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3反和谐补丁,暗黑的EL符文都能合成什么啊?
名称 武器 盔甲/头盔/盾牌
El
艾尔 +50 命中率, +1 光明度 +15 防御, +1 光明度
1#.无法合成任何神符之语
作用只能是3个1#--.>2# ELD 艾德
符文之语速查手册
孔数 物品 符文 名称
2 头盔 9+12 学识
2 头盔 4+3 天底
2 盔甲 4+17 烟尘
2 盔甲 7+5 隐密(潜行)
2 盔甲 23+3 审慎
2 盾牌 13+5 韵律
2 盾牌 5+17 灿烂
2 剑/斧/钉头槌 3+1 钢铁
2 近战武器 11+3 力量
2 手杖 14+16 白色
2 近战武器 29+1 风
2 法杖 3+8 叶
2 远距离武器 9+5 和风
3 头盔 20+24+16 迪勒瑞姆
3 头盔 4+12+6 光辉
3 头盔 16+31+21 梦境
3 盔甲 31+6+30 迷
3 盔甲 19+22+21 幽暗
3 盔甲 15+17+19 狮心
3 盔甲 20+18+3 财富
3 盔甲 29+28+12 飞龙
3 盔甲 13+22+10 强制
3 盾牌 18+18+23 圣堂
3 盾牌 8+9+7 远古誓言
3 盾牌 29+28+12 飞龙
3 盾牌 16+31+21 梦境
3 爪类 19+27+22 混沌
3 棍棒/铁槌/钉头槌 10+16+4 黑色
3 近战武器 31+25+5 狂暴
3 剑/权杖 11+8+10 国王之恩典
3 近战武器 6+1+5 怨恨
3 远距离攻击武器 13+18+4 优雅旋律
3 武器 3+14+23 毒液
3 远程武器 3+7+11 边缘
3 剑/榔头/权杖 11+20+18 执法者
3 斧子/剑/长棍 13+22+3 新月
4 盔甲 14+22+30+24 荣耀之链
4 盔甲 8+27+29+5 荆棘
4 盔甲 13+22+21+17 石块
4 盔甲 1+12+14+28 刚毅
4 盾 7+10+9+11 精神
4 盾 26+26+28+31 凤凰
4 游侠盾牌 26+27+24+14 流亡
4 斧子/棍棒 19+27+9+31 饥荒
4 法杖/棍棒 18+26+21+10 橡树之心
4 剑/斧子 23+22+25+19 弑君者
4 武器 29+32+11+28 正义之手
4 武器 14+9+2+20 热情
4 权杖 5+8+9+7 圣雷
4 法杖 17+16+12+5 回忆
4 武器 1+12+14+28 刚毅
4 远程武器 27+31+20+2 信心
4 远程武器 3+6+12+18 和谐
4 远程武器 11+13+31+28 冰冻
4 长柄武器 30+23+30+24 无限
4 长柄武器/法杖 8+3+7+12 眼光
4 剑/斧/木棒 13+21+23+17 誓约
4 武器 26+26+28+31 凤凰
4 长柄武器 32+29+16+28 骄傲
4 长柄武器/权杖 15+18+20+25 裂逢
4 剑 7+10+9+11 精神
4 剑/木棍 20+18+1+2 思考之声
4 远程武器 21+17+30+23 愤怒
4 远程武器 31+28+23+25 品牌
5 武器 11+8+23+24+27 武装号召
5 斧子/棍棒/榔头 15+27+22+28+32 末日
5 近战武器 11+30+24+12+29 永恒
5 斧子/棍棒/榔头 30+3+22+23+17 野兽
5 近战武器 11+1+6+3+12 荣耀
5 剑/斧 15+1+26+9+25 死神
5 长柄武器/剑 26+28+30+31+18 毁灭
5 剑/斧 5+3+28+23+8 悔恨
5 长柄武器 15+18+10+5+19 遵从
6 远程武器 26+15+1+2+33+5 死亡呼吸
6 近战武器 26+15+1+2+33+5 死亡呼吸
6 远程武器 14+2+15+24+3+26寂静
6 近战武器 14+2+15+24+3+26寂静
6 剑/榔头/斧 31+23+31+29+31+30最后希望
有部分神符只能在战网使用.单机使用的话必须下神符之语补丁.网上很多的
你见过最奇葩的事是什么样的?
