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边境荣誉,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哪些课程及科目?
对公安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来说,这两所警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了!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双一流大学,虽然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是“双非”大学,但也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
在软科高校排行榜上,政法类大学共有33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排在第5位,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排在第10位。
在中国校友会排行榜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排在第250位,总分是60.49分,星级排名是6★级,办学层次属于世界高水平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排在第384位,总分是60.16分,星级排名是4★级,办学层次属于中国高水平大学。
这两所大学有哪些课程和科目呢?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学校有8个学院(法学院、犯罪学学院、警体战训学院、公安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治安与交通管理学院、侦查学院、信息网络安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进修部、军队保卫学院、外警培训部等3个培训机构。
学校有15个本科专业和22个专业方向,全部为公安类专业(方向),涵盖了公安主要业务领域:犯罪学 、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管理学、国内安全保卫学、侦查学、公安情报学、治安学 、交通管理工程、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安全防范工程、安全防范工程(警务信息技术方向)、公安视听技术(视频图像侦查技术方向)、移民管理专业、反恐警务专业等。
其中,公安学、公安技术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侦查学、治安学、安全防范工程、交通管理工程、公安管理学等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侦查讯问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治安管理学、公安指挥、公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检验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犯罪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学、刑事侦查学、刑法学、公安指挥、涉外警务、警务战术基础等被评为公安部精品课程。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法学(非公安类)入选B类学科。公安学专业入选全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被誉为“忠诚卫士的摇篮”的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有1个研究生学院、16个二级学院(移民管理学院、警务指挥学院、特勤学院、侦查学院、智慧警务学院、警务装备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安政治学院、公安法学院、涉外安保学院、防火工程学院、救援指挥学院)。
开设了17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安类专业有:移民管理、出入境管理、边防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情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数据警务技术、公安政治工作、涉外警务、刑事科学技术和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专业。
非公安类专业有:消防工程、火灾勘查、电子信息工程(智慧消防方向)、消防指挥、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核生化消防、海外安全管理等。
消防工程、边防管理、火灾勘查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边防管理、消防工程、警卫学、火灾勘查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消防燃烧学、灭火战术、工业企业防火、火灾调查、警卫战术学、边境管理学等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警卫战术学、建筑灭火设施、灭火战术、边防情报学、消防技术装备、警卫勤务学、消防监督管理、警卫指挥学、建筑防火等课程被评为公安部精品课程。
这两所大学好考吗?凡是报考警校的考生,最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政审合格,二是身体达标,三是成绩达标。
成为一名警察后,手中会拿枪杆子的,如果政审不合格的话,很难保证其“根正苗红”的底色,我们也不放心啊。身体素质不达标,如何能适应一线艰苦的执勤甚至抓捕行动呢?成绩也必须达标,不要小看警校不是985、211、双一流,这些大学可吃香了,就是因为毕业后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了体制内人员,成为公务员,端起了铁饭碗。
看到这里,有网友或许比较关心一个问题:这两所大学好考吗?
由于这两所警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在这里以辽宁省和安徽省、黑龙江省为例,看看这两所大学在2022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情况。
