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之断头台,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期间有没有可能叛变美国?
麦克阿瑟确实有成为独霸一方的军事独裁者的潜力,不过不是在朝鲜战争时期。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由将麦克阿瑟撤职,由李奇微接任。他被撤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其在朝鲜打了败仗,而是因为他触碰了美国军人不能越权的底线。杜鲁门前脚刚告诫他不能扩大战争,后脚麦克阿瑟就贸然越过三八线,这已经出现了军人军事独裁的苗头,这是美国的文官政府不能容忍的。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礼遇。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可见此时麦克阿瑟在美国的声望已经盖过了杜鲁门,若任由其在朝鲜恣意妄为,就会大涨军人独裁的风气。
(麦克阿瑟在纽约)
那么麦克阿瑟为何在朝鲜战争时期不可能叛变美国,成为毒霸一方的军事独裁者?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的溃败使得没有独裁的资本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曾担任由16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统帅。在美军占领平壤后,已经目空一切,他认为我国当时刚结束解放战争,百废待兴,军队装备差,我国派军队入朝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及微,而且这也是当时美国上下的普遍认知。
于是麦克阿瑟指挥十几万人的多国部队,在1950年10月21日起,分东,西两路向鸭绿江方向进犯。其先头部队在最近时已距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只有30公里左右,甚至少数敌军攻占了中朝边境只有5公里的楚山镇,甚至妄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以前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临危受命的彭德怀元帅,考虑到志愿军在装备技术方面与多国部队存在差距,趁麦克阿瑟误判我军还未入朝参战的时机,决定集中已入朝的4个军的兵力,对敌军进行运动战,以避开美军的空中和重武器优势,发挥我军擅打夜战和近战的优点。
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已进犯到朝鲜北部的熙川,温井,云山等地区的敌军发起猛攻。后知后觉的多国部队准备不足,被打了个突袭,纷纷向清川江以南逃窜。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第一仗即旗开得胜,共歼灭敌军1.5万余人,
而此时的麦克阿瑟仍错误地预判志愿军最多不超过5万人,而且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很快就会因为缺乏飞机大炮和供应短缺而败下阵来。他为了报第一次战役的一箭之仇,凭借美军空军,坦克大炮的火力优势,在11月6日又妄想集中力量向清川江以北的志愿军进行反扑。
彭德怀审时度势,认为我军当时只有轻武器和迫击炮,又处于步兵单兵作战的劣势,如果与美军正面硬碰,必然损失惨重。于是经过商议后,彭德怀决定将计就计,在战役打响之初故意示弱,命令我方各军主力向后撤退几十公里,以小股兵力边打边撤,诱敌深入,在占据有利地形后再来个瓮中捉鳖。
麦克阿瑟发现志愿军北撤后,欣喜若狂,认为志愿军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不堪一击,于是命令多国部队的东,西两路大军继续向北挺进,并在飞机上向美军广播,要求他的部队在圣诞节以前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冒进的敌军果然进入我方之前布置好的天罗地网。11月25日凌晨,志愿军各部在断了敌军的退路后,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将敌军分段切割成小块,各个击破。此时敌军的几个师拥挤在德川,价川以南,三所里,龙源里以北的狭小地带。在阵线冲散后,多国部队丢下大量坦克大炮落荒而逃,溃逃了200多公里。
志愿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平壤和朝鲜之前的全部失地,并攻占了三八线以南的翁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志愿军这次反击战的战果超过预期,共歼灭敌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度二次战役不仅歼敌无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还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之前的劣势,转守为攻。