姥姥家搬家,我们家八岁的老猫咪,从农村跑到了县城,整整八十公里,老家的邻居们都轰动了!
听说过老马识途,听说过搜救犬寻人,你们估计没听说过老猫咪识途吧?
一、有情有义的老猫咪。那一年我七岁,老猫咪八岁,按年龄,我得喊它一声“老姐”。
姥姥家的老猫咪挺鸡贼的,从来就没有个老实的时候。
记得当初隔壁邻居张叔叔家的小黑猫和我们家老猫咪勾搭上之后,我们家老猫咪没少去他们家叼鱼。
其实这也不怨我们家老猫咪,他们家小黑没事老喜欢翻墙过来溜达,顺便把这个老姐姐带回自己家。
完事后,老姐姐顺上一条大鱼过来,也是合情合理,有来有去。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老猫咪叼鱼这件事情,但是灶台旁边动不动就有一条死鱼,这个就让人很怀疑了。
毕竟鱼是不可能自己跑到灶台上的,不是吗?
姥姥一琢磨,张叔叔家是包鱼塘的,家里面自然不缺鱼吃,他们家小黑个头小,也吃不了多少鱼,唯一的可能,就是老猫咪经常干一些“鸡鸣狗盗”之事。
原本我们还多少有点愧疚,可是后来发现,隔壁小黑居然明目张胆地来我们家老猫咪的窝中过夜,这个,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么明目张胆地搞姐弟恋,有点太不把姥姥放在眼里了。
不过姥姥信耶稣,平时喜欢做善事,只是轰走这个“不自觉”的小黑完事。
后来,老猫咪下了一窝小猫,6只中有4只都是黑白花的,就很“实锤”了。
以后,老猫咪再朝家里面叼鱼,姥姥也不说它了,直接炖了,泡上点煎饼,给老猫咪吃了。
姥姥经常说,我们家老猫咪可懂事了,回娘家都知道带东西回来了。
二、跨县寻人的老猫咪。姥姥和姥爷都是小学教师,退休后,县城里面分了套教师退休公寓,不大,40平方。
这也算是在县城里面有个家了。
搬家的时候,姥姥专门弄了个笼子,把老猫咪哄进去,准备把它带到县城。
可是老猫咪可能是想多了,以为要把她送给别人了,要么是舍不得小黑这个“小鲜肉”,自己用爪子把笼门扒拉开,跑了。
任凭姥姥怎么喊,这个狡猾的老猫咪就是不出来了。
没辙,全家人从农村搬到了县城。
一个月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姥姥正在小院子里面做饭,突然听见锅屋顶上有只脏猫在喊。
姥姥一走过去,这只脏猫瞬间声音变的又可怜,又凄惨。
姥姥花眼,走近了,一看,乖乖,原来这个死老猫咪居然从老家跑过来了。
姥姥心疼坏了,也不嫌它脏,搭个梯子,从房顶把它抱了下来。
老猫咪瘦了,原先圆滚滚的肚子也瘪了下去,身上的皮都耷拉着下来,脊梁骨一摸,都咯手。
姥姥马上让姥爷去市场上,买了两条大黄鳝,给老猫咪补了补身子。
全家人知道消息了,也都在姥姥家集合,一起分享老猫咪这个奇葩而传奇的故事。
三、乘风破浪的老猫咪。一个星期后,老猫咪缓过来劲了,又跑了。
因为我们家养猫,从来不拴猫,到了饭点,它自己就过来了。
结果两个星期后,姥姥家的老邻居张叔叔打电话过来了,说老猫咪又回去了。
我姥姥这颗心才算是放下来,连说了好几声:“感谢主,都是主的保佑”。
姥姥说,可能是老猫咪一开始找不到我们,就一路风餐雨露找过来了,来了之后,发现院子小了,没地方玩了,还是回家自在,就自己又跑回家了。
至于回去的时候,只用了两个星期,姥姥说,它自己路上都做好标记了,回去的时候自然要快一些了。
张叔叔电话里向姥姥保证,说要好好善待老猫咪的。
结果人家老猫咪根本不领情,跑到了小学的幼儿园去落脚了。
幼儿园的李阿姨说,可能老猫咪喜欢和小孩儿一起玩,就让它在幼儿园养老吧。
就这样,老猫咪成了幼儿园的团宠,每天都有小朋友把最好吃的,都献给它吃,也没耽误它一周两三次去找小黑,真要成精了。
我初二的时候13岁,老猫咪14岁那年走的。
李阿姨打电话的时候,都哭了。
四、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老猫咪。我姥姥、姥爷、小舅还有我妈、小姨,都回去送了老猫咪最后一站。
虽说它是一只猫,但是已经成为我们的家人了,它的胆识、它的智慧、它的有情有义,让你忘掉它是一只猫了。
