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象征,农村家庭户户口簿上成员全部死亡?
现在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了,虽然说很多人并不愿意回村去种地,但是对土地使用权也是丝毫不会让步的。再怎么说,拥有农村土地即使不种菜种粮食,万一遇到村里占地还能有点额外收入,更何况现在有多少人就因为占地一夜之间暴富,所以农村土地的价值是丝毫不用怀疑的。在这一点上非农业户口的人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只是现在有很多人虽然过去是在农村居住,但是如今都搬去了城市住,对于这各种各样的情况,到底什么状况下农村土地还可以保留,什么情况下会被收回呢?
首先明确一点,题主的题目当中的表述就不对,农村家庭户户口本上的成员跟农村土地是否会被收回,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虽然说农村户口本上有谁的名字就代表着他有可能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关键还是看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有谁的名字,谁就有经营权。
如果在承包期内,土地承包经营证上的人员将户口迁去城市,只要自己不愿意将经营权转让,那么经营权仍可保留,即使是全家都将户口迁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依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当中明确表示“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过等到这个承包期到期,村集体就会对土地进行重新确权。
如果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有人员去世,这种情况下也不影响对土地的使用,没有人会强逼着把去世人员份额内的土地交回村集体,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去世不在了,也就是“整户消亡”这种情况下,村集体有权将土地收回进行重新分配。
因此如果只是将户口迁去城市的这部分人是不需要担心的,因为不会影响到个人的权益,国家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明确指出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迁移户口的条件,在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单独考虑,那就是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按理来说,外嫁女即使出嫁到别的村,但是她仍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目前为止,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达到,一般的村子对于女孩来说,都是以是否出嫁作为是否享有原村的土地承包权来衡量,也就是说只要出嫁了,即使户口没有迁走,也不再享有娘家村的土地承包权,因为他自动就将这部分外嫁的认定为在婆家村得到了土地,理所应当的就将娘家村的土地收回了。
如果有村委会来收土地时,一定要学会用政策维护自身的权益,不要乖乖就把土地拱手相让了。
门边安排小孩子敲鼓是什么意思?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丧葬习俗是种特殊的文化,很多人提起来就一副鄙视的样子,并且粗暴的归类到迷信之中去。
其实丧葬文化流传到现在,一直都是件很严肃的事,同时也是只存于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黑嫂本人一直生活在农村,对于民俗和传统有着极为强烈的兴趣。每到一个地方,黑嫂也喜欢了解当地的丧葬文化,就感觉很神秘也很有内涵。
题主的问题是,当农村有人去世,到了吊孝的时候,会在门边安排一到两个小孩子敲鼓,这是为什么?这件事初看时觉得很是玄奇,但其实这个安排小孩子敲鼓没有任何的玄奇之处,目的和作用也非常明确。但要真正理解安排孩子是干什么,需要先了解农村丧葬的流程,黑嫂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帮到题主。(图片是我自己拍的)
一、农村丧葬流程在农村,当一个人闭眼咽气后,马上就有无数的规矩开始发挥作用。
首先,主家会通知村里管事人员,管事人员到达后开始安排事情,村里上岁数的妇女会来给去世人换衣服,换好衣服好,去世人儿子和本家小辈分的人会押纸,有的地方也民送纸。而同时,管事的则商量着诸如报丧、三天开吊等事宜。
安排好这一切后,第二天其实是没有什么事的,但会有一些零星的人来吊孝,第二天来的人仅限于亲近的人,比如老人孙子在外面打工赶了回来,老亲戚啥的,这时候是没有敲鼓小孩子的,因为第二天并不是正式吊孝的时候。
到了第三天是正式吊孝的时候,亲戚朋友都会来,这一天才会安排敲鼓的孩子,一般都是两个或者三个。来了人后,一个负责把来人拿的纸送进去,另一个拿着鼓槌的孩子则在来人进门时敲响面前的鼓。
里面的人听到鼓声后开始哭,这些都是“陪灵”的人,来人则在去世人灵位前或鞠躬,或趴下哭。小辈都是趴下哭,同辈则鞠躬。象征性的哭两声后,管事的会来拍肩示意可以了,然后这人需要磕四个头方能起身,不是三个,农村人说神三鬼四,在天为神,人死为鬼,所以给去世人磕头是四个。
磕完头后起身,吊孝这件事算是完成。当然这分着男女,男人直接在灵前哭,女人则直接到棺材边上扶棺哭。第四天没事,第五天没事,第六天没事,第七天出殡时,亲戚朋友到来会重复三天时敲鼓及吊孝的流程。
那么,为啥要敲鼓?这里面有啥规矩?
