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战争,假如发生战争?
要看哪里的房子
战区的房子自然一文不值但是不受战乱影响的安全范围内的房子就要涨到天上去了看看太平天国时代的上海就知道了,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一房难求而原先很值钱的南京城的房子,有谁要呢
1851年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后转战两湖,并沿江东下,至1853年定都天京。他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庞大的难民流,其中一部分涌向上海(11),“天京以及各处子女大半迁徙苏郡,又由苏郡移及上海”,“搬移者始自关外(指南京)旋及苏州,十去其七,渐及上洋(上海)”(12)。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把成千上万的逃难者赶到租界里来”,租界首次打破华洋分居的格局,接受难民,并形成了租界最早的土地市场(13)。1860年5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随后挥师东进江浙,先后攻克丹阳、常州、无锡、常州、苏州等地,次年攻占杭州,又南下占领绍兴、宁波等地,几乎扫荡了整个江南。面对太平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惊恐万分的洋商,为保护其在沪利益,组织了有效的军事防御,使上海租界成为江南唯一的庇护所。
“因而这一年(1863)当中,太平叛军却最为猖獗,他们在上海附近肆行骚扰,大批中国难民因此挤进租界,以便求得外国人的保护而获得安全。结果是租界人口增加三倍,而且这些人很不方便地蝟集在狭隘的街道上,他们熙来攘往,如同登在蜂房内一样,每个人由日出到日落都设法做点生意。在过去,外国人住宅内空地很多,现在在租界防御线的栅寨内,中国人的房屋以及中国人的街道,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出现在上海,只是这个小小租界要负起一个同大城市相等的任务。”
现代战争,导弹满天飞交战国整个国家范围内是没有安全之地的。这个时候,只能润国外了能在国外买起房子先,努力搬砖赚钱吧。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军事冲突已结束?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军事冲突以亚美尼亚战败结束,而且还多亏了俄罗斯,这样亚美尼亚才能守住40%的领土。这场战争并不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单打独斗,战争过程中,阿塞拜疆方面获得了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大力支持,土耳其甚至调派了大量的极端武装到阿塞拜疆作战。
那么这场战争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这场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用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土耳其的支持,阿塞拜疆是打不赢的。但问题是土耳其提供给阿塞拜疆太多的无人机,针对这些无人机亚美亚方面没有处理的方式,其防空系统还遭到土耳其军机的电子压制,所以关键时刻亚美尼亚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现代化的战争和以前的战争完全不同,虽然亚美尼亚的士兵作战比较勇敢,但是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亚美尼亚是打不赢的。土耳其这次坚定的支持阿塞拜疆,甚至接管了阿塞拜疆的空军,实质上等于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以及阿塞拜疆两个国家作战,所以亚比尼亚的失败是一个定局。
第二,国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俄罗斯是亚美尼亚的盟友,但是2018年亚美尼亚把亲美领导人帕希尼扬推上政坛,导致亚美尼亚开始排斥俄罗斯,一段时间甚至希望俄罗斯把军事基地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似乎发现了战机,认为可以帮助阿塞拜疆进攻亚美尼亚。正是亚美尼亚在关键时刻倒向了美国,让土耳其看到了亚美尼亚和俄罗斯之间的裂痕,所以才敢于支持阿塞拜疆去攻打亚美尼亚。
第三,亚美尼亚可以说是自废武功,买的武器装备显然不是最先进的,而且基本上停留在上个世纪,也就是那种钢铁洪流时代。面对阿塞拜疆以及土耳其最新式的武器,亚美尼亚在整个战略态势上是失败的。
当然亚美尼亚整个国家的实力也不行,人口数量比阿塞拜疆还少很多,而且国家经济也一般。亚美尼亚购买俄罗斯的武器,居然用俄罗斯给亚美尼亚的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是不想帮助亚美尼亚打仗的。
第四,有很多亚美尼亚的军人指出,这几年亚美尼亚疏于防范,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不少武器装备都没有效果,并且从印度购买的雷达又派不上用场,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花1.2亿购买的俄制苏-30战机也没有起到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建议去购买中国的“彩虹”无人机;如果当时购买了大量的“彩虹”无人机,亚美尼亚可以获胜。
当然这场战争虽然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战争,但由于亚美尼亚的整体国力不行又失去了盟友的支持,所以被阿塞拜疆压着打也是正常的。这场战争给人们很多的教训,就是现代战争已经成了武器装备制胜,因为机械的力量远远超过人类;战争中,土耳其的无人机和以色列的反辐射无人机大出风头,导致亚美尼亚方面束手无策。
可以说亚美尼亚没有制空权是最关键的,同时亚美尼亚的立场也不坚定,没有在关键时刻坚定的站在俄罗斯一边。其实这场战争是土耳其主动挑起的,土耳其想利用这场战争来扩大自己在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现在土耳其一直在搞战略扩张,而土耳其国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经济濒临崩溃,所以只能积极的搞扩张,至于这种扩张路线能走多远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纳卡地区的战争是整个世界博弈的结果, 也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博弈的结果。亚美尼亚只是一个小国,现在涉入到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因此亚美尼亚方面只能依附俄罗斯,而北约方面并不肯接受亚美尼亚,何况土耳其就是北约成员国。
由此可以看出,北约的势力很想深入高加索,这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制,所以亚美尼亚方面现在应该着重分析整个国际局势,不能太过于激进;只有当土耳其的实力遭到大大削弱之后,亚美尼亚方面才有反击的余地。
土耳其号称北约第二军事强国,可以说是比较好战,但是俗话说“好战必亡”,土耳其的经济实力支撑不起其雄心壮志,因而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了哪里?