而根据美国在华盛顿博物馆朝鲜战争纪念馆的数据,共有54246美军在朝鲜战争死亡,扣掉非战斗死亡的2835人,和战区外死亡的17672人后,麦克阿瑟指挥的两次战役就占了美军在朝鲜战争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包括美军在内的多国部队中,美军只占大约三分之一,以战争之初多国部队只有十几万人数算,在麦克阿瑟接手多国部队时,美军最多不超过6万人,在吞下了美陆军战史最大的败绩后,美军战斗减员严重,麦克阿瑟实质能掌握的美军部队其实所剩无几,若没有美国在背后为他提供补给和兵员,他没资本在朝鲜半岛自立山头。
麦克阿瑟妄想在圣诞节前占领朝鲜半岛的企图化为泡影。此后联合国军很快开始撤军,麦克阿瑟向参谋长约瑟夫·劳顿·科林斯提议了连续9段撤军路线。而美军直到李奇微指挥的第四次战役才赢来了翻盘的机会,还没来得及收割美军的战果,麦克阿瑟就没撤职了,而且这个军功也算在了李奇微头上,和麦克阿瑟半毛钱关系都没。麦克阿瑟其实在朝鲜战争时期的表现,并没有为他在美军中建立声望,他有何登高一呼,黄袍加身的基础。
(李奇微)
美军在朝鲜战争不得人心美军在别国发动的战争,很少不伤及平民的。在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半岛南方处于美国军政的统治时期,出于意识形态对立原因,大规模屠杀已经开始。美军犯下的南原屠杀,1946年10月数千民众遭到屠杀。韩国学者金荣范指出美军在韩国地区内的屠杀事件分为三类:在交战地区对平民枪杀、炮击;将正有平民通行的桥梁炸毁或放毒;对平民的轰炸和扫射;交战中的机枪乱扫。
美军在南韩屠杀行为中最为人知的是老斤里事件,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部队在老斤里屠杀近300名难民(韩国政府在2005年发表的数字是163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不久后又在倭馆和马山真北面先后杀害数十名难民。美军的解释是,为了防止难民群中可能混有人民军,上级下达“可疑的避难民,无条件射杀”的命令。美国军方在压力之下对此展开16个月的调查。五角大楼最终承认大屠杀事件,称“老斤里事件”是“一桩悲剧”。
而且美军为了防止北朝鲜坦克部队跨渡洛东江,炸毁倭馆桥。当时桥上的数百名难民大部分被炸死或被淹死,幸存的难民在游向河岸时遭岸上美军机枪扫射,很多人丧生。美军炸毁庆尚北道高灵郡的德胜桥后,军机立刻对洛东江边和村庄里的避难人群展开轰炸和扫射。美军步兵和战机多次扫射平民,造成无辜的死亡。例如在昌宁郡的草幕村,在马山的一个村庄,在马山的珍北面梨木里,都有大量平民被杀。
根据朝鲜政府指控,仅1950年7月,美军在韩国的13个市、道共屠杀42008人。朝鲜方面还报道,美军在1950年10月中旬到12月底的“北进期”,共屠杀17万多名平民。例如黄海道信川郡的屠杀。朝鲜指控这个郡里的美军屠杀三万五千余人,并说美第八军司令向士兵号召“朝鲜人,哪怕是个幼儿,老人,你们的手也不要打颤,杀呀!”。
而美军在朝鲜半岛的这些罪行,与当时多国部队的统帅麦克阿瑟脱不了关系,他甚至已经处于犯下战争罪的边缘。鉴于此麦克阿瑟想在朝鲜战争期间进行军事独裁不仅受限于实力的影响,就连当地的民众也不会支持,迎接麦克阿瑟的只有揭竿而起。而且在韩国仁川自由公园,立有1957年李承晚设立的麦克阿瑟铜像,长期以来有韩国反战团体倡议拆除铜像至今。麦克阿瑟在整个朝鲜半岛都一直饱受争议,没有民意基础。
麦克阿瑟军事独裁的机会麦克阿瑟也不是没有进行军事独裁的机会。麦克阿瑟曾在1935年的美军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后,将以少将军衔调任菲律宾政府总统奎松的军事顾问。而麦克阿瑟希望以美军上将的临时军衔前往菲律宾出席就任仪式。不过最后罗斯福没同意,麦克阿瑟与他闹掰,被美军提前除掉军籍。
心灰意冷的麦克阿瑟后来在菲律宾焕发第二春,担任菲律宾历史上唯一的外籍陆军元帅,帮助菲律宾组建军队,抵抗日军的侵略。而在日军对菲律宾发动进攻后,麦克阿瑟由于指挥不当和预判失误,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被日军击溃,菲律宾军队有限,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下也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菲律宾最后被日军占领。
兵败的麦克阿瑟差点自杀,好在罗斯福及时地以美国的国家名义对其劝阻。这才有了麦克阿瑟在成功反攻菲律宾后,在菲律宾莱特岛雨中发表的演讲:“菲律宾人民,我,美国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回来了!”