二、为啥要安排小孩子敲鼓?那有人会把小孩子敲鼓这件事想得特别神秘,其实这半点也不神秘,敲鼓的作用就是要通知里面的陪灵人。
第三天开吊时,有人来吊孝,但里面的陪灵人并不知道来了人,不能派人喊,如此肃穆的时候,喊太不严肃了,所以就有了变相通知的方法。首先第一道通知是吹鼓手,他们看到有人来吊孝时,会吹响手里的唢呐和笙,这是通知时面的陪灵人,有人来吊孝了,要做好准备了。
但是,这个时候在院子里的陪灵人只知道来人吊孝了,并不知道来的是男是女,因为男人和女人是在不同的地方吊孝的,如果是男的,则是外面的男陪灵人员陪哭,如果是女人,则是屋里的女家眷陪哭。
怎么做到知道?敲鼓小孩的作用就在这里。
敲鼓小孩听到吹鼓手吹响乐器后,他们会看到来吊孝的人,因为他们在门边,如果是男的,他们敲一声鼓,如果是女的则敲两声。
院子里的陪灵人也听着呢,如果听见一声,男陪灵人员只管趴下哭就行了,如果是两声,则说明来的是女眷,男的不用管,屋里女眷陪哭就行。
这就是敲鼓小孩的作用,神秘吗?玄奇吗?只是为了起到一个通知作用罢了!
最后:当然了,黑嫂所说,只是我们豫北这里的丧葬规矩。事实上,有些地方并不是这样的,咱们说的是停灵七天,有些则是五天,有的是三天,通知上也各不相同,我国地大物博,关于丧葬文化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这是糟粕,但黑嫂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发展和进步,并不是要摒弃过去的所有,比如这个吊孝,这是农村亲情的维系和社交的休现,对于某些传统文化,我们还是要抱有敬畏和学习之心,不能一棍子打死。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再见!
没有工作的老人去世有丧葬费吗?
没有工作就是指没有养老金的那部分老人,其实在城市很少,实际上就是老农民。那么没有享受养老金待遇的老农民去世时是否有丧葬费呢?
说实话,老农民是为国家作出贡献了的,这一群体的贡献是默默的,不声不息的。由此在有的人心中好像这个群体贡献是应该的,而且是可以不被认可的。
集体种田时期可以说夜以继日地满负荷运行,交公粮,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支援三线建设,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如今老了,应该享福了,可是在享谁的福?
解决老农民的生活保障应该迫在眉睫,还拖些年,他们就不在了。
现在发100多块钱叫什么钱?真不好定义。现在的物价比当年涨了不止一百倍,就算给物价上涨的损失补偿也远不止一百块钱呀!
别误会,我不是农民,连亲戚都没有农民,但我仍然坚持为老农民呼吁。因为我经常到农村去搞调查,深知老农民的疾苦。
题者问没有工作的老农民病逝后是否有丧葬费,活着的时候每月才100来块钱,死了怎么会有呢?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死?
人生最大的未知就是不知何时离去,又以什么方式离开。
只有极少极少修行特别高的人,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我老婆的亲爷爷就是这么一个奇人,一生通晓儒道佛,会算命,会驱邪,会看风水,还修佛。在离开的那一年,他早早地就对家人说,九月九,他要走了,前后说了有三次。说天上有人接他去,他要走了。至于是升到天界还是佛国净土,这就不知道了。她作为孙女,也是听到过的。果然,在那年的阴历九月九,老人家安详离开人世,毫无痛苦。这可就是真修行了。佩服佩服。
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死,以及死后的去处的。都是被迫的,不情愿的,甚至被业力牵引,身不由己。要想今生欢愉无碍,来世去个好地方,就需要修善积德,好好修行。穷富没那么重要,太富贵了反而对修行不利,所谓“富贵修道难”。太贫穷了也是难修道的,很难生起对正法的信心,甚至有毁谤正法的现象。所以,不贫不富的状态是对修行最有利的,容易开悟,容易入道,容易生起信心,而且有机会接触正法和师父。
因为业力牵引,人在任何年龄段都会离开人世,黄泉路上无老少。能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是每个人的理想,但也不由人啊。万般不由人,只有业随身。修行就是一个消除业障和超越自我完成无我的过程。大多数人因为机缘不成熟,难以进入修道的门槛,也是可惜了一次做人的机会。但大多数还是有意无意地种下了开悟成道的金刚种子,该发芽成长时自然会蓬勃。
至于完全修行道家,笔者也是由道慢慢转入修佛的,过程很是艰辛。以后再谈。
请随手点赞评论并关注大侠,真心谢谢大家!
