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的遗物,黑魂2和魂1魂3有没有剧情上的联系?
作为魂系列的老玩家,也作为一个魂学家,我来为你讲解一下黑暗之魂2(原罪学者)和黑暗之魂1、3在剧情上的联系吧。
黑暗之魂1在黑暗之魂1中,我们可以从短暂的CG中知道,初始之火的来历,还有王魂的来历,古龙之战中获胜的一方(古龙们战败),并且还知道了初始之火即将熄灭,而受诅咒的黑暗之环,开始出现于人群之中,这点说明了不死人诅咒是从这里开始的。游戏主要也是发生在罗德兰,游戏过程中,主角先是必须要敲响两个钟,还要收集王魂(尼特拥有的王魂、魔女拥有的王魂、小隆德四王和白龙希斯持有的一部分葛温的王魂,并放上王器,才能打开前往初始火炉的大门。这一代主要是围绕着是否延续初始之火来展开整个游戏的,而从二代和三代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正确的结局就是传承初始之火,不然哪来的二代和三代。另一个结局我还是说一下吧。主角遇到过两条大蛇,一条是深渊大蛇卡斯(告诉你传火的骗局)一条是世界大蛇芙拉姆特(自称是葛温大王的好友,并且鼓励你传火),但我们从游戏中可以明白大蛇是退化的古龙,而且如果最后离开初始火炉,就会触发黑暗之王的结局,之后便有很多条大蛇在门口迎接你,并且包括了卡斯和芙拉姆特,之后就会是火之时代的结束。
这之后便迎来了二代,同样的世界观,不同的地点,这一代的主要舞台并不是罗德兰,而是多兰古雷格,这代火的状态还不错,无论是登上王座还是离开,都不会影响到三代,不过我推测那个王座就是类似初火的分部区域,登上王座也是进行传火。但是从三代的本体最终BOSS中,我发现二代的主角是登上王座了的(传火),因为我发现他会二代的招式。而这代也不是围绕着传火来进行游戏的。重点是给不死人诅咒一个交代,黑暗之魂2中的主角本身就是个外乡人,来这里想办法治疗不死人诅咒。主要围绕着不死诅咒对身边的不死人的影响:逐渐忘记故乡是如密商人(阿三),相互忘却又记忆在内心深处的铁匠父女,终成活尸的卢卡提耶。而且黑暗之魂2原罪学者中的那几个王妃(杜娜湘桌、污秽艾蕾娜、亚尔舒娜、煤炭新娘。都是深渊的碎片,也就是说在黑暗之魂1中打败了马努斯化为的碎片,毕竟马努斯就是四大王魂中黑暗之魂的持有者,之后被一代主角打败,化成的碎片就是这几位人物了。之后的安迪尔在黑暗之魂3中虽然没有登场,但是对黑暗之魂3的剧情有很大的影响。
黑暗之魂3接着就是三代了,三代的初始之火状态已经比一代的还状态还差,就连传过火的薪王都要拉起来再传一遍,还有灰烬。这代主要发生在洛斯里克,前面我也说到过,安迪尔对黑暗之魂3的影响很大。洛斯里克王子的老师是初始贤者,初始贤者应该就是安迪尔了,为什么我说初始贤者是安迪尔呢,在二代中灵魂激流这个法术就是安迪尔创造出来的,在三代中说是初始贤者传授的魔法,就算不是安迪尔,那也肯定是来自多兰古雷格的一位人物,但是作为老师和初始贤者,最有资格的还是安迪尔了。而且在三代中罪业之都是可以发现二代中的一个NPC梯子哥的尸体。在别的地方还可以发现黑暗之魂2中的武器烟特大。还有许多来自黑暗之魂2才有的装备魔法武器等比如卢卡提耶套装、猎杀游魂大剑、龙血骑士什么的,我就不一个一个细说了,直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装备,法汉骑士套,而且在这代我们也将亲眼见到一个法汉骑士,他名叫艾伯特,他为什么会来到洛斯里克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安迪尔带过来的,他带过来的不光是这一名法汉骑士,还有许多黑暗之魂2拥有的装备和技术,比如石化人,黑暗之魂3中洛斯里克城内可以看到许多石化人,而在二代中的王城内,石化人真的十分常见,安迪尔对洛斯里克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黑暗之魂3dlc中的聚集地,为什么会出现黑暗之魂2中的推图塔这一问题,其实拉普(帕奇)已经给了你答案,他说过这样一段话:”话说回来,要说这里是末世之物的聚集地,还真有点样子...可以看到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遗物。所以我才会相信那个传说——环印城就在这片聚集地的底层。”这样一段话表明这里是聚集了各个时代和地方的东西,不光你可以发现黑暗之魂2中的推土塔,你还可以发现黑暗之魂1中的传火祭祀场,这个地方就是恶魔王子的BOSS场地,而且我们拿了旗子顺路走的那个地方,在黑暗之魂1中那个地方就是通往初始火炉大门的地方。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哪怕不是真心的)
真实上演过哪些堪比狗血剧情的事情?