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辽宁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辽宁省录取的物理类本科提前批的考生(女)中,最低分是602分,全省最低位次是8969,超出省控线(362)240分;物理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574分,全省最低位次是16836,超出本科控制线212分。
2、安徽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安徽省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中,最低分是599分,全省最低位次是11617,超出省控线(491)108分;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中,最低分是523分,全省最低位次是21783,超出本科控制线0分。
3、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黑龙江省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女生)中,最低分是575分,全省最低位次是3330,超出省控线(429)146分;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527分,全省最低位次是101530,超出省控线(429)98分。
录取的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女生)中,最低分是565分,全省最低位次是591,超出省控线(463)128分;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529分,全省最低位次是1928,超出省控线(463)66分。
二、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1、辽宁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辽宁省录取的物理类本科提前批的考生(女)中,最低分是510分,全省最低位次是41018,超出省控线(362)148分;物理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564分,全省最低位次是20167,超出本科控制线202分。
2、安徽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安徽省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中,最低分是566分,全省最低位次是27830,超出省控线(491)75分;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中,最低分是554分,全省最低位次是7428,超出本科控制线31分。
3、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
2022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黑龙江省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女生)中,最低分是528分,全省最低位次是9965,超出省控线(429)99分;录取的理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468分,全省最低位次是24958,超出省控线(429)39分。
录取的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女生)中,最低分是533分,全省最低位次是1729,超出省控线(463)70分;文科类本科提前批考生(男生)中,最低分是506分,全省最低位次是3440,超出省控线(463)43分。
通过三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看,考生特别是女生对这两所警校的报考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松子老师有话说或许很多网友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分不清楚,搞不懂两者有啥区别。我在这里简单比较一下。
首先,两所学校的概念不完全一样。警察是一种职业,公安是一种职能。警察的职能除了公安之外,还有国安、司法等职能。但是警察本身也是隶属于公安机关的一部分。
其次,两所学校的培养方向不一样。简单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培养纯粹的公安,而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则致力于培养人民警察。公大毕业生致力于培养公安系统范围内的高素质人才;警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边防、警卫、防暴、维和等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
第三,两所学校的发展定位不一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被誉为“共和国预备警官的摇篮”;中国人民警察学院被誉为“忠诚卫士的摇篮”。前者是国内所有公安类高校的“领头羊”,后者则是警校中的“一枝花”。
另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双一流大学,是警校中的“老大哥”“领头羊”,中国人民警察学院是警校中的“新星之秀”,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无论是哪所警校,大学的名字里面都有“人民”二字,这既是预备警官的荣誉,也是他们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您说对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原型、武器、穿帮、厄本、名场面......很多细节都值得注意。
一、原型和典故
瑞恩当然是虚构的人物,包括拯救瑞恩小分队八位成员也都是虚构的。
瑞恩的直接原型是101空降师的士兵尼兰德,他和三个哥哥同时服役,其中两位哥哥在诺曼底登陆战中阵亡,大哥在缅甸战场上执行轰炸任务时被日军击落失踪,所在部队将其判为阵亡。
鉴于尼兰德的特殊情况,他被允许回家,不过他回家的过程很简单,由部队里的随军牧师找到他并通知他可以回国,没有什么拯救小分队和一系列故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拍了一个随军牧师的镜头,估计也是向这位米勒上尉的现实原型致敬吧。
