尝到一碗正宗地道的沙茶面。当然,勤业最著名的还数馒头,每天早上都有大批粉丝清早排队等候。
勤业餐厅的“25元自助餐”还曾刷爆朋友圈,但是两天后,学校就扛不住了,如今只面向教工开放。而厦门大学也因此被吐槽为“全国第一所怕被学生吃垮的食堂”,看来饭菜太可口,也是个问题哈。
蹭饭攻略:芙蓉餐厅三楼对外开放。
清华大学饕客梁实秋吃了整整八年
盖浇饭+汤=清华食堂标配 图/人民网清华大学曾被有间大学评为“最具贵族气质大学”,连食堂也在高校界傲视群雄。
曾自况为“治世之饕餮,乱世之饭桶”的文学家梁实秋先生,在清华八年,就吃了整整八年的食堂,也曾与室友打赌——创下过一顿饭吃十二个馒头和三大碗炸酱面的纪录。
2006年以前,清华的1-2食堂为教工食堂,3-15为学生食堂。如今3、4、5、6、12食堂已不复存在,8、9、15食堂建筑尚存,但已改作他用。学生区仍在营业的老食堂有:7食堂(清芬园)、10食堂(听涛园)、11食堂(闻馨园)、13食堂(清青快餐)、14食堂(丁香园)。其中,观畴园饮食广场可谓人气爆棚的“万人食堂”。2007年3月,挪威首相也在此三楼餐厅用餐。
丁香的麻辣香锅、清芬的重庆小面、桃李园的煎饼、紫荆园的铁板烧、听涛园的油泼面、玉树园的空心挂面、澜园的水煮鱼、寓园的陕西风味;当然还有那Made in Tsinghua的冰淇淋、酸梅汤、酸奶、饺子、豆浆……都是清华学子挥之不去的味蕾记忆。
蹭饭攻略:只有听涛园二层的食堂能用现金。
华东师范大学据说开启了中国第九大菜系
玉米炒葡萄名震江湖
2013年,当华东师范大学“百强食堂”——华闵食堂推出了惊人菜品“玉米炒葡萄”,便开启了“高校食堂创立中国第九大菜系”的新时代。
而在华师大中北校区,一条丽娃河悠悠穿过校园,成为了师生嘴中的“河东”“河西”。“河东”“河西”两个食堂各占一边,还有一个丽娃食堂。“河西食堂”堪比“夜市街”,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现做的山东煎饼、诱人的铁板炒饭、热腾腾的砂锅……以及华师大盛产的可爱姑娘。因此,“河西食堂”也成为了洋溢着荷尔蒙的华师大里,几代人传承的绝佳约会圣地。
华师大中北校区后门的枣阳路,曾是繁华喧嚣的黑暗料理一条街。每到夜色降临,小吃摊贩纷纷摆出,顾客行人络绎不绝,这里是魔都看似冷漠的外壳下,最温暖的人间烟火,也是曾经的华师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最怀念的“深夜食堂”。
蹭饭攻略:可以买饭票。收不收现金,视具体窗口而定。
华中科技大学食堂数目最多的高校
华中科学子的饭堂盛宴 图/野兽and帅哥
在整个湖北地区,华科食堂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作为全国食堂数目最多的高校,华科拥有着大大小小30多个食堂。当你漫步在华科校园中,看到无论是西一、西二、东一、东三、东四,还是百景园、百惠园、美食屋、百品屋、西园、西华、枫林湾、氧气层、喻园、集锦、百味、教工、集贤、紫荆园……这些或实用或诗意的名字,其实都是食堂!
30多个食堂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天吃一家,一个月都不带重样还有富余!百景园的油泼面、学二的烧茄子、东教工的云吞、东园二楼的烧鱼段、东三的汽水肉、集贤楼的甜饼、喻园餐厅的包子、西一一楼的水果羹、西一二楼清真食堂的拌面、百惠园的丸子汤……每个华科学子聊起自家食堂的美食经,都是头头是道。
蹭饭攻略:可以买临时卡,但是收费是正常价格的1.2倍,像东教工,喻园餐厅,学一食堂都可以办。
南京大学南吃货的天堂
六食堂的辣子鸡套餐
过去在南京的高校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南大的牌子,南航的饭,南师的姑娘,东大的汉……”不过,近年来,南大食堂力压“大学食堂中的爱马仕”南航食堂,妥妥位居南京高校榜首。南大人也因此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南吃货。
南大仙林校区一共有八个食堂,其中六食堂在校内外呼声最高,尤其是“六食堂的辣子鸡套餐”更是圈粉无数。辣子鸡外酥里嫩,配上青椒和红椒,色香味俱全,而且10元就能吃到饱。这道“高校网红美食”,也因此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六食堂的铁板饭也是好评无数,最令人感动的是七年来都没有涨过价。
而南大鼓楼校区则胜在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街巷小弄中多的是价廉物美的特色小吃,步行可达的新街口各色美食林立,上海街上则聚集着全南京最小资的餐厅。
蹭饭攻略:可以用现金买饭票,不过花费会是校内的1.4倍。比如,买10元饭钱,会花14元,多收了40%的加餐费。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
宁王被坑了啊!