靠编小说忽悠纳粹的仙人间谍,大哥我只服你——二战英国间谍加尔西的故事,就连编剧都不敢这样写
你印象中的间谍是什么样的?是这样的,还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间谍啊,却是这个画风的。
呕!这不就是个油腻的中年大叔吗!你要说这是个死肥宅我还信,你说他是个间谍这我可打死不信!嘿,你别说,在二战中还真有这样一位奇葩的英国间谍加尔西,靠着写小说忽悠纳粹,硬生生活成了重生之我在二战写爽文。
并不受重视的开始在二战中,英国有两个情报部门,分别为军情五处和六处。军情五处将星云集,包括007原型人物的一帮人都出自军情五处。与五处相比,那六处就是个弟弟,不仅没做出来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还经常损兵折将,怎一个惨字了的。
面对六处的哭诉,英国政府也只会用“我们知道了”“我们会和五处打招呼的”来敷衍了事。久久处在五处的阴影之下,六处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稳步下降。终于,在二战开打之后,六处被德国间谍摧毁殆尽。这时候的五处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们发现失去六处之后,谍报系统的人手严重不足。终于,在1940年,他们史无前例地面向全社会招聘间谍。
这一招就招过来了一个活宝。
在一个枯燥的午后,负责招聘的米尔斯上校有些头疼地看着面前的这个胖子,他已经喋喋不休地说了一个多小时了,他芳龄29岁,对德国人有着彻骨的仇恨,并声称自己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上校看着眼前的男人,头秃了,满身赘肉,大胡子,这怎么看也不像当间谍的料啊。用一句流行语来说,这就是: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出于礼貌,米尔斯上校开始了例行的问话。
会开枪吗?不会。
会驾驶吗?自行车算不算?
(我忍)德语总会讲吧?啊这,你好用德语咋说来着?
那老哥你到底会什么啊!这下加尔西来劲了:我会写小说啊!要不是这场该死的战争,我本来是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的!
米尔斯上校再也忍不住了:你跟德国人去讲故事去吧!等你成为间谍了,德意志都要统一欧洲了!就是因为有你这种浪费国家粮食肥宅的存在,我们才会在敦刻尔克中大败退!说完,他叫卫兵把加尔西拖了出去。
他会为此而悔青肠子的。
“投敌”一天之后,一个神秘人出现在了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门口,此人一身西班牙军官打扮,并且指名道姓地要见德国的谍报人员。此时的西班牙号称世界间谍的乐园,各种情报和小道消息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所以一时间工作人员也有点蒙,拿不准这人的来头,悄悄叫来了德国一名情报头子。
没错,这名神秘人就是加尔西。他将自己包装成一名狂热的轴心国成员,自称在英国军情五处卧底多年。在与德国军官的聊天之中,他甚至说出了一些底层官员的名字,更厉害的是,他居然连军情五处的灯泡是什么颜色的都知道!这下子德国人欣喜若狂,真是天佑德意志啊,咱们捡到宝了!其实本人觉得吧,你要是被人从走廊拖出去你也会知道灯泡是什么颜色的。
此后加尔西的生活可谓是如鱼得水,德国人为他伪造出一套完整的身份证明,并且给了他一笔巨额费用,就这样将他送回了英国。要说这笔钱也是真的花对了位置,此后,情报被源源不断地传过来,且上到军舰机炮,下到柴米油盐,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出于严谨,刚开始德国人还能派人去验证了一波,居然发现信息基本完全符合。德国人更高兴了:没想到你小子还是个全才!