好了,这就是我们家老猫咪的传奇故事了。
顺便多说一句,老猫咪的后代,都散布在我们家、亲戚家、朋友家了,猫丁兴旺,后继有猫。
他们一个个,小小只的,都非常聪明,我们家的花花,连院子里面的金毛都怕她。
也算是继承她妈妈的智慧和胆识了吧!
母亲临终不想父亲合葬?
父母合葬有不少讲究,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家庭纷争。特别是二婚的家庭,关系复杂,更需要慎重处理。
据说夫妻合葬的习俗起源于西周时期,在《诗经》里就有过类似的记载,其中有一首叫做《王风•大车》的诗歌,写的就是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爱上了一位姑娘,可是小伙子已经结了婚,他想要和姑娘私奔,姑娘不愿意。
于是小伙子对天发誓,一定要与这位姑娘结合,声称生时即便不能在一起生活,死也要同穴埋葬。小姑娘被小伙子的深情打动了,在自家的门口挖掘了一座坟墓,把自己小伙子埋葬在一起。
这个故事在民间悄悄传开,从此,人们觉得夫妻去世之后,就要合葬在一起,不要给情人留下“位置”,就这样合葬的形式逐渐流传下来。
在《孔雀东南飞》中,也记录了焦仲卿和刘兰芝死后合葬在一起的故事,刘兰芝因婆媳关系不合,被丈夫休了之后,回嫁家,哥哥逼她嫁给太守,那天晚上,性情坚决的她跳池自杀,丈夫听完之后,非常悔恨,也跟着上吊自杀。
两家人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最后,将这对离异的夫妻葬在了一起,从那以后,夫妻合葬之风就更加流行了。
这是关于合葬习俗的两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合葬习俗是配偶婚姻的产物,在封建社会,体现了人们的情感意识借助于灵魂观念的延伸,意为生即同床,死为同穴。也有另一种说法,生是丈夫的人,死是丈夫家的鬼。
这体现了夫权社会对人们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独立的地位,她们以丈夫为天,是丈夫的附属品,死后自然要与丈夫合葬。
那么,夫妻去世之后一定要合葬在一起吗?按照传统观念是如此,但要知道合葬只是一种习俗,而不是一种法律,作为夫妻双方任何一人都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既可以选择合葬,也可以选择不葬在一起。
那些夫妻不愿合葬在一起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1、生前夫妻关系恶劣
邻居王姨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王姨与丈夫在20几岁的时候经媒人介绍相识、结婚的,结婚的前几年,夫妻俩关系比较和谐,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养家,王姨在家里料理家务。
两人婚后先后生下了两儿一女,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多,琐事的增加,夫妻俩的关系逐渐出现了变化,经济上有时会陷入困境。性情粗暴的丈夫动不动就骂王姨。
王姨要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打工赚钱。丈夫总骂她无能,经济上的不独立让王姨在家里的地位很低,她总是逆来顺受,面对丈夫的责骂,时常选择了隐忍,然而这样的退让并不能换来丈夫的疼爱。
只会让丈夫的性情变得越来越凶狠,后来丈夫学会了喝酒,酒后不时拿王姨出气,有好几次王姨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她也曾想过离婚,可是想想还未成年的孩子,想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难以谋生,她还是断了这个念头。