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清政府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
《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清朝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中英《北京条约》
•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历史上东西方战争发生过几次?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西方的世界一直都存在互相的冲突与交融,又存在地缘和文化上的差异,战争现象可以说相当之多。
早期由于道路不通,东西方虽然已经知道了彼此的所在,但大规模的战争并不算多,走路都得穿越无数块地盘,怎么可能互相打的起来呢。
不过亚历山大偏偏却做到了这点,这位公元前300多年的马其顿国王,锻造了一支极为强大的军队,他率领着这支军队征服了一切“能看得到的地方”,连庞大的波斯帝国都给打得一败涂地。
亚历山大在最后的余生里,向东展开了历时10年的东征,从希腊一直到达了印度,建立空前规模的压力山大帝国,波斯人、巴克特里亚、粟特人等亚洲民族都臣服于其脚下。据说亚历山大的战略目标是“极东的中国”,结果他只打到了印度河流域。
在征服了一系列印度的城邦后,亚历山大渡过希发西斯河,准备向恒河流域进攻,但因为部下思乡心切,不愿再继续作战,他不得不在公元前325年停止了战争,随后回到了老家。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死,至今留下许多“马其顿与秦军对上谁更强”的话题,同时期是秦孝公年间。
亚历山大之后,比较大的东西方战争应该算是汉朝赶走匈奴以后发生的事。匈奴人的一部分归附于汉朝,一部分则持续向西迁徙,这段时间从公元91年持续到290年,200年的迁徙令北匈奴在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但在欧洲历史中他们重新出现,以极快的速度消灭了位于西伯利亚西南欧亚分界线上的“阿兰聊国”(中国一些古代史书也称之为阿兰、阿伦、奄蔡、阖苏)。
按《史记》的说法,张骞通西域时阿兰聊有“控弦十余万”,而他们就这样让匈人给彻底覆灭了(实际上阿兰聊与北匈奴关系匪浅,具体事件拜占庭和波斯历史都有不同的说法)。
之后匈人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游牧铁骑一头扎进东哥特人的范围,杀得血流漂杵片甲不留。东哥特的老国王赫曼瑞克率军抗敌,遭到全歼。继位的维席米尔整军再战,依然落得个被全歼的下场。东哥特就此完蛋,余部不是投降匈奴,就是跑到西哥特和巴尔干。
匈人将投降的东哥特人当做部族整合起来,然后作为前驱的炮灰仆从军使用,就这样,匈人的部队滚雪球一样膨胀,很快就干掉了大片日耳曼人、高卢人的蛮族势力,直接跑去进攻东、西两个罗马帝国。
有匈人在前面做初一,日耳曼、高卢等蛮族也开始对着衰落的西罗马大行掠杀,这导致西罗马不得不与匈人结盟,甚至还送出了罗马皇帝的姐姐给阿提拉和亲。在“沙隆战役”中,匈人终于战败,但他们随即马上转进攻击罗马,逼得教廷的教宗求饶才罢休。
匈人的战争将当时的罗马帝国撕得支离破碎,但453年,匈奴领袖阿提拉突然死去,这个蛮族帝国迅速开始了崩溃,日耳曼人、罗马人、匈奴人、高卢人、哥特人等各种民族互相杀得尸横片野,最后他们掠夺了金银、女人后各自散伙而去,西罗马就这样跟着灭亡了。我们从历史书上看到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实就是这么一段历史。
欧洲史关于匈奴人的记载也就此消失,从此匈奴这个民族不复存在。
1096-1291年,这次又轮到西方对东方发动进攻,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西欧的封建领主、骑士们纷纷对中亚动起了心思,他们发动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打着宗教的口号,实质是一场对中西亚的掠夺和殖民,各种西方骑士团和领主势力大行其道,对阿拉伯穆斯林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占领了圣城耶路撒冷,建立了零零散散一大堆“十字军国”,然后他们炮火不停,接着又跑去攻击拜占庭帝国,打得山呼海啸,全忘了他们开始的出兵宗旨之一就是“帮助拜占庭人”。