此前麦克阿瑟就因为提议菲律宾提前摆脱美国的托管和罗斯福有过争执,他个人是倾向于菲律宾早日实质独立的。二战后若麦克阿瑟若参加菲律宾的总统选举,还是可能当选的,这时在菲律宾无论是民意支持还是军事实力,没人是其对手。而当时美国如果扶持麦克阿瑟这样一个菲律宾代理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菲律宾,也会可能选择默认。至今菲律宾还有纪念麦克阿瑟的具有标志性的帽子雕像,可见其在菲律宾受欢迎的程度。
不过此后麦克阿瑟被美国派往日本接受投降。这虽然表面风光,不过却是个苦差事。美军当时登陆日本时人数并不占优,在面对日本的一亿玉碎,麦克阿瑟心里也是瑟瑟发抖。麦克阿瑟在日本发现,日本国民在听到天皇无条件投降的广播后,竟都乖乖听从,这与他在太平洋战争时期面对的日军是截然相反的面孔。
为此,麦克阿瑟反对废除天皇制或将昭和交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认为这将会引发日本再次拿起武器对抗盟军。麦克阿瑟为此对杜鲁门总统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需再调派100万名士兵才能稳住日本的局势。后来杜鲁门听取了这个建议,对日本天皇在二战的战争罪行进行模糊化处理,让天皇没有走上断头台。而天皇制的保留,对日本战争责任的清算戛然而止,为后来日本右翼逃避战争罪责提供了土壤。
裕仁天皇躲过一劫后,对麦克阿瑟言听必从,即使是他让天皇发表承认天皇是人的演讲,也照单全收。麦克阿瑟在日本时期俨然日本就回到了幕府时代,一切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麦克阿瑟手里。麦克阿瑟为日本参照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定了政府结构;解散了日本军队,还为其制订了切割日本发动战争权利的《和平宪法》;对日本土地进行了改革,使日本的土地兼并严重得到缓解,大多日本的佃农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麦克阿瑟为战后日本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麦克阿瑟离开日本时的场景)
在麦克阿瑟离开日本后,日本民众对这个昔日的敌人反而感恩戴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欢送其离开。麦克阿瑟在日本的7年,实质已经是日本的军事独裁者,只是名义不同而已,被日本人尊称为“大将军”,这个称号只有幕府时代时才出现。作为军人资历平平的麦克阿瑟也算是人生赢家了,锦鲤的人设直到朝鲜战争才被打破。
权倾天下的明朝大太监刘瑾?
超级大玩家朱厚照总算是等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他老爸孝宗在累死累活当了十八年皇帝之后一命归西,身后留下了一个安定、富裕的国家。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个让他寄予厚望的聪明儿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老爸一死,朱厚照从此没啥可顾忌的了,之后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开玩儿了。陪着皇帝朱厚照这位老兄玩耍的人主要有八个太监,号称八虎,领头的大哥叫刘瑾,他的权力比当年的王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坊间流传着一首儿歌,说当今朝廷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坐皇帝和朱皇帝说的当然是朱厚照,站皇帝和刘皇帝指的就是这位刘瑾刘公公了。刘瑾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太监,他是如何拥有这么大权力的呢?刘瑾是陕西兴平人,本来姓谈,后来给宫内太监刘顺当了干儿子,并且靠着干爹太监的关系进宫也做了太监,改名刘瑾。然而,刘瑾是个胸怀大志的太监,他不甘心一辈子做个伺候人的奴才,而是一心想着像偶像王振那样,成为太监中的霸主,做一个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于是刘瑾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久就因学有所成被派去服侍当时的皇太子朱厚照。