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魔英雄传大补天石,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
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认不出假唐僧?先说答案:因为孙悟空识别妖怪,不靠火眼金睛,火眼金睛也没这个功能。
在乌鸡国中,孙悟空救了国王,认出了假国王乃是妖精。没错,真国王被青狮子精推入井中,淹了三年,朝廷里的国王是假的。孙悟空让八戒托出真国王尸体后,问太上老君借了一粒仙丹,救活了真国王。
最后,文殊菩萨出场,收服了青狮子精,说清了这其中缘由。原来,他当日曾来度国王,国王不识好歹,反而把文殊菩萨(已经变成了普通的和尚)捆了起来,丢在御水河里泡了三天三夜。若非六甲金身保护,他已经死了。
青狮子之所以下界,把乌鸡国国王泡在井水里三年,就是为了这因果。最后,文殊菩萨然后带走了青狮子,师徒才过了这一难。
不过,后来降服青狮子精的时候,出了小插曲。
原来,青狮子精打不过孙悟空,就变成了唐僧的模样。孙悟空难以辨认,还因此怪猪八戒没看住师父。
可是,孙悟空不是有火眼金睛吗?他为什么辨认不出来青狮子精变成的假唐僧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很多人受影视剧的影响,认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识破妖魔,甚至认为孙悟空看穿妖精本质,就是单纯地靠火眼金睛。但是,从原著来看,这种认识并不对。
因为从原著来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是描述眼睛颜色,并没有特殊功能,根本不能识别妖怪。
我们来看看孙悟空火眼金睛的由来。
孙悟空偷食蟠桃,盗吃仙丹,窃喝御酒,运用三昧火,炼成金刚不坏之躯后,刀砍不伤,雷劈无损,玉帝也没办法。太上老君知道这点,所以他把孙悟空放到炼丹炉里,打算把孙悟空的仙丹炼出来,以此消灭孙悟空。
炼丹炉也叫八卦炉,里面布局如八卦一样。孙悟空不傻,躲到了巽位,那里有风无火。
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这里介绍了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来由,据此可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过是描述其眼睛的颜色。因为眼睛被熏红了,像火一样,加上其眼珠是金黄色,所以才叫火眼金睛。
后面的情节中,有些描述孙悟空,也提到了他的火眼金睛。比如鳜鱼婆问鲤鱼精,和尚什么样,鲤鱼精就说是“毛脸雷公嘴,查耳朵,折鼻梁,火眼金睛和尚”。
而且,这里也明确说了,火眼金睛不是技能,而是害眼病。
事实上,火眼金睛不仅不是技能,反而是弱点,导致后来孙悟空也怕烟。
在与红孩儿大战时,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吹出来,孙悟空根本不怕,直接捻着避火诀,在火里行走,看到红孩儿还要打。但是,当红孩儿劈脸吐出一口烟后,孙悟空就挡不住了,“熏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在后文中,作者也做了解释。
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封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熏做火眼金睛,故至今只是怕烟。
86版的西游电视剧中,对此做了改编,改成孙悟空怕红孩儿三昧真火,这其实是不符合原著的。这种改编,误导了很多读者,甚至还有阴谋论认为,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所以他会三昧真火,他也知道孙悟空怕三昧真火。
看过原著就会明白,这种观点毫无道理,因为孙悟空根本不怕三昧真火,他自己也会三昧火,他只是怕烟而已。
那么,孙悟空是靠什么识别妖怪的呢?其实是经验推测加看气闻气味。
比如红孩儿那一回,孙悟空说“见一朵红云从地而起,到空中结做一团火气,断然是妖精”;蝎子精那一回,孙悟空看到黑气后,就说“黑气罩暗祥光,怕不是妖邪害俺师父!”诸如此类等等。
当然,书中也写过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别神仙的例子。
行者火眼金睛,其实认得好歹,那老母搀着孩儿,原是观音菩萨与善财童子,慌得倒身下拜,叫道:“菩萨,弟子失迎!失迎!”