二战胜利后,尼兰德的大哥从日军战俘营获救,兄弟俩一直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很多观众认为《拯救大兵瑞恩》体现了老美的人文主义关怀,实际上这种事情在各国部队里并不稀罕,传承香火的观念全世界都有。
我国九十年代初拍摄的电视剧《北洋水师》里就有类似桥段,炮台守军要和日军打到底,在血战开始前,负责指挥的老兵下了一道命令:是家里独子的,走,兄弟俩在这儿的,当哥的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电视剧《兄弟连》有很深的关系,都有关于101空降师的人物和内容,网络上有一则传言,在《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宣传时,有人送给汤姆·汉克斯一本不知名的小说《兄弟连》,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后来主导并参与拍摄了《兄弟连》。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言,《兄弟连》在美国是畅销书,早在《拯救大兵瑞恩》拍摄前好几年就登上过畅销榜,小说作者史蒂芬·安布罗斯更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顾问,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不可能直到电影上映后才知道《兄弟连》。
相对来说,《兄弟连》的剧情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拯救大兵瑞恩》反过来。
二、番号和武器
《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美军出现了好多番号,区别番号的方式主要是看臂章。
其中需要注意的番号有三个,一个是瑞恩所在的101空降师,臂章是一头老鹰,他们在片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战斗力也很强。
另一个是米勒上尉指挥的部队,他们属于美军第二游骑兵营,他们的臂章是蓝色的“RANGERS”,头盔后面还有个“2”,代表他们属于第二游骑兵营。
米勒上尉的头盔后面不仅有红色的“2”,还有一个白杠,那代表他是军官。
游骑兵相当于突击队,战斗力那是相当强悍,在诺曼底抢滩战斗中居功至伟,因此上级把拯救大兵瑞恩这件“苦差”交给了他们。
在诺曼底海滩上,有个士兵请米勒上尉下命令该怎么打,那个士兵并不是米勒的部下,而是美军29师的,臂章是一个类似太极的蓝白椭圆标志,这个29师也是诺曼底抢滩的主力。
请注意一下,拯救小分队里有一个外来户厄本,其他队员对他并不友好,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厄本是搞文职的新兵蛋子,被老兵油子欺负并不罕见。另一方面新兵厄本也是29师的,和拯救小分队其他成员根本不是一个部队的战友,被轻视也是正常现象。
《拯救大兵瑞恩》的轻武器细节设计很到位,米勒上尉的汤姆森冲锋枪,霍瓦特中士的卡宾枪,莱宾当机枪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杰克逊的春田狙击步枪,其他士兵的加兰德步枪等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杰克逊大拇指上的淤青,这个细节简直太强了,估计饰演杰克逊的演员没少玩加兰德步枪,他的大拇指应该是被加兰德步枪备受诟病的“咬手指”功能给夹了,二战时很多美国士兵的手指头都被加兰德夹过,这一点很写实。
三、穿帮
电影很难避免穿帮,《拯救大兵瑞恩》也不例外,该片被挑出的穿帮镜头也有不少,其中有些是比较低级的。
诺曼底登陆的镜头里,有几名美军士兵在水下被德军机枪打死,目测这个水深超过两米,显然德军的机枪子弹压根不可能打到水里那么远,这属于非常显眼的穿帮,导演自己也认,据说只是为了营造战场的残酷。
在卡帕佐牺牲后,拯救小分队只剩下七个人,但在一个远景切换中,整整齐齐走着八个人,显然,这是导演在剪辑时切错了画面。
影片末尾,有不少观众以为米勒上尉用手枪“打爆”了虎式坦克,但镜头一转,天空中出现了成群的P51野马战斗机,瑞恩称其为“反坦克飞机”。
实际上,真正适合打坦克的是P47雷电战斗机,P51野马的主要用途是空中格斗,只是不知道把P51野马当“反坦克飞机”是剧组的穿帮还是瑞恩不懂。
在影片中有一个引起很多争议的画面,米勒上尉和瑞恩拿迫击炮弹当手榴弹用,先拆掉保险丝,再将炮弹尾部在铁板上撞击,然后投出后就可以起爆。
这个细节并不是穿帮,也不是神剧,因为美军在意大利战场上确实有士兵这么用过,剧组将这个桥段移植到了电影里。
电影里还有一个来源于真实的桥段,101空降师的副师长带领部队机降,有下属不知道是蠢还是拍马屁,在副师长的座位下焊上了厚重的钢板用来防御,结果滑翔机头重脚轻直接摔了,这个桥段也被用来和拯救瑞恩的任务对比,为了一个人死那么多人,值得吗?
历史上真有这个副师长,准将唐·普拉特,死亡经历和电影基本一致。
四、名场面
《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名场面不少,其中最有意思的大概就是美军在小镇上和德军突然面对面遭遇然后同时举枪对峙了。
当时是因为下雨,一名美军不小心弄倒了木头砸破了砖墙,然后一个德军指挥部就突然出现在了美军面前,双方拿枪指着对方,但谁都不敢开第一枪,只能歇斯底里大喊让对方放下枪。
如果此时对峙双方有人搂不住火开了枪,可想而知,这将会是一场彼此都伤亡惨重的对射,毕竟距离太近。幸亏老美有援兵,二楼上有两支汤姆森冲锋枪出其不意突然开火,救下了米勒上尉他们。
后来这个桥段被一些影视剧学了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亮剑》,段鹏突击队和国军仓库守军的对峙,不过《亮剑》没学好,把援兵环节给去掉了,段鹏他们直接扫射打死了全部仓库守军,这样一来就显得不那么合理,所谓的对峙也就不成立。
五、厄本
《拯救大兵瑞恩》里还有一段争议比较大的场面,发生在影片末尾,厄本被战斗场面吓破了胆,不敢增援陷入困境的梅利,结果梅利被杀,杀害梅利的德军士兵下楼时遇到了厄本,两人擦肩而过,谁也没碰谁。
这个场面的争议在于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个德军士兵就是之前在雷达站被俘后和厄本交谈甚欢的德军士兵,他认识厄本,而且厄本帮他说过好话救了他一命,所以他没杀厄本。
实际上,这两个德军士兵虽然长得确实有些像,但显然并不是同一个人,雷达站被俘的德军士兵叫轮船威利,他属于国防军。
杀害梅利的那个德军士兵穿着党卫军服装,领章上有明显的“SS”,仔细端详一下,两人的长相其实相差不少,轮船威利显得憨厚一些(所以被放了),这个党卫军士兵显得更凶悍一些。
那么,为什么党卫军士兵没杀被吓破胆的厄本?