刘瑾清楚,跟皇太子混熟了,将来飞黄腾达就省事多了,王振不就是靠服侍太子朱祁镇起家的吗?因此 刘瑾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施展浑身解数拼命讨好皇太子。公元1505年,孝宗病死,年仅十五岁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刘瑾觉得他的机会来了。刘瑾和其他七虎为了能让朱厚照玩物丧志、不理朝纲,就费尽心思用各种方法引导皇帝朱厚照寻欢作乐。刘瑾还使了个小伎俩,每当朱厚照玩得最起劲的时候,他就抱着一堆奏章呈到朱厚照面前请他批阅,朱厚照当然很不耐烦,斥责他说:“要你们这些人干嘛吃的啊,这点小破事儿还要麻烦朕!”刘瑾假装被骂得灰头土脸,心里却像三伏天吃了冰淇淋一样爽,从此他更加有有恃无恐,代批奏章、排除异己、独大权,把朝纲搞得乌烟瘴气。刘瑾还在东厂和西厂之外另设了一个内行厂,里面的特务们只向他本人负责,甚至东厂和西厂的人也要受内行厂特务的监视。凡是反对刘瑾或是背地说他坏话被特务抓走的人,都受到残酷折磨,无一幸免。被迫害致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此时的刘瑾已经今非昔比,他不但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每当皇帝朱厚照上朝,文武百官拜见完朱厚照,还要向站在他右边的刘公公作揖,因此 大家私下里都称刘瑾为“站皇帝”。刘瑾掌握了大权,但是还嫌不够,他还要攫取更大的财富,他开始疯狂敛财,官员想要保住乌纱帽或是升官,就必须要向刘公公行贿,否则轻则官位难保,重则招来杀身之祸。地方官进京办事,怕刘瑾找麻烦,不得不主动给他送礼,一送就是几万两银子,有些地方官身上没带那么多钱,只好先向京城的有钱人借高利贷,回到地方以后再还,这叫“京债”。刘瑾飞扬跋扈无恶不作,已经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很多人都恨不得剥他的皮吃他的肉。公元1510年,安化王以反刘瑾的名义起兵造反,皇帝朱厚照派杨一清带兵平叛。杨一清曾经被刘瑾陷害,险些死在大牢里,他早就对刘瑾恨之入骨。为了能除掉刘瑾,他找到了负责监军的太监张永。张永本来也是八虎之一,随着刘瑾权势越来越大,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杨一清带兵平定了叛乱,在押解安化王回京的路上,他对张永说“这次胜利多亏了您的帮忙啊,但是藩王好打,内患难除啊。”张永一听懵了,他问:“您这内患说的是谁啊?”杨一清神神秘秘地凑近张永,在自己手心上写了个“瑾”字,张永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悄然道:“这个人是皇上身边的人,势力又大,除掉他谈何容易啊。”杨一清听张永的口气,觉得这事有戏,就劝张永说:“永哥您深受皇上信任,这次打了胜仗回去,皇上一定会召见您,到时候您把安化王谋反的原因告诉上,皇上一定会杀了刘瑾,到时候您就是功臣,流芳百世啊。”张永本来就有除掉刘瑾之心,经过杨一清这么一鼓动,胆子不禁也肥了起来。一到京城,张永就连夜去见朱厚照,举报刘瑾谋逆,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弹劾奏章,列出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明武宗朱厚照看了甚是震惊,立刻派人去拿刘刘瑾还在被窝里做着当皇帝的美梦呢,一点儿防备也没有,被禁军当场拿下,关进大牢。第二天,朱厚照亲自带人抄刘瑾的家,眼前的情况把他惊呆了,刘瑾家里简直就是一个大宝库,里面各种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就不用说了,居然还有龙袍、玉带和私刻的玉玺,刘公公平时用的扇子里,居然还夹带着两把匕首。平时拿神马都不当回事儿的朱厚照总算是发怒了:“好啊你个刘瑾,朕不发威你拿朕当病猫是吧?啥也别说了,凌迟处死!”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刘瑾总算是把自己给作死了。行刑那天,老百姓奔走相告,京城的老百姓都搬着小马扎儿、拿着爆米花来看热闹了,刑场周围被围观群众挤得是水泄不通。
受过刘瑾迫害的家属纷纷出钱买下刘瑾身上刚剐下来的肉来祭奠自己的亲人,个别重口味的甚至吞下刘瑾的肉泄恨。权倾一时的大太监刘瑾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恶贯满盈的人生。谢谢您的阅读;古代斩首犯人时?