但这里也要注意,作者其实没有强调孙悟空是靠火眼金睛认出菩萨。所以总的来说,火眼金睛没有识别妖怪的技能,只是说明颜色而已。
所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不出假唐僧,也就很好理解了。
还有一点原因,导致孙悟空识别不了假唐僧,孙悟空自己也说过。
行者闻言,捻诀念声咒语,叫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道:“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孙悟空不能识别假的唐僧,是因为青狮子精变成唐僧后,和唐僧气味一样,所以孙悟空无法识别。据此也可以知道,孙悟空识别妖怪是靠闻气味,而不是靠火眼金睛。
包括后面还有一次,青狮子精又变成了唐僧,孙悟空依然不能认出来,只能让八戒和沙僧各搀着一个,让两个唐僧念紧箍咒,以此判断真假。最后,八戒听假唐僧在瞎哼哼,识破了青狮子精。
为什么孙悟空没有被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化?
为什么孙悟空没有被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化?因为孙悟空早就学会了躲避三灾的方法。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孙悟空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又偷吃了老君的九转金丹,于是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在他被二郎神抓了之后,又是刀砍斧劈,又是被雷部众神用雷劈,还有火神来烧,都不能伤及孙悟空半根毫毛!
于是,太上老君就提议,把孙悟空放到他的炼丹炉里炼上七七四十九日,如此,便能杀了孙悟空,说不定还能炼出一些好丹来!
玉帝听从了老君这个建议!
看西游记里第七回有描述!
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看西游记里的描述,孙悟空之所以没被老君给炼化,是因为藏到了八卦之中的巽宫位下,这个位置是只有风而无火,所以,伤不了孙悟空,只是有风就有烟,只是把孙悟空熏了个老害眼病,唤作火眼金睛而已!
今天呢,我们不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是聊一聊假如孙悟空没有躲在这个八卦炉中的巽宫位下,他会不会真的被老君炼的化为灰烬呢?
答案当然是不会!
可能有的读者该说了,吴承恩如果把孙悟空写死了,他以后还怎么写,是不是写孙悟空被老君炼成了一颗丹药,之后,全剧终!
当然不是,因为吴承恩早早的就为孙悟空在老君的炼丹炉里不死而做了铺垫,不止是炼丹炉炼不死孙悟空,包括天雷也奈何不了孙悟空!
为什么?
在西游记里第二回有描述,那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这一章中描述了菩提祖师教给了孙悟空躲避三灾利害的法门!菩提祖师先是描绘了神仙的三灾厉害程度,吓的悟空沉吟不语!
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我们看,菩提祖师告诉孙悟空的三灾利害,似乎在大闹天宫的时候,除了风灾,孙悟空全都碰到了!而菩提祖师,正是提前已经教会了孙悟空躲避这三灾的法门,是菩提祖师有先见之明还是怎么的?我们以后在分析,但现在看来,风,火,雷,这三灾是伤害不了孙悟空!
雷部正神用雷劈孙悟空,伤不了他分毫!
火部正神用火烧,依然伤不了孙悟空!
而这时的老君却提议把孙悟空放到炉中炼丹!
难道老君的炼丹炉功能这么强大?比所有的火部正神都要厉害?
再假如老君的炼丹炉确实厉害,老君在火这一道也却是无人能及,但要知道,孙悟空面对三灾时的火,不是凡火,不是天火,唤作阴火!
阴火是比凡火,天火还要厉害的一种火,听菩提祖师的话中意思,只要能躲避阴火,这天火凡火根本伤不了你!
那么老君炼丹炉里的火呢?也就是天火,最多是比较厉害的三昧真火,但他也脱离不了天火的范畴!
所以,纵然没吃九转金丹,没有金刚不坏之身,太上老君也炼化不了孙悟空,因为在菩提祖师那里,孙悟空早已经得道了躲避火的法门!
有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的成功,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大学毕业,也不见得他怎么能说会道,怎么他就成功了呢?
现在看孙悟空是因为学了躲避三灾的法门才躲过了炼丹炉身化飞灰的命运,我们就不会再羡慕别人的成功是偶然了,他们默默的已经拥有了成功的资本,只不过从来没显露,当一天机会放在面前,就能牢牢的把握!