仔细看,一开始厄本手里是端着枪的,而且右手放在了扳机上,虽然他很怂,但他被逼急眼的情况下同样会扣动扳机开枪。
党卫军士兵下楼时是左手拎着枪,根本不具备快速开枪的条件,他如果第一时间想打死厄本,恐怕手还没碰到扳机就会被厄本打死。如果他当时是战斗持枪状态,第一时间就会开枪打死厄本,这是老兵油子的本能反应。
因此,站在党卫军士兵的视角,他看到厄本的那一刻心一定是凉凉的,正常情况下他必死无疑。
但是,厄本选择了将右手从扳机上举起,这是一种示弱或者讲和的手势“我不打你,你也别打我”。
姿态处于弱势一方的党卫军士兵显然接受了厄本的“讲和”,带着一点儿警惕也带着一点儿不屑从厄本身边走过,走之前还是回头看了厄本一眼,毕竟厄本手里是拿着枪的,这是正常反应。
反过来看厄本,即使对方把后背都让给他了,他依然没有勇气端起步枪,此时他的内心已经是处于崩溃状态了。
影片最后,德军进攻时,厄本只能选择装死,但当他看到被放走的轮船威利又拿起枪参加战斗,甚至还打中米勒上尉一枪时,他终于怒不可遏要反击了。
轮船威利第二次被俘虏,他还嬉皮笑脸跟厄本打招呼希望厄本再放过他一马,厄本这次选择了开枪,算是给米勒上尉复了仇,同时也是救赎了自己。
很多观众都特别讨厌《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厄本,胆小如鼠还耽误事儿,白白害死了战友,从电影角度出发讨厌厄本也是无可厚非。
不过,厄本实际上也是代表了一种人,普通人,害怕战争的普通人,需要在战争中磨砺的普通人,他的表现并不算奇葩,有些普通人上了战场没准儿还不如他。
如果细究起来,《拯救大兵瑞恩》其实和《兄弟连》在人物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几乎每个角色都能代表一种人或一种人格,米勒、瑞恩、霍瓦特、厄本、莱宾、杰克逊、梅利、韦德和卡帕佐,一个人一个样,这也是《拯救大兵瑞恩》另外一个让人着迷值得探究的地方。
为什么未在缅甸担任要职的昂山素季却在缅甸实际掌握权力?
身材纤细瘦弱的昂山素季掌控着缅甸实权,而缅甸总统虽为国家元首却甘当绿叶,成为昂山素季背后的影子总统。这听起来确实有些奇怪,其实这不仅是缅甸长期被军政府统治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昂山素季体内流淌的“国父”血液,鞭策她纵使历尽磨难亦要完成同胞赋予的责任而赢得的政治资本。
昂山素季继承父亲缅甸国父昂山将军政治影响力缅甸国家形成历史比较晚,直到1044年才有了第一个统一的佛教王国,史称蒲甘王朝,后被元朝灭亡。后来缅甸都是一些小王朝,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来到南亚次大陆征服了缅甸,使其成为英属印度一个省。
缅甸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可英国人来了虽然为缅甸修建了公路,可他们想用基督教取代佛教以便控制缅甸人思维,却遭到缅甸人强烈反抗,同时亦激起缅甸人心中追求独立的狂热信念。
昂山素季家族不仅曾祖父、祖父先后参加抗英运动,而其父昂山将军更是缅甸独立运动的中流砥柱。
昂山出生于1915年,学生时代就坚定认为缅甸事务要由缅甸人管理,遂开始多方寻找脱离英国的道路,带领缅甸人发起独立运动。
二战爆发后,1939~1940年间,日本人来到东南亚宣扬大东亚共荣圈,扬言亚洲人要联合起来将英国赶出亚洲,于是许多英属印度国家纷纷选择各种联合方式抗英。其中昂山就选择联日抗英,在日本资助下建立缅甸独立军与英国抗争。
英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其实早在1826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就想利用宗教分化缅甸挑起内部矛盾,遂在占领地阿拉干地区(如今的缅甸若开邦,缅孟交界处),阴谋迁入一批信奉伊斯兰教的孟加拉人,也就是如今的罗兴亚人。
罗兴亚人鸠占鹊巢掠夺原住民土地逼其东迁,竟成为若开邦主体民族,却又因宗教信仰分歧无法与当地人融合,遂极力想脱离缅甸统治,这成为缅甸若开邦延续至今的内乱根源。
英国看到日本利用缅族组建独立军咄咄逼人之势,就允诺日后帮助罗兴亚人在若开邦独立,遂利用罗兴亚人建立孟加拉V大队以对抗缅甸独立军。