古代死刑包括很多种类,比如斩首、腰斩、车裂、绞刑、凌迟等。斩首是古代最主要的死刑种类,存在历史也非常悠久。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斩首之刑。
斩首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斩首意味着结束一个人的生命。相比较于枪毙和安乐死,斩首更加残忍,也更加痛苦。如果刽子手一刀毙命倒还好,如果刽子手无法一刀毙命的话,场面可能非常血腥、残忍。斩首本身是一件非常严肃、残忍的事情,但有时候斩首现场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逸闻趣事”。
当大家看惯了斩首,可能对于斩首的恐惧感会逐渐降低,甚至会当成“逸闻趣事”来看。在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面对斩首事件,不少老百姓成了“麻木的看客”。阿Q说到枪毙的时候,认为枪毙没有斩首“好看”。由于不少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及斩首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斩首之时有可能出现一些“逸闻趣事”。
说到斩首时的“逸闻趣事”,不得不提到金圣叹。金圣叹是明末清初人,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网络精神”的才子。我第一次熟悉金圣叹,还是在大学研究《水浒传》之时。金圣叹评水浒使《水浒传》得以发扬光大,金圣叹所评的水浒的权威性也最高。
金圣叹在文学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段子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段子。金圣叹将“段子精神”进行到底,临死之前都不忘发扬“段子精神”,为原本严肃恐怖的刑场增添了一丝“乐趣”。
1661年,因为“哭庙案”,金圣叹成为十三名主犯之一,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之刑。此后又有一些人被先后抓捕,总人数共达了十八人。7月13日金圣叹等十八人被斩首于南京三山街,一代才子就此陨落。
一般人面对死刑判决,可能已经吓得站不起来,但是金圣叹却非常坦然。在死牢里依然谈笑风生,而且不忘调侃县令。金圣叹让狱卒拿来笔墨,写出一封家书。金圣叹托狱卒将这封家书捎给家人,一方面故意嘱咐狱卒千万不要告诉县令,另一方面告诉狱卒信上内容:
“杀头,至痛也,灭族,至惨也。圣叹无意得此,呜呼哀哉,然而快哉!”
狱卒将这件事告诉了县令,县令怀疑金圣叹一定还有“谋逆”之言,于是打开了金圣叹的家书。结果发现“家书”并不是此前那一句话,而是另外一句话:
“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食,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我们不知道县令看着这封“家书”时的心理活动。如果我看到这样的“谋逆”之言,一定是哭笑不得,一定会又气又恨。金圣叹通过这样的方式,戏谑了县令一番。
斩首日期即将到来之际,金圣叹还不忘在监狱里对对联。金圣叹的牢房里,并没有哀怨之声,只有对对联的声音和朗朗的笑声。知道人认为金圣叹为人爽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金圣叹很快就要被无罪释放了呢或者疯了呢。
临行刑前,金圣叹决定将“段子精神”进行到底。金圣叹向监斩官索要一壶酒,喝完之后大笑道:
“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法场本来挺严肃的,被金圣叹这么“一闹”,反倒有一点“欢乐”的感觉。感觉金圣叹不是马上赴死,而是迎来了新生。
根据习惯,犯人临死之前家人可以为其送行,行刑完毕之后也可以为其收尸。金圣叹的两个儿子,前往刑场为金圣叹送行。面对与亲人之间的“死别”,金圣叹虽然内心伤感,但还是决定发扬其“段子精神”,跟儿子对起了对联。金圣叹的两个儿子的小名分别为莲儿、梨儿。
金圣叹出上联说:“莲(怜)子心中苦”。这时候,金圣叹的儿子怎么可能有心情对对联,两个儿子早就已经泣不成声。此时,金圣叹内心估计也非常伤感,但是表面上还是一副“段子精神”。金圣叹说到,还是我来帮你们对吧,接着说:“梨(离)儿腹内酸”。
金圣叹到底是才子,随便一副对联不仅能把两个儿子的名字融入其中,而且还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囊括其中。旁人听到金圣叹的对联,无不为之感动,也无不为之动容。虽然金圣叹内心非常痛苦,但还是决定继续“游戏”人生。
刑场之上,金圣叹告诉刽子手先斩自己,身上的两张银票是自己的谢礼。不少刽子手都想从死囚犯身上捞点好处,听说金圣叹身上有银票自然非常开心。于是,开开心心地手起刀落,一刀结果了金圣叹。金圣叹不可谓不聪明。古代死囚犯和家属往往会贿赂刽子手。如果贿赂刽子手,刽子手便会手起刀落一刀毙命,会最大限度减轻犯人的痛苦。如果不给刽子手塞点钱,刽子手有可能多砍几刀,增加犯人的痛苦。