一笔又一笔的资金被打入加尔西的账户,而据加尔西所言,他也具有领导能力,在他的招募下,加尔西情报网一共拥有了28名成员,什么退休的英国海军军官,对社会不满的大学教授,被英国军官强暴的妙龄女郎:总之一句话,社会不稳定分子全被他找过来了。按照德国人美滋滋的想法,这个时候德意志已经在英国种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情报网络,并对加尔西无条件信任。可事实是怎样的呢?嘿嘿,请您耐心听我说完。
深入虎穴,军情六处的反击!就在德国军官载歌载舞的时候,军情五处里却是愁云惨淡。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德国人简直是长到了英国人的脑子里一样,英国秘密修筑的诸多军事基地还没竣工就被飞机炸了个稀碎,德国的突击队总能在英军部队换防的时候偷偷潜入,甚至连海上的小渔船都会被德国军舰逮住。根据米尔斯上校的推断,一个涵盖了军事,商业,教育和食品的巨型间谍网络已经在英国上空展开了,他全身发冷,这个情报网一日不除,愧对先人!
此时的米尔斯又升官了,但是他顾不得欢喜,立刻组织特工调查,同时发动民众进行联防行动。但是收效甚微,还好几次误伤了自己人,米尔斯上校急得都要哭了。
就在他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举报信。此信称自己虽然是德国人,但是和平主义分子。此人称,在自己所管理的银行中经常出现大笔奇怪的转账,他高度怀疑这是德国间谍在捣鬼。看着这封信,米尔斯陷入了沉思。这有没有可能是一场德国间谍设下的鸿门宴?又或许是真的如信中人所说的事实?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米尔斯再也无法忍受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他立即带上几名最为精锐的特工,一路上担惊受怕潜入了发信人的地址。看到眼前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民房,他大吼:“狭路相逢勇者胜!”就跑了进去。
眼前是悠哉游哉的加尔西,还没等上校回过神来,加尔西就热切地跟上校打起了招呼。那个庞大的间谍网路呢?我啊!那个写举报信的人呢?还是我啊?看着眼前手舞足蹈的加尔西,米尔斯彻底懵圈了。等他回过神来,就给了加尔西一个大耳刮子:好啊你小子,现在学会自己给自己写举报信了啊!一想起这个混蛋给英国带来的伤害,米尔斯上校气不打一处来。可让他诧异的是,这些情报居然全部是加尔西自己推断出来的!
真相只有一个,名侦探加尔西上线!仅仅凭借着几份报纸,加尔西就推断出了英军大部分的情报!