像一句俗话说的,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而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
如果孙悟空不是早早准备了躲避三灾的法门,就算他吃了九转金丹,也一定会在炼丹炉里身化飞灰!
为何菩提祖师却不敢出面?
哪吒有师傅,孙悟空没有师傅,师傅不护徒弟,被人瞧不起
哪吒正式拜太乙真人为师,天下皆知。
哪吒被龙王逼得无路可走,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残自杀。如果太乙真人不出面相救,会被诸神仙瞧不起。太乙真人给了哪吒莲花身。
太乙真人叫金霞童儿:“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荷叶摘三个来。”童子忙忙取了荷叶、莲花,放于地下。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
哪吒转世后,大家对太乙真人起死回生的本事刮目相看。
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无人知道。
因为菩提祖师在孙悟空出师下山前,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孙悟空出道之后,无人知道他的师傅是谁。因此即使孙悟空被围殴,别人也不知道他的师傅是谁,他不过是一个石猴罢了。
孙悟空是好是坏,跟菩提祖师无关。
徒弟惹恼的对象不同哪吒惹怒的是龙王,在《西游记》里,龙王面对的不是神仙,就是佛、菩萨,龙的本事最低微。在《封神演义》里,龙王高高在上,是因为龙王面对的是人,是李靖和百姓,不是神。
哪吒惹恼的不过是龙王而已,太乙真人不会放在身上。
孙悟空惹恼的可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一大堆的天兵天将,包括哪吒都被孙悟空得罪了。孙悟空胆大妄为,得罪的是最顶级的大腕。
菩提祖师虽然不怕这帮家伙,但是不愿意惹是非。自然不愿意管孙悟空。菩提祖师如果救孙悟空就是和徒弟一样与天庭为敌。菩提祖师自然不愿这样做。
徒弟惹祸的后果不同哪吒惹祸后,不救,神魂俱灭。
四海龙王联合逼宫,玉帝命人捉拿哪吒。为了救徒弟,太乙真人让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用自杀来避免被抓上天庭。
再者,哪吒自杀后,如果太乙真人不出面,不给他莲花身,让他起死回生,那么哪吒就真的魂飞魄灭,妥妥地死了。
孙悟空越惹祸,造化越大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没有死的危险。反而吃了不少金丹,练成了火眼金睛,越来越厉害了。
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没有生命危险。脱了五指山,还有成佛的造化。菩提老祖能知上下五千年,他在孙悟空下山之前就预料到,孙悟空此番一去,自然会惹出滔天大祸。而孙悟空的造化就在这一次次的惹祸中,愈挫愈勇,最后修成正果。菩提老祖自然不用出手救徒弟。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为何排名竟在观音之上?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是唐僧取经计划的推动者,她指引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并经常在他们遇见危难时出手相救。
然而,当唐僧取经成功后,他与孙悟空都成了佛,而观音菩萨却仍是菩萨。大家都知道,在佛教体系中,佛的等级比菩萨更高。那么唐僧、孙悟空的等级为什么会在观音之上呢?
其实这涉及到佛教中佛与菩萨的不同定位。
佛的意思是“觉者”,是智慧圆满的人,已经进入了无余涅槃的境界。也就是说,佛是不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而是在涅槃世界之中。
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意思是“觉悟众生”,指的是大乘佛教中普度众生、利益众生的人。因此菩萨是居住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的,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无量的众生。
佛教认为,观音菩萨虽然是个菩萨,但他在过去无量劫中早已成佛了,佛号“正法明如来”。但是,观音菩萨为了济度一切众生,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之身,就像中央干部下基层扶贫一样。
在普通人看来,佛比菩萨更高级。但是在菩萨眼中,佛和菩萨,和众生,都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不存在谁更高级的问题。很多菩萨都已经具有了佛的功德,但他们为了普度众生,所以选择示现为菩萨身。比如地藏菩萨,虽然具有佛的功德,但是他发下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他一直没有成佛,而是在地狱中普度众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四大名著中孙悟空和贾宝玉是什么关系?