英国与日本各自找了代理人作战,昂山在日本指挥下不仅打英国人,后来为阻断滇缅公路还打过中国远征军。可是到了二战后期,昂山看到日本败局已定,又顺应时局暗中组织反法西斯同盟反攻日本人。由此二战结束后,昂山不但未被定为缅奸,反而成为反法西斯英雄。
1946年,昂山任缅甸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实为总理),开始与卷土重来的英国谈判独立事宜。1947年1月,昂山赴英国签订了《昂山—艾德礼协定》,随后成立了以其为首的缅甸临时政府,并在4月缅甸议会选举中率反法西斯自由联盟取得胜利。
可短短3个月后,昂山在一次会议上被反对党领袖吴素刺杀,享年只有32岁。有人说吴素是被英国鼓动,可吴素至死不承认刺杀之事。也有人说昂山是其战友吴努派人暗杀的,当然此说未有实锤证据,不过吴努却成为昂山之死最大利益获得者,继承了昂山的位置。
1948年缅甸正式独立,昂山虽倒在缅甸独立前夕,但在缅甸独立进程中昂山起的作用最大,更何况缅甸独立条款也是昂山牵头与英国商定,于是昂山在缅甸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国父”,在缅甸拥有巨大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昂山素季作为昂山的女儿当然自带父辈赋予的光环,在缅甸国民心中已先入为主成为能挽救缅甸的救星。其实这亦是南亚或东南亚一些国家家族政治惯性,比如韩国朴槿惠、泰国英拉、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夫人以及巴基斯坦贝.布托皆是凭借家族政治遗产,跻身政坛一路开挂。
昂山素季甘为缅甸牺牲自由赢得民心成其最大政治资本父亲离世时,昂山素季虽然只有2岁对父亲印象不深,可父亲的传奇故事却使昂山素季对缅甸自带一种使命感。
昂山去世后,吴努成为接班人并担任了缅甸第一任总理,可很快就感觉管理缅甸有些搞不下去了。
缅甸虽以缅族为主体,可缅族仅占总人口65%,还有一百多个少数民族,尤其是缅北地区的掸族、克伦族以及克钦族等少数民族不愿服从缅甸统治,甚至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武装。
当年昂山为了让英国同意缅甸独立,就与其他民族签订了《彬龙协议》,协议中赋予其他民族更大的自治权。甚至缅甸新宪法中还规定,十年内这些少数民族可以选择是否留在缅甸联邦,也许这就是缅甸延续几十年内乱的根源。
吴努组建的政府基本属于偏英式,有上下议院,但其一上台就想收缩昂山许诺给少数民族的自治权,遂引起地方不满。吴努执政第二年,克伦族部队就发生哗变进攻缅甸首都仰光。
吴努解决不了民族问题,眼看着缅甸就有被分裂的风险,于是就需要一个手握枪杆子的牛人管理缅甸,这就给了时任缅甸参谋长的吴奈温上位的机会。
吴奈温有一半客家血统,在云南讲武堂读过书,也是昂山最早期的伙伴“三十志士”之一,与昂山并称缅军之父。1962年,吴奈温发动一场不流血政变,接替吴努成为缅甸掌门人,手揽缅甸军政最高权力,自此缅甸进入军政府统治时期。
我们再回头看昂山素季的人生轨迹。昂山死后,缅甸政府表面看对待昂山家族还不错,任命昂山夫人为驻印度大使。昂山夫人眼见缅甸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遂带孩子赴印度履职。
昂山素季在印度接受了基督教西式教育,又赴英国牛津大学读书。昂山夫人希望女儿留在牛津远离缅甸,昂山素季遵母命留在国外,后又借助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之力,到联合国以及不丹外交部等处工作,并在不丹邂逅了一生挚爱牛津大学教授迈克.阿里斯。
两人一见钟情,昂山素季跟随阿里斯回到英国,婚后加入英国国籍又诞下两子。那段时间,昂山素季看似安于相夫教子,其实她并未忘记缅甸,她结婚时就提出条件,如果日后缅甸召唤,希望得到丈夫支持。所以昂山素季时常与缅甸异见者见面,始终关注着缅甸动态并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1988年,昂山夫人病重,昂山素季欲返回缅甸探母,可她知道此一去就可能无法再离开缅甸,因为当时缅甸已乱成一锅粥,那里有她该承担的责任。
吴奈温那代军人脑海中充满了被西方国家奴役压迫的血泪记忆,遂对西方制度深恶痛绝欲改弦更张,却又在追求独立自主道路超出限度而走上闭关锁国之路。