就这样,她在婚姻中变得越来越沉默,最大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以后孩子出人头地的时候,可以让她过上几天好日子。
在丈夫50多岁的时候,由于喝酒过多,某一次喝醉后睡着了,就再也没有醒来。那时,王姨表面上很伤心,可是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
此时,大儿子已经结婚了,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王姨就搬到大儿子家帮他带孩子。平静的日子过了20多年,年过70的王姨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没过多久,她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后,到了弥留之际。
王姨把她的几个儿女都叫过来,嘱咐儿女们说,等她去世之后,不要把她与丈夫葬在一起。她说,这一生受够了丈夫的气,去世之后就不要再续这个噩梦。如果有来生,她希望来生不要再跟丈夫相见。
那时子女们都很为难,因为按照农村的习俗,父母去世之后必定都葬在一起,可是看到母亲临终前那殷切的眼神,想起了母亲前半生受的苦,儿女们一起商议还是随了母亲的心愿吧!
虽然亲人们有人阻拦说这样不好,以后孩子们扫墓也很麻烦,可是儿女们想想死者为大,让母亲安心才是最大的事。后辈们不怕麻烦,只求能圆母亲最后一个心愿。
由此可见,夫妻双方去世之后,不一定非要合葬在一起,大部分不愿意与另一半合葬的原因是对另一半失望透顶,毕竟在世的时候,心里有太多的委屈,到了死时还不能释怀。
这些人往往思想比较传统,他们相信人去世之后会到另一个世界,如果合葬在一起,意味着死后还要纠缠,在世的时候,夫妻俩的关系恶劣,给另一半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于是慢逝世的人才会强烈要求不与另一半合葬。
2、在世时家庭关系复杂
有些夫妻是半路夫妻,其中有一个人离异或者配偶先亡,后来这个人又开启了另一段婚姻,作为二任配偶,他们去世之后应该和谁葬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难题。
特别是丧偶的家庭更加复杂,先去世的配偶已经葬在某一个地方,作为另一半去世之后,按理说是要跟先妻或者先夫葬在一起,可是后来的二任配偶也属于合法夫妻,将来第二任配偶去世之后如果跟先走的人葬在一块,就等于三人同穴。
有些人就不愿意了,他们认为如果灵魂真的存在,三人葬在一起,在另一个世界会发生纠纷,倒不如各自分开,有的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另一半,去世之后,宁愿独自埋葬,也不愿意去凑“热闹”。
如此选择,有的人是为自己的子女考虑。如果与先前的配偶合葬,以后扫墓会比较麻烦。特别是双方都有子女,子女之间没有什么交情,如果父母同葬一处,一起去扫墓就有些尴尬,还可能产生麻烦和纠纷。
另外,有的是因为子女的问题。前夫或者前妻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祖坟里面不能加入外人,有的人的子女在父母去世之后,就把他后来的配偶给赶走了,在世的时候尚且无家可归,更别奢望死后可以同穴埋葬。
如此看来,复杂的婚姻关系,父母去世之后,到底要不要埋葬在一起,还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子女关系较好,彼此和谐,合葬在一起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双方的子女关系紧张,合葬在一起就很有麻烦,倒不如各自分开。
因此,对于题主提出的母亲不愿意和父亲葬在一起,作为子女的就随了母亲的心愿吧!