十字军的作为受到了天主教、基督教的大肆颂扬,视之为浪漫史诗,但却受到伊斯兰教、东正教的大力批判。按照《耶路撒冷史》的说法,十字军完全就是群宗教疯子和强盗,他们可以在十字架下完成虔诚的祷告,然后转过身就展开屠杀,并将所有尸体堆成山一把火烧光,最后在灰烬中扒拉黄金。
十字军东征最后在阿拉伯世界的打击下失败了,连耶路撒冷城也回归了穆斯林的控制,大大小小的“十字军国”尽数覆灭。欧洲一些国王随后发动了数次新的十字军东征,但都以失败告终。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十字军战争期间,当西方的重装骑士们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之时,他们便开始打败仗,大多数场合都落得个覆灭的下场。”实际上十字军东征的军事和殖民入侵虽然失败了,但它令西方掠夺了很多东方的知识,也打开了社会的眼界,更促进了文艺复兴的诞生。
之后,蒙古人成为了东西之战的新主角,这段历史想必许多人都清楚,都会想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过对西方战争的主角并非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孙子拔都。成吉思汗主要在进攻花剌子模之时打到了中亚,其中一部到达了黑海一带。
1235-1242年的“长子西征”是继成吉思汗西征后的第二次蒙古西征,也打开了蒙古人在西边的赫赫威名。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是这次西征的统帅,他们按照蒙古人“老家产留给幼子,长子出去开创新家业”的做法,带着一众王子和部族长子、万户长子等杀向了西边。
这次作战历时相当长,蒙古人将马蹄所到之处杀得尸横遍野。当时的俄罗斯尚处于“基辅罗斯”的公国联盟状态中,没几下就让蒙古人打趴,随后蒙古人杀向东欧,一路不断征服西方各王国和民族,也一步步深入到了欧洲。在对匈牙利的战斗中,蒙古人打得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抱头鼠窜,逃进了奥地利。
奥地利和波西米亚两国军队借多瑙河抵挡住了蒙军,然而,等到冬季多瑙河封冻,蒙古人踏过了冰河,一口气杀进匈牙利的格兰城,并咬着贝拉四世直到亚得里亚海边,还掠夺了帕拉托、卡塔罗两座城市。
因为突然传来窝阔台的死讯,再加上大军长时间征战损耗过大,拔都大军就此撤退,没有再深入欧洲境内。随后拔都于蒙哥死后,在罗斯区域建立了金帐汗国。
当蒙古人的统治逐渐开始土崩瓦解后,有一个被称为“跛子帖木儿”的突厥化蒙古人崛起了,这个察合台汗国的驸马爷建立了“帖木儿汗国”,在中西亚纵横驰骋。
帖木儿的武力十分强大,他压根不鸟各国使节,将包括明朝使节在内的多人关押并百般侮辱。他征服了叙利亚,随后又在安卡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土耳其,将这个当时正冉冉兴旺的国家打得一败涂地。帖木儿一生四处征战,打下了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在他嘴中被称为“猪可汗”。
可笑的是,正是由于帖木儿对土耳其的战争,将本来已经完蛋的拜占庭从死亡线上捞了回来,又多活了许多年。帖木儿最后的目标也是中国,他积攒20万大军准备侵略明朝,结果病死在行军途中。有些文学将其描写为遭遇了锦衣卫的暗杀。
明朝时期中国的疆域被限制在东亚的范畴内,而彻底衰落的蒙古人也没有再向西前进。所以很长的时间内没有再发生东西方的对战。不过,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此期间围攻君士坦丁堡并将之攻克,1461年,拜占庭的全部领土被土耳其占领,这也勉强能算算是东方又胜过西方一场。
再后面的历史说起来就比较丑了,无非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兴盛,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东方的侵略,这个过程从海路开始,因此最早受到侵略的是阿拉伯人的海岸城市,随即欧洲人将爪牙伸向了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的衰落,东亚、南亚地区几乎都不存在什么对西方人的抵抗,来自海洋的新形势扩张让东方人觉得很懵圈,等到发觉不对的时候,已经是几个世纪以后了。至于大清朝是怎样抵抗洋人的,我想这个不必多说吧?