在了解到自己的行为真的导致英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之后,加尔西感到非常愧疚。他决定洗心革面(其实是被手枪逼迫),当双面间谍!从此,加尔西以一个双重间谍的身份重新踏上了英国的土地,这时候的他,也有了一个更为响亮和财运亨通的称号:嘉宝。
德军的溃败以及间谍的隐退转眼时间来到了1944年,在接连遭受几次巨大的打击之后,德国已经处于失败的边缘。而由于加尔西“孤身一人前往无比危险的英军大本营”,德国方面对加尔西是无条件信任,将他奉为“王牌间谍”,从而很少派其他的间谍前往英国。
此时,美英联军正在筹备诺曼底计划,德国方面自然也察觉到了军队的调动,命令加尔西火速查清敌军企图。
加尔西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忽悠技巧,他以每天发出数封电报,传输给德国大量模糊的回答。德军总部经过深思熟虑,命令部队原地不动。
诺曼底登陆当天,德军19个师团全军覆灭。
这次事件是加尔西间谍生涯的巅峰——却也意味着终结。
他曾无数次考虑过,作为双面间谍,他知道的机密太多太多,一旦战争结束,英国人会不会过河拆桥?而承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德国人又会怎样看待他?罢了,是时候该了结了。
间谍归隐于是,在军情六处的安排之下,《泰晤士报》发出了一篇报道,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德国间谍加尔西被捕的场景,宣判了加尔西的“死亡”。
德国人看到这则报道后痛不欲杀,急忙给加尔西并不存在的情报小组打去了一大笔抚恤金,并激励他们继承加尔西的意志努力工作。可是这些人似乎并没有什么觉悟,钱拿走了之后做鸟兽散。
加尔西就这样消失在了人群中,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终究会分出胜负,但作为他个人,加尔西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他将两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展示了自己超常的能力。英国还曾拍过一部喜剧电影《间谍嘉宝》来纪念这一双面间谍。
时光飞逝,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已过去多年。一次偶然的搬家让一名男人翻出了一本日记,仔细阅读之后,他才惊诧地发现自己的祖父竟然曾经是一名双面间谍。2015年,他将这本日记公之于众,人们这才了解到传奇间谍嘉宝已于委内瑞拉去世。
日记本的首页是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如果不是这场该死的战争,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
上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刚刚踏进军情六处的大门。
记得那天的阳光很灿烂。
——————————————————END——————————————————
我是白鲸,祝你幸福!码字不易,欢迎点赞支持!
洛阳有什么古遗址?
洛阳现有的地面遗存古迹还是比较多的,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古迹也收到了一定的影响。
(1)龙门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保留了从北魏到宋的大量石刻佛像以及铭文碑刻,尤以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和龙门二十品的书法碑刻出彩。(2)白马寺——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现有古迹有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元代赵孟頫所书重修白马寺石碑,以及汉代原砖所筑的清凉台等。
(3)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问,清乾隆时加以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
(4)东大街鼓楼——洛阳老城
鼓楼
,正名“谯楼”,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始建于明代,历代经过数次修缮,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为洛阳老城区的地标建筑之一。(5)文峰塔——位于今洛阳市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6)洛阳民俗博物馆——原为潞泽会馆,为清乾隆九年(1744)所建。现有舞楼、鼓楼、穿房、廊房、正殿、后殿、配殿等,是一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7)洛阳大运河博物馆——原为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老城南关,又称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8)洛八办——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是为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在其旧址上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9)洛汭严关——始建于清代。为防城郊“刀客”入城所建。二层砖石结构,进深5米,宽6米,高近7米,大青砖所砌,二层起楼为守夜者把望。唐朝为什么会出现中兴?