刽子手一听说金圣叹身上有银票,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干脆利落地结果了金圣叹。刽子手在金圣叹身上怎么也找不到银票,最后金圣叹的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以为这就是金圣叹所说的银票,赶紧打开来看。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什么银票,一张纸团上只有一个字。一张纸条上写着“好”,另一张纸条上写着“痛”,合起来就是“好痛”。
资料没有记载当时刽子手的反应,他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也一定是无奈的。金圣叹凭借着自己的“段子精神”,将幽默演绎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除了,金圣叹被斩首时充满了“幽默”之外,刑场之上还有其他一些“逸闻趣事”。比如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被杀之时。据说,拉瓦锡临死之前想验证一下,头颅被砍掉之后人还有没有知觉。于是,拉瓦锡和旁人约定以眨眼为“暗号”。拉瓦锡的头被砍下之后,他还是拼命的眨了十一下眼睛。
刑场之上,生死只在一刀之间。绝大部分犯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没有生的可能。既然死亡已经成为必然,有些人选择以坦然的态度面对,金圣叹和拉瓦锡就选择了坦然面对。
你对判决结果怎么看?
呵呵,陈世峰被判20年,江歌妈妈却被判了无期徒刑。
大家都知道日本判死刑很难,但是庭审时,我们大家都希望奇迹发生,不判死刑也得判个无期徒刑吧,结果呢?人都没了,就判20年?无法理解,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网友不能接受,江歌妈妈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被活生生的捅死,身上伤口一共十几处,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吗?最可憎的是陈世峰毫无悔意,说刀是刘鑫递给他的,说他是无意间伤了江歌(无意间?无意间伤口能那么深,法医已经鉴定过说那样的伤口是整把刀捅进去再拔出来再刺进去才能造成的),说江歌还把他眼睛捅伤了(后来被法医鉴定说是旧伤),最后还来了一个表演式忏悔,这种人谁能原谅?庭审上,当检方提出最高刑罚是20年的时候,江歌妈妈绝望了,说,希望让陈世峰当庭无罪释放。江歌妈妈绝望了,我也绝望,难道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吗?这就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真相和结果吗?20年之后,陈世峰才46岁,人生还有很多可能。他甚至可以申请不引渡回国,可以一直待在日本,想干嘛干嘛,那这样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案子宣判了,大家都劝江歌妈妈应该放下了,可是这怎么能放下呢?死的可是自己的女儿啊,而杀人凶手还毫无悔意,只判了20年,这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走的安心呢?江歌妈妈,你要好好的,我们等你回来。
为何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
原子弹自问世以来,真正用于实战的只有一次,那就是1945年8月美国将两颗原子弹投掷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鲜为人知的是,对于要不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在美国国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不仅如此,在投掷前,竟然有人要将这一绝密行动提前告诉日本人;而原子弹轰炸目标的选择,除了保护日本古都的考量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玄机。且听“李涵说历史”为您一一道来。
1941年末,美国正式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计划,因为军方最初负责这一项目的马歇尔上校的办公室设在纽约曼哈顿,于是大家把这一工程所在地称为“曼哈顿工程区,后来美国整个核研究计划也取名为“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原子弹。
拥有了原子弹的美国可以说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杀手锏。但此时德国已经投降,日本人虽然负隅顽抗,但也是秋后的蚂蚱了。要不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呢?美国军政界为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艾森豪威尔
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莱希和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等人认为,此时的日本已是强弩之末,美军动用常规战争力量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迫使日本投降。他们之所以坚持不使用核打击力量,是认为原子弹的杀伤力过于巨大,会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