三、合葬的习俗做法各地的合葬习俗做法各不相同。在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合葬是其中一个人去世之后先入坟,等到另一个人去世之后,再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安放好棺材或者骨灰,再放上一根红布带,意为两人在另一个世界仍然永结同心。
而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合葬是夫妇两人去世之后,同葬在一个棺材中,打开棺材,常常可以看到男女两具并排的尸骨。
不过,在有些农村地区,他们却讲究先去世的一个人先不葬或者浅埋,等到另一个人去世,才一起埋葬。这种做法是先去世的人,把他的灵柩停放在某一个地方或者将他们的遗体浅埋,等到另一个人去世之后,把他们放在一起,才深埋在地底下。
到了现在,火化流行的今天,他们先把去世的人的遗体火化,之后,骨灰盒寄放在灵堂,先不下葬,等后来的那个人去世之后,再一起同葬。
结语:丧葬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人非常在意去世之后葬在哪里,与谁合葬。作为子女,定然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尽量让父母走得安心。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改变,就不要执着于什么原配与否的问题,对死者的尊重,让他们死得瞑目才是最重要。
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澄清真相?
之前曾经写过北大博士失联二十年,拒绝见母亲最后一面的事情。然而彼时不曾料到,生活永远比电影更狗血。
先来说说我们之前了解的情况吧。当时有人爆料说北大博士出国后玩失踪,二十年不跟家里联系。
这位1969年生的北大博士,名叫王永强,据说是他父亲靠卖老鼠药供到了大学。然后在北大念博士的时候谈了个女朋友,之后夫妻俩去了日本,没多久就跟家里失去了联系。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二十年后母亲想在临终前见他一面,四处托亲戚找他,终于在美国一家实验室找到了他。可是他拒绝跟家人联系,更不愿见面。
最近王永强的一个朋友揭开了这位博士二十年音讯全无的谜底。
王永强是家里的小儿子,家里有个得小儿麻痹症的哥哥。他从小读书就特别好,但是在考大学之前,父母曾一次又一次要求他辍学养家,他咬着牙坚持读到了大学。
他在苏州读本科的时候,家里一分钱没出。当时是1987年,大学还是免费的,还给学生发饭票,作为贫困生,王永强一个月还有4块钱的助学金。
就为这4块钱,王永强的父母每个月都打电话催着他给家里打钱,他也只好花1毛钱,把所有的钱寄到家里。
读硕士的时候,王永强拿到了72元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他没有告诉父母,令其父母极度不满,不乐意他去读硕士。
除此之外,父母觉得儿子在城里读书,有能力了,常常让他各种帮忙,比如帮他的残疾哥哥在苏州找工作,帮二伯家的堂哥弄进苏州的大学。他一旦拒绝,父母就到苏州大学来找他,吵他,令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这是王永强在北京写给父母的信。他读的是双博士,中科院+北大,标准的学霸。
后来王永强就逃去了北京读博士。父母经常给他打电话,说家里这么穷,父母都有病,哥哥又残疾,他理应负起责任来。当时王永强已经有了女友,是教授的千金,为了逃离父母吸血鬼一样地要钱,王永强决定和妻子去日本打工挣钱。可听说了这事,父母非要他把父母和哥哥一起弄去日本。
王永强无奈地解释,自己在日本打工,一年也就挣18万,存点钱可以给他们盖房子。他们都去了,哪来的钱供养他们。
最后王永强带着老婆偷偷摸摸地去了日本。初到日本,王的父母还是成天打越洋电话跟他要钱,最后王永强不堪其扰,终于在电话里搁下话:不要再来找我了。
此后王永强讯速地跟老婆离了婚,辞去日本的工作,逃到美国去。把妻子独自留在日本。王的父母找不到儿子,就开始骚扰他的前妻的父母。最后逼得他前妻的父母卖掉房子,换了工作。
幸运的人的父母,就是儿女的助推器,孩子一出生就在罗马。可有的父母,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套上车辕,让孩子拉着父母艰难前行。
这样的父母,很难说他有多爱子女,也许多生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多生了一个提款箱。我曾听闻农村有些地方,四五十岁就不干活,不打工等着儿女赡养。
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家立业最是焦头烂额那几年,还要背负尚算年富力强的父母前行,真的有些残酷。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同学的优质父母给他全款买房!我的劣质父母找我要钱》
把父母分为优质和劣质是不太妥当的。但是为人父母,不说要为儿女如何奉献,至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总是没错吧?