唐德宗时期没有出现中兴局面,但是已有中兴之势。
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拜尚书令,与宰相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
这位皇帝在历史中风评很差,进奉和宫市这种对民众的敛财行为为人诟病,但是在其他很多方面可以这么说德宗的种种行为才有了后来唐代100多年的稳定局面。
兴元及贞元年间,乱局方定的唐德宗痛定思痛开始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国政上任用李泌、陆贽、贾耽、杜佑,军事上任用浑瑊、李元谅、韦皋、范希朝等人稳定乱局,抗击吐蕃入侵。而一个国家振兴的基础,就是人才的选拔和文化领域的中兴。
安史乱后,大唐帝国陡然走向了衰落的道路。藩镇割据,佛教盛行,僧尼“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和唐王朝的利益发生矛盾。以贾至、梁肃、权德舆、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发展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正是从意识领域内来挽救这个严重危机,促进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巩固唐帝国。它反映了广大阶阶层人民的现实要求。而空洞华美的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的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反对骈文,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提倡古文。古文不仅语言长短不拘,抒写自由,便于表达思想。“古文运动”得到了德宗皇帝的大力支持。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评价说
盖唐代科举之盛,肇于高宗之时,成于玄宗之代,而极于德宗之世。德宗本为崇奖文词之君主,自贞元以后,尤欲以文治粉饰苟安之政局。就政治言,当时藩镇跋扈,武夫横恣,固为纷乱之状态。然就文章言,则其盛况殆不止追及,且可超越贞观开元之时代。此时之健者有韩柳元白,所谓“文起八代之衰”之古文运动,即发生于此时,殊非偶然也。又中国文学史中别有一可注意之点焉,即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亦起于贞元元和之世,与古文运动实同一时,而其时最佳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运动中之中坚人物是也。此二者相互之关系,自来未有论及之者。
基于此,德宗皇帝大力网罗人才:
贞元五年(789年)——裴度登进士第。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柳宗元登进士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登进士第。
贞元十四年(798年)——李翱登进士第。
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登进士第。
贾耽,中唐政治家、地理学家,贞元九年(793年),贾耽奉诣入觐。“朝廷为之宝,廓为之重,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加金紫光禄大夫”。任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迁检校司空,晋封魏国公,贾耽正式担任宰相。年轻时正经历“安史之乱”,唐的西北边界,被吐蕃等入侵推进到了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唐朝国势衰落、边疆多事,贾耽深表忧虑。贾耽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贾耽盼望早日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贾耽处理政务中,表现出“器重识高,涵泳万顷”。任汾州刺史七年,政绩茂异。大历十四年(779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造反,贾耽受命进驻屯扎在谷城,领部下沿江东讨,和将帅们一起,取得攻打江汉、夺取均州的胜利,贾耽荣立军功,获得嘉奖。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贾耽讨伐僭越称帝的李希烈,李希烈兵败被部将毒杀,贾耽有功,任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在政事之余,潜心研究地理。贞元十四年(798年),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成为唐朝政治、军事的重要依据。贾耽德政兼优,深得德宗皇帝的信任。
西川节度使兼云南安抚使、西山(今川西高原)八国安抚使、韦皋,德宗任用其在蜀地二十一年,多次派兵抵御吐蕃,牵制其主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北边防。又数度出师,屡次收复失地,史称其“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执行联合南诏、羌蛮打击吐蕃的战略,保障了西南边陲的安定,又重启南方丝绸之路,推动了唐与南诏及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流。
权德舆,中唐文坛领袖,少有才气,得到唐德宗提拔,起初,权德舆掌管制诰事,徐岱为给事中,高郢为舍人。几年后,徐岱死,高郢调任礼部,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门下两省之事,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于是上书皇帝:“中书、门下左右两省,承旨拟制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所司。旧制,分部治事共有十人,以备相互监督检查。一般来说,若事有所壅闭,官吏有了干违法之事的机会,四方之士如得知这种情况,会认为朝中缺乏任事之人。政要部门不宜长期空缺。”皇帝说:“我不是不知道你的辛苦,但想觅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还没找到啊。”权德舆由此掌机密九年。