马歇尔
不过,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此时的战场形势并没有那么乐观。困兽犹斗的日军大本营叫嚣要实施“本土决战”。经过三次总动员,日本本土总兵力已达250多万,甚至十几岁的孩子都已经穿上了军装。日本国内的兵工厂紧急制造了7000多架飞机,其中相当一部分装备给神风敢死队,目的是同归于尽而不是消灭对手。在此前的硫磺岛和冲绳战役中,美军伤亡了近10万人,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艰难占领了这两个弹丸小岛。面对这样不要命的对手,美国陆军预计,想要占领日本本岛,可能要牺牲几十万美军,这个损失是美军无法承受的。所以,使用原子弹让日本人屈服是现实可行的手段。
另一位主张使用原子弹的,是在菲律宾备受屈辱、后来又率军反攻的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当年在他逃离菲律宾后,包括他的副手威恩莱特中将在内的近8万名部下成了战俘,仅在去战俘营的路上,就有15000多人被日军凶残的虐杀。因此,麦克阿瑟极力主张使用原子弹狠狠教训日本人。即使在战后的马尼拉审判中,他也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老对手山下奉文和本间雅晴送上了断头台。
麦克阿瑟
看得出来,同意使用原子弹的,是在亚洲战场伤亡惨重的美国陆军。不同意的是海军和欧洲战区司令。
不过,决策者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杜鲁门拍板,使用终极武器——原子弹,让日本人尝尝滋味,直到日本投降为止。
杜鲁门
其实,除了尽早迫使日本投降,减少盟军损失这个原因外,杜鲁门决定使用原子弹还有一个不可示人的目的,那就是威慑苏联人。二战一旦结束,美苏两大阵营极有可能尖锐对立,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手里有原子弹这张王牌,还怕苏联不屈服吗?
史汀生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美国军界还残留着中世纪军人的绅士风度,马歇尔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等人认为,在投掷原子弹前应预先警告日本,限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动员目标内的平民进行疏散,以显示美国的人道主义。
不过他们的意见遭到军政界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预先警告会使日军有所防备,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美军飞机。而且日本人生性残忍,很有可能拿盟军俘虏相要挟,迫使美军放弃轰炸计划。于是,美军决定秘密实施原子弹轰炸计划。
那么,原子弹轰炸的目标选择哪里好呢?
京都
经过研究,美军最初列出了东京、京都、广岛和新潟作为打击目标。但陆军部长史汀生等人反对轰炸京都,因为这里是日本的文化圣地,摧毁京都可能会让 “日本人永远不会原谅美国”,不利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统治。于是,最后决定把京都删去,另将小仓和长崎列入备选打击目标。
至于东京,此前受到过多次轰炸,不容易评定原子弹轰炸的效果,因而也被从名单中删掉。新潟是日本重要的军工铝制品生产基地,但距离过远,对轰炸机航程是个考验,因而也被去掉。 最终广岛、长崎、小仓成为美军原子弹轰炸的最终备选目标。
广岛,与今天拼命向世界展现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当时是一座陆军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卫军第二总军司令部及中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这里都是对外输送士兵的重要港口。广岛附近还有著名的吴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长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仓则是日本北九州地区的兵器工业城市。
1945年8月6日,一颗原子弹广岛上空爆炸,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无数人被烧为焦炭。但日本政府对外宣称是一颗陨石坠落在广岛市,竭力掩盖广岛被炸的真相。
看到日本人如此冥顽不灵,美国决定投掷第二颗原子弹。8月9日,当携带第二颗原子弹的美军B-29轰炸机飞临小仓上空时,发现城市上空阴云密布,能见度极低,于是决定改变轰炸目标,飞向长崎。就这样,小仓躲过一劫,长崎成为地球上第二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
更多好故事,欢迎关注“李涵说历史”同名 公众微信号、今日头条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