榆林出过哪些名人?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往北走是内蒙的沙漠,往东往西都是黄河,往南是富庶的汉中。在历史上,这块地方始终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近代,榆林人中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杜聿明。
榆林有句俗语“绥德的婆姨米脂的汉”,说的就是绥德女子秀气可人,适合当婆姨,米脂的汉子顶天立地,可以依靠。1904年,杜聿明在米脂出生,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却很开放练武功并且成为陕西同盟会会员。杜聿明家在米脂位列八大姓之一,因此有机会在陕北最好的学校榆林中学就读。
在榆林中学,杜聿明是20级丁班,后来成为陕西红军创始人的谢子长则是22级乙班,两人也算同学。榆林中学的教师中,还有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任教。杜聿明身份比较特殊,是校长杜斌承的堂弟。
1924年,20岁的杜聿明放弃了报考北京大学的机会,选择到广州的黄埔军校就读。同行的还有堂兄杜聿鑫、杜聿昌等11位榆林同乡。在黄埔军校,杜聿明认识了关麟征、董钊、张耀明、马励武等陕西同乡,他们逐渐形成了陕西籍黄埔同学的团体,为后来共同发达奠定了基础。
在黄埔军校,杜聿明认真学习步兵、炮兵、工兵等军事课程,和陈赓将军皆为挚友。1925年讨伐陈炯明的淡水城战斗中,杜聿明和陈赓一起爬上城墙,作战十分勇敢。后来的军事生涯中,杜聿明遇到了两位贵人,一个是张治中,一个是徐庭瑶。在张治中的教导第二师,杜聿明一路从连长升到上校团长。后来这个师改编为第四师,师长徐庭瑶,与关麟征的25师合并为五十二军军长。徐庭瑶让杜聿明担任了73旅旅长,后来又当了25师副师长。
长征抗战中,关麟征带领杜聿明、张耀明25师官兵死守古北口,多次击退日军的冲锋。战斗中,关麟征受伤,杜聿明代理师长,两个陕西人,在战场上打败了敌人,却在战壕里内斗起来。
长城抗战后,关麟征成功把杜聿明赶走,自己继承徐庭瑶成了52军老大。杜聿明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在陆军大学深造的机会,老蒋还送他到德国考察机械装甲军事战术。回国后,老蒋组织起一直陆军装甲团,杜聿明带着这个团参加了淞沪会战。杜聿明的装甲团在湘潭整训后,扩编为200师,是中国第一只机械化部队。苏联 9吨半装甲车 80 辆,德国制造明斯柴油卡车200 多辆,美造福特大卡车 500 多辆,美制“哈雷”二轮、三轮摩托车 800 多辆,这些昂贵的装备,都给了杜聿明200师。兵力上看,杜聿明200师的兵力达到2万多人,手下的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孙立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党羽。
不久后,杜聿明的200师扩编为第五军,这个番号,和当初张治中在1923年松沪抗战的番号相同,杜聿明作为张治中的得意门生,也算幸运。杜聿明带着第五军,参加了昆仑关战役。这一战,杜聿明第五军全歼了日军第五师团第21联队,旅团长中村正雄当场被击毙。
不过,杜聿明糊涂的时候,第五军在缅甸被日军打散,旗下38师师长孙立人要求西退到印度,杜聿明则坚持从跨越野人山回国。结果,孙立人所部3000人生还,杜聿明带着数万军队在野人山不断减员,杜聿明也差点死掉。当孙立人派人去接应杜聿明时,身边只剩下了十几个残兵败将。
作为老蒋的亲信,杜聿明从缅甸战场回来,立刻在昆明把龙云搞下台,又马不停蹄带着军队到东北与解放军作战。在东北,杜聿明麾下的军队,既有新一军新六军这些印缅战场上的美械精锐,也有从云南调来的60军等杂牌军。辽沈战役后期,杜聿明一直在养病。淮海战役爆发后,他有被委任为“徐州缴总”副司令,因为徐州缴总的主力邱清泉兵团,是杜聿明第五军扩编而来,没有杜聿明,刘峙根本指挥不了邱清泉兵团。
事实上,杜聿明也指挥不了邱清泉,放弃徐州南下过程中,杜聿明不得不顺着邱清泉来,另外两个兵团孙元良兵团和李弥兵团,实际上被邱清泉拖累了。最终,孙元良和李弥逃脱,邱清泉被击毙,杜聿明则当了俘虏。
非常有趣的是,杜聿明被俘虏后,自称是军需官,瞒过了审讯。杜聿明在俘虏营逃也逃不掉,决定自杀,没行到自杀不成,却暴露了。被押送监狱时,江淮地区的百姓都想目睹一下这个昔日的抗日英雄,今天的内战将军,于是杜聿明被押上敞篷车供老百姓参观。没想到,老百姓纷纷咒骂他是与人们为敌的大战犯,朝着他吐吐沫,丢石头土块,幸好解放军战士保护,才没有受伤。
十年的牢狱生涯,让杜聿明改过自新。1959年特赦后,杜聿明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又与女婿杨振宁博士一道,为促进港澳台回归做出了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