唐德宗还特别欣赏御史中丞武元衡。对就是那个元和年间,铁血削藩,后来遇刺身亡的名相,贞元年间开始做官,因工作出色,一年内连升三级,贞元二十年(804年)初,武元衡迁升御史中丞,掌监察执法、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之事,常与德宗咨议国事,德宗称赞:“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中唐时期,御史大夫常缺不设,御史中丞就是唐朝纪检部门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安史之乱后,唐朝不仅要恢复国力,还要抵御吐蕃的入侵,跟本无太多精力管理降藩。藩镇中,其实,除了河北三镇以外,其余藩镇还都服从中央管辖,而且在外敌侵略时,藩镇和中央会坚决的一致对外,共同御敌,有着自己的底线。所以在全局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中央和藩镇达成了默契。
“绥内御外”成为了唐朝后半期基本国策。正如唐德宗时期宰相李泌所言: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唐德宗初期,朝廷为了削藩,多次与吐蕃约和划界,但吐蕃却多次毁约,不断蚕食河西走廊,并且派兵“支援”削藩,并且趁机掠夺长安附近的武功地区,甚至要唐帝把安西北庭“赏赐”给吐蕃,所以,李泌才会说比起内部的藩镇,外部贼寇的虎视眈眈才更为可怕。李适“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对吐蕃“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唐朝内部形成了“统一战线”。
10月上发禁兵四千人,使晟将之,发邠、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曲环将之,以救蜀。东川出军,自江油趣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于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晟追击于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时唐兵比岁屯京西、朔方,大峙粮,欲南北并攻取故地。
是时,回鹘、太原、邠宁、泾原军猎其北,剑南东川、山南兵震其东,凤翔军当其西;蜀、南诏深入,克城七,焚堡百五十所,斩首万级,获铠械十五万。围昆明、维州不能克,乃班师。振武、灵武兵破虏二万,泾原、凤翔军败虏原州。
唐德宗在唐代宗的基础上重建了国家的外交体系。使唐朝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国际声望。
阿拉伯(黑衣大食):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时为元帅,亦用其国兵以收两都。
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恭拂卒,子迷地立。迷地卒,子牟栖立,牟栖卒,弟诃论立。贞元中,与吐蕃为勍敌。蕃军太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十四年,诏以黑衣大食使含嵯、焉鸡、沙北三人并为中郎将,各放还蕃。
回鹘:788年,回鹘可汗称臣于唐朝,和亲为父子之国,后多次出兵西域和凉州,屡屡救援困守西州和庭州飞地的西域唐军。公元796年, 吐蕃军大举围攻龟兹,回纥怀信可汗率军反攻,先击破庭州的吐蕃军,而后挥军龟兹,和据城苦战的唐军两相夹攻,将围城的吐蕃军杀伤大半。此战吐蕃军“四散落逃、尸骸臭秽”。
南诏:794年,南诏再度内附于唐,800年南诏献乐于长安。至唐武宗会昌时期朝贡不绝。
西山八国:793年,剑南西山羌的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八国君王,亲自前来朝贡并请内附于唐。“自中原多故。皆为吐蕃所役属。其部落大者不过二三千。各置县令十数人理之。土有丝絮。岁输于吐蕃。至是立悉与之同盟。相率献款。兼赍天宝中国家所赐封告。共三十九通以进。节度使韦皋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立悉等数国王。自来朝。召见于麟德殿。授立悉银青光禄大夫。归化州刺史。邓吉知试大府少卿。兼丹州长史。薛尚悉曩试少府少监。兼霸州长史。”
(795年,加韦皋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1958年,发掘唐代长安城大明宮故址,出土封泥“云南安抚使印”﹝篆书〕即发自西川封缄札送至长安之遗物,不知其年份,唐后期管辖云南之实证留存至今)
东北室韦新罗等国直至唐懿宗咸通时朝贡不绝。
唐朝宦官杨良瑶奉命出使黑衣大食,在唐王朝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唐德宗早期为人急躁以致造成四王二帝之变,兴元元年(784年)任用李泌为散骑常侍(787年拜相)进行改革,废除了早期很多的苛捐杂税,大力扩充神策军,采纳李泌的“平蕃策”即对外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天竺打击吐蕃。为此派宦官杨良瑶由广州出海出使大食,达成贞元之盟。在国内德宗时期天灾频繁,数次赈灾安民,支持开展“古文运动”整顿文风,军事上任用韦皋等良将,开边西南,收复数城,西山八国内附,取得了青溪关、泸水、维州三次大捷,扭转了唐肃宗以来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他20多年的努力为之后唐朝三次中兴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