吴奈温执政26年,曾经富裕的缅甸跌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国内物价飞涨、内乱升级、百姓怨声载道。
昂山素季回国时,正赶上缅甸百姓反对军政府高压统治大游行,吴奈温出动军队镇压游行群众,造成几百人死亡。
昂山素季目睹军政府暴行,体内流淌的昂山将军血液顿时沸腾,遂决意挺身而出。昂山将军早已成为缅甸爱国图腾,缅甸百姓将对昂山将军的信任与爱,转嫁到了昂山素季身上。
昂山素季建立了全国自由民主联盟(民盟),并借国民支持之力,一跃而为缅甸第一大反对党。军政府又怎肯让出权力,可他们忌惮昂山素季身份不能开枪,除了软禁或驱逐出境别无他法。
昂山素季知道离开了就无法回来,遂严词拒绝被驱逐出境。1989年,缅甸军政府软禁了昂山素季。虽然1990年缅甸军政府举行大选,民盟大获全胜,但军政府既不释放昂山素季,也不承认大选结果,甚至还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这反而使昂山素季赢得了“自由斗士”以及“亚洲曼德拉”之誉。
1991年,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无法前往瑞典只得让儿子代替领奖,并将奖金全部用于缅甸健康教育投资。
1999年昂山素季的丈夫患前列腺癌危在旦夕,军政府主动表示放行,可她自知离开了就无法回来,遂忍痛未见丈夫最后一面。其实昂山素季回国后,由于军政府阻挠,她与丈夫见面时间屈指可数。
昂山素季就是如此意志坚定心硬如铁的女政治家,为缅甸不但失去自由还失去了幸福,由此她也成为民众心中女神,被称为“阿梅素”,也就是素妈妈。
昂山素季断断续续被软禁20年,直到2010年才真正获得人身自由。2015年,缅甸军政府自觉国家已进入死胡同,遂选择主动交出权力,并第一次举行了全国公开选举,昂山素季带领的民盟再取得压倒性胜利。
昂山素季作为民盟头号人物本该顺理成章担任缅甸总统,可军政府早已提前设限阻断了昂山素季上位之路。原来在大选前,军政府就已修改宪法禁止家人有外国国籍之人担任总统。昂山素季嫁给英国人,儿子皆是英国国籍,这是无法更改的现实,新版宪法简直就是为昂山素季量身打造。
昂山素季虽不能坐上总统之位,却先后将铁杆小弟吴廷觉与温敏推上总统之位,而她独创了一个国务资政的新官职,同时还兼任外交部、总统府部等四个部长之职,成为缅甸实际掌权人。
不管吴廷觉还是温敏都甘做影子总统,不仅是他们对民盟忠诚不二,更源于昂山素季自身政治资本过硬。昂山素季不乏政治资本,但其中份量最重的应是为缅甸牺牲自由的20年。
泰国的英拉不堪忍受软禁之苦选择了流亡海外,可看似柔弱的昂山素季却坚拒出境,其坚韧品行非常人堪比,缅甸国民成其忠实拥趸亦成必然。
结语昂山素季凭借父亲的威望以及对缅甸付出所有的精神,不仅赢得民心也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她成为缅甸实际掌权者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昂山素季掌握的权力却因军政府掣肘而大打折扣。
原来军政府早已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并非真正交出权力以促进缅甸民主进程。他们交权之前修订宪法规定军方不仅掌控着缅甸国防部、内政部和边境事务部,还可以不经选举获得国会25%席位,并拥有对缅甸宪法修正及重大事务的一票否决权,甚至包括宪法赋予的最终裁决权。昂山素季若想修改宪法需75%以上议员通过才行,所以缅甸军方不好惹。
2017年,罗兴亚人再挑事端,缅甸军方血腥镇压,致使几十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西方国家谴责缅甸灭绝性屠杀,希望昂山素季能站出来制裁军方。
可是罗兴亚人想要的是独立,昂山素季不会容忍罗兴亚分解缅甸行为,遂不惜失去西方国家赋予的荣誉市民等诸多光环,于2019年毅然走上海牙国际法庭为缅甸辩解。
昂山素季那句“我不是特蕾莎修女,我只是一个政客,一切皆为国家利益”,令人动容并再度赢得民心。
2020年昂山素季率领民盟再度赢得大选,军方制造大选舞弊舆论,昂山素季试图修改宪法削减军方权力时,军方再也无法忍耐突然扣押了昂山素季与温敏。
昂山素季是否能力挽狂澜?我们唯有拭目以待,可无论她将何去何从,都无法改变她爱缅甸的心。
英雄团长荣誉称号有用吗?