读《西游记》有一个误解,就是把孕育孙悟空的仙石,说成是女娲补天石。如此,就把孙悟空与贾宝玉联系了起了。
读《红楼梦》也有一个误解,那就是把贾宝玉当成了“石兄”,把贾宝玉说成是女娲遗落在无稽崖的一块补天石。这块补天石绝对不是贾宝玉,而是贾宝玉落草之时衔在口中的通灵宝玉。孙悟空、贾宝玉都不是女娲补天石所孕育,这两人似乎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其实,孙悟空、贾宝玉之间还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西游记》与《红楼梦》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贾宝玉。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大名著都是“石头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并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从此便有了“四大名著”。读通“四大名著”之后,我十分敬服当时的编辑,竟然把这四部有着承前启后、相互关联的古典小说同时出版,并列为中国古典文学之颠覆,足可俯视包括《战争与和平》在内的所有世界名著。
《水浒传》中,大量移植《三国志通俗演义》(原书名,明末清初改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以及典故,施耐庵借汉室兴亡暗藏明朝终极大预言。《西游记》、《红楼梦》则深受《水浒传》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的影响,其作者几乎是“仿写”《水浒传》创作了两大名著。这三大名著中都是以“石”开篇,简直都可以叫做《石头记》。《红楼梦》中的“淫”,其实也就是“水浒”之意。
“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启了梁山大聚义,伏魔大殿中的石碣,其原型之一就是朱元璋所立之《朱氏世德碑》。这块石碣正面刻着三十六天罡,背面是“遇洪而开”。到了梁山大聚义时,背面的“遇洪而开”变成了七十二地煞,寓意三十六天罡下界与七十二地煞联手“替天行道”。
《红楼梦》中,以《朱氏世德碑》中的“孟兄先逝,合家守丧;……孟嫂携幼,东归故乡”,暗写了桂林靖江王的一段历史。贾宝玉在九天薄命司所见金陵群钗只有三十六个,绝对不是有的学者说的那样是一百单八将。
警幻仙姑的橱柜中只有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十二金钗,总共是三十六天罡。三十六金钗“下界”,与“金陵”女子(其中必定有三名男子,与《水浒传》三员女将对应)七十二人组成地煞之数,也就是脂砚斋在书中批注的一百单八人情榜。这样写,肯定是借鉴了《水浒传》开篇引首的一句话:“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水浒传》写的是朱家大火并,《红楼梦》则是暗藏了自家“走水”,《西游记》同样隐写了朱家的内斗。
因此,《水浒传》、《红楼梦》都是“石碣”的故事,都可以叫做“石头记”。
《西游记》开篇,也是写的石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吴承恩根本就没有说这块仙石是女娲补天留下了的,这块仙石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红楼梦》中,女娲总共练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每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隐伏的是三十六天罡,也就是三十六金钗,其数与《水浒传》、《西游记》暗合。
三大名著都是以石头开篇,把它们统统叫做“石头记”,大致没有什么问题。孙悟空诞生于石卵,是石猴,石猴是大师兄,他才是货真价实的“石兄”。《红楼梦》中的“石兄”又是谁呢?假如是贾宝玉,那么,孙悟空在《红楼梦》中就是贾宝玉的“前世”了。是不是呢?
癞头和尚警幻仙境送玉贾宝玉是《水浒传》中的郓哥《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写到了郓哥到王婆茶肆寻找西门庆,遭遇王婆一顿大骂:“含鸟猢狲,也来老娘屋里放屁辣臊”。这句话骂得极其不雅,若是不写这个问答,我便不敢轻易引用。
王婆话虽然很不雅,但却藏有深意,“猢狲”其实暗喻的是明朝。洪武元年是公元1368年,农历戊申年,属猴。《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给孙悟空取名时说:“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猢狲、古月,婴儿,正是明朝刚刚建立的隐语。孙悟空是石猴,五行属土,大明建立之年天干属土,岂不就是一只“石猴”?