在《同学的优质父母给他全款买房!我的劣质父母找我要钱》这篇文章里,主人公大学四年拼命兼职,每个月给家里打3000块钱过去。而其父亲竟然就把工地的活给辞了,说可以靠儿子享清福了。
此后打麻将从来输不怕,总觉得有儿子可以给自己兜底。而家里打电话过来,就是催钱。他在四处接单忙兼职的时候,父亲打电话劈头盖脸就说:这个月早点打钱,你妈跳广场舞和人吵架,把路边的车子砸坏了,人家要赔一千块。
那个一直很坚强的儿子挂上电话就伤心地哭了。他这些年除了拼命挣钱,根本不敢交女朋友。就怕拖累人家。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人父母,不能给孩子更高的起点,这不是错,但是请不要拼命压榨孩子。
你们是父母,不是吸血鬼。
应该怎样着装?
作为职场一枚中年职业女性,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我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不同职业从业者,因为工作性质不同,着装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商店或美容院店员,他们的着装打扮比较靓丽些可能更适合自己从从事的行业,包括化妆,虽然有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之说,但上述行业从业者,化妆浓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招揽顾客,吸引人眼球,只要不化妆化的或穿的跟个妖精似的,不特别另类,都无可厚非。
但是,教师职业不同。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在前面讲课,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老师的板书字体等,都是“教育”,都是一种潜意识里的“示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效仿。
教师着装应适合职业特点:
端庄大方,严肃,但不古板。
教师的着装不能太“时尚”,否则,会对学生造成误导,也掉自己的身价。
曾经在一次教育局工作会上,某局长义正言辞的评价说:
“教师,言行仪表着装要得体,要符合教师身份。你不是演员,不是时装模特,也不是商店、美容院工作人员,你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你穿个裤衩子,就是所说的皮裤头,即使是貂皮做的,价值再昂贵,它也是裤衩型的,登不了大雅之堂,更不能穿到课堂讲课——掉价!……”
这位局座大人的话和观点,我十分认同,话糙理不糙。
这位局长讲上面这段话的那个时候,我们这里时兴穿皮裤头和皮超短裙(基本上跟裤头长短差不多,甚至比裤头还短)。
讲真,虽然我不喜欢穿超短裙,但是,皮裙,毕竟大名叫“裙子”,也比那皮裤头听起来顺耳。
现在新入职的很多年轻人太开放,发色,肤色,发型,着装等很奇葩,真的不适合教师身份。
甚至,有的年轻女教师还做美甲。
试想,一双涂的五颜六色的十指,捏着粉笔写字,能不引起学生分心吗?你是让学生看你写的字,去认真听讲,还是在诱导学生上课开小差,去偷瞄你的美甲?
着装也一样,教师不是时装模特走秀,着装要端庄大方,不可太潮,当然,奇装异服就更是大忌。
衣服的功效:
御寒,遮住,装扮和美化它的主人。
着装干净、利落、得体、大方,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在庄严自己,教师行业的着装,更是如此。
这方面,《教师职业规范》里写得很清楚,这样规范确实很有必要。
端庄,大方。
淑女装扮。
青春靓丽又质朴。
大大方方。
书卷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