中国衰落期间,日本成了个“小强”,他们很快也加入进了列强的队伍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与了对德的战争,与德国海军在海上发生了几起战斗,还围攻了青岛,打得德国人投了降。之后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权益在巴黎和会上被转给了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战争中对敌了多个欧洲列强国家,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打烂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随后又干掉了荷兰、英国的东方舰队,还两次摧毁了来袭的英国Z舰队,侵吞了大量列强的殖民地,可谓将西方吊在南洋暴打。
不过日军最终还是失败了,工业力量上更强大的美国迅速翻盘,很快就将日本打入无底深渊。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泰国与法国还发生过泰法战争,结果是受日本支持的泰国胜利,甚至法国还有小块领地被泰军包围封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彻底歇了菜,各国的殖民地军队也纷纷回归。在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得意洋洋的美军将朝鲜通过三八线割为两半,随后他们支持的李承晚南朝鲜与金日成政权发生了战争。
朝鲜战争前半段,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了釜山,杀得美韩军鬼哭狼嚎。但美军直接来了个仁川登陆,从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将人民军掐为两段,被打回原形的人民军很快就败退到了鸭绿江边。
这时候中国接受了金日成的求援,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番血战,将美韩军打退到了三八线外,还一度占领了首尔。之后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武装对峙,最终美军无奈签订停战协议,中朝取得了胜利。
朝鲜战争之后是法越战争,中国支援越南人民进行了反法的战斗,将法国殖民者赶出了越南。
美国紧接着插手了越南事务,导致战争越盘越大。但依靠中国和苏联为后盾,越南在长时间的鏖战中将美国拖下了泥潭,最终美国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滚出了中南半岛。
那么就到此为止了,老王应该还漏掉了许多东西,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这次俄罗斯发动的对乌克兰战争是自卫反击战性质的战争吗?
不管俄罗斯发动的对乌克兰战争的初衷是什么,不管我们对俄罗斯抱以怎样的情感,都改变不了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而不是自卫反击战。
先来讲一讲什么是自卫反击战:所谓的“自卫反击战”指的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回击侵犯之敌的战争行为。
它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正在遭受他国武力侵犯,为了保卫本国安全而被迫做出的武力反抗,属于正义的战争行为。
再来讲一讲什么是侵略战争:所谓“侵略战争”指的是缺乏自卫理由的军事冲突,是某一国家为了自身发展的利益对其它国家武装挑衅、发动战争、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和占领的非正义战争。
下图为俄乌战争中正在为T-72主战坦克补充坦克炮用125mm杀爆弹的乌克兰士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
1、起因。2月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北约势力东扩至俄罗斯,完成对俄罗斯的包围。
2、经过。2月24日,乌克兰总统拒绝接受俄罗斯的“最后通牒”,俄军对乌克兰展开全面进攻。
3、结果。截止目前,战事仍在继续。
从俄乌战争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俄罗斯本土并未遭受来自乌克兰的武力挑衅与威胁,只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和诉求没有得到满足。
下图为集结待命的俄军,目前俄军已经占领乌克兰六成领土,如果有需要,他们有能力攻克并占领乌克兰首都,这是典型的侵略战争。
为了达到目的,有计划、有预谋地对乌克兰发起了全面战争,俄方军队大量杀伤乌方人员,大量摧毁乌方设施,大面积、长时间占领乌方国土。
并且以军事威慑为手段,企图胁迫乌妥协,在政治和领土上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见俄方对乌克兰展开的军事行动基本满足了侵略战争的特征,而非自卫反击战。
自卫反击战的特征必须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动发起的战争,并且这样的“忍无可忍”是正在进行时,在冲突开始之前或者停止以后发起的战争都不属于自卫反击战性质。
比如说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两场战争都是他国主动向我国发起武装挑衅,在政治斡旋无效以后,我国被动发起的战争,这才是典型的自卫反击战。
那么问题就来了:乌克兰应对俄罗斯的战争行为是否属于自卫反击战呢?
答案是否定的,自卫反击战的特征除了体现“自卫”以外,还要体现“反击”,也就是说具备反击甚至反杀侵略一方的能力。
很显然国土已经沦陷60%的乌克兰并不具备“反击”这一特征,它们进行的是避免亡国灭种的——卫国战争!
下图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克越方城市的我军,只有这样的战争才算得上“自卫反击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