《西游记》中的这个隐语出自《水浒传》,《红楼梦》中则以秦可卿“树倒猢狲散”来暗喻,《红楼梦》的作者见证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崇祯十七年春分节前一天,崇祯皇帝吊死于煤山歪脖子树上,这一年是甲申年,又是一个猴年,岂不就是“树倒猢狲散”?
王婆骂郓哥是“含*猢狲”,在《红楼梦》中就变成了贾宝玉“衔玉落草”。当年,癞头和尚在无稽崖青埂峰下遇到了“石兄”,这块女娲补天石听了一僧一道的高谈阔论,“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于是,“那僧”便把这块巨石化作“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然后,把它送到了人间(不一定是荣国府)。
这块石头绝对不是贾宝玉,而是衔在贾宝玉口中的通灵宝玉。冷子兴说贾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而且,这块玉上已经刻满了文字,反倒是“石兄”到人间走了一遭之后,又回到了“那僧”手中,“那僧”便把它交割给了警幻仙境。贾宝玉落草时口中所衔之玉,早就不是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而是经历了一番风尘回到“仙界”,然后才伴随着贾宝玉再度经历人世劫难。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薛宝钗拿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仔细看了一番,书中写道:“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雀卵,对应了《西游记》中的石卵,更是《水浒传》中王婆所骂之“含*猢狲”。
《水浒传》中,以朱雀象征明朝,暗喻朱允炆。朱,当然是朱元璋之朱,雀,象征了建在燕雀湖上的南京明皇城,南方朱雀五行属火,又象征了文印、文章之事。又以“三月初三”暗藏玄武诞辰,引出误走妖魔之事,玄武在北方,属水,《水浒传》之“水”与此有关,水火相战,暗藏了靖难之役,是书中不断写到的“火并”。
《红楼梦》中的“雀卵”同此比喻,且以“走水”暗示大明王朝的自相残杀,南明时期朱家藩王“分瓜”而“树倒猢狲散”。《西游记》中的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就是贾宝玉脖子上佩戴的“通灵宝玉”。
贾宝玉不是“通灵宝玉”,只是一个“含*猢狲”。如此,贾宝玉倒是与郓哥有直接关系,与孙悟空的关系只是他口里衔着一块雀卵大小的“通灵宝玉”。所以,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贾宝玉,《红楼梦》是在《水浒传》、《西游记》的启发下,塑造了贾宝玉这样一个形象。那么,《红楼梦》中写贾宝玉衔玉落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甄宝玉送玉是癞头和尚送玉“那僧”从无稽崖青埂峰下把“石兄”化作一块美玉,送到了凡尘,这块顽石经历了一番故事之后,又被“那僧”送到了警幻仙境。贾宝玉落草时,恐怕就是癞头和尚从警幻仙姑拿出了美玉,再次送到了荣国府——这番经历,其实就是“甄宝玉送玉”。这块石头因女娲补天而生,又经历了两次凡尘,就是书中所说的“三生石”。
马道婆镇靨王熙凤、贾宝玉时,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前来解灾。贾政解下了贾宝玉项上的通灵宝玉,交给了癞头和尚,这和尚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癞头和尚无疑就是“送玉”之“那僧”,就是甄宝玉。癞头和尚挂念的是通灵宝玉,绝对不是贾宝玉。“十三载”指的是桂林靖江王灭亡(1650年),到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1662年)这段时间。
那么,癞头和尚为何要把通灵宝玉交给贾宝玉呢?贾宝玉的前世是赤瑕宫神瑛的侍者,绝不是赤瑕宫的主人,也就不是“神瑛”。赤瑕,比喻的是美玉上有朱红色的斑块,瑛,就是五彩的美玉。因此,贾宝玉的“前世”是侍奉赤瑕宫主人神瑛的侍者,绝不是神瑛本人,把贾宝玉说成是神瑛的化身,也是一处严重的误读。