当年朱棣靖难起兵,造侄儿建文帝的反!
开始没有什么优势,纯属被逼无奈起的兵,也就北平那块地方!
虽然朱棣指挥有方,连战连捷,但双方实力差距太大,朱棣是属于输不起的那一方!
所以他需要支持!
找谁呢?
宁王!
话说当年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统治,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卫北元,分封诸子为藩王。其中以北方边境的九王实力最为强大。他们分别是(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
因为兼具塞防重任,诸塞王皆拥兵众多!
而藩王势大,是靖难之役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建文帝对于这些叔叔们忧心忡忡啊,于是采纳齐泰、黄子澄等人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而朱棣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自保,起兵造反。从个人角度来看,其实没什么错。
不过,这起兵归起兵,当时朱棣的实力是严重不足的,为了壮大实力他只能找兄弟们帮忙!
而当时离他近一点儿,谷王和辽王都跑金陵去了,而且他们实力也一般,朱棣也不是太看得上。唯独这宁王,他非拿下不可?
为什么?
因为宁王手中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且皆是边军精锐!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属朵颜三卫骑兵,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得蒙古精骑,皆骁勇善战,乃是明朝最强的骑兵。
朱棣曾亲口对手下将领说道,如果他能得到大宁军,则大事可成啊!
朱棣说:“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不过,宁王可不是省油的灯啊,这位朱元璋的十七皇子,虽然年纪不大,当时才20岁,但早已经是久经沙场,在塞外也是颇有名声。而且他自幼便是以聪明著称,脑袋瓜子狠灵光。
靖难之役开始时,他既没有听宣去京城,因为他知道去了肯定要被弄;也没有导向自己这位老四哥,因为从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朱棣燕蓟一塞之地,如何去与举全国之力的大明王朝相抗?
所以他选择了观望,反正自己重兵在握,哥哥和侄子都会拉拢自己,有恃无恐!
对于,朱棣来说,强攻肯定不行,无疑是在找死;而拉拢呢,自己这小17弟又十分老辣。
于是他来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来到大宁,诈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特来向弟弟求救。宁王一方面估计兄弟之情,一方面想着自己因不奉诏入京得罪了朝廷,如果朱棣这么快完蛋,那么接下来肯定要对他下手。
于是他就接纳了朱棣,准备让他缓缓,把他放了进来。
而姜还是老的辣,朱棣进城后乘机收买控制了城内的大部分军队,而后又在朱权出城为其饯行时,将其拿下。
就这样,朱棣几乎时兵不血刃的就控制住了宁王,将他和家眷劫到了北平。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无奈的宁王只能答应与朱棣合作,大宁军尽归朱棣。而当时朱棣允诺宁王,他日取得天下之后,会与其平分!
这样的话,骗骗小孩子还可以,朱权他是绝对不信的,也没太当回事儿。
所以后来朱棣取得天下之后,朱权也没找老哥说那平分的事儿。
但话说回啦,好歹人家也是功臣啊,为你靖难之役出力不少,总还是可以提点儿条件的嘛!
失去了军队的朱权也不想回到大宁那鬼地方了,寒风刺骨不说,一年到头都看不啥绿色,这对于二十多岁正直青年的朱权来说,那是极其难受的。
于是他想着找朱棣给自己封回南方来,找个离京城近一点儿,富庶一点儿的地方,比如什么苏州啊、杭州啊!
其实论身份;论功劳,这不过分嘛!
可是朱棣根本不搭理他,南方可以但得离京城远点儿,比如什么荆州啊,重庆啊,这些地方可没啥钱啊!
最终朱权被封到了南昌!
朱权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种时候最好听话点,毕竟手里没了筹码。于是老老实实去了南昌。在那里他也不惹事儿,终日寄情山水,朱棣呢也没难为他。
唉,没办法啊,只怪当年太年轻,被这老哥哥给摆了一道!
宁王一脉就此和朱棣一脉接下了梁子,正德年间,其后代朱宸濠以皇帝荒淫无道,不得民心为由,起兵谋反。只不过运气不好,遇到了王守仁这个怪物,没能成功!
今晚足球比赛?
好久没有足球赛看了,相信球迷们都别慌了吧,我坚信绝对有人会看,而且是早早地在电视机或者手机旁等着了,希望世界各国的足球联赛尤其是欧洲五大联赛早日重燃战火吧,本赛季我依然看好利物浦与巴萨获得各自联赛的冠军🏆[呲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