英雄团长荣誉称号非常有用的,英雄团长荣誉称号是所有军队奖励中级别最高的奖项。而这种奖项,只会授予在战斗中功勋卓著、堪称模范的人物。由此可见,英雄团长荣誉称号的成就之高,奉献之大。荣获英雄团长可以对自己的子女带来很多帮助。
2019年有哪些好看的电影推荐?
回顾一下,2019年的全球电影市场,依旧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其中既有殚精竭虑的大师之作,也不乏滥竽充数的糟粕鸡肋。
2019年佳片一览
经历过多少烂片的洗礼,才能淘到一部好电影?这一年当中,总有一些优秀影片值得被大家记住名字。就以豆瓣电影为参考,精心挑选了一些豆瓣评分≥8.0分的优秀电影,作为2019年全球高分电影的总结推荐。
豆瓣8.0分《地久天长》:催人泪下的平民史诗豆瓣8.0分《地久天长》
王小帅一直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特别存在,从"三线三部曲"到这部获第69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的《地久天长》,他以自己独到的镜头语言和影像风格,让两位中国演员同时在欧洲电影节"封帝封后"。在中国电影史上,前无古人,后尚无来者。在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地久天长》以非线性叙事结构横跨历史30年,打破时间与空间,抒写了一部催人泪下的平民史诗。
豆瓣8.1分《驭风男孩》:知识改变命运豆瓣8.1分《驭风男孩》
如果你曾切身品尝过贫穷的苦涩滋味,那么《驭风男孩》这部电影绝对会让你感同身受,百般滋味瞬间涌上心头。和那些"为黑而黑"的电影不同,它更像是一个突破局限、攀越藩篱的励志故事,真实而感人。在那一片被上帝遗忘的贫瘠之地,总有不屈命运的人与这无垠的荒芜、干旱和贫穷做着无畏抗衡,纵使他所带来的改变是微小的、微弱的。
豆瓣8.2分《罗马》:捧走威尼斯金狮,抱走奥斯卡金人豆瓣8.2分《罗马》
这个所谓的"罗马",并不是意大利首都,而是墨西哥城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承载着导演阿方索·卡隆的儿时回忆。与其说《罗马》是阿方索的自传式影片,倒不如说它是一首处处隐喻的黑白藏头诗,字里行间满是晦涩修辞。它捧走了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也拿到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实力可见一斑。
豆瓣8.3分《调音师》:将反转玩到影片最后一秒豆瓣8.3分《调音师》
这部改编自奥利维耶14分钟同名短片的电影,没想到会一跃成为2019年印度最成功的悬疑片之一。它和所有的印度电影一样——有歌舞、有音乐、有"咖喱"味英语,还有一路开挂的高能剧情。从"盲人目击者"到环环相扣的利益链,《调音师》可谓将反转玩到了影片最后一秒、画面最后一帧,让人全程提着一把劲,欲拒还迎,欲罢不能。
豆瓣8.4分《少年的你》:谁的青春不迷茫?豆瓣8.4分《少年的你》
从"十年最好国产青春片"到"融梗抄袭之作",曾国祥和他的这部《少年的你》,一夜之间"少年白了头",成为2019下半年最具争议的国产电影,没有之一。看惯了稀烂青春片的我们,被这部突然严肃认真起来的同题材影片震惊到一时词穷。借助校园霸凌的角度,它折射出了太多凌厉光芒,以至于不小心灼伤了自己。就像影片中小北那张整日破相的脸一样——《少年的你》也在舆论下变得满面疮痍,但它仍是2019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青春片。
豆瓣8.5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超英"电影的高光时刻豆瓣8.5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全球票房前十的电影里,漫威一家占了5个名额,其中"复联"就有4部。超级英雄电影的热潮席卷全球,和漫威、DC两大美漫巨头息息相关。正如那句"传奇永不落幕"的宣传语一般——整个2019年,电影界都绕不开《复联4》这一话题。在它把《泰坦尼克号》挤下全球票房冠军宝座的那一刻,"超英"电影的未来再次被赋予了无限可能。作为漫威电影宇宙(MCU)承上启下的"命运之匙",《复联4》的终结,能否开启漫威下一个辉煌十年?