贾宝玉“前世”是看顾神瑛的,因此,癞头和尚就把通灵宝玉交给了贾宝玉。贾宝玉不是神瑛,他所浇灌的绛珠仙草,却是赤瑕宫的“天香”。绛珠,其实也是说的赤瑕,是朱家藩王的暗喻。绛珠仙草下到凡界,只是还泪,不是嫁给贾宝玉,贾宝玉只是一个侍者,是《仙缘》中给蓬莱扫花的蠢驴卢生。蠢物扫花,绛珠葬花,其中之缘但是如此,别无婚约。这件事,《枉凝眉》中已经唱得十分清楚了,无需多做解读。
玉,在书中是朱元璋的象征,璋就是半圭,《水浒传》中之九尾龟、蔡九知府、蔡庆、蔡福、蔡京、时迁等等,都是这样的隐喻。癞头和尚送玉,其实暗伏了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从孙守谦靖江王”这段历史。朱守谦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嫡孙,也就是“兴隆街大爷”的后代。朱守谦之藩后犯了很多错,差点被削藩。朱守谦之后,建文帝仍然以其子朱赞仪袭封靖江王。这就是“石兄”第一次两番入凡尘,癞头和尚两次“送玉”。
林黛玉在荣国府荣禧堂所见,隐藏了第十一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荣穆王”。贾宝玉口中所衔之玉,是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五彩,暗指朱元璋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给朱家皇室确定的辈分,靖江王系是旁支,单独立有辈分。所以,靖江王是因为“甄宝玉送玉”而做了藩王,不在“金木水火土”字辈之列。
靖江王府是朱元璋亲自敕建,按照藩王的规制,仿金陵皇城以石头修筑,这就是书中的石头城、金陵城。王城之中有石头峰,名叫独秀峰,乃“西方灵界三生石”,寓意靖江王三起三落的历史。
孙悟空是石卵所诞,姓石名猴,因猢狲而得大名孙悟空。贾宝玉不是“石兄”,只是“含*猢狲”。《红楼梦》中多次以孙悟空来说事,上演《西游记》戏文,隐写的是猢狲大闹天宫,瓜分南明皇统。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只是“号称”而已,玉帝虽然封他这个官职,却也只是个“官职”,不过看管蟠桃园而已。《西游记》中真正的齐天大圣,其实是如来佛祖的化身沙僧。《红楼梦》中演绎孙悟空、孙行者,其实暗喻的是桂林靖江王想做“齐天大圣”,取代大明皇统。
《红楼梦》以秦可卿死于春分节之前,暗藏了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四清晨自缢于煤山,正是张太医所说的“春分”节的前一天。此后,故事的背景就是“清明”时代,也就是明、清交替之“末世”。崇祯死后第二年,荣穆王之子朱亨嘉在崇祯死后自称监国,做了南明代理皇帝。朱亨嘉以“洪武278年”为纪年元年,桂林靖江王试图取代大明皇统,这就是“林代玉”。己卯、庚辰本中没有林黛玉,只有“林代玉”,就是三生石畔的桂林靖江王要取代大明皇统的寓意。
朱亨嘉被隆武帝朱聿键勒死于福建连江,却谎称其得暴病而亡,《红楼梦》中秦可卿、贾元春、林黛玉,以及王熙凤都是被勒死的,而且,作者还暗示这些人死于药石。朱亨嘉死后,他的部下追谥他为“平帝”,显然是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假如说孙悟空与贾宝玉有关系,这也算是其中的一种关系。
朱亨嘉被活捉时,他的儿子朱若极被一个太监救出,藏在了“雪洞(薛宝钗)”,也就是刘蟾洞(刘姥姥)中。后来,这个太监又把朱若极带到了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为僧。这就是书中的“石兄”之一,清初四僧中的大画家石涛。《红楼梦》中的潇湘、湘江,其实指的是全州湘江和湘山寺。
假如一定要说《红楼梦》中“石兄”有原型,恐怕指的是石涛。石涛生于“青埂峰”下,在大金陵之西,又出家为僧,岂不就是“西方灵界三生石”畔的石兄?孙悟空、石涛都是佛门弟子,假如朱亨嘉真的做了皇帝,石涛就是皇太子,就是书中“乘槎待帝孙”之帝孙。朱亨嘉死后,那就是石涛继位,岂不就是“齐天大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