豆瓣8.6分《82年生的金智英》:男人打1分、女人打9分的争议电影豆瓣8.6分《82年生的金智英》
谁曾想过?这部在豆瓣有着8.6分优秀成绩的电影,曾在韩国Naver站台跌入了3.6分的谷底。还没有哪部电影能像《82年生的金智英》一样,一边让韩国男性观众气愤地打出1.6分,一边让女性观众坚定地给出9.4分。这部影片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评价,正是受原著小说在韩国社会所引发的两极争论影响。撇下成见,这是一部值得用心去看的现实主义题材佳片。
豆瓣8.7分《寄生虫》:值得一看的韩国电影豆瓣8.7分《寄生虫》
前有李沧东《燃烧》聚焦阶层差异,后有奉俊昊《寄生虫》探讨贫富问题。相似的议题下,都有着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共性侧写,但后者更加张弛有度,也更具戏谑性。作为首夺金棕榈大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实至名归,担得起此番殊荣。无论是一波三折的剧情结构,还是对空间和时间的精准把控,奉俊昊都以满分表现完美呈现给了观众。作为2019年最具含金量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做到了类型片的极致,可让你一刷再刷,意犹未尽。
豆瓣8.8分《小丑》:继"黑暗骑士三部曲"后,DC的另一顶"天花板"豆瓣8.8分《小丑》
漫改电影捧走至高荣誉"金狮奖",还是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首例。开创这项纪录的,正是DC的《小丑》。如果说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是超级英雄电影的极致,那么《小丑》便是超级反派电影的另一顶"天花板"。《小丑》回归了DC暗黑、深邃的本质,它是那些流于表面的同题材影片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种独特气质,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特性鲜明的反派角色,以及那个黑暗无度的罪城哥谭。
豆瓣8.9分《绿皮书》: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豆瓣8.9分《绿皮书》
201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了这部《绿皮书》。它符合奥斯卡评审团的审美标准,又不乏冲奥影片应具备的鲜明特质。总体来说,《绿皮书》属于那种四平八稳的"水桶型"电影,适合与家人一同观看。它没有突出的硬伤,也没有明显的短板,算不上多好看,但足以打动人心。
豆瓣9.0分《爱尔兰人》:三大影帝同台献艺,年龄相加超越两个世纪豆瓣9.0分《爱尔兰人》
一部时长3个半小时的电影,集结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三位奥斯卡影帝,演尽美国半个多世纪的传奇往事,任谁都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三个老戏骨年龄加起来足足230多岁,依旧宝刀未老、浑身是宝,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对手戏,让影迷过足瘾。当昔日的"好家伙"以"老家伙"的姿态出现在这部《爱尔兰人》里时,我们除了唏嘘和感慨之外,更多还是敬佩与感动。
豆瓣9.1分《何以为家》:感人肺腑的"眼泪收割机"豆瓣9.1分《何以为家》
一部黎巴嫩电影,却以黑马之势突破重围,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重磅提名,实力不容小觑。导演娜丁·拉巴基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描绘了一幅令人辛酸落泪的悲苦画卷。底层小人物的艰难与挣扎,都在这部电影中内敛而克制地表达抒发,直抵人心,催人泪下。这部被媒体称为"眼泪收割机"的《何以为家》,无疑是整个2019年最赚人眼泪的电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